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姚传法

增加 62 位元組, 5 年前
创办中华林学会
==主要成就==
===创办中华林学会===
 
姚传法在中国林业科技界最为人知的是他两度主持中华林学会,使学会刊物得以延续出版。
中国第一个林学会组织为中华森林会,是由凌道扬发起建于1917年,与中华农学会为孪生兄弟。第一份林学刊物—— 《森林》创刊于1921年3月,是由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题写刊名的季刊。《森林》杂志的问世,标志着林学界有了自己的学术园地。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学会经费无着,刊物仅出到1922年9月即无法继续出版,1922年因战乱学会活动亦无形终止。北伐胜利后的1928年5月,林学界在南京集会,筹备恢复林学会的组织,推姚传法、韩安、陈嵘等10人为筹备委员,起草中华林学会会章。同年8月,假金陵大学举行中华林学会成立大会,姚传法当选为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学会刊物—— 《林学》创刊号亦于1929年10月出版,姚传法写了代发刊词的《序》。他自述“十余年来追随诸同志后,奔走呼号,以期林学之进步,林政之修明。”他在这一期的刊物上就发表了三四篇文章,在《森林更新总论》一文中,他提出“我国内地,童山濯濯,欲造林自非用人工更新之法不可。然边地如东三省、蒙古、新疆、康藏原生林尚在,即内地交通不便之地,如湖南、江西等处残林亦多,更宜研究天然更新之法,以天然力为主体,以人力为辅助,寓造林之宏旨于伐木之中,庶几利用,生产各尽其宜,保存物力,苏裕民生。”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的封山育林、采育结合方针是不谋而合的。他在第2期《林学》上发表的《林学教育建议》一文中,综述世界各国林业教育的概况,剖析中国林业教育失败的原因,提出今后中国林业教育应有之方针。认为以中国之大,当有四五所林科大学或高等林业专门学校。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中国第一个林学会组织为中华森林会,是由[[凌道扬]]发起建于1917年,与中华农学会为孪生兄弟。第一份林学刊物——《森林》创刊于1921年3月,是由[[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题写刊名的季刊。《森林》杂志的问世,标志着林学界有了自己的学术园地。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学会经费无着,刊物仅出到1922年9月即无法继续出版,1922年因战乱学会活动亦无形终止。北伐胜利后的1928年5月,林学界在南京集会,筹备恢复林学会的组织,推姚传法、韩安、陈嵘等10人为筹备委员,起草中华林学会会章。同年8月,[[金陵大学]]举行中华林学会成立大会,姚传法当选为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学会刊物—— 《林学》创刊号亦于1929年10月出版,姚传法写了代发刊词的《序》。他自述“十余年来追随诸同志后,奔走呼号,以期林学之进步,林政之修明。”他在这一期的刊物上就发表了三四篇文章,在《森林更新总论》一文中,他提出“我国内地,童山濯濯,欲造林自非用人工更新之法不可。然边地如东三省、[[蒙古]]、[[新疆]]、康藏原生林尚在,即内地交通不便之地,如[[湖南]]、[[江西]]等处残林亦多,更宜研究天然更新之法,以天然力为主体,以人力为辅助,寓造林之宏旨于伐木之中,庶几利用,生产各尽其宜,保存物力,苏裕民生。”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的封山育林、采育结合方针是不谋而合的。他在第2期《林学》上发表的《林学教育建议》一文中,综述世界各国林业教育的概况,剖析中国林业教育失败的原因,提出今后中国林业教育应有之方针。认为以中国之大,当有四五所林科大学或高等林业专门学校。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中华林学会第2—4届理事会推选凌道扬为理事长,姚传法继续在2、3届担任理事。 [[ 抗日战争 ]] 爆发后,会员流亡星散,会务陷于停顿,《林学》出到第6期即难以为继。姚传法随立法院迁到重庆北碚后,不甘沉寂,于1941年出面邀集在渝的林学会部分理事和会员,共商恢复林学会组织活动。推选17人组成第5届理事会,互推姚传法、 [[ 梁希 ]] [[ 凌道扬 ]] [[ 李顺卿 ]] [[ 朱惠方 ]] 为常务理事,姚传法任理事长,另选举 [[ 陈嵘 ]] [[ 韩安 ]] 等9人为监事。全国林学界的元老耆宿和专家学者大都延揽在内,形成了一个大团结的战时林学团体。这不能不归功于姚传法的组织才能。学会重建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出版已停刊5年之久的《林学》杂志,经姚传法的积极筹划,第7期《林学》终于在1941年10月出版发行,截至1944年4月止又断断续续地出版了4期。尽管限于战时的物质条件,刊物的纸张、印刷质量异常低劣,而林学界在抗战期间赖有这份刊物,作为抒发意见和发表科研成果的阵地,感到欣慰。姚传法自己也在复刊后的5期《林学》上,每期都发表他的文章或与人合写的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林学》杂志从创刊到后期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勉强维持出版,姚传法是付出不少心血的。
日本投降后,中华林学会迁回南京,姚传法因体弱多病,在沪疗养,对学会活动未能再参加。
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