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大钧 (院士)

增加 78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刘大钧 (院士).jpg|缩略图|右|刘大钧 (院士)[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23/c2b3cfd6c22b404eb3652cf63ff4a4cb_th.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11712534_349990 来自搜狐网图片 ]]]
'''刘大钧 (院士)''' :(1926年—2016年),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4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59年获[[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小麦新技术育种、外源抗病基因发掘与优异种质创新研究。80年代初通过辐射诱变,育成宁麦3号,六五期间共种植1500余万亩,增产10亿多斤,创值1.5亿余元。率先综合应用染色体分带、非整倍体、同工酶、原位杂交与分子标记技术,为精确检测小麦的外源染色体与基因创建了完整的技术新体系。将DNA分子标记技术成功应用于小麦抗病育种。研究发现与定位的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经国际定名为Pm21,育成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异附加系、代换系与易位系,为抗病育种创制了优异的新种质。首先发现鹅观草、纤毛鹅观草等高抗赤霉病,并选育出一批抗赤霉病的小麦——大赖草、鹅观草、纤毛鹅观草的异附加、代换和易位系。曾获国家和部级等多项成果奖励 <ref>[http://www.ce.cn/cysc/ztpd/2007/ylp/nongye/200705/28/t20070528_11518032.shtml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刘大钧],中国经济网</ref>
==人物生平==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作物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农业部第一、二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植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遗传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遗传学报》、《遗传》[[副主编]]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作物学报》[[编委]]。
2016年8月22日19点50分,刘大钧因病医治无效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1岁 <ref>[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sj/20160823/u7ai5969139.html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刘大钧教授逝世],东方网,2016-8-23 17:15:06</ref>
==成长经历==
刘大钧,1926年7月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早年在武进的私立小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人逃难,辗转于[[武进]]、[[广州]]、[[香港]]和[[上海]]等地。1942年9月,进入[[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读书。1947年2月考入[[金陵大学]]农艺系,1949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1955年10月,前往[[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进修 <ref>[http://www.guayunfan.com/mrgs/17154.html 赴苏深造_关于刘大钧的故事],挂云帆,2019-05-10 </ref> ,攻读研究生,并于1959年12月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2月学成回国。1980年7月,担任[[南京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1981年11月任农学系主任,同年12月任南京农学院副院长。1983年5月晋升为[[教授]],同年12月被任命为南京农学院[[院长]]。1984年7月31日,随着南京农学院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出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任职至1991年11月。
==主要成就==
1. 宁麦3号小麦品种的选育 20世纪60年代初,刘大钧从事小麦辐射诱变研究。他和助手们在弄清诱变的最适辐射剂量、照射条件和辐射对株高、穗型、熟相、熟期与抗病性等的诱变效应基础上,育成高产小麦品种宁麦3号(即南农701)。该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推广,平均年种植面积在300余万亩以上。据1981年—1985年不完全统计,5年累计种植1500余万亩,增产小麦10亿多斤 <ref>[https://www.sohu.com/a/328360396_749128 【致敬】解决亿万老百姓吃饭问题的不止袁隆平,还有他!],搜狐网,科协改革进行时,2019-07-21</ref> ,创值15000余万元。1983年,该成果获农牧渔业部(今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2. 抗病基因转移研究鉴于小麦抗病育种中基因资源贫乏和现有抗原丧失抗性等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刘大钧开始从小麦近缘植物中筛选、发掘可用于小麦抗病育种的基因资源。最先发现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二倍体物种簇毛麦对小麦白粉病具有高度抗性。通过小麦与簇毛麦间的杂交、回交以及对后代抗病性与染色体鉴定等技术,相继培育出一系列抗白粉病新种质。分获1986年和1992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已被明确定位于6V染色体短臂上,经[[国际小麦基因命名委员会]]认定,正式命名为Pm21。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发现[[鹅观草]]、[[纤毛鹅观草]]和[[大赖草]]高抗小麦赤霉病,并通过远缘杂交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创制出一批有价值的新种质。
刘大钧不仅是一名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农业教育家。他1981年担任[[南京农学院副院长]],1983年任院长,学校更名后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连续从事高校行政和管理工作达10年之久。担任校领导初期,正值[[南京]]农学院由国务院批准在原址复校不久,工作千头万绪,他以坚毅的精神组织与领导全校教职工积极投入艰辛的复校、建校工作。他能抓大事,为学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视端正办学思想,培养良好的校风。在此期间,学校从11个本科专业发展到20个本科与8个专科专业,拥有17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学校迎接“八五”、“九五”规划的挑战和进入“211工程”打下了良好与坚实的基础。
刘大钧学识渊博,勤于思考,虽专攻植物遗传育种专业,但同时关心整个[[农业生产]]、[[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他特别善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授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他很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在挑选学科带头人时,强调德才兼备和为人治学方面的成熟程度。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他所创建与领导的细胞遗传研究所于1990年经农业部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他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深受学生爱戴。作为学科带头人和项目主持人,善于调动科研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关心中青年学者,不遗余力地培养和举荐他们,使其学术梯队后继有人。由他创立和领导的农业部作物细胞遗传重点开放实验室多次评为部门优秀。他所领导的学术梯队基础好、学风正,敬业勤奋,富有合作与开拓精神,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和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先后培养了21名博士、34名硕士。他们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是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学科带头人、国家攻关与“863”项目的主持人。自20世纪60年代起,他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译著4部。长期参与各种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工作,多次参加和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卓有成效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本单位追赶学科前沿和加速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f>[https://www.sohu.com/a/111712533_349990 深切缅怀刘大钧院士 ],搜狐网,南京农业大学,2016-08-23 17:42</ref> 。 ==参考文献==
3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