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9
次編輯
變更
宋教仁
,無編輯摘要
1904年2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11月,宋教仁抵达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书籍,先后翻譯了《日本憲法》《英國制度要覽》《俄國制度要覽》《澳地利匈牙利制度要覽》《美國制度概要》《比利時澳匈國俄國財政制度》《德國官制》《普魯士王國官制》等,對各國的政治制度、政權組織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比較,形成了系統的憲政理念。<ref name=“cpc">{{cite web | url =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2013/0326/c85037-20921133.html | title= “公真第一人”——寫於宋教仁被害及去世100周年 | language=zh | date=2013-03-26 | publisher=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author=徐甡民 | accessdate=2019-02-09}}</ref>
1905年6月,宋教仁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入读日本法政大学;同年8月,他支持 [[ 孙中山 ]] 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