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治昌

增加 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
'''王治昌''' ,字槐青,1876年(清 [[ 光绪 ]] 二年)12月19日生于直隶 [[ 天津 ]] 县。自幼好学,熟读经史,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修法律,毕业后东渡 [[ 日本 ]] ,在早稻田大学改学商科。王治昌回国后,先在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教书,接着到 [[ 河南 ]] 焦作煤矿工作。后来,他从焦作煤矿进入农商部。在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时,王治昌在农商部从参事直至代理农商总长<ref>[http://m.kongfz.cn/25692795   人生宝典:王槐青辑],孔夫子拍卖网, 2017-3-3</ref> 。王治昌曾以公使的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一次是1919年举行的讨论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结束后对德和约的 [[ 巴黎 ]] 和会 ,还有一次是1921年举行的讨论裁减海军和太平洋问题的 [[ 华盛顿 ]] 九国会议。
==个人简历==
1876年(清光绪二年)12月19日生于直隶天津县。
1913年后历任北洋政府工商部代理商务司司长,农商部佥事、参事兼农商部商品陈列所所长。
1921年至1927年任农商部工商司司长,农商银行监理官(1921.8-),兼税则改良讨论会副会长(1921-),关税会议筹备处委员(1923.1-),修正工商法规委员会副委员长、侨工事务局专门委员(1923.2-),兼商标局局长(1924-),善后会议经济委员会委员长(1925-)。
1951年7月至1956年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
1925年8月20日,昔日留日同学、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是其留日同学,两人交情很深,结为兄弟。据王光美回忆:“我记得我们家的堂屋里,好多年都放着一张合影照片:两个大人中间站着一个小孩。两个大人就是我父亲和廖仲恺先生,中间的小孩就是廖仲恺先生的幼子廖承志。”)
在广州遇刺身亡后,“绝无党派门户之见”的王治昌决心退出政治舞台,从此便闲居'''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年逾古稀的王治昌由 [[ 周恩来 ]] 任命,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员,直至1956年病逝。<ref>[http://news.sohu.com/20080921/n259665147.shtml   八位出身特别的著名共产党人],搜狐新闻网, 2008-9-21</ref>
==个人生活==
===婚姻状况===
===子女简介===
长子,[[王光德]],英年早逝。
次子,[[王光琦]],清华大学毕业,又获得 [[ 美国 ]] 宾西法尼亚大学硕士,李宗仁当选国民党副总统后,聘其为经济顾问,解放后拒绝离开大陆,在外贸部从事国际贸易研究。其妻胡珉,其家族是 [[ 四川 ]] 船王,经营 [[ 长江 ]] 航运,胡珉的父亲在解放后旅居海外,把国内的家产交由管家胡子昂管理。1955年公私合营中,胡子昂把全部财产上交国家。此后胡子昂任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副委员长。王光琦满腹经纶济苍生,一生曲折多跌宕。“文革”动乱中,王光琦被关押监狱6年多,出狱后把补发的工资全部买了毛主席语录。由于精神受到了强烈刺激,1985年因脑血栓去世。<br>
三子,[[王光超]],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著名皮肤科专家,其夫人严仁英为教育家严修之孙女,著名妇产科专家。<br>
四子,'''王光杰''',后改名为王士光,清华大学毕业,著名电子专家,“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之一,抗战时曾在天津英租界林莫克道(今沙市道)伊甸园主持中共秘密电台,解放后任过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文革”中,他被称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加上和王光美的关系,审查、检讨,没完没了,最后在秦城监狱关了8年。在狱中他无事可做,就索性写起书来。在监狱里的小纸片上,他写满了密密麻麻的70万小字,足足钉了39本。出狱后,他一口气出版了12本无线电和雷达方面的专业书,再次显出传奇色彩。
[[File:王光复2.jpg|缩略图|right|王光复[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8538/20160729025339-33728880.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40717158&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8538%2F20160729025339-33728880.jpg%2F0&type=1#simple_1 来自搜狗图片]]]
五子,[[王光复]],抗战时期在国民党空军服役,是一位优秀飞行员。王光复1935年考取空军,1936年3月初前往 [[ 南京 ]]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报到受训,1937年8、9月间前往'''昆明'''航校接受驾驶战斗机训练。 [[ 昆明 ]] 航校大多是中国教官,也有少数美国教官,其中最有名的是“飞虎将军”陈纳德。他在对日空战中,先后驾驶战机打掉日寇飞机八架半(半架指与另一美国飞行员共同击落)。抗战期间,我国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是九架,王光复以八架半居于第二位,成为当时著名的抗战空军英雄,后升任国民党空军总部作战处长。但50年代初,国民党知道了光复和光美的兄妹关系,他因而受到排挤。王光复一气之下,提前退役,携妻子和一儿一女离开台湾赴美国定居。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时,王光复先生作为十位抗日老英雄中唯一的海外华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 [[ 胡锦涛 ]] 主席亲手佩戴纪念勋章。 [[ 温家宝 ]] [[ 贾庆林 ]] 等领导人都专门向他敬酒。乔红说: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王光复先生为抗战,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他的英名和业绩将永垂不朽<ref>[http://www.cnr.cn/news/t20050903_504101715.html   胡锦涛主席向10位抗日战争老战士颁发纪念章],中广网, 2005-9-3</ref> 。<br>
[[File:王光英3.jpg|缩略图|right|350px|王光英[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219/20140219155431-1121850002.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618375.htm?ch=ch.bk.innerlink 来自搜狗图片]]]六子,[[王光英]],辅仁大学毕业,1983年组建光大公司,并任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名誉董事长,1990年12月当选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10月被推选为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委会名誉主席。1995年10月起任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1995年11月起任首届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1995年12月被推选为第六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1996年3月任首届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1997年5月当选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1997年11月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八届名誉主席。1998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2/o0ek2mdi0sa7ddr.html   王光英],个人简历网</ref> 。
1986年在 [[ 香港 ]] [[ 比利时 ]] 国王授予的皇冠勋章,同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王光英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长期担任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职务,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他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立法、协商、监督等各项活动,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国共产党 ]]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十分关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好评。他坚决反对“台独”、反对分裂,希望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晚年身卧病榻仍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广交朋友,与海外众多政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建立了密切联系,曾出访欧洲、北美、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参加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交流活动,为促进我国对外友好交往、宣传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人民外交家”。
王光英同志一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开创,敢于担当。他将个人命运和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融为一体,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他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f>[http://news.sina.com.cn/c/2018-10-30/doc-ifxeuwws9639410.shtml   王光英同志逝世 享年100岁],新浪, 2018-10-30</ref>。<br>
长女,'''王光美''',辅仁大学毕业,是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专业女硕士,后嫁刘少奇。曾任全国妇联第三届执行委员,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文革”中,遭受迫害,入狱十二年。“文革”后,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20世纪40年代初求学并任教于北平辅仁大学。王光美是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有很多身份:大家闺秀、北京中学生中有名的“数学三王”之一、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万人仰慕的第一夫人以及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晚年,致力于扶贫事业,“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已在全国设立了389个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5.4万户,惠及人口69.5万,荣获“中华人口奖”荣誉奖。2006年10月13日凌晨3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4天后,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成就奖”<ref>[http://news.sohu.com/s2006/wangguangmei/   王光美逝世],搜狐新闻, 2006-10-16</ref> 。<br>
2,3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