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东北野战军
,→新开岭战役
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国民党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4纵伤亡2128人。此役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25师是杜聿明的起家部队,所以这次失利对他打击很大。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 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
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 [[ 赛马战斗 ]] ,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德惠战斗,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二下江南战役的组成部分。
1947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德惠守敌发起进攻。由于轻敌麻痹,准备不足,步、炮、坦协同不好,仓促投入战斗,激战3天,未能取得战斗胜利,被迫停止攻城回师江北。德惠守敌为国民党军新1军第50师,下辖148、149、150团和炮兵、通讯兵、骑兵等直属队,加上两个地方保安团共约7000余人。50师全部是美式装备。此战民主联军军集中了4个师、80门火炮,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部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但是攻坚却失利了。六纵干部战后深刻检讨了经验教训。主要是:思想上麻痹轻敌,敌情不明,准备不足。战前认为德惠守敌只有第150团残部,且是孤立之敌,可能一打就跑,没有想到他会坚守。新1军是王牌主力,尤其擅长组织防御作战。而六纵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战,过去也没有打过城市攻坚战,在轻敌思想的支配下,采取了莽撞的打法。平分兵力火力,四面围攻,没有主攻方向。
两次隆化战斗,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和国军第13军的两次较量,此战虽然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对民主联军11纵的战斗力锻炼和提升有极大意义,尤其是11纵出了一个全军英模董存瑞,正是在隆化战斗中光荣的。隆化当时属于热河省,是热河首府[[承德]]北部的重要屏障。
1947年5月上旬,散布在冀察热辽各地正在开展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的各部队开始向热河西部集中。前线指挥部决定首先围歼在围场被孤立起来的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三营和当地保安队。到五月十五日,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激战一天后成功歼灭了围场国军守军。在胜利鼓舞下,前方指挥部决定扩大战果去夺取隆化,这个任务交给了冀察热辽第十七旅。十七旅(旅长[[周仁杰]],政委[[谢镗忠]])的前身是[[八路军]]的老部队。第四十九团的前身是陕甘宁教导二旅的第一团第一营,此前这个团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如果再向前追溯,其光荣历史可以一直追寻到 [[ 井冈山 ]] 斗争时期;第五十团的历史虽然比第四十九团短,但同样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冀中第十八团。本来十七旅还有一个第五十一团,这个团是刚从地方民兵改编成的部队,此时只存在在十七旅的编制上,并未参加第一次隆化战斗。
在第一次 [[ 隆化战斗 ]] 前夕,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团部带领下属两个营驻守隆化(另一个营在十团副团长带领下驻守围场,此时已经被冀察热辽十三旅围歼)。五月十九日黄昏时分,冀察热辽十七旅占领了隆化东南、东北的进攻出发阵地。二十日零点,部队开始进攻,四十九团迅速占领了东山和城东南守军前沿阵地,战至黎明,部队打垮了国军保安队,突入隆化城内,在随后半天的白昼战斗中又夺取了一半城区。21日夜,17旅几乎占领了全部隆化城区。22日上午,16旅的一个团——47团奉命前来增援17旅。当天夜晚,17旅再次发动总攻,三个团同时出击,不过收效不大,部队在突击中遭到守军炮火杀伤,减员很多,致使17旅在23日一天都无法再组织起像样的进攻,还不得不再次向前指求助,要求把整个预备队16旅都调来参战。23日,冀察热辽军区前指的参谋长 [[ 黄志勇 ]] 赶来察看战况,最后决定把16旅的其余两个团全部调来从 [[ 苔山 ]] 西侧进攻,与17旅南北夹击,最后解决苔山守敌。24日凌晨,17旅第三次总攻,这次进攻17旅进攻部队遭到隆化中学和苔山守军两面火力夹击,伤亡很大,而苔山西面的16旅又未准时发起进攻,因而战斗再次失利。24日双方对峙,前指副指挥黄永胜也赶来观察,不过 [[ 黄永胜 ]] 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就离开了。当晚,程子华召集各旅指挥员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再调第5旅的13团参战,由黄永胜亲自指挥攻击。25日到28日, [[ 解放军 ]] 连续发动了第四、第五次进攻,16旅对苔山南半部攻击;17旅从城区进攻,5旅13团从城北进攻隆化中学,战斗十分激烈。苔山守军以各种火炮连续炮击,给进攻的解放军造成惨重伤亡。5旅13团第一连在26日夜晚曾借夜色一度攻进隆化中学内,因为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跟进,突破口被守军封锁,突入校内的部队除一部分撤出来外,其余人员在27日白天弹尽粮绝,全部阵亡。连续数天的战斗,解放军部队伤亡极大,仅17旅战斗减员就达1200多人, [[ 周仁杰 ]] 回忆说:“以轮战方式逐次增加兵力,部队伤亡人数与日俱增……部队伤了元气,损失很大。” 29日夜,解放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这次进攻再次没有结果。此时赤峰国军21师准备南撤,冀察热辽军区前指令各旅撤出隆化之围,赶往赤峰截击赤峰南下国军,隆化第一次战斗遂告结束。这次战斗,据周仁杰回忆,“毙伤敌人5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但由于战前“侦察了解不够,没有攻坚的具体准备,又缺少统一的组织指挥,缺乏火炮弹药等,抑制造成攻城未克,打援未成,未能实现攻城打援的预定作战企图,而且伤亡人数达2500余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次隆化战斗后,守军13军4师10团因伤亡惨重调离隆化,接替其防务的是13军89师265团的团部和两个营。265团并非13军的基干部队,在半年前,13军89师增援辽西,曾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这时的89师是经受上次打击后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战斗力远不如13军主力部队第四师。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在朝阳编成了第11纵队,东野11纵纵队直属队是原冀察热辽军区直属机关和热辽军区部分部队抽调组成的。11纵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副司令员周仁杰。11纵的主力部队是第31师,31师的前身为冀察热辽独立一师,也就是1947年5月第一次隆化战斗中的第17旅,32师为原冀察热辽独立2师,前身是活动于平北地区的地方基干部队,33师是冀察热辽独立三师,前身是热辽军区独立第5旅及地方基干部队合编而成。
1948年5月16日,11纵进逼承德,取得 [[ 象鼻子山 ]] 战斗胜利后,在冀察热辽炮兵旅配合下于18日包围隆化。冀察热辽炮兵旅有山炮21门,榴弹炮7门。为了配合11纵围攻隆化,冀察热辽独立第六师奉命阻击承德来援的国军。隆化守敌是89师265团(缺第三营)及师工兵一个连,有部分炮兵,配备战防炮3门,约2000多人。分布在苔山和隆化城内。城西的苔山为防御重点,265团团长 [[ 汤池 ]] 带领团部、第三营、战防炮连(战防炮4门)和迫击炮连驻守苔山主阵地;第二营驻守隆化中学,是隆化城内核心据点;工兵连和保安团在隆化城区东南碉堡群,为一线防守兵力。隆化城北构筑有40多个半永久碉堡。
25日1点部队进入阵地,4点20分,炮火准备30分钟,5点部队开始进攻。在苔山的31师吸取了第一次隆化战斗的教训,前锋尖刀两个连在进攻前乘夜色悄悄攀上苔山北坡的峭壁潜伏下来,炮火准备完毕后突然发起进攻,迅速肃清敌碉堡,总攻发起后35分钟控制了苔山制高点,守敌在团长汤池带领下被压缩在苔山南端的几个碉堡内。但攻击城区的部队出现了纰漏。在炮火准备时期,炮火摧毁了守军的前沿部分工事,但炮火轰击还在进行中,33师98团第一营竟然擅自发起冲击,结果遭到自己炮火的误伤。紧急情况下,33师指挥所被迫改变原定计划,急忙命令炮兵延伸射击。这时98团一营第一连已经连续进行了两次爆破,破坏了铁丝网。在继续爆破外壕的时候,守军开始火力封锁,爆破手牺牲,连队遭到重大伤亡,历尽千辛万苦才炸开一个缺口,尖刀连此时只剩下不到40人,依然迅猛发起进攻,迅速突入城区,在该营第二梯队配合下开始了巷战。
最麻烦的是32师方向。32师从隆化东北开始进攻,这里是守军防御工事最稠密的地区,而恰恰是这个地区,竟然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突击部队只能靠人工爆破摧毁守军工事。在其他地区炮火准备期间,32师96团经过20分钟爆破,炸毁碉堡三座。总攻开始后,残存的守军碉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部队进攻道路。尽管该师94团从33师突破口迂回到敌人侧翼支援,也没能完全清除所有的守军工事。这些残余碉堡又处于炮火射程之外。到中午,11纵纵指被迫下令暂停攻击。下午3点,11纵经过3个小时的准备,再次对隆化守军发动猛烈攻势。实际上这时候守军只剩下两个据点,一个是团指挥所,在苔山南端;另一个在隆化中学。
苔山南端的守军再次顶住了11纵31师2个团的进攻。这次战斗解放军伤亡很严重,不但出现了一个董存瑞,还牺牲了一个31师副师长 [[ 李荣顺 ]] 。此外苔山守军之顽强也颇令人吃惊,在32师进攻隆化中学的时候,其他部队忙着收缴国军的空投物资,正在这时,突然苔山南侧的守军突然开炮,94团4连连长 [[ 高兴贵 ]] 以下30多名战士当场牺牲,苔山守军之顽固可见一斑。11纵二次打隆化,兵力不可谓不强,三个师外加一个炮兵旅。还有一个独6师负责打援。火力不可谓不猛,除了有一个炮兵旅,还有各师的独立炮兵营参战。士气不可谓不高,全纵队都要报一年前第一次隆化战斗失利的仇。但是这样悬殊的差别竟然打了一整天,三个师又一个旅对一个团,而且这个团还缺一个营,最后还让人家团长带了20多人跑了。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即后来的7纵)和第六纵队等部对固守 [[ 吉林省 ]] 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前敌指挥员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后改为6纵司令员洪学智。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取得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之后,发起夏季攻势,先后收复 [[ 怀德 ]] 、 [[ 公主岭 ]] 、 [[ 昌图 ]] 、 [[ 开原 ]] 、 [[ 山城镇 ]] 、 [[ 东丰 ]] 、 [[ 梅河口 ]] 、 [[ 西安 ]] (今辽源市)、 [[ 西丰 ]] 、 [[ 清源 ]] 、 [[ 双山 ]] 、 [[ 郑家屯 ]] 、 [[ 伊通 ]] 、 [[ 双阳 ]] 、 [[ 桦甸 ]] 、 [[ 辉南 ]] 等地,使南北满连成一片。
东北民主联军大部分主力会师于四平以南地区。6月2日,林彪、罗荣桓发电报给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命令辽吉纵队在东西北三方面包围四平。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围歼四平之敌,命令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和第六纵队之十七师参加攻城作战。全部进攻四平守敌之部队归第一纵统一指挥。6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四纵队十一、十二两师向 [[ 抚顺 ]] 、 [[ 沈阳 ]] 挺进,相机夺取抚顺,以牵制敌军增援四平。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四平部队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6月12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一部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歼灭守敌七十一军运输营与保安团一个营600余人。14日晚2时,民主联军围城部队发起总攻,四平攻坚战打响。一纵一师、二师从四平西南方向进攻,辽吉纵队从西方向进攻。40分钟后,二师突破敌防线,一举突入市内。
15日凌晨,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从四平西南方向海丰屯突破四平国民党军防线,突入市内。随之,一、二师并肩战斗,向市区纵深展开。16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一师从四平城西区外突破二麦路防线,开辟了“第二战场”,迫敌减少或停止了逆袭。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预备队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投入市区作战,他们从一纵一师左侧进入阵地,五十团一部则向辽吉纵队二师深入方向作策应进攻。18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二师从西北角二麦路东口扫清外围开始突破。辽吉纵队独一师一团突入敌人纵深,将国民党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部大楼包围。至此,攻城部队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大部。19日,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奉命撤出攻城战斗,准备打援。六纵十七师全部投入攻城作战。他们以五十团在右,五十一团在左,四十九团居中,采取穿插包围,削清了敌七十一军军部的外围据点中央银行、市政府、电信局等处,将敌七十一军军部紧紧包围,并准备以起总攻。
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四平攻城部队各纵队各师首长,要求“乘胜坚决扩大战果,不惜重大伤亡与疲劳”,准备以一万人伤亡坚决歼灭四平之敌。20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七师对敌七十一军军部发起总攻,经3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敌特务团团长陈明信被俘,只有敌七十一军军长 [[ 陈明 ]] 仁预先逃入路东,东北民主联军部发电报嘉奖:“十七师作战甚好,甚慰。” 21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全部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并有一部分突入铁路以东市区。下午,路东战斗开始。一纵三师从路东调到路西,同六纵十七师并肩从火车站南突入路东,辽吉纵队从天桥以北一度突入路东,因伤亡太大,复又退回。22日,敌援军从 [[ 沈阳 ]] 出发,进占肖阳堡、开原一线,企图增援四平,以解四平敌军被围之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八师奉命投入路东十七师方向作战。23日,在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后改为第七纵队第十九师)师长 [[ 马仁兴 ]] ,在四平前线指挥所附近,中流弹光荣殉职,终年43岁。
同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六师奉命前来四平投入市区作战,一部接替辽吉纵队天桥以北阵地。辽吉纵队主力奉命撤出战斗,准备打援。24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全部、一纵三师、辽吉纵队独三师,继续担任攻城作战任务,战斗统归六纵首长指挥。一纵一师、二师奉命南下打援。同日,毛泽东来电指示,认为“夺取此战略中枢极为正确,这不仅对于树立我军攻坚信念关系极大,同时对于正在斗争着的全国人民也是一大鼓励。” 25日,由 [[ 沈阳 ]] 北上增援四平之敌五十三军一一六师、一三0师等五个师配合骑兵、炮兵一部已进至昌图以北地区。 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六纵首长 [[ 洪 ( 学智 ) ]] 、 [[ 杨 ( 国夫 ) ]] 、 [[ 刘 ( 其人 ) ]] 、 [[ 邓 ( 华 ) ]] 、 [[ 吴 ( 富善 ) ]] 、 [[ 高 ( 体乾 ) ]] ,要求对四平战斗现状做一客观估计。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首长命令,四平改为佯攻,六纵十六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南下 [[ 叶赫 ]] 、 [[ 昌图 ]] 打援。 28日,国军已先后调集九个师的兵力北援,企图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外围。
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攻城部队停止进攻,做撤离准备。并发电报给四平前线部队,指出:四平能否攻下无关重要,目前主要是利用敌人增援之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9日,东北民主联军打援部队同敌援军在莲花街、头营子、貂皮屯一带接火交战,民主联军西侧主力乘机围攻昌图老城,迫敌从四平外围回返,重新猬集于昌图与开原之间。当晚,敌新六军两个师已进到虻牛哨一带。 30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参加四平攻坚战的部队全部撤离四平。进行19昼夜的四平攻坚战结束。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缴获各种战利品甚多。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左右。 三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役,迫于打援与攻坚的游移不定,最终既没有实现歼敌援军有生力量 ,也没有占领四平,对林彪和李天佑而言,都是极大的遗憾。此役也说明在1947年夏季攻势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并不具备和国军实行决战的实力。<ref>[http://junshi.xilu.com/2012/1031/news_92_281637.html 东北野战军的主要战役],西陆网,沙鹰B13 时间:2012-10-31</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