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邹承鲁

移除 14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ssues|
{{copyedit|time=2019-09-08T04:12:02+00:00}}
{{orphan|time=2019-09-08T04:12:02+00:00}}
{{refimprove|time=2019-09-08T04:12:37+00:00}}
}}
[[file:邹承鲁.jpg|right|300px|thumb|邹承鲁
[http://a4.att.hudong.com/17/67/20200000013920144738674848653.jpg 原图链接]
=='''生平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邹承鲁'''(1923.05.17-2006.11.23),男,祖籍[[江苏]] [[ 无锡 ]] ,出生于[[山东]] [[ 青岛 ]] [[ 生物化学家 ]] [[ 中国科学院 ]] 院士。
<p style="text-indent:2em;">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作为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邹承鲁在生物化学领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他在国际上最早尝试用蛋白水解酶部分水解的方法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现了细胞色素C1与线粒体结合前后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证明细胞色素B与琥珀酸脱氢酶不是同一个物质。
<p style="text-indent:2em;">熙芝改名为李林是在她上初三的时候。其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她随父母辗转到了桂林。桂林的初中似乎很难满足小熙芝的求知欲,因此她决定提前报考高中。但按当时规定,没毕业的学生是不能报考的。熙芝在报名时灵机一动,用了母亲名字的谐音,给自己改名为李林。巧合的是,她父亲李四光的名字也是在报考学校时改的,改名时也是14岁。父女俩相隔34年改名的轶事后来成了李家的一段趣话。
 
 
<p style="text-indent:2em;">'''只为孝顺,想当医生的李林成了金属物理学家'''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林和邹承鲁的爱情真挚而热烈,虽然他们各自的学业都很忙,却以学子的独特表达方式传达着爱的信息。李四光很欣赏独生女儿的眼光,十分喜欢思维缜密、学业奋进的邹承鲁。1949年8月25日,在博恩毛斯海边,伴着海浪的鸣奏,他亲自主持了这对年轻人的婚礼。作为慈爱的父亲,李四光祝福他可亲可爱的女儿和值得信赖的女婿能够白头偕老,终身幸福。
 
 
<p style="text-indent:2em;">'''报国志坚,两代人接踵踏上归国路'''
父亲回国后,李林和邹承鲁继续留在英国完成学业。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他们都早已自自然然地决定:学成后要立即加入到新中国建设者的行列之中。1951年6月,邹承鲁获得博士学位,他以男子汉的果敢告别了新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回到祖国,在上海的生理生化所开始了新中国酶学研究的奠基工作。<p style="text-indent:2em;">
 
 
<p style="text-indent:2em;">只剩下李林一人在异国苦读,但她也设计好了回国的时间和路线。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是李林的27岁生日,也是她要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日子,归心似箭的李林早已订好了第二天取道回国的船票,她收拾好一切行装只待答辩后即踏归程。对于李林来说,富有戏剧性的是,她的答辩虽然通过了,但博士证书却是在30年后才到自己手中。原来,英国的博士证书需要交10英镑费用,尽管李林提前给学校开了一张支票,但学校没有及时去取,而她的银行账户又已撤销,所以学校没能如约给她寄博士学位证书。直到1981年,李林的导师纳丁教授来华访问,才为她带来那份久违的证书。但令李林和邹承鲁夫妻感到好笑的是,证书上填写的日子是1981年10月31日,距她通过博士论文的日子整整相差了30年。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林永远不会忘记,1957年的一个冬日,周恩来总理到医院看望做完手术的李四光时,亲切地拉着她的手问这问那,严肃地对她说:“党交给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你父亲的身体。”
 
 
<p style="text-indent:2em;">1971年4月下旬,李四光先生因感冒发烧住进了北京医院,此时李林被下放到一家工厂接受改造。望着病中还坚持工作的父亲,李林决计趁自己难得的这段“空闲”好好服侍服侍他,于是就每天晚上睡在病房的沙发上陪床。4月29日清早,李林和父亲说了几句话就准备去上班,单位路远,她又是个下放改造的“臭老九”,为了不迟到,她必须每天早上6点就出发。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林,物理学家。李四光的独生女,1923年10月31日出生于北京。英国伯明翰大学物理硕士,剑桥大学博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高温超导薄膜无源微波器件等的应用研究。是金属学会理事、物理学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三、五、六、七、八、届委员。2002年5月31日去世。
 
 
<p style="text-indent:2em;">邹承鲁,生物化学家,李四光女婿,原籍江苏无锡,1923年5月生于山东青岛。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6年11月去世。<ref>[http://www.sohu.com/a/129137142_488074]两代三院士——李四光和女儿女婿李林、邹承鲁
  </ref>
 
 
=='''主要成就'''==
[[Category:化学家]]
[[Category: 鄒姓中国人]]
129,2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