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秀峰

增加 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T014ea8190081eeb3dc.png|缩略图|右|杨秀峰[http://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4ea8190081eeb3dc.pn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D1%EE%D0%E3%B7%E5&st=255&mode=255&did=34#did33 搜狗图片]]]
''' 杨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于直隶省( [[ 河北 ]] )迁安县杨团堡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 中国共产党 ]] 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教育家、法学家,我国公安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全国解放后,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长,教育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五届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ref>[https://www.xzbu.com/1/view-313367.htm 忆杨秀峰同志晚年的二三事],行至部落</ref>
中文名 杨秀峰
==家庭出身==
杨秀峰于1897的7年2月27日,出生在直隶省迁安县杨团堡村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四知堂。曾祖父杨德,是“四知堂”的始立者,其尊崇孔孟之训,讲求为人处事不愧对天地良心,昭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称“四知”。祖父 [[ 杨静修 ]] ,在本县办教育一生,都是秀才出身;父亲 [[ 杨叙伦 ]] ,是清末举人,后毕业于北京高等实业学堂<ref>[https://www.docin.com/p-530065376.html 杨秀峰],豆丁网</ref>。
==个人简介==
杨秀峰受家庭影响,5岁入私塾读书。之后进本村初级小学学习。1911年,他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滦县直隶第三师范,从此,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1916年,他又考入 [[ 北京 ]] 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在史地部攻读,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返迁安县立师范讲习所任教一年。1921年高师毕业,先后执教于 [[ 江西 ]] 省立 [[ 鄱阳 ]] 中学、直隶 [[ 河间 ]] 中学、通县女子师范、京兆中学、北京平民中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大附中等学校。在读书和任教期间,他目睹了 [[ 辛亥革命 ]] 的成败,积极求索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途径。他先后参加了五四、五卅等革命运动,并在大革命期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1929年秋,杨秀峰以公费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在这里,杨秀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0年3月,经张畏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跃升为共产主义者<ref>[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tgjx/2017/12/171212172025E101K8H781861BB7FD8.html 杨小冀:杨秀峰同志——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纪念杨秀峰同志诞辰120周年(组图)],中红网,2017-12-12 </ref>。是一个文武兼备的领导者。
===投笔从戎===
1934年10月,杨秀峰回到中国。他先在 [[ 天津 ]] 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自1935年起,又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他在 [[ 中共中央 ]] 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领导文化教育界的上层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814/c85037-25467843.html 杨秀峰在逆境中发展抗日武装],人民网,2014年08月14日</ref>。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创办干校===
1939年杨秀峰在饶阳同于时雨等同志培养近千人优秀人才,干校和训练班,培养训练了多种类型干部,输送到党、政、军、及 [[ 龙120 龙]]120 师各部门,成为各方面的中坚力量<ref>[http://lishi.xilu.com/20150819/1000010000863999_2.html 杨秀峰:书香门第中的共产党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西陆网,2015-06-18</ref>。
杨秀峰在紧张的战斗空隙还抽出时间赶到培训班讲课。他为学员们讲解了“根据地的教育如何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问题。在抗日游击区和接敌边缘区举办“游击学校”和“伪装学校”,进行多种形式教学;废除旧课本,编写抗日需要的新教材等。
1945年11月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边区政府委员会提出在本边区创办高等学校,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的意见。经边委会讨论,决定创办新华大学,后定名为北方大学。
1946年5月21日北方大学在 [[ 河北 ]][[ 邢台 ]] 正式开课。并对师生发表了《对于时局应有的认识》的讲话,勉励大家要“在认识时代的客观基础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高等教育部,任命 [[ 马叙伦 ]] 为部长,杨秀峰、 [[ 黄松龄 ]] [[ 曾昭伦 ]] [[ 刘皑风 ]] 为副部长。
===教育改革===
1953年7月,杨秀峰在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上,提出我们应该运用 [[ 苏联 ]] 的先进经验,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和制度等一系列的全面的改革。
1954年9月29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主席 [[ 毛泽东 ]] 根据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任命杨秀峰为高等教育部部长<ref>[http://www.kongfz.cn/25258569/pic/ 新四军八路军珍贵文物!!民国年晋冀鲁豫边区《残废军人荣誉证》主席杨秀峰建国后为第一任教育部长,最高法院院长! ],孔夫子旧书网</ref>。
1956年暑期高等学校校院长和教务长座谈会上做了冷静的分析,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着手改革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
===落实基础===
1959年教育工作的方针主要是巩固 、调整和提高,并在这个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在会议上,杨秀峰 说:“前年是个大政治,去年是个大生产,今天来个大军训,明年来个大文化,我们教育就办不成了。”
中心环节是在贯彻方针方 面,对于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以及政治课与业务课、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
学生毕竟是学生 ,有些课程他们根本没有学过。有些虽然学过也懂得很少。结果无非是抄材料,虽然也有好处,但耽误了上 课,只能使学生对自己编写的一部分有较深入的了解。
1961年6月,中共在三年调整时期,杨秀峰用较大的力量抓了普通教育。主要抓了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办好一批中、小 学”和“小宝塔”的工作。中央书记处举行会议,讨论了1961年至1963 年教育事业发展计划问题。这次会议确定了“整顿秩序,总结经验,提高质量,保证小塔”的方针。
===教育方法===
启发式教学,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少而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突出重点,说明难点,避免死记、硬背、填鸭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本是一种艰苦的、循序渐进的脑力劳动,学校的责任在于不断改进教学制度、内容和方法 来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能靠搞运动、搞竞赛的方式来推进教学工作,企图速成。”他一再指出:要办好 教育,首先必须遵守教育自身的规律。教育工作对象是有思想的活着的人,“造就人”的事业是一个复杂过 程,它的每一个循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整个过程需要稳定,有秩序、有节奏、有章法。教与学是一项艰 苦的脑力劳动,应该循序渐进,质量的优劣不是短期能够看出来的。不能搬用搞工农业生产办法,更不能用搞运动、搞评比竞赛的办法。 杨秀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十分丰富的,涉及了我国教育上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如:教育方针、知识分子政策、教师队伍建设、因材施教、教劳结合等。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认真地发掘和研究。 
==视频==
130,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