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
次編輯
變更
关麟征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关麟征回忆录》 </br> </br> </br> </br>
}}
'''关麟征'''(guan lin zheng)(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汉族, [[ 陕西 ]] 鄠县(西安市鄠邑区)人,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用兵以稳,准、狠著称,长于急袭的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生性傲岸,有[[陕西冷娃]]之称,部将[[杜聿明]]、[[郑洞国]],[[刘玉章]]、[[覃异之]]、[[张耀明]]皆一时之名将。1924年到广东投考 [[ 黄埔军官学校 ]] ,成为第一期学员,并于同年12月毕业 。1928年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一师步兵第三十一旅第六十一团团长;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1932年升任第三十六师师长;1937年 [[ 抗日战争 ]] 爆发,任第五十二军军长,参加台儿庄大战,重创敌军,升任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1939年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1947年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1949年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 。后居香港 。1980年7月30日病逝于 [[ 香港 ]] 伊利莎白医院,享年75岁 。著有《关麟征回忆录》等 。
== 人物生平 ==
1905年4月7日,关麟征出生于陕西鄠县真花硙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父亲关树铭,母亲杨氏,继母贾氏,兄妹六人,关家世代务农,家业中等。关志道幼时在本村私塾读书,九岁转到邻村小学,因关父对其期望甚殷,不久被送到鄠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考试成绩第一,却因平时爱打抱不平,经常打架而被降为第二名进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对人说:"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当时老师问他的志愿,他因见户县城里驻了一连兵,那位连长很是威风,故答:"希望将来当个连长。"
'''关麟征'''15岁小学毕业后,来到省城西安,考进省立第三中学。那时[[镇嵩军]]刘镇华在 [[ 西安 ]] 举办讲武堂,他每次路过讲武堂门口,见讲武堂照壁上写着斗大的"奋斗"两字,心里非常羡慕。可是他是个穷学生,没有背景,不得其门而入,只有望堂兴叹而已。后因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中途辍学。他决心弃文学武,投军从戎,更希望能挣钱帮助家庭还债。
[[File:13741656259603272061.jpg|缩略图|左|400px|[http://image.uczzd.cn/13741656259603272061.jpg 原图链接 ]]]
这时,省立第三中学也有两个学生想去当兵,他们设法弄到一封去耀县投奔[[镇嵩军]]某营长的介绍信,于是就邀关麟征一起去。到耀县,他们在驻军营部递进了介绍信,等候了一个星期,连营长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原来他们不懂门道,没有送礼,光凭一纸空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三人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重返西安。
1924年初,'''关麟征的'''一位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 [[ 孙中山 ]] 先生在广州开办一所军官学校,秘密招生。他们弄到一张胡景翼处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嫌广东太远不想去,他问关麟征想不想去广州投考军校,如果愿去,只要将护照上的吴改成关就行了。这一消息使他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他回家禀明情况,携带父亲卖牲口的25块银圆作为旅费,把护照上的"吴麟征"改为"关麟征"。从此,关志道就改名关麟征了。
他们从西安步行到 [[ 河南 ]] 灵宝,换乘火车到了 [[ 上海 ]] ,找到了同盟会元老,陕西同乡[[于右任]]。于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当兵?"那时,他根本不懂什么是"主义"、"革命",只好老实回答:"当军官威风。"于右任被关麟征纯朴憨厚的回答逗笑了,简单地向他们讲解了孙中山组织革命队伍反对北洋军阀,进行国民革命的道理。不久,他们11人(包括[[杜聿明]]、张耀明)从于右任处取得了秘密介绍信,乘船南下广州。就这样他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4月到达羊城后去黄埔岛,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他被编为第三队,并参加了[[中国国民党]]。5月5日开始第一期新生入伍,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关麟征和新学员一起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讲演。孙中山勉励学员不仅要做一个有高度才能的军人,而且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死的军人。他的话,对关麟征以后的戎马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军事教育课程方面,他学习了典、范、令和四大教程,并从事军事操练和实战演习,为以后征战疆场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