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徽音

增加 10,788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stinguish|林微音}} {{東亞女性歷史人物 |名稱 =林徽因 |身份 =近代女建筑师、诗人、作家 |國家 =中国 |時代 =、中…”
{{distinguish|林微音}}
{{東亞女性歷史人物
|名稱 =林徽因
|身份 =近代女建筑师、诗人、作家
|國家 =中国
|時代 =[[清朝|清]]、[[中华民国|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
|屆數 =
|前任 =
|繼任 =
|圖片名稱 =lin huiyin.jpg
|圖片大小 =
|圖片說明 =
|姓=林
|名=徽因
|姓名=林徽因
|字=
|最高職務 =
|封爵 =
|封號 =
|位號=
|位階=
|品階=
|御稱號 =<!--日本皇族之稱號-->
|宮號1 =<!--日本皇族之宮號-->
|宮號2 =<!--朝鮮王族之宮號-->
|封地 =
|湯沐邑 =
|神號 =
|尊號 =
|族裔 = [[漢族]]
|信仰 = <!--指的是宗教信仰-->
|旗籍 =<!--清朝旗人專用-->
|氏族 =
|府邸 =
|世系 =
|初名 =林徽音
|乳名 =<!--日本、朝鮮、琉球以外人物用-->
|幼名 =<!--日本人用-->
|兒名 =<!--朝鮮人用-->
|童名 =<!--琉球人用-->
|小字=
|號=
|法號=
|院號=
|其他名號=
|出生日期={{birth date|1904|6|10}}
|出生地點={{QING|浙江省}}[[杭州府]]
|婚年=1928年
|逝世日期={{death date and age|1955|4|1|1904|6|10}}
|逝世地點={{PRC}}[[北京市]][[同仁医院]]
|諡號=
|墓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祠廟=
|父親=[[林长民]]
|嫡母=叶氏
|母親=何雪媛
|夫={{marriage|[[梁思成]]|March 21, 1928|April 1, 1955|reason=widowed}}
|婚姻名份=原配
|夫之父=[[梁启超]]
|夫之母=李蕙仙
|夫之嫡母=
|夫之元配=
|夫之正室=
|夫之平妻=
|夫之側室=
|兄弟=
|姊妹=
|嫡兄弟=
|嫡姊妹=
|庶兄弟=
|庶姊妹=
|同胞兄弟=
|同胞姊妹=
|異母兄弟=林桓、林恒、林暄、林垣
|異母姊妹=林燕玉
|異父兄弟=
|異父姊妹=
|繼兄弟=
|繼姊妹=
|子=[[梁从诫]]
|女=[[梁再冰]]
|養子=
|養女=
|繼子=
|繼女=
|其他親屬 =
|經歷 =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著作 = 《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等。
|注釋=}}
'''林徽因'''({{bd|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catIdx=Lin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筑师]]、[[诗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ref>[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9-09/18/content_12073990.htm 到底是谁设计了国徽,新华网]</ref>的设计者。她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同時她也是民國初年女子地位提升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於中国[[浙江]][[杭州]]陆家巷<ref name="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cite book|author=岚枫|title=《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year=2011|publisher=辽宁教育出版社|location=沈阳|isbn=978-7-5382-9175-9|series=民国笔记|chapter=壹【林徽因·梁思成】一身诗意千寻瀑}}</ref>{{Rp|3}},祖籍[[福建省]][[福州府]][[閩縣]]。父親[[林长民]],叔父[[林覺民]]。林徽因初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薑,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ref name="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Rp|4}}后来,为了避免和一位男性作家[[林微音]]混淆,自己改名“林徽因”。<ref name="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Rp|4}}

1916年於[[北京培华女子中学|培华女子中学]]读书。1918年认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1920年和父亲[[林长民]]一起赴[[伦敦]]生活,开始对建筑感兴趣,并鼓勵未婚夫梁思成学习建筑。同年10月,與[[徐志摩]]初次相遇。1924年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由于当时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只得到美术学士学位;但毕业时获得优异成绩。

1925年與[[聞一多]]、[[梁實秋]]、[[梁思成]]等籌建“中華戲劇改進社”,參加演出,交流戲劇藝術。

1928年与梁思成结婚。夫妇一起考察多处古代建筑,和诗人徐志摩、作家[[沈从文]]、学者[[金岳霖]]都保持了很好的友谊,创作[[诗歌]]、[[小说]]、[[散文]]、话剧剧本等著作多篇,时人称为“才女”。

{{fact|1928至1930年设计了[[吉林西站]],并由梁思成审核建造而成。该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它既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底蕴,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不過,林徽因或梁思成的權威傳記、史料、或梁思成親自撰寫的詳細簡歷裏面,都沒有提到二人曾參與該車站的建築工作;目前鐵路檔案中所保存的吉海鐵路總站設計圖紙中,工作人員名單上也沒有二人的名字。<ref>[[:吉林西站#.E7.AB.99.E6.88.BF.E4.BD.9C.E8.80.85|吉林西站站房作者]]</ref>林徽因、梁思成與吉林西站的關係有待考證。}} [在吉林西站走廊里悬挂的一张带有林徽因梁思成合影照片的展示板上,写着:“吉海铁路总站站舍于1928年至1929年间建成,可以说,吉海铁路总站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还有一幅是“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单独简介,也配有她的照片。在另一张“雄狮初醒”的吉海铁路总站介绍展示牌上,则清楚地记述:该站舍设计者为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林徽因,审定者为林女士的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

1931年11月徐志摩为参加林徽音的建筑学讲座,搭乘飛機由[[南京]]飛往[[北京市|北平]](現北京),不幸意外[[墜機]]身亡。林徽因作《悼志摩》一文以表哀思。

1949年,北平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前夕,林徽因與梁思成皆曾赴[[西柏坡]]與中共高層商談,確保[[北京城池|北京古城]]的建築完整不受戰火波及,得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支持,最後北平地區以和平方式易手。之後,林徽因受聘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同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林徽因獲選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组成员,曾带领清华大学设计组提出大孔[[玉璧]]和五星、齿轮、嘉禾、国名组成的国徽草案。后与夫梁思成及其他成員参与修正了中央美院[[张仃]]方案的建筑图案与色彩<ref>[http://www.housebook.com.cn/201002/18.htm 玉璧与天安门——关于国徽设计的回顾与思考李兆忠《书屋》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web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424144303/http://www.housebook.com.cn/201002/18.htm |date=2013-04-24 }}</ref><ref>[http://www.artnews.cn/ysjie/wshy/2010/0223/97964.html 国徽设计始末:张仃与梁思成的对手戏]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020021718/http://www.artnews.cn/ysjie/wshy/2010/0223/97964.html |date=2012-10-20 }}</ref>,1950年6月2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以清华大学深化的第二稿为基础制成国徽。<ref>[http://www.bjd.com.cn/pwjc/bjrw/200608/t20060821_72269.htm 正投影 国徽设计中亮丽的一笔]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4181547/http://www.bjd.com.cn/pwjc/bjrw/200608/t20060821_72269.htm |date=2013-05-14 }}</ref>在此期间,林徽因还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ref>[http://www.btv.com.cn/btvindex/2011zt/hsdt/content/2011-07/22/content_2705327.htm 北京卫视的报道]</ref>

時年林徽因身體健康狀況已經欠佳,仍然繼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工作,除參與設計國徽外,亦出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组成员,设计了纪念碑底座和花环图案。1955年4月1日因[[肺结核]]久治不癒,林徽因病逝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同仁医院]],4月3日,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多位亲朋好友出席其追悼会。悼词来自清华好友[[钱端升]]教授,挽联中较为出名的来自好友[[金岳霖]]教授:“'''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之后林徽因遗体被火化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紧邻比自己早一年逝世的小叔[[梁思永]]之墓。她的墓碑为其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环刻样,她的墓也是八宝山革命公墓里被祭扫最多的<ref>{{cite news|url=http://news.163.com/14/0406/08/9P4R4M060001124J_all.html|title=八宝山公墓:任弼时墓最大 林徽因墓被祭扫最多|date=2014-04-06|publisher=网易|accessdate=2014-08-23}}</ref>。

==家庭==
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十五年进士,曾资助[[蒋百里]]赴日本留学。其父林长民是学者,[[郭松齡]]部隊的秘書長,不幸在戰鬥中身故。其叔[[林天民]]是宣統二年進士,其堂叔[[林觉民]]、[[林尹民]]皆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堂叔林君顏為國民黨少將。母[[何雪媛]]。其弟[[林恆]]是中國空軍,於1941年3月14日成都雙流空戰殉國。

與夫梁思成育有一子一女;子[[梁從誡]]為現代中國[[環境保護|環保運動]]人士,女[[梁再冰]]曾任[[新華社]]記者。

其侄女[[林璎]]是美国建筑师,為首都华盛顿[[越战紀念碑]]設計者。

== 世系图 ==
<center>
{{familytree/start}}
{{familytree | | | | | | | Xx |Xx=[[林孝恂]]|}}
{{familytree | | | | | | | |!| }}
{{familytree | | | Mo |y| Cm |y| M2 |Cm=[[林长民]]|Mo=何雪媛 |M2=程桂林}}
{{familytree | | | | | |!| | | |!|}}
{{familytree | Sc |y| Hy | | He |y| Ju |Sc=[[梁思成]]|Hy=林徽因|He=林桓 |Ju=[[张明晖]]}}
{{familytree | |,|-|^|-|.| | | | | |!| | | |}}
{{familytree | Cx | | Zb | | | | Yi |Cx=[[梁從誡]]|Zb=[[梁再冰]]|Yi=[[林璎]]}}
{{familytree/end}}
</center>

==作品==
*《林徽因講建築》,南粵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ISBN 978-7-5613-2946-7
* 其子梁從誡編選《林徽因文集》
* 梁从诫(编)2000《林徽音建筑文集》 台北:艺术家出版社(繁体).
* 陈学勇(编)2005《林徽因文存(建筑)》四川文艺出版社。

==画廊==
<gallery>
File:Liang Sicheng, Lin Huiyin, Zhou Peiyuan and others.jpg|thumb|200px|[[西南联大]]期间(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梁再冰]]、[[金岳霖]]、[[吴有训]]、[[梁从诫]])
File:Lin Huiyin 9.jpg|thumb|200px|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档案馆所保留的林徽因的毕业照
File:Lin Huiyin & Liang Congjie.jpg|thumb|right|200px|林徽因与嬰兒時期的儿子梁从诫
File:Lin Huiyin & Liang Congjie 3.jpg|thumb|right|200px|林徽因与儿子梁从诫
[[File:PRC_Emblem_Draft_Lin_Huiyin.jpg|thumb|right|200px|林徽因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玉璧方案]]
</gallery>

==参考资料==
1,4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