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龙江

移除 4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白龙江 古名恒水,羌水,又称白水 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 源于甘肃 省甘 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 县、舟曲县、陇 秦岭 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 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 岷山北段和摩天岭北坡。 嘉陵江 。河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4.83%,天然落差2783米。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 的源头之一就是 白龙江 流域工业不甚发达,上游地区以畜牧、林业、种植业为主 白龙 属于长 的二级水 力资源比较 量湍急 丰富, 建有宝珠寺、碧口等 适合 利枢纽。流域内盛行佛教、道教 电开发 境内沿白龙江 郎木寺、武都龙华寺、武都通化山普化寺、武都城关莲华山寺、武都龙凤山寺院、武都龙凤佛堂寺、陇南汉王寺、万象洞寺院、广严院、琵琶寺、邬金寺、武都坪牙喇嘛庙等数百座佛教寺庙,使得 很有名气的 白龙江 成为中国西部的佛教文化圣河 鲤鱼
==河流概况==
==河流源头==
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 在甘肃境内流长381.5公里。白龙江流域在甘肃省境内的部分是北纬32.60—34.40,东经1030—105.50,流域面积17846.3平方公里(白龙江流域还包括定西地区岷县东南的一部分)。白龙江流域以主干流流经之地为主,也包括主要支流流经之地。主要支流流经之地有甘肃陇南地区的宕昌县,武都县的洛塘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流域北面及东北面跟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定西地区的岷县、陇南地区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康县接壤,南面跟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九寨沟县、平武县及广元市的青川县相连。整个流域山峦起伏,江河纵横,上游属岷山山脉,中游属秦岭山系,白龙江沿岸的开阔区域不多,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坡陡崖,居民绝大多数散居在河谷或半山坡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也正因如此,民风淳朴,方言有一定的特色。
==水系组成==
==流域资源==
嘉陵江右岸支流白龙江,白龙江属于嘉陵江的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31800余平方公里 ,河长570余公里,天然落差约278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430余万千瓦。流域处于青藏高原与川西北高原交错地带。干流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郎木乡,于四川广元县昭化镇汇入嘉陵江。流域内高山起伏,水系不对称,支流大部分布在右岸,干流河道平均坡降约为4.8‰。两河口以上属山原地区,北面上段以迭山山系与黄河支流洮河分水,西南面与黄河支流黑河相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南面以岷山山系与岷江、涪江分界。
河道蜿蜒于高山峡谷之中,平均坡降超过10%,最陡处接近30%。中段两河口至碧口以高山为主,有部分高原和少量河谷平坝,河段平均坡降约3.0%,武都水文站河宽约80~150米,枯水时平均水深约0.6米;碧口以下,属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丘陵过渡地带。干流右侧有白水江、清江河等支流汇入。白龙江下游河段河谷开阔,间有较宽的河谷平坝,水流减缓,平均坡降约1.5%,在广元县三磊坝水文站河宽约110~160米,枯水时平均水深约1.5米 。白龙江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电,碧口建成30万千瓦电站。流域内山岭河谷众多,主要支流有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小岷江、拱坝河、白水江和四川省境内的青川河等。山区树木茂密,盛产木材,但舟曲-武都段的红、黄土覆盖区夏秋多泥石流灾害,交通不便。白龙江流域是古代“藏彝走廓”的重要通道之一,元代以前白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是羌、氐、藏等少数民族,现在还有少量回族、氐族、蒙古族等
==史书记载==
据赵文林等所著《中国人口史》,陕西人口在1863年为12023672人,每平方公里为60余人,到了1874年只有7756057人,每平方公里为40人,减少了近500万。白龙江流域的大量史志资料表明,陕西、山西人进入该地区的数量很多。综上所述,白龙江流域的居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北、陕西、山西。
 
==参考资料==
246,8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