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增加 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02.jpg|缩略图|右|[http://n.sinaimg.cn/sinacn11/236/w632h404/20180726/c903-hfvkitw9002098.jpg 原图链接][http://n.sinaimg.cn/sinacn11/236/w632h404/20180726/c903-hfvkitw9002098.jpg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
==简介==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当局承认俱乐部有工人代表的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18日罢工取得了胜利。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ref>[http://hunan.voc.com.cn/xhn/article/201809/201809140957534350.html 历史上的今天丨刘少奇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新湖南网,2018-09-14 </ref>。
由于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传统,安源路矿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1921年秋,[[毛泽东]]同志亲自到安源路矿工人中开展工作。随后,党又派李立三同志去安源常驻,先后在工人中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共产党支部,成立了工人俱乐部。
1922年,资本家请 [[ 萍乡县 ]] 署正式布告查封俱乐部。路矿当局一连三月拖欠工人工资,使工人生活陷入绝境。工人俱乐部提出的保护俱乐部和改善工人待遇等要求没有得到答复。9月14日凌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工人们挫败路矿当局收买工贼复工、企图暗杀李立三等阴谋。 [[ 刘少奇 ]] 为代表与路矿当局进行谈判,迫使他们答应了工人提出的13项条件。18日早晨,双方在罢工条件上签字,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前期准备==
1922年9月初,中共湘区区委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来安源,考察发动安源工人罢工,了解与 [[ 粤汉铁路 ]] 工人罢工相呼应的可能性。因为党支部书记、工人俱乐部主任 [[ 李立三 ]] 当时不在安源,毛泽东便直接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分析形势,讨论对策。会议确认,当时工人面临的路矿两局欠饱并图谋封闭工人俱乐部的问题,已经达到非罢工即不能解决的地步,并认为举行罢工斗争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会议决定,立即组织两局全体工人进行罢工。毛泽东要求党支部有勇有谋地领导工人坚持斗争,夺取胜利,并从安源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哀而动人”的策略思想。会后,毛泽东写信给在醴陵的李立三,嘱其速回安源领导罢工。接着,又派在粤汉铁路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少奇来 [[ 安源 ]] ,参加罢工的领导工作。
==策略思想==
==活动开展==
经过周密计划布置和充分准备之后,俱乐部在1922年9月14日零时向全体工人发出罢工命令。按规定部署,路局火车房工人于14日2时率先罢工,停开当日的第一次列车,机务处工人当即拉响汽笛,发出罢工信号。3时,矿局工人截断矿井电线,使电车停顿,井下工人即知罢工已经开始,象潮水一般涌出矿井,高呼“罢工!罢工!”这时,总平巷井口人监守员将写有“罢工”二字的大白旗竖于井口上方,用木料将井口堵住,仅留一出口让井下工人出班,不准任何人下井。本应在4时进班的工人,接到罢工命令后,一律留在餐宿处,不再上班,也不外出。随后,路局各工作处和各车站,矿局的洗煤台、炼焦处、修理厂等地面各工作处,以及 [[ 紫家冲 ]] 分矿,均相继罢工。14日午前,除锅炉房、发电机、打风机和抽水机按原定计划照常开工或部分开工外,路矿两局1.3万余工人全面实行大罢工。
14日上午,俱乐部一面致函萍乡县知事公署和赣西镇守使署,呈明罢工原委。一面致函路矿两局,陈述罢工理由和17项要求。告知:“如欲调商,请即派遣正式代表由商会介绍与俱乐部代表刘少奇接洽。”并向汉冶萍公司发出电报,宣布罢工。同时,向社会各界发表《罢工宣言调见本书附录)。为争取全国各界声援以壮大罢工斗争声势,当日将上述公函、电报和宣言寄往各地报馆,并陆续向报界报道罢工斗争的消息。长沙的《大公报》和《通俗日报》,上海的《申报》和《民国日报》,北京昆的《晨报》和《时报》等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陆续报道安源罢工消息。各地工团得知安源工人罢工,纷纷致函电声援。
罢工开始以后,商家大起恐慌,以为要发生抢劫,天尚未黑,便纷纷停止营业,关上店门。晚上八、九点以后,街市既无行人,仅有工人监察队和军警巡逻。然而,社会秩序之好,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由于工人俱乐部纪律严明,也由于工人监察队和监守员的有力维持,以及争取洪帮的成功,赌博偷抢绝迹,烟馆妓院一律关闭,即使有少数社会闲散人员偶尔在街市赌博、只要工人监察队一到,便躲避不迭。工人万众一心所显示的威力和他们治理社会的卓越才能,使路矿当局和社会各界人士为之惊奇和叹服,连戒严司令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军队也没有这样好的纪律。
罢工一开始,路矿当局即请赣西镇守使署派兵镇压。9月14日午后1时,镇守使署所派军队,由各团长带领到达安源,宣布将安源划为特别戒严区,设戒严司令部于矿局公事房,由赣军旅长 [[ 李鸿程 ]] 任戒严司令。矿局许以每人每天两块大洋为报偿,请军队占驻工人俱乐部机关,并驱散各工作处的工人监守员,强迫工人开工。当军队开到俱乐部机关时,有数千工人闻讯赶到,一面冒死冲进俱乐部,一面向士兵宣传,将军队挤走,军队到各工作处驱散监守员时,工人监守员在工人群众支持下至死不退。虽然有些工作处被军队把守,但罢工工人严格服从俱乐部命令,在住房稳坐,无一人自动上工。当局武力镇压罢工一着,终未奏效。
在请兵镇压的同时,矿局命总平巷总监工 [[ 王鸿卿 ]] 出面,串通少数与工头职员有亲谊关系的工人,许以入窿不做工照常给工资,借此破坏罢工。但当被拉拢的工人上工时,即遭俱乐部监守员和罢工工人严密堵截。有强行入窿者,以武力对付,对少数几个已经乘隙入窿者,则不准其出窿,任其在井下饿困,直到第二天,即1922年9月15日,才由俱乐部下令放出,详加开导,令其悔改。此后再无一人敢自行上工。当局又企图用暗杀工人首领的手段来使罢工归于失败。由王鸿卿出面赏大洋600元,雇武术高手刺杀李立三。这一计谋虽极秘密,仍很快被工人侦知。对此,工人一面公开宣言:“若俱乐部主任被害,当使路矿两局全体职员不得生离安源。”一面采取严密的措施保护俱乐部领导人,不许俱乐部领导者单独外出。偶尔外出有所接洽,不出20分钟,必有数百人围其所入之房屋,直至俱乐部领导者得出,护送至安全地点才作罢。如此,当局的谋杀手段亦终于不能得逞。
在采取以上种种手段镇压和破坏罢工的同时,当局又提出“先开工后磋商条件”,企图引诱俱乐部下令复工。一面争取软拖的办法,企图使罢工工人在饿困、疲惫中瓦解和就范。这种狡猾计谋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工人的齐心奋斗所粉碎。1922年9月16日上午,当局和戒严司令以请工人代表去“商量解决办法”为名,邀约[[刘少奇]]去戒严司令部,武力胁迫刘少奇下令复工,刘少奇断然拒绝,并严词驳斥。各处工人闻讯,纷纷赶来保护刘少奇。数千工人将戒严司令部所在的矿局公事房团团围住,喧声如雷,高喊:“请俱乐部代表出来,有事请矿长、旅长到俱乐部去商量!”“谁敢动刘代表半根毫毛,我们就要打得路矿两局片甲不留,让路矿两局全体职员不得生离安源!”当局见状,终不敢加害刘少奇。这一武力胁迫复工的企图被粉碎后,当局终于被迫派全权代表与俱乐部谈判。9月17日下午4时,路矿两局全权代表与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开始谈判,地方商绅代表出席调停。经过激烈争辩谈判,直到18日凌晨2时才签订草约13条。18日上午,三方代表按草约正式签订协定。至此,罢工取得完全胜利<ref>[http://www.xici.net/d248449730.htm 【回顾历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西祠胡同, yrf我的香樟树 发表于:18-09-14</ref>
==历史功绩==
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的历史,是无比辉煌的。【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期结合提供了光辉范例。从1920年11月下旬到1922年9月初,毛泽东曾先后5次到安源煤矿,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罢工斗争制定了“积极准备,坚决斗争,保障工人利益”的方针和“哀兵必胜”、“哀而动人”的策略。在此期间,李立三执行毛泽东的指示,在安源路矿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1922年1月),建立了 [[ 中国共产党 ]] 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1922年2月),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1922年3月26日),筹建了 [[ 社会主义青年团 ]] 安源地方委员会(1922年6月20日),创办了第一个 [[ 工人消费合作社 ]] ,实行股份合作制(1922年7月),参与发起成立[[湖南]]劳动立法同盟(1922年8月),拥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的劳动立法运动,使安源工人有了明确的斗争纲领。
为了加强对罢工斗争的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于1922年9月派刘少奇来安源,参与即将爆发的路矿工人大罢工。刘少奇一身是胆,舌战强敌,率领工人迫使安源路矿当局签订十三条协议,取得了罢工斗争的胜利。第一次罢工胜利后,毛泽东根据中央所定 [[ 土地革命 ]]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以及 [[ 中共中央 ]] [[ 湖南省委 ]] 制定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完成土地革命的总策略,又先后4次到安源指导工作,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生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从最初以中共党组织为核心组织起来,依次经过第一次大罢工,“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实行国共合作,团结农民和其他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直接和间接地配合广东革命政府北伐,武装进攻 [[ 长沙 ]] 和据守安源,秋收暴动,创造工农武装割据,支持 [[ 井冈山 ]] 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直到1930年大举参加 [[ 红军 ]] ,将工人运动的主力转移到农村和战场,这就是安源路矿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步改造社会,不断成长和前进的大致过程。这一过程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发展的基本进程即“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创立共产党——统一战线——农民运动和其他民众运动——革命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是一致的。【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为中国工运史和革命史谱写了重要篇章。
安源路矿工人的斗争,是遵循刘少奇所说的
(二)实行夺取政权,由政治的力量消除一切阶级的压迫——人的压迫;
(三)在产业公有制度底下以极大的速力发展实业,减少人类自然的压迫发展的。安源工运经历的前两步中,在工人的组织与斗争方面,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对全国的革命运动做出开创性的重大贡献,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25年1月中共四大前,安源工运是按照刘少奇所说社会改造的第一个步骤,即“使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养成无产阶级支配社会的潜伏力量”进行的。运动初期,经过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组织准备工作,成功地将路、矿两局工人团结起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 [[ 产业工人 ]] 中的第一个支部,形成了以人数众多、组织严密和战斗力极强著称于世的路矿工人俱乐部。在此基础上,出色地实现了粤汉湘赣各省工团的产业联合和地区联合,有力地推动了工团的全国联合。
[["二七"惨案]]后,由于党的坚强领导,刘少奇等同志的卓越指挥,工人的齐心奋斗,并采取了灵活的斗争策略,安源工运继续高涨,安源 [[ 工人俱乐部 ]] 成为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培养人才的学校、创造经验指导工运的基地、复兴工运和组织全国总工会的重要支柱,为全国的工人运动树起了一面旗帜。中共四大以后,运动开始转入刘少奇所说改造社会的第二步,“实行夺取政权”。在这一步,安源路矿工人阶级的任务是:团结农民和其他民众,组织统一战线,准备和配合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File: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04.jpg|缩略图|右|[http://photocdn.sohu.com/20110531/Img308906003.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ohu.com/20110531/n308906001.shtml 来自中国经济周刊 的图片]]]
安源路矿工人阶级出色地执行了这一任务:一是大批工人分赴湘鄂赣各地,尤其是广东革命政府北伐必经的湘赣边境和湘粤大道的广大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和其他民众运动;二是有1000余名工人参加国民革命军,有更多的工人同上述各地工人群众一起,大举协同国民革命军作战,从民运和军事两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准备和配合了北伐战争;三是在上述地区的许多乡村推翻了地主的统治,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建立了县一级革命政权,为接着而来的工农武装割据准备了条件;四是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同附近各县工农群众、革命兵士和知识分子一道,组织自己的军队,举行武装起义,开赴[[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三】安源路矿工人是湘鄂赣3省枢纽地带的革命运动的主力军。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时候指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地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年和1927年两年大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群众的组织和斗争有过广阔发展的地方。经过这次大革命,“准备好了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 [[ 共产党 ]] ,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群众”。
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湘鄂赣3省革命发展的枢纽地带--湘赣边和湘粤大道建立,并长期地存在和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第一次大革命过程中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这里的民众革命运动最为发达,红色政权的上述3个方面最为充分和出色。安源工运不仅是这一地带革命运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一直是其中的主要支柱。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是在安源的张家湾策划的,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奏,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际开端。这次暴动发生和发展的地点是安源、[[修水]]、[[铜鼓]]3个军事集结点和爆发点,还有工农群众暴动的[[粤汉]]、[[株萍]]两条铁路线,以及由这3点两线联结着的一大片城镇农村。而在这3点两线一大片中,安源是赖以进行暴动的军事准备的主要阵地,是中共湖南省委指挥暴动的军事中心,以?1 300?多名安源工人为主体组成的第二团,是3个团中人数最多、战斗最激烈、战绩最大的一个团。秋暴以后,中国革命运动进入了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新时期,运动中心从安源转移到了井冈山。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到安源扩充红军、组建工兵连和电话大队,吸收了1000余名工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之后,安源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坚持斗争,支持和配合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由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249,3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