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
次編輯
變更
魏金水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魏金水( | 图像 =| 出生日期 = 1906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魏金水'''(1906 —1992) 年),小名老如,曾用名吕在林 , 福建省 龙岩 市 县(今 新罗区 ) 西陂 条围 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出生于贫农家庭 。父亲魏根木是反清起义的壮士,后来又成了革命烈士。从小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宁生穷命,莫生穷相”的思想基础。七八岁给地主家放牛,十一岁当小店学徒,十五岁离家漂洋过海到南洋[[槟城]](马来亚槟城)谋生,做小童工。因不满[[英国]]殖民者凌辱,曾在一家医院寄柬留刀以示儆戒。回国后积极参加抗租和革命宣传活动。 ==人物介绍== 1929 1929 年5月任龙岩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29年7月参加红军,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任闽西赤卫总团部副官,红19军170团政委, [[ 福建 ]] 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8团副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任龙岩县委书记,闽西南抗日义勇军政治部主任,闽粤赣省委组织部部长,闽西南特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闽粤赣工委书记,闽粤赣边区党委书记兼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政委。在此期间,曾任过:闽粤边区临委(1945.1——1946.11)闽粤边工委(1946.11——1947.5)闽粤赣边工委(1947.5——1948.8)闽粤赣边党委(1948.8——1949.9)在红军主力长征和新四军二支队北上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闽粤赣边区的对敌斗争,创建了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保持闽西苏区红旗不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省委农村工委书记。
1955年1月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监委书记。
1975年6月任福建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常委。
是福建省第二届、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12届中顾委委员。
人物生平
民国17年(1928年)8月参加白土暴动,随(龙)岩、永(定)、(上)杭三县暴动武装攻打龙岩城。民国18年5月,被推举为西山区第五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9月,带领2个弟弟及农民兄弟16人参加赤卫团,任龙岩县赤卫团第一大队第一连连部传令兵。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4月,调任闽西赤卫军总队第一团团部副官。7月,任红十二军一○○团团部副官,后又任红十二军一○○团团部管理员、红二十一军政治部事务科长、龙岩新独立团团部管理员。闽西肃清社会民主党期间,因不满当时极“左”的肃反运动,为“避其锋芒”告假回家。民国20年秋,任中共上杭白砂难民支部书记。民国21年春,红军东路军挥戈东进,魏金水在难民中挑选部分人员为红军作向导,配合攻打龙岩城。其间,中共龙岩县委特将其调任西陈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秋,龙岩县成立独立第三团,任一连政委,不久任团政委。民国22年3月,任红十九军一七○团政委,后作战负伤住院,任福建军区医院第二分院政委。不久,任福建军区第二作战分区政治部主任。民国23年4月,为配合中央苏区主力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红八团。魏金水调任独立第八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与团长邱金声、政委邱织云率领红八团挺进龙岩、漳平、南靖等县开展远殖游击战争,开辟了纵横两三百里的游击根据地。
中央红军长征后,在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民国24年4月,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5月,调任龙岩县军政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采取各种方法,积极配合红八团、红九团作战,取得了铁鸡岭战斗、智取赤水炮楼、巧攻协鸿楼、夜袭龙岩城等一系列战斗胜利。在挫败敌人的军事“围剿”同时,粉碎了敌人“移民并村”、“保甲连坐法”、“计口购粮购盐”等阴谋,打开了斗争新局面,发展了各区乡中共党组织。民国25年2月,任岩南漳军政委员会主席。是年8月,国民党第三师对岩南漳地区大肆“清剿”。民国26年2月,带领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机关人员、游击武装撤退到龙岩开展活动。民国26年春,任龙岩县军政委员会主席(同年10月,取消军政委员会,恢复县委员会制,魏金水任县委书记)。其时,正是在“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在中共闽西各级党组织努力工作下,闽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敦促国共合作抗日的声势。同年6月,魏金水受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特派,与国民党粤军一五七师驻龙岩适中吴麒营长举行首次会谈,很快达成在所管辖范围内先行停火的协议。闽西国共和谈后,坚持闽西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在龙岩白沙成立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魏金水兼任政治部主任。不久,抗日义勇军编入新四军二支队。
民国27年3月,新四军二支队北上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闽粤赣省委(后改称闽粤赣潮梅特委),魏金水任组织部部长。同年秋,任闽西党的公开代表。民国28年冬,任中共龙岩县委书记。在条件艰苦、形势复杂环境中,以机智巧妙的斗争方式,领导开展农民保田斗争,保卫土地革命果实,使占全县3/4的耕地(约13333公顷)一直保留到全国解放,创造了全国罕见的奇迹。
民国33年,任闽西南特委书记。民国34年9月,任闽粤赣边工作委员会书记。民国36年1月,赴香港向中共华南分局汇报工作后回梅县工作。6月,任闽粤赣边工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总队政委。民国37年8月,任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书记。民国38年1月29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政委,与刘永生司令一起领导边纵部队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粤东和闽西南,为全国解放立下了功勋。在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不怕流血牺牲,他的7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为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宝贵贡献。 1949年秋,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兼农委书记、农协主任,领导全省农村开展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1954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龙岩地委第二书记、龙岩县委书记,带领龙岩县委一班人,开展互助合作、统购统销、征兵、支前、处理老区遗留问题等,完成了龙岩77个乡的土改,开拓了龙岩工作新面貌。1955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副书记兼省监察委员会书记、龙岩县委书记。同年底,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监委书记、福建省副省长。1956年7月,当选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1959年10月至1962年7月,任省委常委、副省长。在“大跃进”年月,他坚决抵制当时弥漫全国的“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风,与时任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省长的江一真等同志持同一观点,认为做事情应当老老实实,不应该随波逐流、赶浪头,更不应该弄虚作假,虚报成绩,明明饿死了人,还说农业大增产,多收了多少粮食。他们反映农村的严峻形势,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打成“江魏反党集团”,职务被撤销,戴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的帽子。尽管身处逆境,他仍然关心着人民的冷暖,不断反映农村大闹饥荒的情况,尽可能帮助饥饿中的农民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其后冤案得到平反。1962年12月至“文化大革命”前,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文化大革命”中,被戴上“地方主义”、“反革命”等一大堆帽子,撤销了一切职务,全家遭受迫害。他不顾年高体弱,仍然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一直关注党的事业,拖着年老体弱的身子,深入全省各地调研,为党委、政府出谋献策,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1992年8月11日,在福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