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04
次編輯
變更
琉球国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琉球国1.pn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fcfaaf51f3deb48f741a0763f71f3a292df57818?fr=lemma&ct=singl…”
[[File:琉球国1.pn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fcfaaf51f3deb48f741a0763f71f3a292df57818?fr=lemma&ct=single#aid=0&pic=fcfaaf51f3deb48f741a0763f71f3a292df57818 原图链接]琉球国王室旗帜]]
{{noteTA
|G1 = Diaoyu Islands
|1 = zh-hans:筑登之亲云上; zh-hant:筑登之亲云上;
|2 = zh-hans:筑登之; zh-hant:筑登之;
|3 = zh-hans:里之子; zh-hant:里之子;
|4 = zh-hans:踊; zh-hant:踊;
}}
{{Infobox Former Country
|native_name = {{lang|ja|琉球国}}<br />{{lang|ja|るーちゅーくく}}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琉球国
|common_name = 琉球
|
|continent = 亚洲
|region = 东亚
|country = 琉球
|status = 附庸国
|status_text = [[中国]]的[[藩属国]]{{mn|coa_1|1}}<br />[[日本]]的[[附属国]]{{mn|coa_2|2}}
|government_type = 君主制
|
|year_start = 1429年
|date_start =
|event_start = 统一
|year_end = 1879年
|date_end = 3月11日
|event_end = [[琉球处分|被日本兼併]]
|
|event1 = [[庆长琉球之役|萨摩藩入侵]]
|date_event1 = 1609年4月5日
|event2 = [[琉球藩|「琉球藩」的设置]]
|date_event2 = 1872年
|
|p1 = 北山王国
|flag_p1 =
|p2 = 中山王国
|flag_p2 =
|p3 = 南山王国
|flag_p3 =
|s1 = 大日本帝国
|flag_s1 =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
|image_flag = Flag of Ryukyu.svg
|flag_type = [[琉球旗|琉球国王室旗帜]]
|
|image_coat = Hidari mitsudomoe.svg
|symbol_type = 琉球王室[[家纹|纹章]]<br /><small>称为「左御纹」</small>
|
|image_map = Ryukyu orthographic.svg
|image_map_caption =
|
|capital = [[首里]](今[[那霸市]])
|latd=26 |latm=12 |latNS=N |longd=127 |longm=41 |longEW=E
|
|national_motto =
|national_anthem = 《[[石投子之歌]]》
|common_languages = [[琉球语]]
|religion = [[佛教]]、[[儒教 (宗教)|儒教]]、[[琉球神道|琉球本土宗教]]、[[道教]]、[[神道教]]
|
|leader1 = [[尚巴志王|尚巴志]](首)
|year_leader1 = 1429年–1439年
|leader2 = [[尚真王|尚真]]
|year_leader2 = 1477年–1526年
|leader3 = [[尚宁王|尚宁]]
|year_leader3 = 1587年–1620年
|leader4 = [[尚泰王|尚泰]](末)
|year_leader4 = 1848年–1879年
|title_leader = 琉球国王
|representative1 = [[向象贤]](羽地朝秀)
|year_representative1 = 1666年–1673年
|title_representative = 琉球摄政
|deputy1 = [[蔡温]](具志头文若)
|year_deputy1 = 1751年–1752年
|title_deputy = 法司
|
|legislature = [[首里王府]]、[[三司官]]
|stat_year1 = 1571年—1609年{{mn|coa_3|3}}
|stat_area1 = 3,454
|stat_pop1 =
|stat_year2 = 1609年以后{{mn|coa_3|3}}
|stat_area2 = 2,223
|stat_pop2 =
|stat_year3 = 1632年{{mn|coa_4|4}}
|stat_area3 =
|stat_pop3 = 108,958
|stat_year4 = 1729年{{mn|coa_4|4}}
|stat_area4 =
|stat_pop4 = 173,969
|stat_year5 = 1879年{{mn|coa_5|5}}
|stat_area5 =
|stat_pop5 = 286,787
|footnotes =
{{mnb|coa_1|1}}[[明朝]]的藩属国(1372年-1646年,包括[[南明]][[弘光]]、[[隆武]]政权)、[[清朝]]的藩属国(1646年-1879年)。<br />
{{mnb|coa_2|2}}[[江户幕府]][[萨摩藩]]的附庸国(1611年-1871年)、[[明治|明治政府]]的「[[琉球藩]]」(1872年-1879年)<br />
{{mnb|coa_3|3}}此为实际辖境,数据係推定。1609年以后,奄美群岛被萨摩藩佔领。<br />
{{mnb|coa_4|4}}数据来源:萨摩藩文书《宗门手札改》。出处:《图说琉球王国》,高良仓吉、田名真之编,河出书房新社,1993年出版<br />
{{mnb|coa_5|5}}数据来源:《冲绳门中事典》,宫里朝光监修,那霸出版社,2001年出版
|today = {{Flag|Japan}}
}}
'''琉球国'''({{ryu|r=琉球国|kn=るーちゅーくく|rm=Ruuchuu kuku|f=h}}),又称'''琉球王国'''{{NoteTag|当代日本历史学界多称这个国家为「琉球王国」({{jpn|j=琉球王国|hg=りゅうきゅうおうこく|rm=Ryūkyū ōkoku}}),但琉球的正式国号是「琉球国」,而非「琉球王国」。}},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南山王国|山南]]、[[中山国 (琉球)|中山]]、[[北山王国|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岛]]和[[日本]]之间,曾经向[[明朝|明]]、[[清朝|清]]两代[[朝贡体系|朝贡]],遭[[日本]][[萨摩藩]][[庆长琉球之役|入侵]]后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诸岛外部势力的入侵,特别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File:琉球国2.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fcfaaf51f3deb48f741a0763f71f3a292df57818?fr=lemma&ct=single#aid=0&pic=267f9e2f07082838593838a7ba99a9014c08f148 原图链接]1469年,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
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翌年,琉球国被改设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吞併琉球|日本兼併琉球]],废除琉球藩,编入[[鹿儿岛县]];同年,以琉球之地设置[[冲绳县]]。
== 辖域 ==
[[File:琉球国3.jpg|缩略图|thumb|left|150px|[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bd315c6034a85edf2131239940540923dc5475cf?fr=lemma&ct=single#aid=0&pic=bd315c6034a85edf2131239940540923dc5475cf 原图链接]城墙遗址]]
琉球国位于台湾和[[九州 (日本)|九州]]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总面积大约为3600平方公里(相当[[台东县]]面积),西侧是[[东海|东中国海]],东侧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屿是[[冲绳本岛]],面积约1207.08平方公里。其次是[[奄美大岛]],面积约712.38平方公里。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之后,琉球国被迫割让北方的奄美群岛给日本。
琉球国的都城为[[首里城]],在今[[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首里城和[[琉球王国的城堡以及相关遗产群|其他琉球文化遗迹]]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 历史 ==
琉球历史
=== 天孙王朝 ===
《[[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阳]]》这三部琉球历史典籍都记录了琉球开国的神话。《中山世鉴》称,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赐予草木土石,做成岛屿。之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于是天帝将其子女二人赐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结合生三男二女,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历17802年,传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为重臣[[利勇]]杀害,王朝灭亡。然而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传说,并非史实。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一神话传说形成于16世纪至17世纪,是琉球国统治者尚氏家族面对按司势力的争权企图,为加强其王权地位而创造的神话。
=== 舜天王朝 ===
根据《中山世鉴》的记载,[[天孙王朝]]传位廿五世覆亡后,琉球大乱。最后由浦添[[按司]][[舜天]]统一全国,为舜天王。但流传至今的舜天王统事迹,不脱神话传说的性质。[[舜天王朝]]延续了三代、七十年。《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开国之君[[舜天]]是日本[[清和天皇]]之孙[[源为朝]]的儿子[[源尊敦]](又称舜尊敦)。《中山世谱》和中国[[清朝]]学者的有关记录也延续了这一说法。但现代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琉球王室称源为朝将军为始祖的做法,是为了夸耀自己的血统,抬高按司出身的尚氏王族的地位。《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三位国王为舜天、[[舜马顺熙]]和[[义本]]。义本「自称不德」,让位给[[英祖王|英祖]],即琉球[[中山国]]国的始祖
=== 英祖王朝 ===
琉球官修史书《[[中山世谱]]》称,[[元朝|元]]军曾于[[至元 (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元贞]]二年(1296年)两次侵略琉球,皆被[[英祖王|英祖]]军击退。
在三山时代之前,外岛按司与冲绳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据带有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相当于中国[[南宋]]的[[景定]]、[[咸淳]]时期、日本[[鎌仓时代]]),大岛([[奄美大岛]])、古米([[久米岛]])、马齿山([[庆良间岛]])等外岛“来朝入贡”,但这一朝贡关系只是按司之间的结盟关系,而且到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随着冲绳本岛进入三山时代,便已衰落了。
=== 三山时代 ===
[[File:琉球国4.jpg|缩略图|thumb|300px|[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c9fcc3cec3fdfc034b033cf5dd3f8794a4c22600?fr=lemma&ct=single#aid=0&pic=c9fcc3cec3fdfc034b033cf5dd3f8794a4c22600 原图链接]三山时代,南山、中山、北山三国的势力图]]
14世纪,琉球出现[[南山王国|南山]]、[[中山王国|中山]]、[[北山王国|北山]]三国,分别位于冲绳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
根据琉球《中山世鉴》以及中国《[[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南山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港|那覇]]、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北山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市|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
三王国时代,南山、中山 英祖 北山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冲绳本岛本部及邻近小岛,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群岛]]和南方的[[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1383年,北山王[[怕尼芝]]和南山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1390年,[[宫古岛]]酋长[[与那霸势头丰见亲]]入贡中山。不久,[[八重山群岛|八重山]]酋长也前来朝贡中山王[[察度]]。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闽人三十六姓|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
=== 第一尚氏王朝 ===
1350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 (琉球国王)|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1406年,察度王世子[[中山王武宁|武宁]]被佐敷按司[[尚巴志王|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巴志征服北山。1429年,巴志又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国,以[[首里城]]为王城。[[永乐 (明朝)|永乐]]年间,[[中国]]赐琉球王姓为尚氏,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係,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第七代国王[[尚德王]]相继征服了[[喜界岛|奇界]](喜界岛)、[[庆良间群岛|马齿山]](庆良间群岛)、[[久米岛|古米]](久米岛)等岛的按司势力。
大约1400年至1550年期间,琉球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福建]]、[[台湾]]、[[朝鲜半岛|朝鲜]]、[[东南亚]]和[[日本]]本土进行贸易。15世纪至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1450年代,他们的国王被明朝赐姓尚,之后琉球人才有姓,之前只有名。
=== 第二尚氏王朝 ===
1469年(明朝[[成化]]五年),琉球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1470年,[[伊是名村|伊是名岛]]出身的宫中的御锁侧官(管理财务的宫廷官员)[[内间金丸]],被群臣推举为君,改名为[[尚圆]],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为琉球的黄金时期,贸易发达,且不断对外扩张。1500年,尚真王平定[[八重山群岛]]的[[远弥计赤蜂之乱]];1522年([[嘉靖]]元年)又平定[[与那国岛]][[鬼虎之乱]]。1537年,[[尚清王]]率军北伐,攻取[[奄美群岛]]。琉球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群岛|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尚真王确立了琉球的[[琉球位阶|官员品秩]]、朝仪制度、神官制度、赋税制度、行政划分,扩建了[[首里城]],废除了[[殉葬]]习俗,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拥有兵器([[刀狩]]),确立了琉球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此后琉球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但刀狩令也使得琉球军事实力的衰退,为后来[[庆长琉球之役]]中琉球战败埋下了伏笔。
16世纪,由于[[倭寇]]的原因导致[[日本]]和[[明朝]]的关係恶化,只得通过南方的[[萨摩国|萨摩]]与琉球进行贸易。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动乱的[[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诸[[大名 (称谓)|大名]]急需从对外扩张中获取利益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离日本最近且又富有的琉球国遂成为了日本的首选之地。1589年,琉球国王[[尚宁]]向日本派遣谢恩使团,祝贺[[丰臣秀吉]]统一天下。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半岛|朝鲜]]之前,要求萨摩琉球合计提供一万五千军兵力,因为琉球是明藩属国的关係,琉球一度婉拒,还将此事通报给了明朝,但最后决定向日本军提供七千人份的后勤物资和军费支援。1603年,[[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并建立[[江户幕府]]后,琉球又因为拒绝向江户幕府派遣谢恩使团而与德川家康交恶。
在请示德川家康并获得允许之后,1609年(明[[万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藩主[[岛津忠恒|岛津家久]]派遣[[桦山久高]]<ref>《历代宝案》作「吴济」,参见《历代宝案》卷18-03。桦山久高全名「桦山权左卫门久高」,「吴济({{ryu|r=呉済|kn=グジェー|rm=Guzee}})」发音与「权左卫({{jpn|j=権左卫|hg=ござえ|rm=Gozae}})」相近。</ref>为总大将,[[平田增宗]]<Ref>《历代宝案》作「他鲁济」,参见《历代宝案》卷18-03。平田增宗全名「平田太郎左卫门增宗」,「他鲁济({{ryu|r=他鲁済|kn=タルジェー|rm=Taruzee}})」发音与「太郎左卫({{jpn|j=太郎左卫|hg=たろうざえ|rm=Tarōzae}})」相近。</ref>为副大将,率兵三千人、船一百馀隻、[[铁砲]]六百挺,自九州[[山川港]]出发入侵琉球。不久琉球即战败,首里城被包围,尚宁王被迫投降,同王子、官员等一百余人被萨摩军押送到[[鹿儿岛]]。这就是历史上的「庆长琉球之役」。随后尚宁王同岛津家久前往[[骏府城]]面见德川家康,又前往[[江户城]]面见[[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1611年,尚宁王在[[鹿儿岛城]]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lang|ja|掟十五ヶ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之后,才被释放归国。
萨摩藩入侵琉球国的理由有三点:一,江户幕府遣返了漂流到日本境内的琉球[[进贡船]],但琉球拒绝向日本遣使谢恩;二,琉球攻击明朝商人赴日贸易的船隻(实际上是倭寇所为),阻挠日本与明朝间的贸易;三,琉球没有支援[[万曆朝鲜之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的兵费,而是由萨摩藩「代为垫付」,但琉球「不予偿还」。实际上萨摩藩为了藉著入侵琉球所得来的利益,来弥补该藩协助入侵朝鲜和参加[[关原之战]]的军费与损失;而且此举更可夺占中琉之间的贸易利益。此外萨摩藩也藉此军事行动,化解内部的权力斗争问题。
根据《[[球阳]]》等史料记载:萨摩藩入侵琉球后,派遣[[奉行]]十四人、随从一百六十八人进驻琉球,测量分配田地,划清国界,制定赋税。1611年阴曆四月,萨摩藩派往琉球的官员将土地丈量完毕,岛津家久将琉球的领地限制为八万九千零八十六石(其中国王的[[藏入地]]限定为五万石),强迫琉球将[[奄美群岛|奄美五岛]](即[[喜界岛]]、[[德之岛]]、[[奄美大岛]]、[[冲永良部岛]]和[[与论岛]])划归萨摩藩直辖。<ref>[[:s:中山世谱/附卷一|中山世谱·附卷一]]》:「〔万暦〕三十九年辛亥,家久公出赐琉球一纸目録。此时,鬼界、大岛、德岛、永良部、与论始属萨州。然彼五岛原係吾国管辖之地,故容貌衣服迄今留,与吾国无以相异。」</ref>不过奄美群岛仍旧是琉球国名义上的领土。在琉球官方史书《[[中山世谱]]》中,仍旧将奄美群岛列入琉球属地三十六岛之中;<ref>《[[:s:中山世谱/首卷|中山世谱·首卷]]》:「三十六岛……[[德之岛|度姑]]【俗叫德岛】、[[与论岛|由论]]【俗叫与论】、[[永良部]]【俗同】、[[与路岛|由吕]]【俗叫与吕】、[[冲永良部岛|乌奇奴]]【俗叫冲野】、[[加计吕麻岛|佳奇吕麻]]【俗叫垣路间】、[[奄美大岛|乌世麻]]【俗叫大岛】、[[喜界岛|奇界]]【俗叫鬼界】。」</ref>[[汪楫]]的《[[使琉球杂录]]》中,也将奄美群岛列于琉球国领土之内,而且提到琉球人非常忌讳提到奄美群岛;另一位册封使[[周煌]],则从民间传闻得知,琉球曾割让北方的岛屿给日本萨摩藩。<ref>《[[:s:琉球国志略/卷四上|琉球国志略·卷四上]]》:「东北八岛:由论、永良部、度姑、由吕、乌奇奴、佳奇吕麻、大岛、奇界。……臣按汪楫《录》:『七岛者,口岛、中岛、诹访濑岛、恶石岛、卧蚆岛、平岛、宝岛也;人不满万,惟宝岛较大。国人统呼之曰土噶喇;或曰即倭也。然国人甚讳之,殊不知有日本者。』臣閒览其国所置经书,悉係日本所刻;仍用汉文,旁印钩挑字母。且有宝历、永禄、元和、宽永、天和、贞亨、元禄诸名色,又皆日本僭号:则与日本素相往来,明矣。一说七岛本国属,尚宁王被袭,割地与之,王乃归;即七岛也。今非所属,故不详。」</ref>
萨摩藩在奄美群岛仍旧沿袭琉球的行政区划[[间切]]制度,并将此地作为[[黑糖]]的生产地。萨摩藩也并未向江户幕府报告其在琉球「[[检地]]」之事,直到1634年才将此事报告给幕府将军[[德川家光]]。<ref>《旧记杂录》,后编五,756条</ref>但被萨摩藩佔领的奄美五岛三万二千八百二十八石,则被萨摩藩藩主仍旧作为「琉球国领地」上报江户幕府。<ref>《旧记杂录》,追录二,1715条及1724条</ref><ref>《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係史》,何慈毅著,江苏古籍出版社,54~55页ISBN 7-80643-319-8</ref>
在萨摩藩的压力下,琉球被迫向萨摩进贡,并授予萨摩派到琉球的人员官品职位。琉球国内的亲明派(主战派)在战后全部被罢免官职,[[三司官]][[郑迵]]被萨摩斩首,[[向里瑞]]则被萨摩扣作人质,由亲日的[[毛凤仪 (琉球)|毛凤仪]](池城亲方安赖)、[[毛凤朝]](读谷山亲方盛韶)取代其三司官职务。
尚宁王之后,[[尚丰王]]十一年(1632年),琉球在被萨摩所占岛屿建立馆舍,两国同时派官员管理来往贸易和收税。此后琉球国沦为萨摩藩的傀儡政权。萨摩藩向琉球派遣官员长驻琉球以监视琉球的举动,及至[[尚贞王]]二十五年(1693年),琉球“创定姑米、马齿两岛,遣[[大和横目]]职两员,看守贡船往来”。同时,萨摩藩强占琉球北部奄美诸岛。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请求册封。清[[顺治帝]]封[[尚质王]]为琉球王,琉球国只是表面上成为清王朝的藩属,但实际上对萨摩藩称臣。琉球与清朝官方继续朝贡贸易,却被实际宗主萨摩藩剥削一次。该藩也是幕府宣佈锁国以后,唯一能以此变相方式获得国际贸易收入的私藩,萨摩藩在两百年后的幕末时代能够有足够的资本成为倒幕运动主力进而成为维新政府的主事者之一,与此不无关连。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日本[[弘化]]四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王]]继位。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佩里]]的舰队第一次到达琉球。1854年3月,佩里在《[[神奈川条约]]》的签订过程中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个主权国家,无权决定其港口开放权。
1854年7月11日,佩里与琉球国政府以[[汉字|汉文]]、[[英文]]两种文字签订开放那霸港口的条约《[[琉美修好条约]]》。琉球海上贸易受到冲击。
=== 覆亡 ===
日本吞併琉球
1871年11月30日(清[[同治]]10年、日本[[明治]]4年),琉球[[宫古岛|宫古岛]]的两艘进贡船,到[[那霸港|那霸]]上缴年贡后,离港准备返回宫古岛。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番界]]外西南海岸八瑶湾(今[[屏东县]][[牡丹乡]]境内)。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登陆的船员中,54名被[[排湾族]][[高士佛社]][[台湾原住民|原住民]]杀死,随后并被[[牡丹社]]原住民[[馘首]],即[[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另12名逃出,在[[凤山县 (台湾)|凤山县]]受到清政府保护。
同年12月11日,又有琉球[[八重山群岛|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离开琉球开往[[中国大陆]],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8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凤山县令保护。1872年2月,前后两批琉球难民57人,由台湾府官员送到[[福州]]的[[柔远驿|琉球馆]],7月平安回到那霸。同年4月,日本小田县(今[[冈山县]])县民4人,也遇难漂到台湾岛,被台湾原住民抢夺衣物。值[[明治维新]]后国内情势不稳,日本欲以外事转移内政问题,遂派兵三千六百名佔领台湾南部,史称[[牡丹社事件]]。
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是日本的领土,结束了其与日本的朝贡关系,设置[[琉球藩]],[[s:ja:琉球国王尚泰ヲ藩王トナシ华族ニ陞列スルノ诏|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7月24日,日本明治政府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朝贡]]礼仪,断绝与清朝的外交关系。松田道之带来的日本政府的命令包括:
# 使用[[日本年号]],废止琉球对清朝朝贡和庆贺清帝即位而派遣使者的惯例,同时也废除琉球国王更迭之际接受清朝册封的惯例,以及琉球今后与清朝的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由日本领事馆管辖等。日本政府还命令琉球“藩王”入朝,研究政治厘革及兴建之法。
# 将琉球纳入日本版图,强迫琉球和中国断绝外交关系。
日本政府派遣松田道之到琉球,是因为此时明治政府已经将琉球划归内务府管理。1875年的这份命令,直接背景是[[大久保利通]]向明治政府提出的关于琉球的建议。1874年,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约]]》的大久保利通,回日本后便向明治政府提出“今通过与清国之谈判,彼承认我征藩地为义举,并出银两抚恤受害难民,虽似足以表明琉球属于我国版图之实迹,但仍难说两国分界业已判然”,为将来计,期望明治政府借机断绝琉球“与中国之关系,在那霸设置镇台分营”。
琉球于1876年两次派遣使者赴[[东京]],请求日本同意和清国保持外交关系,被日本断然拒绝。<ref>《中山世谱·附卷七》</ref>琉球国被迫终止与清朝的外交关系。同年,记载琉球国历史的《[[中山世谱]]》、《[[球阳]]》的编撰也被迫停止。
1879年(清[[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3月11日,琉球藩被废除,编入鹿儿岛县。3月27日,日本[[内务省]]书记官松田道之率领41名内务官员,165名警部巡查队和[[熊本县|熊本]]镇台分队的两个中队至[[那霸港]],向尚泰王传达了废除琉球藩的命令。3月30日,日本天皇命令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和他的儿子[[尚典]]移居到东京,尚泰王称病拒绝前往。4月4日,日本在全国范围宣布设立[[冲绳县]],[[锅岛直彬]]为冲绳县知事。5月27日,尚泰王与其他王室重要成员乘坐日本「东海丸号」离开那霸港,前往东京,被封为[[侯爵]]。
日本将这段历史称作“[[琉球处分]]”。琉球藩设置为“第一次琉球处分”,废藩置县为“第二次琉球处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日本战败。战后,琉球群岛交由[[美国治理琉球时期|联合国托管]]。1971年日美签订《[[冲绳返还|日美冲绳协议]]》。1972年,美国将[[冲绳返还|琉球群岛移交日本]],冲绳县复县。部分中国大陆官方学者认为依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不仅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台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认为琉球问题可以再议,或否定日本对琉球列岛的主权。<ref>[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3/0508/c1011-21400116.html 社科院专家:依据战后处置日本规定 琉球也到可再议的时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6224113/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3/0508/c1011-21400116.html |date=2013-10-06 }}{{zh-cn}}</ref><ref>[http://news.chinatimes.com/realtime/110110/112013050400712.html 陆:日本没有琉球主权]{{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zh-cn}}</ref>
==== 清政府的交涉 ====
琉球案
1876年,琉球紫巾官[[向德宏]]、陈情通事[[林世功]]等人秘密至中国,请求清朝出面交涉琉球问题。次年,清政府派出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何如璋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日本併吞琉球提出抗议,并要求日本立即释放琉球国王尚泰。但日本表示拒绝。另一方面,日本担心受到俄罗斯与清国两方面的夹击,派出宍户玑担任驻清国公使,希望与清朝就琉球问题进行交涉。
1879年6月12日,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及其随员[[扬格]]({{lang|en|J. R. Young}})和美国驻华副领事[[毕德格]]({{lang|en|W. N. Pethick}})在[[天津]]会晤中国政府代表[[李鸿章]],李鸿章要求他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格兰特慷慨答应。7月3日,格兰特一行乘坐「里奇蒙德号」抵达[[横滨]],并于7月22日与日本政要[[伊藤博文]]、[[西乡从道]]举行会谈。在听取了日本方面的意见后,格兰特认为日本吞併琉球侵犯了清国的海上贸易利益,为「清国互市之障碍」,表示唯有和平谈判才是解决琉球问题的方法。8月10日,格兰特会见[[明治天皇]],认为若是日本吞併琉球将「断绝清国与太平洋之通道」,建议日本「予彼以太平洋之广阔通路,如至此议,彼将应承之」。驻日公使何如璋亦发电报给[[总理衙门]],称格兰特提出「琉球三分方案」,即包括冲绳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总理衙门表示赞同,但美国方面不承认这是格兰特提议的。
日本与中国就琉球问题展开多次磋商,一方面,由总理衙门在[[京师]]与宍户玑谈判;另一方面,李鸿章与日本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谈判。向德宏受到李鸿章的庇护,将一些谈判内情透露给其他流亡清朝的琉球人。
日本与清朝同时感觉到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同时,俄罗斯侵佔了[[伊犁]],李鸿章等人主张联日抗俄。经过多次磋商之后,1880年4月4日,日本方面提出「分岛改约案」,不久被清廷接受。日本拒绝引渡琉球王尚泰,但愿割[[宫古群岛|宫古]]、[[八重山群岛|八重山]]两岛给清廷,由清廷拥立向德宏为琉球王。但琉球国官员再三诉愿表示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眼看条约就要签订,林世功在京师总理衙门前自杀表示抗议。
林世功自杀后,清朝推翻了和议,拒绝在谈判条约上签字,宍户玑愤而归国。琉球问题被长期搁置。琉球国内分为两派,一派以[[翁逢源]](伊舍堂亲云上盛英)、[[向嘉勳]](内间亲云上朝直)为代表,支持日本的统治(日本人称之为「开化党」);另一派以[[毛允良]](龟川亲方盛武)、[[毛有庆]](龟川亲方盛栋)等人为代表,盼望中国的援助(亲日派称之为「顽固党」<ref>[http://ryukyushimpo.jp/news/storyid-41003-storytopic-121.html 琉球新报・顽固党]</ref>)。每逢节日,皆有大批支持清朝的琉球士族穿著传统礼服前往各地寺庙,名义上祭拜先王,实际上祈求中国战胜日本帮助琉球复国。众多琉球士族支持「顽固党」,松田道之不得不任命[[向建荣]](大湾筑登之朝功)、[[许田普益]](小樽金)、[[久高盛政]]等人为探访人,瞭解士族的动向。<ref>[http://kotobank.jp/word/%E5%A4%A7%E6%B9%BE%E6%9C%9D%E5%8A%9F {{lang|ja|デジタル版 日本人名大辞典 大湾朝功条}}]</ref><ref>松田道之,《琉球处分》。</ref>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亲清派在[[向志礼]](义村按司朝明)的领导下,前往寺庙,祈求清朝战胜日本;<ref>[http://kotobank.jp/word/%E7%BE%A9%E6%9D%91%E6%9C%9D%E6%98%8E {{lang|ja|デジタル版 日本人名大辞典 义村朝明条}}]</ref>琉球各地也盛传将有中国的黄色舰队前来攻打那霸,一时情势紧张。但随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力再向日本提出琉球一案,日本併吞琉球遂成定局,琉球人复国之愿也就此熄灭。当年琉球人断髮、就学比率皆大幅升高。而少数不满日本统治的琉球人也选择流亡清朝(被称作「[[脱清人]]」)。
== 政治 ==
=== 政治架构 ===
琉球的政治架构分为国王及王族、国相、[[寨社]]三个层次。
国王之下为王族,正妻为王妃,侧室分为夫人、妻两等,当中本身不是王嗣的嫔御又称为[[阿护母志良礼]],嫡王子称[[直王子]],庶王子称[[脇王子]],储君为[[王世子|世子]],储妃称世子妃。王女及宗女封[[翁主]],对封地([[汤沐邑]])有管治权的称为[[按司|按司加那志]],[[仪宾]]为翁主之夫([[驸马]]的低一级称谓),宗室子称[[按司]]。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时代行国政时则称为「[[摄政]]」。
国相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国相由国王任命。在琉球的历史当中,有很多从中国迁过去的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国相统辖的官员除了各个岛屿的“寨社”的长官和[[丰见亲]](酋长)外,还管辖国家机构中的官职,包括出使中国的“朝贡使”、“大夫官”、“长史官”(保长)和充当翻译的“译官”、负责海事的“通事”、“总管”,对内的“紫巾官”、“法司”、“司贡”之类的官员。<ref name="xu159"/><ref name="xu199"/>需要注意的是,“长史”和“长史官”并不一样,长史和国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而长史官是具体负责某某工作的官员。
[[按司]],是琉球的地方行政单位,也是各个岛屿所固有的官职。各行政区划的长官都是世袭,也是琉球的大的贵族和地方势力,曾经参与过琉球国内的政变。其他官职有管理刑罚的[[察度官]]、管理外交的[[耳目官]]、管理贸易的[[那霸官]]、收税官员等。<ref>夏子阳《使琉球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87种,1970年版,第270页:「国之政事,分委于职官。其最尊者曰三法司即国相,率王之母舅、妻父任之。其次有察度官,以司刑名;有耳目官,以资访问;有那霸官,以理钱穀。」</ref>
=== 位阶 ===
琉球位阶
以下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紫金大夫蔡铎、正议大夫蔡应瑞、正议大夫程顺则编纂《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所定的官阶。
{| class="wikitable"
|-
! 品阶 !! 初封散阶 !! 加封散阶 !! 官职 !! 爵位 !! 备注
|-
| 正 一 品 || 封晋封禄大夫 || 特晋封禄大夫 || 国相 || 元侯 || 死后赠[[柱国]]勋位
|-
| 从 一 品 ||永禄大夫 || 永禄大夫 || || 元侯<br>郡侯<br>邑侯 || 仅授王子、王弟,采邑授一郡或一邑
|-
| 正 二 品 || 秉宪大夫 || 隆德大夫 || 法司正卿<br>加衔法司正卿 || || 共设三员,王舅、勋戚担任,为国王之三卿。天曹司礼,地曹司农,人曹司吏。轮值于王宫中,遇大事集议,上之于国相<br>由隆勋大夫直接升为隆德大夫者称“加衔”
|-
| 从 二 品 || 亲奉大夫 || 隆勋大夫 || 加衔法司正卿<br>紫巾亚卿 || 郡伯<br>邑伯 || 无定员<br>久米协理府官称紫金大夫,一员,加“协理法司”衔,名“总理唐荣司”,主持朝贡礼仪
|-
| 正 三 品 || 宣拜大夫 || || 谒者耳目官 || || 共设四员,包括司宾耳目官(御锁侧)、典宾耳目官(御双纸库理)、司刑耳目官(平等侧)、管泊耳目官(泊地头)<br>久米协理府官称正议大夫,无定员
|-
| 从 三 品 || 进显大夫 || || 加衔谒者 || || 琉球语称“申口座”,无定员,无职掌
|-
| 正 四 品 || 精绎大夫 || || 赞议官 || || 佐谒者、度支官。参议政事。久米协理府官称中议大夫,无定员
|-
| 从 四 品 || 宫候大夫 || || 察侍纪官 || || 那霸官二人,左堂首里人,右堂那霸人,分掌钱粮。察侍纪官(座敷)无定员,无职掌<br>久米协理府官称都通事,无定员,专管朝贡事
|-
| 正 五 品 || 奉宣大夫 || || 谒闼理官 || || 谒闼理官(当职)十二人,国书院谒闼理官三人,入值王宫
|-
| 从 五 品 || 供直大夫 || || 加衔谒闼理官 || || 无定员,无职掌<br>久米协理府官称谒闼副通事,无定员,专管朝贡事
|-
| 正 六 品 || 承直郎 || || 仪卫使 || || 仪卫使(势头)九人,掌仪仗及扈从
|-
| 从 六 品 || 从务郎<br>叙德郎 || || || || 儒士授从务郎<br>吏授叙德郎(加势头)
|-
| 正 七 品 || 承事郎 || || 里之子亲云上 || || 承事郎琉球语称“牌金”<br>久米协理府官称副通事,无定员,专管朝贡事
|-
| 从 七 品 || 从职郎<br>叙功郎 || || 筑登之亲云上 || || 儒士授从职郎,吏授叙功郎(掟牌金)
|-
| 正 八 品 || 内使郎 || || 赞度内使 || || 内使郎琉球语称“察度奴示”
|-
| 从 八 品 || 内使佐郎 || || || ||
|-
| 正 九 品 || 登仕郎 || || 点班使 || || 登仕郎琉球语称“筑登之”,由首里、泊、那霸三府出身者担任
|-
| 从 九 品 || 登仕佐郎 || || || || 登仕佐郎琉球语称“筑登之座”
|}
琉球官职分为正、从九品。国王称「[[御主|御主加那志前]]」,其下的王弟、王叔、[[摄政 (琉球)|国相]]皆称“某地王子”。王子之下为各地按司,他们将手中兵权上交国王,聚居于首里,遥控其领地,每年派遣一名官员到自己领地检查当地事务。<ref name="xu159"/>王子、按司皆被尊称为「[[御殿]]」。
按司再下为[[王舅]]、[[法司]]、[[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称“某地[[亲云上]]”。亲方和有领地的亲云上(读作「ペークミー / Pekumi」)被尊称为「[[殿内]]」。三品以下黄帽官无领地者,称“某[[里之子亲云上]]”、“某[[筑登亲云上]]”。从六品叙德郎、从七品叙功郎,统称“某[[掟亲云上]]”。八品红帽官称“某[[里之子]]”(领地方者称“某地[[里主]]”)。九品称“[[筑登之]]”,不入流者称“某子”。<ref name="xu159">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第159页</ref><ref name="xu199">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第199至200页</ref>有领地的官员为上级士族;无领地的官员则是一般士族,一般士族被称为「亲云上」(发音为「ペーチン / Pechin」,与有领地的「亲云上」发音不同)。
平民则被称为百姓。在首里、那霸、久米、泊村居住的称为「町百姓」;其他地方则称「田舍百姓」。百姓亦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进陞为新参士族,这些新参士族被称为「[[仁屋]]」。<ref name="majikina">真境名安兴《冲绳一千年史》(真境名安兴全集第一卷),琉球新报社</ref><ref>东恩纳宽惇,《南岛风土记》,冲绳文化协会・冲绳财团出版</ref>
=== 王府行政机构 ===
{| border="0" style="padding:3px;"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fcccc;" colspan="11"|'''王府行政机构图'''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 colspan="2"|宝座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国王([[御主]])
|-
|row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评<br />定<br />所
|row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御座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琉球摄政|摄政]]
|-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三司官]]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下御座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表十五人]]
|-
|rowspan="4"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中央政厅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所
|colspan="6"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申口方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用意方物奉行所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给地方物奉行所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所带方物奉行所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平等方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泊地头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双纸库理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锁之侧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平等之侧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泊地头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双纸库理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锁之侧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日帐主取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日帐主取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 colspan="2"|役座<br />(役所)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山奉行所
* 砂糖藏
* 用意藏
* 大台所
* 料理座
* 催促方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船手藏
* 高所
* 勘定座
* 用物座
* 给地座
* 救助藏
* 道具当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田地方
* 取纳座
* 座检者方
* 诸製方
* 米藏
* 仕上世座
* 宫古藏
* 銭藏
* 赋方
* 苏鉄方
* 纸座
* 栌垂方
* 请地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
* 玉陵殿
|col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寺社座
* 大与座
* 总横目
* 泊村方
* 普请奉行所
* 锻冶奉行所
* 亘奉行所
* 总与力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下库理
* 书院
* 纳殿
* 小细工奉行所
* 贝摺奉行所
* 厩方
|col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御系图座
* 久米村方
* 那霸里主所
* 国学
* 久米村明伦堂
* 首里三平等学校所
* 那霸四町学校所
* 泊村学校所
* 首里各村学校所
* 诸浦在番
|}
* 青字:表十五人
==== 评定所 ====
[[评定所]],是王府管理国政的最高机关。[[摄政 (琉球)|摄政]]、[[三司官]]的办公场所被称为「御座」或「上御座」,[[表十五人]]的办公场所则被称为「下御座」。<ref name="majikina"/>
摄政亦称国相,相当于中国的[[丞相]]和日本的[[摄政]]、[[关白]],为琉球朝廷的最高官职。但与中国的丞相不同的是,摄政仅仅只是个虚职,管理国家的礼仪,往往没有实权。历史上只有[[菊隐]]、[[向象贤]]二人例外。摄政由王族(王子、按司)出任。
三司官又称法司,位居摄政之下,是琉球朝廷的最高级别实权官员,相当于中国的[[三公]]、[[三师]]。三司官共设有三人,由亲方中选举产生。拥有选举权者包括琉球的王族和上层士族共两百馀人。王族则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三人分别担当[[用地方]]、[[给地方]]、[[所带方]]三个职责,其[[琉球位阶|位阶]]为亲方,正一品至从二品不等。
表十五人位于摄政、三司官之下,共由十五人组成,其人员为[[物奉行]]三人,其下次官级的[[吟味役]]三人;[[申口方]]长官四人,其下次官级的吟味役三人、[[日帐主取]]两人。表十五人负责讨论国政的重要议题,并将讨论结果上申于摄政和三司官。表十五人亦称十五人众或奉行众,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六部]]、日本现代的[[国务大臣 (日本)|国务大臣]]。<ref>真境名安兴,『{{lang|ja|冲縄一千年史}}』,318、319页:「职制创设年表」</ref>
==== 物奉行所 ====
[[物奉行所]]包括用意方、给地方、所带方三个物奉行所,每个物奉行所各设有[[物奉行]]一人。每个物奉行在三司官的监督下管理各自的物奉行所。物奉行相当于今日中国的部长和日本的大臣,其下设有次官级吟味役。物奉行官阶为[[亲方]](从二品),吟味役官阶为亲云上(正四品)。
[[用意方物奉行所]]是管理国有财产、保护山川的官厅,其下管辖有山奉行所、砂糖藏、用意藏、大台所、料理座、催促方各役所。[[给地方物奉行所]]是管理给予官府役人、旅费等事务的官厅。管辖船手藏、高所、勘定座、用物座、给地座、救助藏、道具当各役所。[[所带方物奉行所]]为管理租税、国库出纳等事务的官厅。下辖田地方、取纳座、座检者方、诸制方、米藏、仕上世座、宫古藏、钱藏、赋方、苏铁方、纸座、栌垂方、请地方各役所。<ref name="majikina"/>
==== 申口方 ====
[[申口方]]指的是[[平等方]]、[[泊地头]]、[[双纸库理]]、[[锁之侧]]四个官厅。除平等方之外,其长官的官职名与官厅名相同。各长官之下设置[[吟味役]]、[[日帐主取]]。申口方的长官亦称[[耳目官]],官阶为[[亲云上]](正三品),位于[[物奉行]]之下。其下次官级为亲云上(正四品)。
平等方是司法(裁判所、警察署)以及负责管理[[首里]]土地、山林的官厅,亦称平等所。其长官称为[[平等之侧]]。另外,平等方亦负责警卫琉球王家陵墓[[玉陵]]。[[泊地头]]是负责管理琉球第二贸易港口[[泊村 (琉球)|泊村]]的户籍、民事、公安、消防、宗教、建设的官厅,其长官与官厅同名。管辖寺社座、大与座、总横目、泊村方、普请奉行所、锻冶奉行所、互奉行所、总与力各役所。[[双纸管理]]是负责知行、褒赏、工艺及宫中事务的官厅和长官名。管辖下库理、书信、纳殿、小细工奉行所、贝摺奉行所、厩方各役所。[[锁之侧]]是执掌外交、文教等事务的官厅和长官名,下辖御系图座、[[久米村]]方、那霸里主所、[[国学 (琉球)|国学]]、久米村[[明伦堂]]、首里三平等学校所、那霸四町学校所、泊村学校所、首里各村学校所、诸浦在番各役所。<ref name="majikina"/>
=== 领地与俸禄 ===
琉球国的最高行政区划为[[间切]]。王子、按司世袭领有[[采邑|采地]](领地),该领地依其身份的不同被称为王子地头或按司地头,统称按司地头。亲方领有一间切的[[总地头]],也另一部分亲方则领有一个村的[[脇地头]]。亲云上领有一个村的脇地头。一般士族的官员则没有自己的领地。<ref name="ryukyuhan">冲绳县史第14卷,《琉球藩杂记》第三:「家禄、官禄」,日本大藏省,明治6年</ref>
士族作为琉球国的贵族阶级,各自持有用汉语撰写的家谱,因此被称为「持系者」。相对于士族,平民则没有家谱,被称为「无系」。一八七三年,日本明治政府在琉球国设置[[琉球藩|藩厅]]以后,对琉球的人口进行调查,发现持系者占琉球总人口四分之一以上。实际在王府出任官职者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士族既没有官职也没有俸禄。<ref name="ryukyuhan"/>
琉球王室宗亲的王叔、王子、王孙、勋旧大臣皆授予一府(间切)或二府为采地。大夫以下有功者、“[[闽人三十六姓]]”世袭者,皆授一村(县)为采地。由王室宗亲受封采邑者,其领地俸禄世袭,由长子继承。由官职爵位受封食邑者,除官即交还食邑。领地如出产米一百石,则耕夫自留五十石,领主收五十石;禄主所收五十石米内,有公费、杂派等十余石,实收三十余石。领主日常所需的鸡、猪、柴薪等物用时取之,折合为租米抵充租赋。食邑采地之人需要为领主服劳役,其人数视官秩为多寡:国相、法司十六人,紫金大夫十一人,紫巾官十人,黄帽官四人,红帽官二人,皆每月更替。琉球实行领地遥领制度,按司全部集中居住于首里,其领地每年将收成送至都城<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卷五·采地</ref>。
[[首里]]、泊、[[那霸]]职官年俸:
*国相:领一府或二府,禄米六百石。有功者,加禄米至七百石、八百石、九百石,至一千石止,终身世禄。嗣子及嗣孙各赐禄米三百石,采地一府;至曾孙,量功为差。
*法司:采地一府,禄米四百石,终身世禄。嗣子及嗣孙各赐禄米八十石,采地一府;至曾孙,量功为差。
*国舅:采地一府或一县,禄米八十石,至二百石止,量功赐之,终身世禄。视功之大小赐其子孙禄米、采地。
*紫巾官:采地一府或一县,禄米三十石,至八十石止,视功之大小赐之。终身世禄。
*司宾、耳目官:采地一府,禄米八十石;典宝、司刑、管泊耳目官并度支正、度支同知,禄米皆四十石;赞议官,禄米十六石。
*那霸官:采地一县,禄米八十石。
*遏闼理官:禄米十石。
久米村唐营职官年俸:
*紫金大夫,采地一邑,禄米五十石或八十石、一百二十石,视功之大小赐之。终身世禄,嗣子赐采地,禄米五十或四十石;至孙,量功为差。
*正议大夫,采地一县,禄二十石或三十石,量功为差。未赐禄者,岁俸支给禄米十二石。
*中议大夫,采地一县,岁俸支给禄米一十石。
*长史,采地一县,禄米二十石。
*都通事,俸米八石;或有采地、或无采地。
*副通事,俸米五石。
*通事,俸米四石。
*秀才,俸米二石。
*若秀才,一石(久米“闽人三十六姓”子弟年满七岁,为若秀才,即领俸米)。
=== 行政区划 ===
琉球的统治中心位于[[冲绳岛]],宣德年间三山统一以后,冲绳岛被划分为[[国头方]]、[[中头方]]、[[岛尻方]]三个部份,其所辖地域大致与三山时代的[[北山王国|北山]]、[[中山王国|中山]]、[[南山王国|南山]]三个王国相当,因此有时候也会以昔日三个王国的名字来作为别称。不过「方」仅仅只是虚级的行政区划。「方」之下为「[[间切]]」,相当于今日的[[市町村]]。「间切」之下为基础行政单位「村」。
根据琉球正史《[[中山世谱]]》记载,「方」的汉文称为「府」,「间切」的汉文称为「郡」。<ref>《[[:s:中山世谱/首卷|中山世谱·首卷·琉球舆地名号会纪]]》</ref>但清朝册封副使[[周煌]]所著的《[[琉球国志略]]》中,却将「方」称为「省」、「间切」称为「府」。<ref>《[[:s:琉球国志略/卷四上|琉球国志略·卷四上]]》</ref>
此外,琉球尚有所辖三十六个离岛,加上冲绳岛的三个「方」,统称「三府三十六岛」。
根据[[雍正]]二年([[1724年]])编纂完成的《中山世谱》记载,当时琉球共有三府、五州、三十五郡、三十六岛:
*[[中头方]](中山府),分为五州、十一间切。五州:[[首里城|首里]]、[[首里三平等|三平等]]、[[那霸港|那霸]]四町、[[久米村]]、[[泊村 (琉球)|泊村]]。十一间切:西原、浦添、宜野湾、北谷、读谷山、越来、美里、中城、胜连、与那城、具志川。
*[[岛尻方]](南山府),分为十五个间切:真和志、南风原、东风平、大里、佐敷、知念、玉城、摩文仁、具志头、喜屋武、真壁、高岭、兼城、小禄、丰见城。
*[[国头方]](北山府),分为九个间切:恩纳、金武、久志、名护、羽地、本部、今归仁、大宜味、国头。
*三十六岛:
**[[宫古群岛]](麻姑山),共计七个岛:庇郎喇(平良岛,今称[[宫古岛]])、姑李麻([[来间岛]])、乌噶弥([[大神岛]])、伊奇麻([[池间岛]])、面那([[水纳岛]])、伊良保([[伊良部岛]])、达喇麻([[多良间岛]])。
**[[八重山群岛]](大平山),共计九个岛:伊世佳奇([[石垣岛]])、姑弥(古见岛,今称[[西表岛]])、乌巴麻([[小滨岛]])、阿喇斯姑([[新城岛]])、达奇度奴([[竹富岛]])、巴梯吕麻([[波照间岛]])、姑吕世麻([[黑岛 (八重山群岛)|黑岛]])、巴度麻([[鸠间岛]])、由那姑尼([[与那国岛]])。
**其他岛屿:姑达佳([[久高岛]])、津奇奴([[津坚岛]])、巴麻([[滨比嘉岛]])、伊奇([[伊计岛]])、姑米([[久米岛]])、东马齿山(前庆良间岛,今称[[渡嘉敷岛]])、西马齿山(西庆良间岛,今称[[座间味岛]])、度那奇([[渡名喜岛]])、阿姑尼([[粟国岛]])、椅世麻([[伊江岛]])、叶壁([[伊平屋岛]])、硫磺岛([[硫磺鸟岛|鸟岛]])、度姑([[德之岛]])、由论([[与论岛]])、永良部岛([[冲永良部岛]])、由吕([[与路岛]])、乌奇奴(垣路间岛,今称[[请岛]])、佳奇吕麻([[加计吕麻岛]])、乌世麻([[奄美大岛]])、奇界([[喜界岛]])。
其中,上述的「五州」中,首里三平等包括真和志之平等、南风之平等、西之平等,那霸四町包括西村、东村、若狭町村、泉崎村。首里三平等、那霸、久米、泊为士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不属于间切,也不会被分封出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度姑([[德之岛]])、由论([[与论岛]])、永良部岛([[冲永良部岛]])、由吕([[与路岛]])、乌奇奴([[请岛]])、佳奇吕麻([[加计吕麻岛]])、乌世麻([[奄美大岛]])、奇界([[喜界岛]])这八个岛屿在[[庆长琉球之役]]后虽然是琉球名义上的领土,事实上被萨摩藩佔据,为萨摩藩的[[藏入地]]。
== 军事 ==
关于早期琉球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尚真王时代,琉球王府的统治开始走向中央集权化。1522年,尚真王颁行[[刀狩令]],没收全国了的兵器,将统治各地的按司迁到首里城居住。此后经过1554年尚清王的改革,确立了琉球的军事体系——「库理・ヒキ制度」。<ref>高良仓吉,《{{lang|ja|琉球王国の构造}}》,吉川公文馆,1987年</ref><ref name="invasion">[http://okinawa-rekishi.cocolog-nifty.com/tora/2009/01/post-eb94.html {{lang|ja|岛津军の琉球侵攻(2)}}]</ref>
琉球是一个非武装国家,没有设立正规的军队。而根据「库理・ヒキ制度」,琉球王府在冲绳本岛中南部一带,设立有名叫「ヒキ」的王府卫队和名叫「间切军」的民间军事组织。
「ヒキ」卫队在民间俗称「首里亲军」(しよりおやいくさ),是由琉球王府直接管辖的卫队。每个「ヒキ」卫队共二十馀人,由势头亲云上一名担任队长,筑殿亲云上一名担任副队长,其他成员都由家来赤头(城的平役人)充当。琉球总共有十二支「ヒキ」卫队,分为-{丑}-日班、酉日班和巳日班三组,每组四支队伍,按照固定的日期轮班。「ヒキ」卫队的三个班组,分别隶属于名叫「[[库理]]」(こおり)的三个机构管辖。其中-{丑}-日班由某「库理」(史失其名)统辖,酉日班由「南库理」统辖,巳日班由「北库理」统辖。这三个库理分别由三名[[法司]]管理,而法司的直接上司便是琉球国王。<ref>http://okinawa-rekishi.cocolog-nifty.com/photos/uncategorized/2008/09/02/photo_6.jpg</ref>根据《琉球国由来记》的记载,这十二支「ヒキ」的名字分别为:势遣富(セイヤリトミ)、世高富(セダカトミ)、浮丰见(ウキトヨミ)、谢国富(ジャクニトミ)、岛内富(シマウチトミ)、押明富(オシアケトミ)、势治荒富(セヂアラトミ)、相应富(フサイトミ)、世持富(ヨミチトミ)、云子富(クモコトミ)、世次富(ヨツギトミ)、安舞富(アマエトミ)。<ref>[http://www.icis.kansai-u.ac.jp/data/journal01-v1/journal01-18-okamoto.pdf {{lang|ja|古琉球期の琉球王国における「海船」をめぐる诸相}}]</ref>
三组卫队轮流守卫首里城、那霸港北岸一带、那霸港南岸至[[丰见城]]一带。而那霸港南岸至丰见城一带,也由南部各[[间切]]组织的民兵「间切军」协助守卫。<ref>http://okinawa-rekishi.cocolog-nifty.com/photos/uncategorized/2008/09/02/photo_8.jpg</ref>「ヒキ」卫队和「间切军」的总人数大约在数千人左右。<ref name="invasion"/>此外,琉球于1554年在那霸港的南岸和北岸分别建造了[[屋良座森城]]和[[三重城]]这两座炮台,凭藉天险拱卫著那霸港,避免该港遭受倭寇的入侵。<ref>《中山世谱·卷七·尚清王》:「本年〔嘉靖三十二年〕,王以屋良座森係江口紧要之所,创筑雉堞,以开邦家之壮观。」</ref>
琉球王府还在[[今归仁城]]设置[[北山监守]]一职,统辖数百人的卫队,负责守卫冲绳本岛的北部。
琉球的军事组织基本是用来维持治安和防御倭寇的。除了尚清王、尚元王时代曾动用这些军事组织远征奄美大岛之外,琉球没有对外用兵过。琉球的军事装备较差,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之后,萨摩藩清点琉球的武器,竟然发现琉球只有五百张弓、三百挺枪、三百领甲胄以及若干刀、矛。
== 对外关係 ==
琉球国外交
琉球国跟东亚的不少国家(如越南、朝鲜)一样,受中国(明清两朝)的册封,属于明清的[[朝贡国|藩属]]。1609年萨摩藩入侵后,琉球国亦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琉球与[[朝鲜王朝|朝鲜]]的贸易关系也非常频繁,仅次于中国、日本。除此以外,琉球还与週边国家如[[暹罗]]、[[北大年苏丹国|佛大泥]]、[[巡达]]、[[三佛齐]]、[[满者伯夷|爪哇国]]、[[苏木都剌国|苏门答腊]]、[[满剌加苏丹国|满剌加]]、[[占城]]、[[后黎朝|安南]]、[[汤都王国|吕宋]]等国,<ref>《中国与琉球》,第317至334页,附录一:「明代在琉球任使者通事火长的中国移民」。</ref>以及更远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地区进行外交和贸易交往,<ref name=Sakamaki>Sakamaki, Shunzō. "Ryukyu and Southeast Asia."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23 no. 3 (May 1964), pp. 382–4.</ref>琉球国与暹罗国、爪哇国进行过官方文书“咨”的交往。大约在15至16世纪期间,琉球国通过转口贸易而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被称作「万国津梁」。在「[[万国津梁之钟]]」的铭文裡,[[尚泰久王]]曾自豪地夸耀「琉球国者,[[南海]]胜地,而锺[[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但在1611年《[[掟十五条]]》签订之后,琉球的官方贸易被限制,只能与中国和日本萨摩藩进行贸易,财政也随之陷入了困窘的境地。
在近代,1860年以后,琉球与美国和英国有过官方接触,并签署一系列开放口岸的条约。
== 经济 ==
[[File:琉球の船.jpg|left|thumb|200px|琉球船]]
由于国土疆域狭小,琉球无法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只能通过海外贸易来获得财富。琉球不仅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从中国获得大量的物资供应,还发展成为锁国状态下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总代理”。琉球的船只往来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南下[[越南|安南]]、[[吕宋|吕宋]]、[[暹罗]]、[[亚齐苏丹国|亚齐]]、[[爪哇岛|爪哇]]、[[满剌加]]等,遍布整个南洋群岛。琉球从这样的“转口贸易”中富裕起来。<ref>Okamoto, Hiromichi. "Foreign Policy and Maritime Trade in the Early Ming Period Focusing on the Ryukyu Kingdom." ''Acta Asiatica'' vol. 95 (2008), p. 35.</ref>
琉球海外贸易的大宗货物是向中国出售日本的白银、漆器、刀剑、[[屏风]]和扇子,将中国出产的药材、瓷器、丝绸、铜钱转售到日本和朝鲜,并将[[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半岛]]出产的犀牛角、[[苏木 (植物)|苏木]]、香料、锡、糖、[[象牙]]、[[乳香]]、[[龙涎香]]销售到中国、日本、朝鲜三国。<ref name=Sakamaki/>
福州是琉球主要的在华贸易港口,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货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手工业品、医药、香料、矿产、海产、纺织品及其他珍奇货物。福州还有人“代售球商之货”。琉球商人从福建带走的货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丝绸三大类。
琉球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在[[康熙]]初年已经十分发达。带到中国的货物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火刀、枪、盔甲、马、鞍、丝、绵、螺盘,额外增加的朝贡之物无定额。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日本[[延宝]]八年),琉球再次进贡,皇帝令免部分奢侈品。以后的朝贡中,只有马及熟硫磺、海螺壳、红铜等物。
[[朝鲜王朝]]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琉球与朝鲜的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发展,但经济的作用大于政治作用,因为他们同属于[[明朝]]的藩属。
琉球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是互补的作用。16世纪,[[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势力已经进入东南亚,他们的产品通过琉球的中转站卖到朝鲜、日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随着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以及萨摩入侵,琉球的转口贸易地位趋于衰落。此后,琉球的财政日益窘迫,有时甚至出现无钱接待[[册封使]]而向萨摩藩借贷的情况。<ref>《中山世谱·附卷三》:本年(康熙五十五年),为谢赐借请封费用银两事,遣毛氏座喜味亲方盛守。……本年(康熙五十九年),为请宽偿还册封时赐借银両之年期事,遣法司马氏浦添亲方良意。</ref>
琉球国土贫瘠,农业难以发展,靠转口贸易获得所需物品。而且国家常闹飢荒,人们以[[苏铁]]果实为食。所以又有「苏铁地狱」之恶称。直到1594年中国[[福建]][[长乐县|长乐]]人[[陈振龙]]在[[菲律宾]]偷运[[番薯]]引种福建,1604年琉球人[[野国总管]]又从福州将番薯苗带回琉球,由[[麻平衡]](仪间亲方真常)广为种植。至此人民死亡大减,亦以番薯为主食。<ref name="福州先生与琉球学生">赖正维,福州先生与琉球学生,《文史知识》1995年第4期</ref><ref>[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syuri/583.htm 麻姓家谱·田名家·六世眞常]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01070005/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syuri/583.htm |date=2012-05-01 }}</ref>(当时只有国王和贵族阶层才可以吃米)
== 通货 ==
早期,琉球国没有自己铸造的钱币,使用「[[贝币|海巴]]」作为通货。<ref name="qian"/>根据《[[明实录]]》记载,1413年,[[明成祖]]曾赐予琉球国中山王[[尚思绍]]、南山王[[汪应祖]][[大明宝钞|宝钞]]及「[[永乐通宝]]」钱;1425年册封[[尚巴志]]之际,[[明宣宗]]又赐予琉球铜钱。此后,琉球开始使用明朝铸造的铜钱作为通货。1459年,因明朝所赐铜钱在[[志鲁布里之乱]]中烧毁无存,[[尚泰久王]]又向明朝请赐铜钱。<ref>《明英宗实录》卷301,天顺三年三月甲申</ref>到了1534年[[陈侃 (明朝)|陈侃]]出使琉球时,看到琉球国中使用日本所铸的铜钱。<ref name="qian">陈侃《使琉球录》65页:「通国贸易惟用日本所铸铜钱,薄小无文,每十折一,每贯折百,殆如宋季之鹅眼綖贯钱也。曾闻其国用海巴,今弗用矣。」</ref>而到了徐葆光出使琉球的时候,发现其国中通行日本的[[宽永通宝]],而明朝初年所铸的「[[洪武通宝]]」钱依旧在琉球使用。<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171页:「市中交易用钱,无银。钱无轮廓,间有旧钱如鹅眼大,磨漫处或有『洪武』字,已绝少。……其平日皆行宽永通宝钱,钱背无字,或有一『文』字。」</ref>
事实上,琉球除了使用中国和日本所铸的铜钱外,也曾发行过一些自己铸造的铜钱。[[李鼎元]]、[[齐鲲]]在出使琉球时,都曾见到过琉球自己铸造的铜钱。<ref>李鼎元《使琉球记》29至30页:「市货以有易无,率不用银钱。……昨香厓携示串钱,环如鹅眼,无轮廓,贯以绳,积长三寸许,连四贯而合之,封以纸,上有钤记,语余曰:此球人新制钱,每封当大钱十封。」</ref><ref>齐鲲《续琉球国志略》15页:「国中通行钱名鸠目,二十为一贯。顺治十三年尚质所铸,然以铜少,用宽永钱者居多。」</ref>琉球的官方史料《[[球阳记事]]》则记载,1656年,[[尚质王]]命[[平啓祥]](当间亲云上重陈)、[[薛礼兴]](古波仓筑登之亲云上贺亲)利用萨摩藩的废钱铸造琉球自己的钱币。这种钱币被称作[[鸠目钱]],俗称当间钱,<ref>《[[:s:球阳记事/附卷之一]]》:九年,再铸鸠目钱。成化乙酉,尚德王遣正议大夫程鹏等闽赴京,以为进贡,兼求钱。又《吾学编》曰:琉球用日本之钱云尔。以是考之,成化年间用中国之钱,至于后世,始铸中山通宝之钱。后有赤钱者,又有鸠目钱者。顺治年间,日本隅州国分郡人有平啓祥【保地知,或即右卫门重陈】者到球受仕,后授当间地头职。至乙未,奉使赴麑府,特萨州公库有加治木钱,亦以无用焉,遂将此钱皆与啓祥。啓祥得此钱而归来。丙午年,始于越来郡池原邑并奥山而再铸鸠目钱。今较原钱稍厚且小焉。【俗叫当间钱】</ref>质量差劣容易磨损,仅限国中使用,至今已无存。
在如今的古钱市场上,依旧可以看到一些琉球国早期自己铸造的铜钱,例如[[尚泰久王]]所铸的「[[大世通宝]]」、[[尚德王]]所铸的「[[世高通宝]]」、[[尚圆王]]铸造的「[[金圆世宝]]」以及[[尚真王]]的「[[中山通宝]]」。<ref>[http://www.renwens.com/hbjb/liuqiu2.htm 琉球年号铸币表]</ref>此外,还有一些日本所铸造的、只在琉球发行的铜钱。例如在日本[[文久]]年间,[[萨摩藩]]曾以救济琉球的名义,在琉球国发行萨摩铸造的「[[琉球通宝]]」。<ref>『{{lang|ja|日本の货币の歴史}}』,{{lang|ja|滝沢武雄}}著。吉川弘文馆,1996年</ref>
== 法律 ==
琉球早期的律法也比较简单,许多刑罚还是沿用琉球传统的习惯代替法律,这种习惯法被称为「[[内法 (琉球)|内法]]」。根据[[琉球册封使列表|中国各位册封使]]的描述,可略知一二。
琉球国刑罚的传统习惯分有死刑、轻刑两种。其中死刑有[[凌迟]]、[[斩首]]、[[枪刺]]三种刑罚。琉球的凌迟之刑用于处决犯有谋反罪的人;枪刺之刑则是将犯人捆在十字架型的木桩上,用枪刺其心脏致死,然后枭首示众直到木桩倒掉为止。轻刑分为[[流放|流]]、[[曝日]](罚在正午时分晒太阳)、[[夹棍|夹]]、[[枷项|枷]]、[[鞭笞|笞]]。<ref name="zhou224">周煌,《琉球国志略》,224页:「其国刑法有死刑三:一凌迟、一斩首、一枪刺(用木桩作十字架,捆手足,以枪刺其心令死,即枭于其处,桩倒乃止);轻刑五:一流(流有三等:有配定流置某岛安置,不准放还;有为恶不梭,族人共禀法司请加流罪者,则限其年数,配遣所流之岛。头目等申其改过,许遣还。否则至期複流远岛,仍前法申遣。再不梭,颠转流于三十六岛外之别岛矣。有犯罪重者,则缚其手足,以独木小舟配遣西马齿山,颠递至外岛,然多有漂没者)、一曝日、一夹、一枷(有轻重二等:轻者数十斤、重者数百斤)、一笞(窃盗最严,初犯,笞若干、夹一次、曝日一次;再犯、三犯以次递加,亦有时竟立斩者、立配流外岛者)」</ref>
在琉球传统刑罚中,犯通姦罪者男女一同处死。<ref name="zhang11"/>在[[第二尚氏王朝]]初期,对盗窃罪处罚十分严厉而且非常残酷,先剖开腹腔,然后[[劓刑|割去鼻子]]、[[剕刑|砍去双脚]]将窃贼杀死。<ref>陈侃《使琉球录》,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版,57页:「凡有窃物者即加以劓剕之刑」</ref><ref>萧崇业《使琉球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87种,1970年版,112页:「有盗窃者辄加开腹、劓剕之刑」</ref>到了中期,对盗窃罪的惩罚才有所减轻,依据犯人犯罪次数,分别改为[[鞭笞|笞刑]]、[[夹棍|夹]]、[[曝日]],甚至[[流放|流刑]]或[[斩首|斩刑]]。<ref name="zhou224"/>
琉球民风淳朴,因此律法较为简单,「国中不设厅,无听讼之所」,每当遇到犯罪之事即报知[[法司]],由法司裁夺其罪,<ref>汪辑《使琉球杂录》,《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昭和52年,第6页</ref>即使是官长的亲属亦依法论罪,不留情面。<ref name="zhang11">张学礼《中山纪略》11至13页:「其执法甚严,不徇情面,即官长父子兄弟犯法,轻则徙流重则处死,不曲庇丝毫也。……如有夫之妇犯姦淫,男女俱死。」</ref>。
由于这种律法会产生「事同刑异,轻重不均,难以剖决」的现象,因此在1775年,[[尚穆王]]命令[[马国器]](与那原亲方良矩)、[[向天迪]](谱久山亲方朝纪)、[[马克义]](幸地亲方良笃)、[[蔡世昌]](高岛亲方汝显)等人编撰《[[琉球科律]]》,于1786年编写完成并正式颁行。<ref>[[s:中山世谱/卷10]]</ref>[[尚灏王]]在位时,又编纂了刑典《[[新集科律]]》。
== 人种 ==
琉球人
琉球民族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看法认为,与日本[[绳文时代]]属于相同文化的人种在前10世纪到前3世纪之间,从中国中南部沿海地区来到包括琉球群岛在内的日本西南部地区,并从西向东扩散。也有说法认为,古琉球文化属于[[百越]]文化的一部份。<ref>[http://www.zj-jtest.com/chrbwhtsh/rbwh3-2.htm 倭人的起源,王勇著] {{Wayback|url=http://www.zj-jtest.com/chrbwhtsh/rbwh3-2.htm |date=20081229060838 }}</ref>也有人认为琉球人是当年[[徐福]]东渡求仙丹遭遇风浪后逃生的秦朝人,<ref>[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12/27/content_10566159.htm 中国历史上七大迷案(新华网)]</ref>还有人认为琉球人是[[大和族]]的一个分支。<ref>此说法被称为「日琉同祖论」,参见《中山世鑑·卷首》、《中山世谱·舜天王》。</ref>
西方学者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上古时代的琉球居民可能来自[[印度尼西亚]]或[[澳大利亚]],属于[[马来族|马来人]]。<ref>[http://ejournal.anu.edu.au/index.php/bippa/article/viewFile/690/654 An Austronesian Presence in Southern Japan: Early Occupation in the Yaeyama Islands]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220193607/http://ejournal.anu.edu.au/index.php/bippa/article/viewFile/690/654 |date=2011-02-20 }}, Glenn R. Summerhayes and Atholl Anders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奥塔哥大学]],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9</ref><ref>[http://www.altaica.ru/LIBRARY/OKINAWA/Serafim_linguistically_what_is_Ryukyuan.pdf Linguistically, What is Ryukyuan – Synchronic and diaschronic perspectives], Leon A. Seafirm, [[夏威夷大学]]at Manoa,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9</ref>日本学者则根据对[[遗传因子]]的研究,认为琉球人可能也是[[绳文人]]的后人,与[[阿伊努人]]、[[大和族]]同源。<ref>《{{lang|ja|日本人は何処から来たか―血液型遗伝子から解く}}》松本秀雄著,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2年出版。ISBN 4-14-001652-3</ref>具体来自哪个地区尚有争议。
== 人口及身份构成 ==
琉球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里三平等、那霸四町、久米村、泊村四个地区。这四个地区的士族分别被称为首里士族、那霸士族、久米士族和泊士族,该地域的百姓被称为「町百姓」。其他地域的人口较少,被称为「田舍百姓」。
以下是萨摩藩对琉球人口的统计。琉球的人口统计由萨摩藩负责,但在江户幕府的全国人口调查中不把琉球列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奄美群岛]]作为萨摩藩的藏入地,是被单独划出进行统计的;但由于奄美仍是琉球名义上的领土,故附列于下表之中。另外,琉球逃人头税的遗漏人口非常多,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之后,冲绳县厅于1920年进行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数据激增(数据附于表末)。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right;font-size:small"
|+琉球群岛人口变迁<ref name=Oguchi1>尾口义男, 「萨摩藩の人口」, 『黎明馆调査研究报告』, (11号), pp. 87–134 (1998).</ref><ref name=Oguchi2>尾口义男, 「萨摩藩と近世琉球国の人口―琉球人口データ及び近世前期の萨摩藩の社会动向に関する新たな史実を付加しての「萨摩藩の人口」补论―」 『黎明馆调査研究报告』 (13号), pp. 1–42 (2000).</ref>
!rowspan=2|公曆
!rowspan=2|日本年号
!rowspan=2|中国年号
!colspan=3 style="white-space:nowrap"|琉球本土
!colspan=3 style="white-space:nowrap"|道之岛(奄美群岛)
!rowspan=2 style="white-space:nowrap"|琉球群岛全域
|-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
| align=left|1632年 || align=left|[[宽永]]九年 || align=left|[[崇祯]]五年 || 108,958 || 53,610 || 55,348 || || || ||
|-
|align=left|1636年|| align=left|宽永十三年||align=left|崇祯九年|| 111,669||54,496||57,173 || || || ||
|-
|align=left|1659年|| align=left|[[万治]]二年||align=left|[[顺治]]十六年|| 112,764||55,721||57,043 || || || ||
|-
|align=left|1665年|| align=left|[[宽文]]五年||align=left|[[康熙]]四年|| 110,241||54,188||56,053 || || || ||
|-
|align=left|1670年左右|| align=left|宽文年中||align=left|康熙初年|| 110,211||54,188||56,053 || 31,377 || || || 141,588
|-
|align=left|1672年|| align=left|宽文十二年||align=left|康熙十一年|| 116,483||57,540||58,943 || || || ||
|-
|align=left|1677年|| align=left|[[延宝]]五年||align=left|康熙十六年|| 122,213||60,558||61,655 || || || ||
|-
|align=left|1684年|| align=left|[[贞享]]元年||align=left|康熙二十三年|| 129,995||64,235||65,760 || || || ||
|-
|align=left|1690年|| align=left|[[元禄]]三年||align=left|康熙二十九年|| 128,567||63,430||65,137 || || || ||
|-
|align=left|1699年|| align=left|元禄十二年||align=left|康熙三十八年|| 141,187||69,195||71,992 || || || ||
|-
|align=left|1706年|| align=left|[[宝永]]三年||align=left|康熙四十五年|| 155,108||76,026||79,082 || 49,472||25,051||24,421 || 204,580
|-
|align=left|1707年|| align=left|宝永四年||align=left|康熙四十六年|| 155,261|| || || || || ||
|-
|align=left|1713年|| align=left|[[正德 (日本)|正德]]三年||align=left|康熙五十二年|| 157,760|| || || || || ||
|-
|align=left|1721年|| align=left|[[享保]]六年||align=left|康熙六十年|| 167,671 ||80,009 ||87,662 || || || ||
|-
|align=left|1729年|| align=left|享保十四年||align=left|[[雍正]]七年|| 173,969 || || || || || ||
|-
|align=left|1761年|| align=left|[[宝曆 (唐朝)|宝曆]]十一年||align=left|[[乾隆]]二十六年|| 188,530 || || || || || ||
|-
|align=left|1772年|| align=left|[[明和 (年号)|明和]]九年||align=left|乾隆三十七年|| 174,211 || || || || || ||
|-
|align=left|1800年|| align=left|[[宽政]]十二年||align=left|[[嘉庆]]五年|| 155,650 || || || 74,593 || || || 230,243
|-
|align=left|1826年|| align=left|[[文政]]九年||align=left|[[道光]]六年|| 140,565 || || || 77,667 || || || 218,232
|-
|align=left|1852年|| align=left|[[嘉永]]五年||align=left|[[咸丰 (年号)|咸丰]]元年|| 132,678 || || || 85,125 || || || 217,803
|- style="border-top-style:double;"
|align=left|''1920年''|| align=left|''[[大正]]九年''||align=left|[[中华民国]]九年|| ''571,572''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right;font-size:small"
|+琉球群岛身份构成的变迁<ref name=Oguchi1/><ref name=Oguchi2/>
!身份、地域、职业
!1677年
(延宝五年)
!1684年
(贞享元年)
!1706年
(宝永三年)
!1772年
(明和九年)
!1800年
(宽政十二年)
!1826年
(文政九年)
!1852年
(嘉永五年)
|- style="background:lightgrey;"
|align=left|琉球本土||122,213||129,995||155,108||174,211||155,650||140,565||132,678
|-
|align=left| 按司、亲方、士||||||14,014||37,323||43,479||50,700||50,091
|-
|align=left| 家来、下人||||||13,134||13,409||rowspan=3|112,158||14,332||14,656
|-
|align=left| 寺社||||||175||211||99||94
|-
|align=left| 在乡||||||127,780||123,254||75,418||67,821
|-
|align=left| 入墨流人||||||5||||||||
|-
|align=left| 行脚||||||||14||13||16||16
|- style="background:lightgrey;"
|align=left|道之岛(奄美群岛)||||||49,472||74,910||74,593||77,667||85,125
|-
|align=left| 乡士格||||||||47||||192||1,566
|-
|align=left| 寺社||||||||2||||1||
|-
|align=left| 在乡||||||49,302||74,131||||76,814||82,782
|-
|align=left| 流人、远岛者、赦免居附||||||170||719||||660||777
|-
|align=left| [[德之岛]][[乞丐|乞食]]||||||||11||||||
|- style="background:lightgrey;"
|align=left|琉球群岛人口|| || || 204,580 || 249,121 || 230,243 || 218,232 || 217,803
|-
|}
== 语言及文字 ==
[[File:Ryukyu koji.jpg|thumb|right|琉球古字。]]
跟东亚的其他国家一样,[[汉字]]为琉球国官方文字。在与中国、朝鲜、越南的外交往来中皆使用[[文言文|汉文文言文]]。琉球士族的家谱,也使用汉字记载。与明清和日本交往,往往[[唐通事|通事]]一职非常重要。
在明清时代,琉球国不断向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柔远驿|琉球馆]]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根据对留存下来的琉球人使用的[[官话 (中国历史)|官话]]课本的研究显示,琉球人所学习的官话在语音上受到了[[闽语|闽语]]尤其是[[福州话]]的影响,严格地说是“福州的官话”。<ref name="yuyan">[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95/8/59503208.pdf 久米村人的语言]</ref>
当时,琉球国在外交场合和官方文书上皆使用[[文言文|汉文文言文]]书写,唯对日本的外交文书则使用[[候文]]。除了汉字之外,琉球亦拥有自创的字,即[[球字]]。琉球语文献,则假借日本的假名进行书写。此外,根据日本僧人[[袋中]]的《[[琉球神道记]]》记载,琉球历史上曾经一种用于占卜的「[[琉球古字]]」,共17字;<ref>《[http://manwe.lib.u-ryukyu.ac.jp/zenchu/db/details.php?id=58 琉球神道记] {{Wayback|url=http://manwe.lib.u-ryukyu.ac.jp/zenchu/db/details.php?id=58 |date=20090508055951 }}》,第38页</ref>根据琉球民间传说,此字係天神所传,原本有一百馀字,后来仅存17字。<ref>《[[:s:球阳记事/外卷之一|遗老传说]]》</ref>
琉球国内的行政文书被称为[[辞令书]]。早期的辞令书大量使用[[日语假名|假名]]来书写。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以后,受日本影响,开始逐渐使用[[汉字假名混用文]]书写。后来在向象贤改革中,又被改为大量使用汉字书写。在清朝册封[[尚敬王]]的使者[[徐葆光]]所著的《[[中山传信录]]》中,提到琉球国有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字母——[[伊吕波|伊鲁花]]。琉球人使用夹杂有少量汉字的「伊鲁花」作为官方公文书,用以发佈政令。徐葆光认为,伊鲁花可能是「日本字母」(假名),或者是汉字简化的[[切音]]标记。<ref>《[[:s:中山传信录/卷六|中山传信录·卷六]]》:「琉球字母四十有七,名伊鲁花,自舜天王时始制。或-{云}-即日本字母,或-{云}-中国人就省笔易晓者教之为切音色记,非本字也。……本国文移中,亦参用中国一二字,上下皆国字也。」</ref>然而根据《中山传信录》所附的伊鲁花表可知,伊鲁花就是日语的[[日语假名|假名]];根据现存的琉球公文书亦可知,其公文书的文体则是日本语的候文。<ref name="yuyan"/>
琉球王府对外文书都是使用汉文[[文言文]]书写的(除对日本外)。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琉球王府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通商条约,亦都是使用汉文文言文书写。
{{fact|琉球国内通用的语言则为[[琉球语]]。琉球语与[[日语]]有近似关系,多数学者认为属[[阿尔泰语系]],并构造了[[日本语系]]来包含之;但是语言学界亦有另一个意见,认为琉球语和[[南岛语系]]诸语更为接近。|time=2014-1-17}}
== 文化 ==
[[File:琉球宫廷音乐.jpg|thumb|250px|琉球宫廷音乐御座乐]]
[[File:Sanshin.jpg|thumb|right|100px|琉球国特有乐器三线]]
琉球受到中国、日本两种文化的影响。但琉球文化同周边的民族的文化,如[[大和族]]、[[朝鲜族]]、[[台湾原住民]]、[[汉族]]等都有一定区别,形成独特的文化。
在1537年至1623年之间([[尚清王]]至[[尚丰王]]统治期间),琉球编纂了琉球历史上第一部[[琉歌]]集《[[おもろさうし]]》。「おもろ」在[[琉球语]]中是歌的意思。《おもろさうし》由王府组织编纂,收录了琉歌1554首。
17世纪期间,短诗型的抒情歌谣[[琉歌]]盛行。琉歌最常见的样式是8,8,8,6的30音形式,与[[和歌]]很相似。著名的琉歌歌人有[[伊世高]](惣庆亲云上忠义)、[[平敷屋朝敏|平敷屋里之子朝敏]]、[[向受祐]](玉城亲方朝薰)、[[马国器]](与那原亲方良矩)、[[向国珍]](本部按司朝救)、[[向杰]](东风平朝卫<ref>[http://ryukyushimpo.jp/news/storyid-41400-storytopic-121.html 东风平朝卫]</ref>)等人。许多[[琉歌]][[歌人]]亦擅长于[[汉诗]]和[[和歌]]的创作。又,[[吉屋鹤]]与[[恩纳锅]],约生活在尚穆王时代)二人併称为琉歌的「女流双璧」。
琉球国的舞剧被称为[[琉球舞踊]]。琉球舞踊起源于欢迎中国[[册封使]]的宫廷舞踊「[[御冠船踊]]」。御冠船踊的舞者皆为琉球的士族子弟。琉球处分后,为了与[[明治]]以后的舞踊区别,宫廷舞踊被称为[[古典舞踊]]。古典舞踊包括[[老人踊]]、[[若众踊]]、[[二才踊]]、[[女踊]]、[[打组踊]]等。1719年,在册封[[尚敬王]]之际,时任[[踊奉行]]一职的向受祐(玉城朝薰),参考了[[日本传统艺能|日本的艺能]],创立了琉球特有的舞剧[[组踊]]。<ref>《向姓家谱(边土名家)·十世朝薫》:康煕五十七年戊戌闰八月二十六日,爲册封天使宴席助兴事,奉旨为跃奉行。翌年己亥之夏,册封天使贲临中秋宴,照例作跃。自重阳宴后,奉命掇取本国往古之故事,以备戯席。球国以故事作戯者,从此始矣。
</ref><ref>[http://www.wonder-okinawa.jp/015/izanai/index.html {{lang|ja|wonder冲縄 観る、聴く、読む~组踊の世界}}]</ref>
1879年,琉球被日本兼併,士族阶层趋于没落。古典舞踊中的[[杂踊]]流入民间,[[民间舞踊]]诞生。日本[[昭和]]时期,舞踊开始结合现代流行音乐元素。
[[琉球古典音乐|古代琉球的宫廷音乐]]包括了在室内演奏的[[御座乐]]和室外演奏的[[路次乐]],主要在迎接中国册封使时为[[册封使]]表演;另外,在琉球使者[[上江户]]时,亦会为日本[[萨摩藩]]藩主和[[江户幕府]][[幕府将军|将军]]表演。琉球古典音乐由[[夏德庸]](幸地亲方贤忠)创立,在当时[[摄政 (琉球)|摄政]][[向象贤]]的大力宣导下,琉球古典音乐得以广泛传播。在[[夏德庸]](幸地贤忠)之后,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泽岻良泽]](毛氏泽岻亲云上安崇)、[[向日长]](新里亲方朝住)、[[萧世安]](照喜名亲云上名仙,又称照喜名闻觉)、[[向全谟]](屋嘉比亲云上朝寄)、[[向永祚]](丰原朝典)、[[歌启业]](知念绩高)等人继承并发展之,成为琉球音乐的一个流派——[[湛水流]]。歌启业的弟子[[伊丕显]](安富祖正元)、[[毛文扬]](野村安赵)又加以改进,创立了琉球音乐的新流派[[安富祖流]]和[[野村流]]。<ref>[http://www.wonder-okinawa.jp/014/2roots/index.html {{lang|ja|琉球古典音楽 悠久への诱い}}]</ref><ref>[http://fushiuta.biz/intro8.html 琉球古典音乐家列传]</ref><ref>[http://www.fs-hanae.com/kyoshou.htm 琉球音乐家生平简介]{{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目前在四个琉球音乐流派中,[[闻觉流]]已消亡;另外两个流派湛水流和野村流于1972年12月28日被[[冲绳县]]指定为[[日本无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
琉球人使用一种名叫[[三线]]的特有古典乐器。三线的原形是从福建传入的[[三弦]],由[[闽人三十六姓]]带往琉球,发展成为三线。此后,三线于16世纪左右传入日本九州,形成日本特有乐器[[三味线]]。
琉球的工艺多受福建的影响,其染织技法为[[红型]],漆器为[[琉球漆器]](和福州漆器有一定关联),陶瓷器为[[壶屋烧]]。
在古代琉球,几乎所有金属製品都可以当作兵器来使用,例如剑、枪、长刀、卍字钗(ヌンティ,由渔夫的叉发展而成)、[[山刀]]、[[钗]]、棒、杖、[[櫂]](一种渔具)、[[拐]]、[[镰刀|鎌]]、[[锄头|锹]]、[[双节棍]]、[[三节棍]]等。甚至髮髻上戴的簪和扫地用的扫帚也被当作兵器来用。<ref>《{{lang|ja|冲縄伝统古武道・改订版}}》,仲本政博著。ゆい出版、2007年。</ref>
古琉球最广为人知的[[琉球古武术|武术]]就是[[琉球手]],亦称唐手或唐手拳,是[[空手道]]的原型。现今大部分学者认为,手是由[[中国武术]]在琉球发展而成的。<ref>[http://www.wonder-okinawa.jp/023/001/001/index.html {{lang|ja|冲縄空手の歴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10192352/http://www.wonder-okinawa.jp/023/001/001/index.html |date=2009-03-10 }}</ref>中国武术由明朝的[[闽人三十六姓]]带往琉球,结合了琉球当地一些格斗技术,发展成琉球特有的武术手。后来唐手发展成了现代的[[空手道]]。[[向文琳]](真壁朝显)、[[佐久川宽贺]]、[[武成达]](松村宗棍)等琉球武术家,其中有不少人都曾经拜福建武术家为师,有的甚至远赴福建福州切磋武艺。
琉球人喜欢在屋顶放置[[风狮爷]]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ref>李鼎元《使琉球记》,第61页:入家门前多树石敢当碣。</ref>饮食方面,琉球人喜欢喝名叫[[泡盛]]的[[酒]],係从[[泰国]]传入的[[蒸馏米酒]]。吃油多的菜肴,吃猪蹄,这些习俗都是受到[[福建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与日本本土有一定分别。而琉球人喜欢使用日本[[北海道]]产的[[昆布]](海草的一种),则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
== 医学和技术 ==
琉球的医学受到福建的影响。因琉球邻近福建,不少日本医师通过琉球前往福建学医,有些医师因风不顺停留在了琉球。如,日本[[越前]]的名医[[山崎二休]]就担任了[[尚宁王]]的侍医。这些日本医师亦对琉球医学作出了一定贡献。
在琉球历史上亦曾涌现出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其中不少曾前往中国学习。1688年,琉球进贡使者[[魏士哲]](高岭德明)在福州学习了治疗[[兔唇]]的方法并带回国中,为王孙[[尚益]]治疗了兔唇。<ref>[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kume/25.htm 《魏姓家谱(庆佐次家)·四世士哲》] {{web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918061738/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kume/25.htm |date=2012-09-18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50726/BIG5/fzwb%5E8760%5E%5EWbb01003.htm |title=魏士哲与福州 |access-date=2010-04-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25323/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50726/BIG5/fzwb%5E8760%5E%5EWbb01003.htm |archive-date=2016-03-05 |dead-url=yes }}</ref>1604年,中国的《[[本草纲目]]》传入琉球和日本。该书对琉球医学产生深远影响。但《本草纲目》中仍存在舛误,因此在1781年,[[吴继志]](字子善)潜心收集琉球各地的植物绘製成图。他携带图和部分植物前往清朝的福建、京师等地,咨询了许多药工和药农,于1785年编成了医学著作《[[质问本草]]》并于清朝出版。该书后来传入日本,立即受到酷爱[[兰学]]和医学的[[萨摩藩]]藩主[[岛津重豪]]的赏识。1837年,《质问本草》在萨摩藩出版,并对日本医学有著深远影响。<ref>[http://oshimamd.sakura.ne.jp/nagaoka/150.htm {{lang|ja|「质问本草」と岛津重豪}}]{{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琉球国的御侍头[[吕继续]](渡嘉敷亲云上通宽),曾于1817年和1824年间两度前往清朝的京师,师从于医学家[[张垣]]和[[张永清]],并于1832年著成琉球[[食疗法]]的重要指导书《[[御膳本草]]》。
此外,根据《[[球阳]]》记载,1763年[[晏孟德]]赴闽学习口腔医术;[[郑明良]](凑川亲云上)曾于1679年赴闽学习换骨相法;[[衡达勇]](1749年)、[[松开辉]](1777年)、[[吕继续|吕凤仪]](1824年)、[[松景林]](1828年)等人,曾先后前往福建学习内科、外科医术。1848年到闽的进贡使团亦曾在福州学习防疫(天行痘痂)之法。<ref>《中国与琉球》,133页、247页、248页</ref><ref>[http://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46&index=31& 《福建省志·外事志·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Dead link|date=2018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此外,还有[[松景慎]]向英国传教士[[伯德令]]学习较安全地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法。
约在1787年左右,琉球士族[[安里周祥]](项氏,人称[[飞安里]])製作了一架飞行器,在那霸东南数公里处的[[津嘉山]]一带成功飞行。<ref>{{lang|ja|《飞行机とともに - 羽ばたき机からSSTまで》}},[[斋藤茂太]]著。[[中公新书]],1972年。</ref>
== 宗教 ==
琉球宗教
琉球人的宗教信仰包括[[琉球神道]]、[[神道|日本神道]]、[[佛教]]和[[道教]],后亦有人尊崇[[基督教]]。
琉球神道是琉球人固有的宗教信仰,包括[[祖先崇拜]]、[[御岳 (琉球)|御岳]]信仰、来访神信仰、[[龙宫 (琉球)|龙宫]]信仰、东方信仰和[[妹神]]信仰。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龙宫在大海的彼岸,是大地丰饶与生命的根源。人死后,其灵魂将渡至龙宫,成为其肉亲的守护神。守护神定期回到其生前的居住地,祈祷人间的丰饶与平安。因此像中国人一样,琉球人亦对逝去的祖先十分尊敬,设牌位以祭之。琉球人对天然的山川、泉水、森林格外崇敬,是为御岳信仰。琉球人对御岳的信仰,同福建人和古代日本对[[土地神]](惠比须神)的信仰相似。<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04页:「国中凡丛木蒙密,短垣四周,有小门内拒者皆名岳,如中国之土地神,村村皆有之。」</ref>
琉球人尊敬女性,亦信仰妹神,祭司和巫师只能由女性当任,称为[[祝女]]和[[民间灵媒师]]。<ref name="chen"/>因此早期祝女的势力很大,甚至威胁到国王的统治地位。<ref>谢必震,《中国与琉球》,113至114页</ref>[[尚真王]]即位后,实行「[[祭政一致]]」政策,对祝女制度进行了改革,将祝女置于国王的统治之下。
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首里城]]设有[[闻得大君|闻得大君御殿]]、[[首里殿内]]、[[真壁殿内]]、[[仪保殿内]],被称为「一本社三末社」。闻得大君御殿位于[[首里]][[汀良次町]],支配全国各地末社的祝女殿内。
闻得大君为王国高级神女[[三十三君]]之首,是由国王任命的最高级神女,其宗教地位位居国王之下。闻得大君由前王妃等王族女性中选出并就职。闻得大君是[[御殿]]的[[神体]],仕「御加那志御前」、「御火钵之御前」、「金之美御加那志御前」,为国家安泰、海路安全、五穀丰登等祈祷。<ref>夏子阳《使琉球录》256页至257页:「国中敬神。神有女王者,乃王宗姐妹之属;世由神选以相代。选时,神附之言,送入女王宫,遂倏然灵异,虽适配者,亦不再合焉。惟国当播种先一日,王诣其宫拜灶,女王以酒觞之;馀亦不相见也。五穀成时,女王必渡海至[[久高岛|孔达佳山]]採成熟者数穗嚼之,各山乃敢穫。若女王未尝而先穫者食之,立毙。」</ref><ref name="chen">陈侃《使琉球录》第58页:「俗畏神,神皆以妇人为-{尸}-,凡经二夫者则不-{尸}-矣。……惟其守护斯土,是以国王敬之,而国人畏之也。」</ref>
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琉球人亦信仰[[神道教|日本神道教]]。[[尚金福王]]在位期间,于[[那霸]][[若狭町]]建立[[天照大神]]的神社,此为史书上所记载的琉球第一个神社。<ref>《中山世谱·卷五·尚金福王》:本年(景泰二年),遣使请封。时以那霸阻海,往来不便之故,命国相怀机筑长虹堤。(自安里桥至伊边嘉麻桥曰长虹堤)筑毕,怀机返愿,建神社并寺,名其寺曰长寿。(社及寺俱今存)</ref>在[[冲绳本岛]],曾建有[[波上宫]]、[[冲宫]]、[[识名宫]]、[[普天间宫]]、[[末吉宫]]、[[安里八幡宫|八幡宫]]、[[天久宫]]、[[金武宫]]八个神社,即「[[琉球八社]]」。其中,八幡宫祀[[八幡大神]],其他七社祀[[熊野权现]]。波上宫被称为琉球第一神社。
约在[[英祖王]]时期(13世纪),僧人[[禅鑑]]漂泊至那霸。英祖王尊信禅鑑,于[[浦添城]]以西建立[[极乐寺 (琉球)|极乐寺]],相传此为琉球佛教之始。<ref>《中山世谱·卷三·英祖王》:感淳年间,王命辅臣建寺于浦添城之西,名曰「极乐」。先是一僧,名禅鑑,不知何处人,驾舟飘至那霸。王命构精舍于浦添,名极乐寺,令禅鑑禅师居焉。是我国佛僧之始也。(历年久远,寺既荒坏,今无存焉)</ref>据《中山传信录》记载,琉球人的佛教分为[[临济宗]]和[[真言宗]]两种。<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17页:「国无道士,释有临济宗、真言教二种」</ref>此后,[[察度|察度王]]年间,日本僧人[[赖重]]法印来琉,于波上山建立[[护国寺 (琉球)|护国寺]]。<ref>《中山世谱·卷三·察度王》:本年(洪武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护国寺开山住僧頼重法印入灭。盖頼重,乃日本人也。何年至国,以建寺于波上山,今不可考。然洪武十七年,頼重入灭,则乃朝之末,或明朝之初。其至国也无疑焉。</ref>[[尚泰久王]]时期,日本[[京都]]高僧[[芥隐]]来琉。芥隐是琉球临济宗的开山鼻祖,于1492年创建[[圆觉寺 (冲绳)|圆觉寺]]。<ref>《中山世谱·卷六·尚真王》:(弘治)五年壬子,王命辅臣创建圆觉寺(三年而成)并荒神堂,延老僧芥隐为开山住持。</ref>圆觉寺为琉球第一巨刹,繁荣一时,但不幸于1944年[[冲绳岛战役]]中毁于战火。昔日琉球历代国王的[[御后绘]](肖像画)皆供奉于圆觉寺内。<ref>《中山世谱·卷六·尚真王》:(弘治)七年甲寅,王命辅臣构宗庙于圆觉寺方丈右侧,谓之御照堂。(奉正统昭穆诸位神主而祭焉。)</ref>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圆觉寺、[[天王寺]]和[[天界寺]]併称为三大寺。此外,那霸的[[崇元寺]]昔日亦十分有名。
琉球人亦信仰道教。关于琉球人何时开始尊崇道教,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徐葆光]]是1719年册封[[尚敬王]]的清朝官员,其所著的《[[中山传信录]]》中记载琉球人有[[祭灶]]、[[祭祖]]、[[扫墓]]的习俗,<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19页至221页</ref><ref>谢必震《中国与琉球》117至118页</ref>证明在18世纪之前琉球人已开始信仰道教。清朝的册封使[[张学礼]]则称在琉球国存在有[[三清殿]]。<ref>张学礼《中山纪略》第14页:「那霸之东北三里有三清殿」</ref>在后来,由于与中国交往日益频繁,受中国福建一带水手的影响,道教与琉球的一些民间信仰相结合,在妇女之间广泛传播。诸如对福州地区的[[拿公]]、[[拿婆]]、[[陈靖姑|临水夫人]]、[[陈文龙|陈尚书]],以及[[漳州|漳]]、[[泉州|泉]]地区的[[苏臣]]等航海神的信仰,相继被福建水手带到了琉球。<ref>谢必震,《中国与琉球》,第71页</ref>琉球人的[[妈祖]]信仰则是由明朝初年的[[闽人三十六姓]]带到琉球的。<ref>《球阳》,角川书店出版,第169页:(永乐二十二年)「昔闽人移居中山者创立(天后)庙祠,为同祈福。」</ref>琉球国共有上下两座[[天妃宫]]。其中,上天妃宫在[[久米村]],下天妃宫在[[那霸港]]的[[天使馆]]附近。<ref>《中山传信录》44至45页:「琉球天妃宫有二:一在那霸,曰下天妃宫,天使馆之东,门南向。……上天妃宫,在久米村。」</ref>琉球的道教神[[蔡红亨|蔡姑婆]],亦受到琉球人的尊崇。
1622年,琉球历史上的第一位[[传教士]]乘坐「[[南蛮船]]」来到[[八重山群岛|八重山]],在当地进行传教。由于当时日本[[江户幕府]]实行禁教政策,作为[[附庸国]]的琉球不得不下令禁教,要求琉球民众对传播和信仰基督教的人进行检举揭发。这一禁教行动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中叶。1844年,法国传教士[[科主教]]乘坐法国海军的军舰来到琉球,要求自由传教。在军舰的压力下,[[尚育王]]被迫同意了传教的要求。1846年,另一位匈牙利籍的传教士[[伯德令]]乘坐英国军舰来到琉球。在琉球王府的许可下,在护国寺居住并进行传教。伯德令在琉球期间学会了[[琉球语]],使用琉球语翻译了[[新约]]的[[福音书]],后来于香港出版。这为基督教在琉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ref>[http://manwe.lib.u-ryukyu.ac.jp/library/biblio/bib37-2/ {{lang|ja|19世纪の琉球に伝道した英宣教医}}]</ref>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
=== 来源 ===
{{refbegin}}
* 《[[中山传信录]]》,[[徐葆光]] 著,1721年.
* 《[[中山世谱]]》([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112165840/http://www2.oiu.ac.jp/5/kan12.txt 正卷]、[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630094652/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3502.txt 附卷]),[[蔡铎]]、[[蔡温]] 等 著,1725年.
* 《[[球阳]]》,[[蔡温]]、[[郑秉哲]] 等 著,1745年.
* 《[[历代宝案]]》,[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6/1/vol03/3-5.htm {{lang|ja|冲縄の歴史情报 第3巻}}]{{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明史]]》[[s:明史/卷323|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清朝]] 张廷玉 等 著.
* 《[[清史稿]]》[[s:清史稿/卷526|列传三百十三・属国一]],赵尔巽 等 著,1929年.
*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故宫博物院 编,1932年。
* [http://lib.cysh.cy.edu.tw/taiwan/Content/content.asp?bookno=287&chptno=2 《使琉球录》]{{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陈侃]],商务印书馆,1937年.
* 《琉球史料丛书》,名取书店,1941年.
* 《中山王府相卿传职年谱·位阶定》,日本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1986年.
* 《中国·琉球交流史》,徐恭生 著,西里喜行 等 译,ひるぎ社,1991年.
* 《琉球历史研究》,米庆余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 《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何慈毅 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 《试论琉球官话课本的音系特点》,陈泽平 著,原载于《方言》2004年第1期第47-53页.
* 《中国与琉球》,谢必震 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ISBN 7-5615-1256-2.
* [http://www.fjql.org/qszl/xsyj18.htm 《闽南与琉球关系略考》]{{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王晓云、谢必震 著,《闽南文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 [http://www.zdrbs.com/abc/hystudy/kanwu/MG06/200512/828.html 《册封琉球使之祭祀活动》]{{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陆雅英 著,日本文化研究网,2005年.
* 《{{lang|ja|冲縄の言叶と歴史}}》,[[外间守善]] 著,中央公论新社,2000年.
* 《冲绳一千年史》(真境名安兴全集第一卷),[[真境名安兴]] 著,琉球新报社,1993年.。
* 《冲縄门中大事典》,那霸出版社,1998年. ISBN 4-89095-101-6.
* {{ja}}{{zh}}[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531012313/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91/1/vol08/8-1.htm {{lang|ja|冲縄の歴史情报}}]
* {{ja}}{{zh}}[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623004909/http://manwe.lib.u-ryukyu.ac.jp/library/iha/index.html 伊波普猷文库(琉球文献,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refend}}
== 外部链接 ==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8/23/ 【清】周煌《琉球国志略》]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15/530/ 【清】张学礼《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15/529/ 【清】姚文栋《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8/3/ 【清】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15/80/ 【明】陈侃《使琉球录》]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8/17/5.htm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 参见 ==
{{Portal box|琉球|历史}}
<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琉球群岛]]
* [[琉球人]]
* [[琉球语]]
* [[冲绳语]]
* [[冲绳学]]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琉球群岛历史]]
* [[琉球历史年表]]
* [[琉球汉文文献]]
* 《[[中山世鑑]]》
* 《[[历代宝案]]》
* [[琉球国外交]]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琉球君主列表]]
* [[琉球摄政列表]]
* [[琉球册封使列表]]
* [[琉球地头列表]]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首里城]]
* [[间切]]
* [[空手道]]
* [[琉球神道]]
* [[御岳 (琉球)|御岳]]
* [[石敢当]]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流求国]]
* [[琉球藩]]
* [[冲绳县]]
* [[琉球独立运动]]
* [[琉美修好条约]]
* [[美国统治琉球时期]]
* [[琉球政府]]
</div>
{{DEFAULTSORT:Ryūkyū}}
[[Category:亚洲史地总论]]
{{noteTA
|G1 = Diaoyu Islands
|1 = zh-hans:筑登之亲云上; zh-hant:筑登之亲云上;
|2 = zh-hans:筑登之; zh-hant:筑登之;
|3 = zh-hans:里之子; zh-hant:里之子;
|4 = zh-hans:踊; zh-hant:踊;
}}
{{Infobox Former Country
|native_name = {{lang|ja|琉球国}}<br />{{lang|ja|るーちゅーくく}}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琉球国
|common_name = 琉球
|
|continent = 亚洲
|region = 东亚
|country = 琉球
|status = 附庸国
|status_text = [[中国]]的[[藩属国]]{{mn|coa_1|1}}<br />[[日本]]的[[附属国]]{{mn|coa_2|2}}
|government_type = 君主制
|
|year_start = 1429年
|date_start =
|event_start = 统一
|year_end = 1879年
|date_end = 3月11日
|event_end = [[琉球处分|被日本兼併]]
|
|event1 = [[庆长琉球之役|萨摩藩入侵]]
|date_event1 = 1609年4月5日
|event2 = [[琉球藩|「琉球藩」的设置]]
|date_event2 = 1872年
|
|p1 = 北山王国
|flag_p1 =
|p2 = 中山王国
|flag_p2 =
|p3 = 南山王国
|flag_p3 =
|s1 = 大日本帝国
|flag_s1 =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
|image_flag = Flag of Ryukyu.svg
|flag_type = [[琉球旗|琉球国王室旗帜]]
|
|image_coat = Hidari mitsudomoe.svg
|symbol_type = 琉球王室[[家纹|纹章]]<br /><small>称为「左御纹」</small>
|
|image_map = Ryukyu orthographic.svg
|image_map_caption =
|
|capital = [[首里]](今[[那霸市]])
|latd=26 |latm=12 |latNS=N |longd=127 |longm=41 |longEW=E
|
|national_motto =
|national_anthem = 《[[石投子之歌]]》
|common_languages = [[琉球语]]
|religion = [[佛教]]、[[儒教 (宗教)|儒教]]、[[琉球神道|琉球本土宗教]]、[[道教]]、[[神道教]]
|
|leader1 = [[尚巴志王|尚巴志]](首)
|year_leader1 = 1429年–1439年
|leader2 = [[尚真王|尚真]]
|year_leader2 = 1477年–1526年
|leader3 = [[尚宁王|尚宁]]
|year_leader3 = 1587年–1620年
|leader4 = [[尚泰王|尚泰]](末)
|year_leader4 = 1848年–1879年
|title_leader = 琉球国王
|representative1 = [[向象贤]](羽地朝秀)
|year_representative1 = 1666年–1673年
|title_representative = 琉球摄政
|deputy1 = [[蔡温]](具志头文若)
|year_deputy1 = 1751年–1752年
|title_deputy = 法司
|
|legislature = [[首里王府]]、[[三司官]]
|stat_year1 = 1571年—1609年{{mn|coa_3|3}}
|stat_area1 = 3,454
|stat_pop1 =
|stat_year2 = 1609年以后{{mn|coa_3|3}}
|stat_area2 = 2,223
|stat_pop2 =
|stat_year3 = 1632年{{mn|coa_4|4}}
|stat_area3 =
|stat_pop3 = 108,958
|stat_year4 = 1729年{{mn|coa_4|4}}
|stat_area4 =
|stat_pop4 = 173,969
|stat_year5 = 1879年{{mn|coa_5|5}}
|stat_area5 =
|stat_pop5 = 286,787
|footnotes =
{{mnb|coa_1|1}}[[明朝]]的藩属国(1372年-1646年,包括[[南明]][[弘光]]、[[隆武]]政权)、[[清朝]]的藩属国(1646年-1879年)。<br />
{{mnb|coa_2|2}}[[江户幕府]][[萨摩藩]]的附庸国(1611年-1871年)、[[明治|明治政府]]的「[[琉球藩]]」(1872年-1879年)<br />
{{mnb|coa_3|3}}此为实际辖境,数据係推定。1609年以后,奄美群岛被萨摩藩佔领。<br />
{{mnb|coa_4|4}}数据来源:萨摩藩文书《宗门手札改》。出处:《图说琉球王国》,高良仓吉、田名真之编,河出书房新社,1993年出版<br />
{{mnb|coa_5|5}}数据来源:《冲绳门中事典》,宫里朝光监修,那霸出版社,2001年出版
|today = {{Flag|Japan}}
}}
'''琉球国'''({{ryu|r=琉球国|kn=るーちゅーくく|rm=Ruuchuu kuku|f=h}}),又称'''琉球王国'''{{NoteTag|当代日本历史学界多称这个国家为「琉球王国」({{jpn|j=琉球王国|hg=りゅうきゅうおうこく|rm=Ryūkyū ōkoku}}),但琉球的正式国号是「琉球国」,而非「琉球王国」。}},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南山王国|山南]]、[[中山国 (琉球)|中山]]、[[北山王国|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岛]]和[[日本]]之间,曾经向[[明朝|明]]、[[清朝|清]]两代[[朝贡体系|朝贡]],遭[[日本]][[萨摩藩]][[庆长琉球之役|入侵]]后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诸岛外部势力的入侵,特别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File:琉球国2.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fcfaaf51f3deb48f741a0763f71f3a292df57818?fr=lemma&ct=single#aid=0&pic=267f9e2f07082838593838a7ba99a9014c08f148 原图链接]1469年,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
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翌年,琉球国被改设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吞併琉球|日本兼併琉球]],废除琉球藩,编入[[鹿儿岛县]];同年,以琉球之地设置[[冲绳县]]。
== 辖域 ==
[[File:琉球国3.jpg|缩略图|thumb|left|150px|[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bd315c6034a85edf2131239940540923dc5475cf?fr=lemma&ct=single#aid=0&pic=bd315c6034a85edf2131239940540923dc5475cf 原图链接]城墙遗址]]
琉球国位于台湾和[[九州 (日本)|九州]]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总面积大约为3600平方公里(相当[[台东县]]面积),西侧是[[东海|东中国海]],东侧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屿是[[冲绳本岛]],面积约1207.08平方公里。其次是[[奄美大岛]],面积约712.38平方公里。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之后,琉球国被迫割让北方的奄美群岛给日本。
琉球国的都城为[[首里城]],在今[[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首里城和[[琉球王国的城堡以及相关遗产群|其他琉球文化遗迹]]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 历史 ==
琉球历史
=== 天孙王朝 ===
《[[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阳]]》这三部琉球历史典籍都记录了琉球开国的神话。《中山世鉴》称,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赐予草木土石,做成岛屿。之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于是天帝将其子女二人赐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结合生三男二女,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历17802年,传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为重臣[[利勇]]杀害,王朝灭亡。然而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传说,并非史实。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一神话传说形成于16世纪至17世纪,是琉球国统治者尚氏家族面对按司势力的争权企图,为加强其王权地位而创造的神话。
=== 舜天王朝 ===
根据《中山世鉴》的记载,[[天孙王朝]]传位廿五世覆亡后,琉球大乱。最后由浦添[[按司]][[舜天]]统一全国,为舜天王。但流传至今的舜天王统事迹,不脱神话传说的性质。[[舜天王朝]]延续了三代、七十年。《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开国之君[[舜天]]是日本[[清和天皇]]之孙[[源为朝]]的儿子[[源尊敦]](又称舜尊敦)。《中山世谱》和中国[[清朝]]学者的有关记录也延续了这一说法。但现代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琉球王室称源为朝将军为始祖的做法,是为了夸耀自己的血统,抬高按司出身的尚氏王族的地位。《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三位国王为舜天、[[舜马顺熙]]和[[义本]]。义本「自称不德」,让位给[[英祖王|英祖]],即琉球[[中山国]]国的始祖
=== 英祖王朝 ===
琉球官修史书《[[中山世谱]]》称,[[元朝|元]]军曾于[[至元 (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元贞]]二年(1296年)两次侵略琉球,皆被[[英祖王|英祖]]军击退。
在三山时代之前,外岛按司与冲绳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据带有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相当于中国[[南宋]]的[[景定]]、[[咸淳]]时期、日本[[鎌仓时代]]),大岛([[奄美大岛]])、古米([[久米岛]])、马齿山([[庆良间岛]])等外岛“来朝入贡”,但这一朝贡关系只是按司之间的结盟关系,而且到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随着冲绳本岛进入三山时代,便已衰落了。
=== 三山时代 ===
[[File:琉球国4.jpg|缩略图|thumb|300px|[https://baike.baidu.com/pic/%E7%90%89%E7%90%83%E7%8E%8B%E5%9B%BD/581646/0/c9fcc3cec3fdfc034b033cf5dd3f8794a4c22600?fr=lemma&ct=single#aid=0&pic=c9fcc3cec3fdfc034b033cf5dd3f8794a4c22600 原图链接]三山时代,南山、中山、北山三国的势力图]]
14世纪,琉球出现[[南山王国|南山]]、[[中山王国|中山]]、[[北山王国|北山]]三国,分别位于冲绳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
根据琉球《中山世鉴》以及中国《[[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南山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港|那覇]]、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北山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市|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
三王国时代,南山、中山 英祖 北山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冲绳本岛本部及邻近小岛,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群岛]]和南方的[[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1383年,北山王[[怕尼芝]]和南山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1390年,[[宫古岛]]酋长[[与那霸势头丰见亲]]入贡中山。不久,[[八重山群岛|八重山]]酋长也前来朝贡中山王[[察度]]。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闽人三十六姓|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
=== 第一尚氏王朝 ===
1350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 (琉球国王)|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1406年,察度王世子[[中山王武宁|武宁]]被佐敷按司[[尚巴志王|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巴志征服北山。1429年,巴志又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国,以[[首里城]]为王城。[[永乐 (明朝)|永乐]]年间,[[中国]]赐琉球王姓为尚氏,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係,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第七代国王[[尚德王]]相继征服了[[喜界岛|奇界]](喜界岛)、[[庆良间群岛|马齿山]](庆良间群岛)、[[久米岛|古米]](久米岛)等岛的按司势力。
大约1400年至1550年期间,琉球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福建]]、[[台湾]]、[[朝鲜半岛|朝鲜]]、[[东南亚]]和[[日本]]本土进行贸易。15世纪至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1450年代,他们的国王被明朝赐姓尚,之后琉球人才有姓,之前只有名。
=== 第二尚氏王朝 ===
1469年(明朝[[成化]]五年),琉球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1470年,[[伊是名村|伊是名岛]]出身的宫中的御锁侧官(管理财务的宫廷官员)[[内间金丸]],被群臣推举为君,改名为[[尚圆]],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为琉球的黄金时期,贸易发达,且不断对外扩张。1500年,尚真王平定[[八重山群岛]]的[[远弥计赤蜂之乱]];1522年([[嘉靖]]元年)又平定[[与那国岛]][[鬼虎之乱]]。1537年,[[尚清王]]率军北伐,攻取[[奄美群岛]]。琉球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群岛|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尚真王确立了琉球的[[琉球位阶|官员品秩]]、朝仪制度、神官制度、赋税制度、行政划分,扩建了[[首里城]],废除了[[殉葬]]习俗,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拥有兵器([[刀狩]]),确立了琉球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此后琉球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但刀狩令也使得琉球军事实力的衰退,为后来[[庆长琉球之役]]中琉球战败埋下了伏笔。
16世纪,由于[[倭寇]]的原因导致[[日本]]和[[明朝]]的关係恶化,只得通过南方的[[萨摩国|萨摩]]与琉球进行贸易。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动乱的[[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诸[[大名 (称谓)|大名]]急需从对外扩张中获取利益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离日本最近且又富有的琉球国遂成为了日本的首选之地。1589年,琉球国王[[尚宁]]向日本派遣谢恩使团,祝贺[[丰臣秀吉]]统一天下。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半岛|朝鲜]]之前,要求萨摩琉球合计提供一万五千军兵力,因为琉球是明藩属国的关係,琉球一度婉拒,还将此事通报给了明朝,但最后决定向日本军提供七千人份的后勤物资和军费支援。1603年,[[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并建立[[江户幕府]]后,琉球又因为拒绝向江户幕府派遣谢恩使团而与德川家康交恶。
在请示德川家康并获得允许之后,1609年(明[[万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藩主[[岛津忠恒|岛津家久]]派遣[[桦山久高]]<ref>《历代宝案》作「吴济」,参见《历代宝案》卷18-03。桦山久高全名「桦山权左卫门久高」,「吴济({{ryu|r=呉済|kn=グジェー|rm=Guzee}})」发音与「权左卫({{jpn|j=権左卫|hg=ござえ|rm=Gozae}})」相近。</ref>为总大将,[[平田增宗]]<Ref>《历代宝案》作「他鲁济」,参见《历代宝案》卷18-03。平田增宗全名「平田太郎左卫门增宗」,「他鲁济({{ryu|r=他鲁済|kn=タルジェー|rm=Taruzee}})」发音与「太郎左卫({{jpn|j=太郎左卫|hg=たろうざえ|rm=Tarōzae}})」相近。</ref>为副大将,率兵三千人、船一百馀隻、[[铁砲]]六百挺,自九州[[山川港]]出发入侵琉球。不久琉球即战败,首里城被包围,尚宁王被迫投降,同王子、官员等一百余人被萨摩军押送到[[鹿儿岛]]。这就是历史上的「庆长琉球之役」。随后尚宁王同岛津家久前往[[骏府城]]面见德川家康,又前往[[江户城]]面见[[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1611年,尚宁王在[[鹿儿岛城]]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lang|ja|掟十五ヶ条}}),承认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之后,才被释放归国。
萨摩藩入侵琉球国的理由有三点:一,江户幕府遣返了漂流到日本境内的琉球[[进贡船]],但琉球拒绝向日本遣使谢恩;二,琉球攻击明朝商人赴日贸易的船隻(实际上是倭寇所为),阻挠日本与明朝间的贸易;三,琉球没有支援[[万曆朝鲜之役|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的兵费,而是由萨摩藩「代为垫付」,但琉球「不予偿还」。实际上萨摩藩为了藉著入侵琉球所得来的利益,来弥补该藩协助入侵朝鲜和参加[[关原之战]]的军费与损失;而且此举更可夺占中琉之间的贸易利益。此外萨摩藩也藉此军事行动,化解内部的权力斗争问题。
根据《[[球阳]]》等史料记载:萨摩藩入侵琉球后,派遣[[奉行]]十四人、随从一百六十八人进驻琉球,测量分配田地,划清国界,制定赋税。1611年阴曆四月,萨摩藩派往琉球的官员将土地丈量完毕,岛津家久将琉球的领地限制为八万九千零八十六石(其中国王的[[藏入地]]限定为五万石),强迫琉球将[[奄美群岛|奄美五岛]](即[[喜界岛]]、[[德之岛]]、[[奄美大岛]]、[[冲永良部岛]]和[[与论岛]])划归萨摩藩直辖。<ref>[[:s:中山世谱/附卷一|中山世谱·附卷一]]》:「〔万暦〕三十九年辛亥,家久公出赐琉球一纸目録。此时,鬼界、大岛、德岛、永良部、与论始属萨州。然彼五岛原係吾国管辖之地,故容貌衣服迄今留,与吾国无以相异。」</ref>不过奄美群岛仍旧是琉球国名义上的领土。在琉球官方史书《[[中山世谱]]》中,仍旧将奄美群岛列入琉球属地三十六岛之中;<ref>《[[:s:中山世谱/首卷|中山世谱·首卷]]》:「三十六岛……[[德之岛|度姑]]【俗叫德岛】、[[与论岛|由论]]【俗叫与论】、[[永良部]]【俗同】、[[与路岛|由吕]]【俗叫与吕】、[[冲永良部岛|乌奇奴]]【俗叫冲野】、[[加计吕麻岛|佳奇吕麻]]【俗叫垣路间】、[[奄美大岛|乌世麻]]【俗叫大岛】、[[喜界岛|奇界]]【俗叫鬼界】。」</ref>[[汪楫]]的《[[使琉球杂录]]》中,也将奄美群岛列于琉球国领土之内,而且提到琉球人非常忌讳提到奄美群岛;另一位册封使[[周煌]],则从民间传闻得知,琉球曾割让北方的岛屿给日本萨摩藩。<ref>《[[:s:琉球国志略/卷四上|琉球国志略·卷四上]]》:「东北八岛:由论、永良部、度姑、由吕、乌奇奴、佳奇吕麻、大岛、奇界。……臣按汪楫《录》:『七岛者,口岛、中岛、诹访濑岛、恶石岛、卧蚆岛、平岛、宝岛也;人不满万,惟宝岛较大。国人统呼之曰土噶喇;或曰即倭也。然国人甚讳之,殊不知有日本者。』臣閒览其国所置经书,悉係日本所刻;仍用汉文,旁印钩挑字母。且有宝历、永禄、元和、宽永、天和、贞亨、元禄诸名色,又皆日本僭号:则与日本素相往来,明矣。一说七岛本国属,尚宁王被袭,割地与之,王乃归;即七岛也。今非所属,故不详。」</ref>
萨摩藩在奄美群岛仍旧沿袭琉球的行政区划[[间切]]制度,并将此地作为[[黑糖]]的生产地。萨摩藩也并未向江户幕府报告其在琉球「[[检地]]」之事,直到1634年才将此事报告给幕府将军[[德川家光]]。<ref>《旧记杂录》,后编五,756条</ref>但被萨摩藩佔领的奄美五岛三万二千八百二十八石,则被萨摩藩藩主仍旧作为「琉球国领地」上报江户幕府。<ref>《旧记杂录》,追录二,1715条及1724条</ref><ref>《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係史》,何慈毅著,江苏古籍出版社,54~55页ISBN 7-80643-319-8</ref>
在萨摩藩的压力下,琉球被迫向萨摩进贡,并授予萨摩派到琉球的人员官品职位。琉球国内的亲明派(主战派)在战后全部被罢免官职,[[三司官]][[郑迵]]被萨摩斩首,[[向里瑞]]则被萨摩扣作人质,由亲日的[[毛凤仪 (琉球)|毛凤仪]](池城亲方安赖)、[[毛凤朝]](读谷山亲方盛韶)取代其三司官职务。
尚宁王之后,[[尚丰王]]十一年(1632年),琉球在被萨摩所占岛屿建立馆舍,两国同时派官员管理来往贸易和收税。此后琉球国沦为萨摩藩的傀儡政权。萨摩藩向琉球派遣官员长驻琉球以监视琉球的举动,及至[[尚贞王]]二十五年(1693年),琉球“创定姑米、马齿两岛,遣[[大和横目]]职两员,看守贡船往来”。同时,萨摩藩强占琉球北部奄美诸岛。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请求册封。清[[顺治帝]]封[[尚质王]]为琉球王,琉球国只是表面上成为清王朝的藩属,但实际上对萨摩藩称臣。琉球与清朝官方继续朝贡贸易,却被实际宗主萨摩藩剥削一次。该藩也是幕府宣佈锁国以后,唯一能以此变相方式获得国际贸易收入的私藩,萨摩藩在两百年后的幕末时代能够有足够的资本成为倒幕运动主力进而成为维新政府的主事者之一,与此不无关连。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日本[[弘化]]四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王]]继位。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佩里]]的舰队第一次到达琉球。1854年3月,佩里在《[[神奈川条约]]》的签订过程中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个主权国家,无权决定其港口开放权。
1854年7月11日,佩里与琉球国政府以[[汉字|汉文]]、[[英文]]两种文字签订开放那霸港口的条约《[[琉美修好条约]]》。琉球海上贸易受到冲击。
=== 覆亡 ===
日本吞併琉球
1871年11月30日(清[[同治]]10年、日本[[明治]]4年),琉球[[宫古岛|宫古岛]]的两艘进贡船,到[[那霸港|那霸]]上缴年贡后,离港准备返回宫古岛。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番界]]外西南海岸八瑶湾(今[[屏东县]][[牡丹乡]]境内)。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登陆的船员中,54名被[[排湾族]][[高士佛社]][[台湾原住民|原住民]]杀死,随后并被[[牡丹社]]原住民[[馘首]],即[[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另12名逃出,在[[凤山县 (台湾)|凤山县]]受到清政府保护。
同年12月11日,又有琉球[[八重山群岛|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离开琉球开往[[中国大陆]],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8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凤山县令保护。1872年2月,前后两批琉球难民57人,由台湾府官员送到[[福州]]的[[柔远驿|琉球馆]],7月平安回到那霸。同年4月,日本小田县(今[[冈山县]])县民4人,也遇难漂到台湾岛,被台湾原住民抢夺衣物。值[[明治维新]]后国内情势不稳,日本欲以外事转移内政问题,遂派兵三千六百名佔领台湾南部,史称[[牡丹社事件]]。
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是日本的领土,结束了其与日本的朝贡关系,设置[[琉球藩]],[[s:ja:琉球国王尚泰ヲ藩王トナシ华族ニ陞列スルノ诏|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7月24日,日本明治政府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朝贡]]礼仪,断绝与清朝的外交关系。松田道之带来的日本政府的命令包括:
# 使用[[日本年号]],废止琉球对清朝朝贡和庆贺清帝即位而派遣使者的惯例,同时也废除琉球国王更迭之际接受清朝册封的惯例,以及琉球今后与清朝的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由日本领事馆管辖等。日本政府还命令琉球“藩王”入朝,研究政治厘革及兴建之法。
# 将琉球纳入日本版图,强迫琉球和中国断绝外交关系。
日本政府派遣松田道之到琉球,是因为此时明治政府已经将琉球划归内务府管理。1875年的这份命令,直接背景是[[大久保利通]]向明治政府提出的关于琉球的建议。1874年,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约]]》的大久保利通,回日本后便向明治政府提出“今通过与清国之谈判,彼承认我征藩地为义举,并出银两抚恤受害难民,虽似足以表明琉球属于我国版图之实迹,但仍难说两国分界业已判然”,为将来计,期望明治政府借机断绝琉球“与中国之关系,在那霸设置镇台分营”。
琉球于1876年两次派遣使者赴[[东京]],请求日本同意和清国保持外交关系,被日本断然拒绝。<ref>《中山世谱·附卷七》</ref>琉球国被迫终止与清朝的外交关系。同年,记载琉球国历史的《[[中山世谱]]》、《[[球阳]]》的编撰也被迫停止。
1879年(清[[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3月11日,琉球藩被废除,编入鹿儿岛县。3月27日,日本[[内务省]]书记官松田道之率领41名内务官员,165名警部巡查队和[[熊本县|熊本]]镇台分队的两个中队至[[那霸港]],向尚泰王传达了废除琉球藩的命令。3月30日,日本天皇命令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和他的儿子[[尚典]]移居到东京,尚泰王称病拒绝前往。4月4日,日本在全国范围宣布设立[[冲绳县]],[[锅岛直彬]]为冲绳县知事。5月27日,尚泰王与其他王室重要成员乘坐日本「东海丸号」离开那霸港,前往东京,被封为[[侯爵]]。
日本将这段历史称作“[[琉球处分]]”。琉球藩设置为“第一次琉球处分”,废藩置县为“第二次琉球处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日本战败。战后,琉球群岛交由[[美国治理琉球时期|联合国托管]]。1971年日美签订《[[冲绳返还|日美冲绳协议]]》。1972年,美国将[[冲绳返还|琉球群岛移交日本]],冲绳县复县。部分中国大陆官方学者认为依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不仅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台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认为琉球问题可以再议,或否定日本对琉球列岛的主权。<ref>[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3/0508/c1011-21400116.html 社科院专家:依据战后处置日本规定 琉球也到可再议的时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6224113/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3/0508/c1011-21400116.html |date=2013-10-06 }}{{zh-cn}}</ref><ref>[http://news.chinatimes.com/realtime/110110/112013050400712.html 陆:日本没有琉球主权]{{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zh-cn}}</ref>
==== 清政府的交涉 ====
琉球案
1876年,琉球紫巾官[[向德宏]]、陈情通事[[林世功]]等人秘密至中国,请求清朝出面交涉琉球问题。次年,清政府派出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何如璋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日本併吞琉球提出抗议,并要求日本立即释放琉球国王尚泰。但日本表示拒绝。另一方面,日本担心受到俄罗斯与清国两方面的夹击,派出宍户玑担任驻清国公使,希望与清朝就琉球问题进行交涉。
1879年6月12日,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及其随员[[扬格]]({{lang|en|J. R. Young}})和美国驻华副领事[[毕德格]]({{lang|en|W. N. Pethick}})在[[天津]]会晤中国政府代表[[李鸿章]],李鸿章要求他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格兰特慷慨答应。7月3日,格兰特一行乘坐「里奇蒙德号」抵达[[横滨]],并于7月22日与日本政要[[伊藤博文]]、[[西乡从道]]举行会谈。在听取了日本方面的意见后,格兰特认为日本吞併琉球侵犯了清国的海上贸易利益,为「清国互市之障碍」,表示唯有和平谈判才是解决琉球问题的方法。8月10日,格兰特会见[[明治天皇]],认为若是日本吞併琉球将「断绝清国与太平洋之通道」,建议日本「予彼以太平洋之广阔通路,如至此议,彼将应承之」。驻日公使何如璋亦发电报给[[总理衙门]],称格兰特提出「琉球三分方案」,即包括冲绳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总理衙门表示赞同,但美国方面不承认这是格兰特提议的。
日本与中国就琉球问题展开多次磋商,一方面,由总理衙门在[[京师]]与宍户玑谈判;另一方面,李鸿章与日本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谈判。向德宏受到李鸿章的庇护,将一些谈判内情透露给其他流亡清朝的琉球人。
日本与清朝同时感觉到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同时,俄罗斯侵佔了[[伊犁]],李鸿章等人主张联日抗俄。经过多次磋商之后,1880年4月4日,日本方面提出「分岛改约案」,不久被清廷接受。日本拒绝引渡琉球王尚泰,但愿割[[宫古群岛|宫古]]、[[八重山群岛|八重山]]两岛给清廷,由清廷拥立向德宏为琉球王。但琉球国官员再三诉愿表示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眼看条约就要签订,林世功在京师总理衙门前自杀表示抗议。
林世功自杀后,清朝推翻了和议,拒绝在谈判条约上签字,宍户玑愤而归国。琉球问题被长期搁置。琉球国内分为两派,一派以[[翁逢源]](伊舍堂亲云上盛英)、[[向嘉勳]](内间亲云上朝直)为代表,支持日本的统治(日本人称之为「开化党」);另一派以[[毛允良]](龟川亲方盛武)、[[毛有庆]](龟川亲方盛栋)等人为代表,盼望中国的援助(亲日派称之为「顽固党」<ref>[http://ryukyushimpo.jp/news/storyid-41003-storytopic-121.html 琉球新报・顽固党]</ref>)。每逢节日,皆有大批支持清朝的琉球士族穿著传统礼服前往各地寺庙,名义上祭拜先王,实际上祈求中国战胜日本帮助琉球复国。众多琉球士族支持「顽固党」,松田道之不得不任命[[向建荣]](大湾筑登之朝功)、[[许田普益]](小樽金)、[[久高盛政]]等人为探访人,瞭解士族的动向。<ref>[http://kotobank.jp/word/%E5%A4%A7%E6%B9%BE%E6%9C%9D%E5%8A%9F {{lang|ja|デジタル版 日本人名大辞典 大湾朝功条}}]</ref><ref>松田道之,《琉球处分》。</ref>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亲清派在[[向志礼]](义村按司朝明)的领导下,前往寺庙,祈求清朝战胜日本;<ref>[http://kotobank.jp/word/%E7%BE%A9%E6%9D%91%E6%9C%9D%E6%98%8E {{lang|ja|デジタル版 日本人名大辞典 义村朝明条}}]</ref>琉球各地也盛传将有中国的黄色舰队前来攻打那霸,一时情势紧张。但随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力再向日本提出琉球一案,日本併吞琉球遂成定局,琉球人复国之愿也就此熄灭。当年琉球人断髮、就学比率皆大幅升高。而少数不满日本统治的琉球人也选择流亡清朝(被称作「[[脱清人]]」)。
== 政治 ==
=== 政治架构 ===
琉球的政治架构分为国王及王族、国相、[[寨社]]三个层次。
国王之下为王族,正妻为王妃,侧室分为夫人、妻两等,当中本身不是王嗣的嫔御又称为[[阿护母志良礼]],嫡王子称[[直王子]],庶王子称[[脇王子]],储君为[[王世子|世子]],储妃称世子妃。王女及宗女封[[翁主]],对封地([[汤沐邑]])有管治权的称为[[按司|按司加那志]],[[仪宾]]为翁主之夫([[驸马]]的低一级称谓),宗室子称[[按司]]。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时代行国政时则称为「[[摄政]]」。
国相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国相由国王任命。在琉球的历史当中,有很多从中国迁过去的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国相统辖的官员除了各个岛屿的“寨社”的长官和[[丰见亲]](酋长)外,还管辖国家机构中的官职,包括出使中国的“朝贡使”、“大夫官”、“长史官”(保长)和充当翻译的“译官”、负责海事的“通事”、“总管”,对内的“紫巾官”、“法司”、“司贡”之类的官员。<ref name="xu159"/><ref name="xu199"/>需要注意的是,“长史”和“长史官”并不一样,长史和国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而长史官是具体负责某某工作的官员。
[[按司]],是琉球的地方行政单位,也是各个岛屿所固有的官职。各行政区划的长官都是世袭,也是琉球的大的贵族和地方势力,曾经参与过琉球国内的政变。其他官职有管理刑罚的[[察度官]]、管理外交的[[耳目官]]、管理贸易的[[那霸官]]、收税官员等。<ref>夏子阳《使琉球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87种,1970年版,第270页:「国之政事,分委于职官。其最尊者曰三法司即国相,率王之母舅、妻父任之。其次有察度官,以司刑名;有耳目官,以资访问;有那霸官,以理钱穀。」</ref>
=== 位阶 ===
琉球位阶
以下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紫金大夫蔡铎、正议大夫蔡应瑞、正议大夫程顺则编纂《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所定的官阶。
{| class="wikitable"
|-
! 品阶 !! 初封散阶 !! 加封散阶 !! 官职 !! 爵位 !! 备注
|-
| 正 一 品 || 封晋封禄大夫 || 特晋封禄大夫 || 国相 || 元侯 || 死后赠[[柱国]]勋位
|-
| 从 一 品 ||永禄大夫 || 永禄大夫 || || 元侯<br>郡侯<br>邑侯 || 仅授王子、王弟,采邑授一郡或一邑
|-
| 正 二 品 || 秉宪大夫 || 隆德大夫 || 法司正卿<br>加衔法司正卿 || || 共设三员,王舅、勋戚担任,为国王之三卿。天曹司礼,地曹司农,人曹司吏。轮值于王宫中,遇大事集议,上之于国相<br>由隆勋大夫直接升为隆德大夫者称“加衔”
|-
| 从 二 品 || 亲奉大夫 || 隆勋大夫 || 加衔法司正卿<br>紫巾亚卿 || 郡伯<br>邑伯 || 无定员<br>久米协理府官称紫金大夫,一员,加“协理法司”衔,名“总理唐荣司”,主持朝贡礼仪
|-
| 正 三 品 || 宣拜大夫 || || 谒者耳目官 || || 共设四员,包括司宾耳目官(御锁侧)、典宾耳目官(御双纸库理)、司刑耳目官(平等侧)、管泊耳目官(泊地头)<br>久米协理府官称正议大夫,无定员
|-
| 从 三 品 || 进显大夫 || || 加衔谒者 || || 琉球语称“申口座”,无定员,无职掌
|-
| 正 四 品 || 精绎大夫 || || 赞议官 || || 佐谒者、度支官。参议政事。久米协理府官称中议大夫,无定员
|-
| 从 四 品 || 宫候大夫 || || 察侍纪官 || || 那霸官二人,左堂首里人,右堂那霸人,分掌钱粮。察侍纪官(座敷)无定员,无职掌<br>久米协理府官称都通事,无定员,专管朝贡事
|-
| 正 五 品 || 奉宣大夫 || || 谒闼理官 || || 谒闼理官(当职)十二人,国书院谒闼理官三人,入值王宫
|-
| 从 五 品 || 供直大夫 || || 加衔谒闼理官 || || 无定员,无职掌<br>久米协理府官称谒闼副通事,无定员,专管朝贡事
|-
| 正 六 品 || 承直郎 || || 仪卫使 || || 仪卫使(势头)九人,掌仪仗及扈从
|-
| 从 六 品 || 从务郎<br>叙德郎 || || || || 儒士授从务郎<br>吏授叙德郎(加势头)
|-
| 正 七 品 || 承事郎 || || 里之子亲云上 || || 承事郎琉球语称“牌金”<br>久米协理府官称副通事,无定员,专管朝贡事
|-
| 从 七 品 || 从职郎<br>叙功郎 || || 筑登之亲云上 || || 儒士授从职郎,吏授叙功郎(掟牌金)
|-
| 正 八 品 || 内使郎 || || 赞度内使 || || 内使郎琉球语称“察度奴示”
|-
| 从 八 品 || 内使佐郎 || || || ||
|-
| 正 九 品 || 登仕郎 || || 点班使 || || 登仕郎琉球语称“筑登之”,由首里、泊、那霸三府出身者担任
|-
| 从 九 品 || 登仕佐郎 || || || || 登仕佐郎琉球语称“筑登之座”
|}
琉球官职分为正、从九品。国王称「[[御主|御主加那志前]]」,其下的王弟、王叔、[[摄政 (琉球)|国相]]皆称“某地王子”。王子之下为各地按司,他们将手中兵权上交国王,聚居于首里,遥控其领地,每年派遣一名官员到自己领地检查当地事务。<ref name="xu159"/>王子、按司皆被尊称为「[[御殿]]」。
按司再下为[[王舅]]、[[法司]]、[[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称“某地[[亲云上]]”。亲方和有领地的亲云上(读作「ペークミー / Pekumi」)被尊称为「[[殿内]]」。三品以下黄帽官无领地者,称“某[[里之子亲云上]]”、“某[[筑登亲云上]]”。从六品叙德郎、从七品叙功郎,统称“某[[掟亲云上]]”。八品红帽官称“某[[里之子]]”(领地方者称“某地[[里主]]”)。九品称“[[筑登之]]”,不入流者称“某子”。<ref name="xu159">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第159页</ref><ref name="xu199">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第199至200页</ref>有领地的官员为上级士族;无领地的官员则是一般士族,一般士族被称为「亲云上」(发音为「ペーチン / Pechin」,与有领地的「亲云上」发音不同)。
平民则被称为百姓。在首里、那霸、久米、泊村居住的称为「町百姓」;其他地方则称「田舍百姓」。百姓亦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进陞为新参士族,这些新参士族被称为「[[仁屋]]」。<ref name="majikina">真境名安兴《冲绳一千年史》(真境名安兴全集第一卷),琉球新报社</ref><ref>东恩纳宽惇,《南岛风土记》,冲绳文化协会・冲绳财团出版</ref>
=== 王府行政机构 ===
{| border="0" style="padding:3px;"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ffcccc;" colspan="11"|'''王府行政机构图'''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 colspan="2"|宝座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国王([[御主]])
|-
|row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评<br />定<br />所
|row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御座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琉球摄政|摄政]]
|-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三司官]]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下御座
|colspan="9"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表十五人]]
|-
|rowspan="4"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中央政厅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所
|colspan="6"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申口方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用意方物奉行所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给地方物奉行所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所带方物奉行所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平等方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泊地头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双纸库理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锁之侧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物奉行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平等之侧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泊地头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双纸库理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锁之侧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吟味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日帐主取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日帐主取
|-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cccccc;" colspan="2"|役座<br />(役所)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山奉行所
* 砂糖藏
* 用意藏
* 大台所
* 料理座
* 催促方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船手藏
* 高所
* 勘定座
* 用物座
* 给地座
* 救助藏
* 道具当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田地方
* 取纳座
* 座检者方
* 诸製方
* 米藏
* 仕上世座
* 宫古藏
* 銭藏
* 赋方
* 苏鉄方
* 纸座
* 栌垂方
* 请地方
|style="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color:#efebef;"|
* 玉陵殿
|col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寺社座
* 大与座
* 总横目
* 泊村方
* 普请奉行所
* 锻冶奉行所
* 亘奉行所
* 总与力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下库理
* 书院
* 纳殿
* 小细工奉行所
* 贝摺奉行所
* 厩方
|col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background-color:#efebef;"|
* 御系图座
* 久米村方
* 那霸里主所
* 国学
* 久米村明伦堂
* 首里三平等学校所
* 那霸四町学校所
* 泊村学校所
* 首里各村学校所
* 诸浦在番
|}
* 青字:表十五人
==== 评定所 ====
[[评定所]],是王府管理国政的最高机关。[[摄政 (琉球)|摄政]]、[[三司官]]的办公场所被称为「御座」或「上御座」,[[表十五人]]的办公场所则被称为「下御座」。<ref name="majikina"/>
摄政亦称国相,相当于中国的[[丞相]]和日本的[[摄政]]、[[关白]],为琉球朝廷的最高官职。但与中国的丞相不同的是,摄政仅仅只是个虚职,管理国家的礼仪,往往没有实权。历史上只有[[菊隐]]、[[向象贤]]二人例外。摄政由王族(王子、按司)出任。
三司官又称法司,位居摄政之下,是琉球朝廷的最高级别实权官员,相当于中国的[[三公]]、[[三师]]。三司官共设有三人,由亲方中选举产生。拥有选举权者包括琉球的王族和上层士族共两百馀人。王族则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三人分别担当[[用地方]]、[[给地方]]、[[所带方]]三个职责,其[[琉球位阶|位阶]]为亲方,正一品至从二品不等。
表十五人位于摄政、三司官之下,共由十五人组成,其人员为[[物奉行]]三人,其下次官级的[[吟味役]]三人;[[申口方]]长官四人,其下次官级的吟味役三人、[[日帐主取]]两人。表十五人负责讨论国政的重要议题,并将讨论结果上申于摄政和三司官。表十五人亦称十五人众或奉行众,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六部]]、日本现代的[[国务大臣 (日本)|国务大臣]]。<ref>真境名安兴,『{{lang|ja|冲縄一千年史}}』,318、319页:「职制创设年表」</ref>
==== 物奉行所 ====
[[物奉行所]]包括用意方、给地方、所带方三个物奉行所,每个物奉行所各设有[[物奉行]]一人。每个物奉行在三司官的监督下管理各自的物奉行所。物奉行相当于今日中国的部长和日本的大臣,其下设有次官级吟味役。物奉行官阶为[[亲方]](从二品),吟味役官阶为亲云上(正四品)。
[[用意方物奉行所]]是管理国有财产、保护山川的官厅,其下管辖有山奉行所、砂糖藏、用意藏、大台所、料理座、催促方各役所。[[给地方物奉行所]]是管理给予官府役人、旅费等事务的官厅。管辖船手藏、高所、勘定座、用物座、给地座、救助藏、道具当各役所。[[所带方物奉行所]]为管理租税、国库出纳等事务的官厅。下辖田地方、取纳座、座检者方、诸制方、米藏、仕上世座、宫古藏、钱藏、赋方、苏铁方、纸座、栌垂方、请地方各役所。<ref name="majikina"/>
==== 申口方 ====
[[申口方]]指的是[[平等方]]、[[泊地头]]、[[双纸库理]]、[[锁之侧]]四个官厅。除平等方之外,其长官的官职名与官厅名相同。各长官之下设置[[吟味役]]、[[日帐主取]]。申口方的长官亦称[[耳目官]],官阶为[[亲云上]](正三品),位于[[物奉行]]之下。其下次官级为亲云上(正四品)。
平等方是司法(裁判所、警察署)以及负责管理[[首里]]土地、山林的官厅,亦称平等所。其长官称为[[平等之侧]]。另外,平等方亦负责警卫琉球王家陵墓[[玉陵]]。[[泊地头]]是负责管理琉球第二贸易港口[[泊村 (琉球)|泊村]]的户籍、民事、公安、消防、宗教、建设的官厅,其长官与官厅同名。管辖寺社座、大与座、总横目、泊村方、普请奉行所、锻冶奉行所、互奉行所、总与力各役所。[[双纸管理]]是负责知行、褒赏、工艺及宫中事务的官厅和长官名。管辖下库理、书信、纳殿、小细工奉行所、贝摺奉行所、厩方各役所。[[锁之侧]]是执掌外交、文教等事务的官厅和长官名,下辖御系图座、[[久米村]]方、那霸里主所、[[国学 (琉球)|国学]]、久米村[[明伦堂]]、首里三平等学校所、那霸四町学校所、泊村学校所、首里各村学校所、诸浦在番各役所。<ref name="majikina"/>
=== 领地与俸禄 ===
琉球国的最高行政区划为[[间切]]。王子、按司世袭领有[[采邑|采地]](领地),该领地依其身份的不同被称为王子地头或按司地头,统称按司地头。亲方领有一间切的[[总地头]],也另一部分亲方则领有一个村的[[脇地头]]。亲云上领有一个村的脇地头。一般士族的官员则没有自己的领地。<ref name="ryukyuhan">冲绳县史第14卷,《琉球藩杂记》第三:「家禄、官禄」,日本大藏省,明治6年</ref>
士族作为琉球国的贵族阶级,各自持有用汉语撰写的家谱,因此被称为「持系者」。相对于士族,平民则没有家谱,被称为「无系」。一八七三年,日本明治政府在琉球国设置[[琉球藩|藩厅]]以后,对琉球的人口进行调查,发现持系者占琉球总人口四分之一以上。实际在王府出任官职者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士族既没有官职也没有俸禄。<ref name="ryukyuhan"/>
琉球王室宗亲的王叔、王子、王孙、勋旧大臣皆授予一府(间切)或二府为采地。大夫以下有功者、“[[闽人三十六姓]]”世袭者,皆授一村(县)为采地。由王室宗亲受封采邑者,其领地俸禄世袭,由长子继承。由官职爵位受封食邑者,除官即交还食邑。领地如出产米一百石,则耕夫自留五十石,领主收五十石;禄主所收五十石米内,有公费、杂派等十余石,实收三十余石。领主日常所需的鸡、猪、柴薪等物用时取之,折合为租米抵充租赋。食邑采地之人需要为领主服劳役,其人数视官秩为多寡:国相、法司十六人,紫金大夫十一人,紫巾官十人,黄帽官四人,红帽官二人,皆每月更替。琉球实行领地遥领制度,按司全部集中居住于首里,其领地每年将收成送至都城<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卷五·采地</ref>。
[[首里]]、泊、[[那霸]]职官年俸:
*国相:领一府或二府,禄米六百石。有功者,加禄米至七百石、八百石、九百石,至一千石止,终身世禄。嗣子及嗣孙各赐禄米三百石,采地一府;至曾孙,量功为差。
*法司:采地一府,禄米四百石,终身世禄。嗣子及嗣孙各赐禄米八十石,采地一府;至曾孙,量功为差。
*国舅:采地一府或一县,禄米八十石,至二百石止,量功赐之,终身世禄。视功之大小赐其子孙禄米、采地。
*紫巾官:采地一府或一县,禄米三十石,至八十石止,视功之大小赐之。终身世禄。
*司宾、耳目官:采地一府,禄米八十石;典宝、司刑、管泊耳目官并度支正、度支同知,禄米皆四十石;赞议官,禄米十六石。
*那霸官:采地一县,禄米八十石。
*遏闼理官:禄米十石。
久米村唐营职官年俸:
*紫金大夫,采地一邑,禄米五十石或八十石、一百二十石,视功之大小赐之。终身世禄,嗣子赐采地,禄米五十或四十石;至孙,量功为差。
*正议大夫,采地一县,禄二十石或三十石,量功为差。未赐禄者,岁俸支给禄米十二石。
*中议大夫,采地一县,岁俸支给禄米一十石。
*长史,采地一县,禄米二十石。
*都通事,俸米八石;或有采地、或无采地。
*副通事,俸米五石。
*通事,俸米四石。
*秀才,俸米二石。
*若秀才,一石(久米“闽人三十六姓”子弟年满七岁,为若秀才,即领俸米)。
=== 行政区划 ===
琉球的统治中心位于[[冲绳岛]],宣德年间三山统一以后,冲绳岛被划分为[[国头方]]、[[中头方]]、[[岛尻方]]三个部份,其所辖地域大致与三山时代的[[北山王国|北山]]、[[中山王国|中山]]、[[南山王国|南山]]三个王国相当,因此有时候也会以昔日三个王国的名字来作为别称。不过「方」仅仅只是虚级的行政区划。「方」之下为「[[间切]]」,相当于今日的[[市町村]]。「间切」之下为基础行政单位「村」。
根据琉球正史《[[中山世谱]]》记载,「方」的汉文称为「府」,「间切」的汉文称为「郡」。<ref>《[[:s:中山世谱/首卷|中山世谱·首卷·琉球舆地名号会纪]]》</ref>但清朝册封副使[[周煌]]所著的《[[琉球国志略]]》中,却将「方」称为「省」、「间切」称为「府」。<ref>《[[:s:琉球国志略/卷四上|琉球国志略·卷四上]]》</ref>
此外,琉球尚有所辖三十六个离岛,加上冲绳岛的三个「方」,统称「三府三十六岛」。
根据[[雍正]]二年([[1724年]])编纂完成的《中山世谱》记载,当时琉球共有三府、五州、三十五郡、三十六岛:
*[[中头方]](中山府),分为五州、十一间切。五州:[[首里城|首里]]、[[首里三平等|三平等]]、[[那霸港|那霸]]四町、[[久米村]]、[[泊村 (琉球)|泊村]]。十一间切:西原、浦添、宜野湾、北谷、读谷山、越来、美里、中城、胜连、与那城、具志川。
*[[岛尻方]](南山府),分为十五个间切:真和志、南风原、东风平、大里、佐敷、知念、玉城、摩文仁、具志头、喜屋武、真壁、高岭、兼城、小禄、丰见城。
*[[国头方]](北山府),分为九个间切:恩纳、金武、久志、名护、羽地、本部、今归仁、大宜味、国头。
*三十六岛:
**[[宫古群岛]](麻姑山),共计七个岛:庇郎喇(平良岛,今称[[宫古岛]])、姑李麻([[来间岛]])、乌噶弥([[大神岛]])、伊奇麻([[池间岛]])、面那([[水纳岛]])、伊良保([[伊良部岛]])、达喇麻([[多良间岛]])。
**[[八重山群岛]](大平山),共计九个岛:伊世佳奇([[石垣岛]])、姑弥(古见岛,今称[[西表岛]])、乌巴麻([[小滨岛]])、阿喇斯姑([[新城岛]])、达奇度奴([[竹富岛]])、巴梯吕麻([[波照间岛]])、姑吕世麻([[黑岛 (八重山群岛)|黑岛]])、巴度麻([[鸠间岛]])、由那姑尼([[与那国岛]])。
**其他岛屿:姑达佳([[久高岛]])、津奇奴([[津坚岛]])、巴麻([[滨比嘉岛]])、伊奇([[伊计岛]])、姑米([[久米岛]])、东马齿山(前庆良间岛,今称[[渡嘉敷岛]])、西马齿山(西庆良间岛,今称[[座间味岛]])、度那奇([[渡名喜岛]])、阿姑尼([[粟国岛]])、椅世麻([[伊江岛]])、叶壁([[伊平屋岛]])、硫磺岛([[硫磺鸟岛|鸟岛]])、度姑([[德之岛]])、由论([[与论岛]])、永良部岛([[冲永良部岛]])、由吕([[与路岛]])、乌奇奴(垣路间岛,今称[[请岛]])、佳奇吕麻([[加计吕麻岛]])、乌世麻([[奄美大岛]])、奇界([[喜界岛]])。
其中,上述的「五州」中,首里三平等包括真和志之平等、南风之平等、西之平等,那霸四町包括西村、东村、若狭町村、泉崎村。首里三平等、那霸、久米、泊为士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不属于间切,也不会被分封出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度姑([[德之岛]])、由论([[与论岛]])、永良部岛([[冲永良部岛]])、由吕([[与路岛]])、乌奇奴([[请岛]])、佳奇吕麻([[加计吕麻岛]])、乌世麻([[奄美大岛]])、奇界([[喜界岛]])这八个岛屿在[[庆长琉球之役]]后虽然是琉球名义上的领土,事实上被萨摩藩佔据,为萨摩藩的[[藏入地]]。
== 军事 ==
关于早期琉球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尚真王时代,琉球王府的统治开始走向中央集权化。1522年,尚真王颁行[[刀狩令]],没收全国了的兵器,将统治各地的按司迁到首里城居住。此后经过1554年尚清王的改革,确立了琉球的军事体系——「库理・ヒキ制度」。<ref>高良仓吉,《{{lang|ja|琉球王国の构造}}》,吉川公文馆,1987年</ref><ref name="invasion">[http://okinawa-rekishi.cocolog-nifty.com/tora/2009/01/post-eb94.html {{lang|ja|岛津军の琉球侵攻(2)}}]</ref>
琉球是一个非武装国家,没有设立正规的军队。而根据「库理・ヒキ制度」,琉球王府在冲绳本岛中南部一带,设立有名叫「ヒキ」的王府卫队和名叫「间切军」的民间军事组织。
「ヒキ」卫队在民间俗称「首里亲军」(しよりおやいくさ),是由琉球王府直接管辖的卫队。每个「ヒキ」卫队共二十馀人,由势头亲云上一名担任队长,筑殿亲云上一名担任副队长,其他成员都由家来赤头(城的平役人)充当。琉球总共有十二支「ヒキ」卫队,分为-{丑}-日班、酉日班和巳日班三组,每组四支队伍,按照固定的日期轮班。「ヒキ」卫队的三个班组,分别隶属于名叫「[[库理]]」(こおり)的三个机构管辖。其中-{丑}-日班由某「库理」(史失其名)统辖,酉日班由「南库理」统辖,巳日班由「北库理」统辖。这三个库理分别由三名[[法司]]管理,而法司的直接上司便是琉球国王。<ref>http://okinawa-rekishi.cocolog-nifty.com/photos/uncategorized/2008/09/02/photo_6.jpg</ref>根据《琉球国由来记》的记载,这十二支「ヒキ」的名字分别为:势遣富(セイヤリトミ)、世高富(セダカトミ)、浮丰见(ウキトヨミ)、谢国富(ジャクニトミ)、岛内富(シマウチトミ)、押明富(オシアケトミ)、势治荒富(セヂアラトミ)、相应富(フサイトミ)、世持富(ヨミチトミ)、云子富(クモコトミ)、世次富(ヨツギトミ)、安舞富(アマエトミ)。<ref>[http://www.icis.kansai-u.ac.jp/data/journal01-v1/journal01-18-okamoto.pdf {{lang|ja|古琉球期の琉球王国における「海船」をめぐる诸相}}]</ref>
三组卫队轮流守卫首里城、那霸港北岸一带、那霸港南岸至[[丰见城]]一带。而那霸港南岸至丰见城一带,也由南部各[[间切]]组织的民兵「间切军」协助守卫。<ref>http://okinawa-rekishi.cocolog-nifty.com/photos/uncategorized/2008/09/02/photo_8.jpg</ref>「ヒキ」卫队和「间切军」的总人数大约在数千人左右。<ref name="invasion"/>此外,琉球于1554年在那霸港的南岸和北岸分别建造了[[屋良座森城]]和[[三重城]]这两座炮台,凭藉天险拱卫著那霸港,避免该港遭受倭寇的入侵。<ref>《中山世谱·卷七·尚清王》:「本年〔嘉靖三十二年〕,王以屋良座森係江口紧要之所,创筑雉堞,以开邦家之壮观。」</ref>
琉球王府还在[[今归仁城]]设置[[北山监守]]一职,统辖数百人的卫队,负责守卫冲绳本岛的北部。
琉球的军事组织基本是用来维持治安和防御倭寇的。除了尚清王、尚元王时代曾动用这些军事组织远征奄美大岛之外,琉球没有对外用兵过。琉球的军事装备较差,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之后,萨摩藩清点琉球的武器,竟然发现琉球只有五百张弓、三百挺枪、三百领甲胄以及若干刀、矛。
== 对外关係 ==
琉球国外交
琉球国跟东亚的不少国家(如越南、朝鲜)一样,受中国(明清两朝)的册封,属于明清的[[朝贡国|藩属]]。1609年萨摩藩入侵后,琉球国亦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琉球与[[朝鲜王朝|朝鲜]]的贸易关系也非常频繁,仅次于中国、日本。除此以外,琉球还与週边国家如[[暹罗]]、[[北大年苏丹国|佛大泥]]、[[巡达]]、[[三佛齐]]、[[满者伯夷|爪哇国]]、[[苏木都剌国|苏门答腊]]、[[满剌加苏丹国|满剌加]]、[[占城]]、[[后黎朝|安南]]、[[汤都王国|吕宋]]等国,<ref>《中国与琉球》,第317至334页,附录一:「明代在琉球任使者通事火长的中国移民」。</ref>以及更远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地区进行外交和贸易交往,<ref name=Sakamaki>Sakamaki, Shunzō. "Ryukyu and Southeast Asia."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23 no. 3 (May 1964), pp. 382–4.</ref>琉球国与暹罗国、爪哇国进行过官方文书“咨”的交往。大约在15至16世纪期间,琉球国通过转口贸易而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被称作「万国津梁」。在「[[万国津梁之钟]]」的铭文裡,[[尚泰久王]]曾自豪地夸耀「琉球国者,[[南海]]胜地,而锺[[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但在1611年《[[掟十五条]]》签订之后,琉球的官方贸易被限制,只能与中国和日本萨摩藩进行贸易,财政也随之陷入了困窘的境地。
在近代,1860年以后,琉球与美国和英国有过官方接触,并签署一系列开放口岸的条约。
== 经济 ==
[[File:琉球の船.jpg|left|thumb|200px|琉球船]]
由于国土疆域狭小,琉球无法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只能通过海外贸易来获得财富。琉球不仅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从中国获得大量的物资供应,还发展成为锁国状态下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总代理”。琉球的船只往来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南下[[越南|安南]]、[[吕宋|吕宋]]、[[暹罗]]、[[亚齐苏丹国|亚齐]]、[[爪哇岛|爪哇]]、[[满剌加]]等,遍布整个南洋群岛。琉球从这样的“转口贸易”中富裕起来。<ref>Okamoto, Hiromichi. "Foreign Policy and Maritime Trade in the Early Ming Period Focusing on the Ryukyu Kingdom." ''Acta Asiatica'' vol. 95 (2008), p. 35.</ref>
琉球海外贸易的大宗货物是向中国出售日本的白银、漆器、刀剑、[[屏风]]和扇子,将中国出产的药材、瓷器、丝绸、铜钱转售到日本和朝鲜,并将[[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半岛]]出产的犀牛角、[[苏木 (植物)|苏木]]、香料、锡、糖、[[象牙]]、[[乳香]]、[[龙涎香]]销售到中国、日本、朝鲜三国。<ref name=Sakamaki/>
福州是琉球主要的在华贸易港口,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货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手工业品、医药、香料、矿产、海产、纺织品及其他珍奇货物。福州还有人“代售球商之货”。琉球商人从福建带走的货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丝绸三大类。
琉球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在[[康熙]]初年已经十分发达。带到中国的货物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火刀、枪、盔甲、马、鞍、丝、绵、螺盘,额外增加的朝贡之物无定额。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日本[[延宝]]八年),琉球再次进贡,皇帝令免部分奢侈品。以后的朝贡中,只有马及熟硫磺、海螺壳、红铜等物。
[[朝鲜王朝]]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琉球与朝鲜的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发展,但经济的作用大于政治作用,因为他们同属于[[明朝]]的藩属。
琉球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是互补的作用。16世纪,[[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势力已经进入东南亚,他们的产品通过琉球的中转站卖到朝鲜、日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随着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以及萨摩入侵,琉球的转口贸易地位趋于衰落。此后,琉球的财政日益窘迫,有时甚至出现无钱接待[[册封使]]而向萨摩藩借贷的情况。<ref>《中山世谱·附卷三》:本年(康熙五十五年),为谢赐借请封费用银两事,遣毛氏座喜味亲方盛守。……本年(康熙五十九年),为请宽偿还册封时赐借银両之年期事,遣法司马氏浦添亲方良意。</ref>
琉球国土贫瘠,农业难以发展,靠转口贸易获得所需物品。而且国家常闹飢荒,人们以[[苏铁]]果实为食。所以又有「苏铁地狱」之恶称。直到1594年中国[[福建]][[长乐县|长乐]]人[[陈振龙]]在[[菲律宾]]偷运[[番薯]]引种福建,1604年琉球人[[野国总管]]又从福州将番薯苗带回琉球,由[[麻平衡]](仪间亲方真常)广为种植。至此人民死亡大减,亦以番薯为主食。<ref name="福州先生与琉球学生">赖正维,福州先生与琉球学生,《文史知识》1995年第4期</ref><ref>[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syuri/583.htm 麻姓家谱·田名家·六世眞常]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01070005/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syuri/583.htm |date=2012-05-01 }}</ref>(当时只有国王和贵族阶层才可以吃米)
== 通货 ==
早期,琉球国没有自己铸造的钱币,使用「[[贝币|海巴]]」作为通货。<ref name="qian"/>根据《[[明实录]]》记载,1413年,[[明成祖]]曾赐予琉球国中山王[[尚思绍]]、南山王[[汪应祖]][[大明宝钞|宝钞]]及「[[永乐通宝]]」钱;1425年册封[[尚巴志]]之际,[[明宣宗]]又赐予琉球铜钱。此后,琉球开始使用明朝铸造的铜钱作为通货。1459年,因明朝所赐铜钱在[[志鲁布里之乱]]中烧毁无存,[[尚泰久王]]又向明朝请赐铜钱。<ref>《明英宗实录》卷301,天顺三年三月甲申</ref>到了1534年[[陈侃 (明朝)|陈侃]]出使琉球时,看到琉球国中使用日本所铸的铜钱。<ref name="qian">陈侃《使琉球录》65页:「通国贸易惟用日本所铸铜钱,薄小无文,每十折一,每贯折百,殆如宋季之鹅眼綖贯钱也。曾闻其国用海巴,今弗用矣。」</ref>而到了徐葆光出使琉球的时候,发现其国中通行日本的[[宽永通宝]],而明朝初年所铸的「[[洪武通宝]]」钱依旧在琉球使用。<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171页:「市中交易用钱,无银。钱无轮廓,间有旧钱如鹅眼大,磨漫处或有『洪武』字,已绝少。……其平日皆行宽永通宝钱,钱背无字,或有一『文』字。」</ref>
事实上,琉球除了使用中国和日本所铸的铜钱外,也曾发行过一些自己铸造的铜钱。[[李鼎元]]、[[齐鲲]]在出使琉球时,都曾见到过琉球自己铸造的铜钱。<ref>李鼎元《使琉球记》29至30页:「市货以有易无,率不用银钱。……昨香厓携示串钱,环如鹅眼,无轮廓,贯以绳,积长三寸许,连四贯而合之,封以纸,上有钤记,语余曰:此球人新制钱,每封当大钱十封。」</ref><ref>齐鲲《续琉球国志略》15页:「国中通行钱名鸠目,二十为一贯。顺治十三年尚质所铸,然以铜少,用宽永钱者居多。」</ref>琉球的官方史料《[[球阳记事]]》则记载,1656年,[[尚质王]]命[[平啓祥]](当间亲云上重陈)、[[薛礼兴]](古波仓筑登之亲云上贺亲)利用萨摩藩的废钱铸造琉球自己的钱币。这种钱币被称作[[鸠目钱]],俗称当间钱,<ref>《[[:s:球阳记事/附卷之一]]》:九年,再铸鸠目钱。成化乙酉,尚德王遣正议大夫程鹏等闽赴京,以为进贡,兼求钱。又《吾学编》曰:琉球用日本之钱云尔。以是考之,成化年间用中国之钱,至于后世,始铸中山通宝之钱。后有赤钱者,又有鸠目钱者。顺治年间,日本隅州国分郡人有平啓祥【保地知,或即右卫门重陈】者到球受仕,后授当间地头职。至乙未,奉使赴麑府,特萨州公库有加治木钱,亦以无用焉,遂将此钱皆与啓祥。啓祥得此钱而归来。丙午年,始于越来郡池原邑并奥山而再铸鸠目钱。今较原钱稍厚且小焉。【俗叫当间钱】</ref>质量差劣容易磨损,仅限国中使用,至今已无存。
在如今的古钱市场上,依旧可以看到一些琉球国早期自己铸造的铜钱,例如[[尚泰久王]]所铸的「[[大世通宝]]」、[[尚德王]]所铸的「[[世高通宝]]」、[[尚圆王]]铸造的「[[金圆世宝]]」以及[[尚真王]]的「[[中山通宝]]」。<ref>[http://www.renwens.com/hbjb/liuqiu2.htm 琉球年号铸币表]</ref>此外,还有一些日本所铸造的、只在琉球发行的铜钱。例如在日本[[文久]]年间,[[萨摩藩]]曾以救济琉球的名义,在琉球国发行萨摩铸造的「[[琉球通宝]]」。<ref>『{{lang|ja|日本の货币の歴史}}』,{{lang|ja|滝沢武雄}}著。吉川弘文馆,1996年</ref>
== 法律 ==
琉球早期的律法也比较简单,许多刑罚还是沿用琉球传统的习惯代替法律,这种习惯法被称为「[[内法 (琉球)|内法]]」。根据[[琉球册封使列表|中国各位册封使]]的描述,可略知一二。
琉球国刑罚的传统习惯分有死刑、轻刑两种。其中死刑有[[凌迟]]、[[斩首]]、[[枪刺]]三种刑罚。琉球的凌迟之刑用于处决犯有谋反罪的人;枪刺之刑则是将犯人捆在十字架型的木桩上,用枪刺其心脏致死,然后枭首示众直到木桩倒掉为止。轻刑分为[[流放|流]]、[[曝日]](罚在正午时分晒太阳)、[[夹棍|夹]]、[[枷项|枷]]、[[鞭笞|笞]]。<ref name="zhou224">周煌,《琉球国志略》,224页:「其国刑法有死刑三:一凌迟、一斩首、一枪刺(用木桩作十字架,捆手足,以枪刺其心令死,即枭于其处,桩倒乃止);轻刑五:一流(流有三等:有配定流置某岛安置,不准放还;有为恶不梭,族人共禀法司请加流罪者,则限其年数,配遣所流之岛。头目等申其改过,许遣还。否则至期複流远岛,仍前法申遣。再不梭,颠转流于三十六岛外之别岛矣。有犯罪重者,则缚其手足,以独木小舟配遣西马齿山,颠递至外岛,然多有漂没者)、一曝日、一夹、一枷(有轻重二等:轻者数十斤、重者数百斤)、一笞(窃盗最严,初犯,笞若干、夹一次、曝日一次;再犯、三犯以次递加,亦有时竟立斩者、立配流外岛者)」</ref>
在琉球传统刑罚中,犯通姦罪者男女一同处死。<ref name="zhang11"/>在[[第二尚氏王朝]]初期,对盗窃罪处罚十分严厉而且非常残酷,先剖开腹腔,然后[[劓刑|割去鼻子]]、[[剕刑|砍去双脚]]将窃贼杀死。<ref>陈侃《使琉球录》,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版,57页:「凡有窃物者即加以劓剕之刑」</ref><ref>萧崇业《使琉球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87种,1970年版,112页:「有盗窃者辄加开腹、劓剕之刑」</ref>到了中期,对盗窃罪的惩罚才有所减轻,依据犯人犯罪次数,分别改为[[鞭笞|笞刑]]、[[夹棍|夹]]、[[曝日]],甚至[[流放|流刑]]或[[斩首|斩刑]]。<ref name="zhou224"/>
琉球民风淳朴,因此律法较为简单,「国中不设厅,无听讼之所」,每当遇到犯罪之事即报知[[法司]],由法司裁夺其罪,<ref>汪辑《使琉球杂录》,《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3,昭和52年,第6页</ref>即使是官长的亲属亦依法论罪,不留情面。<ref name="zhang11">张学礼《中山纪略》11至13页:「其执法甚严,不徇情面,即官长父子兄弟犯法,轻则徙流重则处死,不曲庇丝毫也。……如有夫之妇犯姦淫,男女俱死。」</ref>。
由于这种律法会产生「事同刑异,轻重不均,难以剖决」的现象,因此在1775年,[[尚穆王]]命令[[马国器]](与那原亲方良矩)、[[向天迪]](谱久山亲方朝纪)、[[马克义]](幸地亲方良笃)、[[蔡世昌]](高岛亲方汝显)等人编撰《[[琉球科律]]》,于1786年编写完成并正式颁行。<ref>[[s:中山世谱/卷10]]</ref>[[尚灏王]]在位时,又编纂了刑典《[[新集科律]]》。
== 人种 ==
琉球人
琉球民族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看法认为,与日本[[绳文时代]]属于相同文化的人种在前10世纪到前3世纪之间,从中国中南部沿海地区来到包括琉球群岛在内的日本西南部地区,并从西向东扩散。也有说法认为,古琉球文化属于[[百越]]文化的一部份。<ref>[http://www.zj-jtest.com/chrbwhtsh/rbwh3-2.htm 倭人的起源,王勇著] {{Wayback|url=http://www.zj-jtest.com/chrbwhtsh/rbwh3-2.htm |date=20081229060838 }}</ref>也有人认为琉球人是当年[[徐福]]东渡求仙丹遭遇风浪后逃生的秦朝人,<ref>[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12/27/content_10566159.htm 中国历史上七大迷案(新华网)]</ref>还有人认为琉球人是[[大和族]]的一个分支。<ref>此说法被称为「日琉同祖论」,参见《中山世鑑·卷首》、《中山世谱·舜天王》。</ref>
西方学者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上古时代的琉球居民可能来自[[印度尼西亚]]或[[澳大利亚]],属于[[马来族|马来人]]。<ref>[http://ejournal.anu.edu.au/index.php/bippa/article/viewFile/690/654 An Austronesian Presence in Southern Japan: Early Occupation in the Yaeyama Islands]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220193607/http://ejournal.anu.edu.au/index.php/bippa/article/viewFile/690/654 |date=2011-02-20 }}, Glenn R. Summerhayes and Atholl Anderso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奥塔哥大学]],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9</ref><ref>[http://www.altaica.ru/LIBRARY/OKINAWA/Serafim_linguistically_what_is_Ryukyuan.pdf Linguistically, What is Ryukyuan – Synchronic and diaschronic perspectives], Leon A. Seafirm, [[夏威夷大学]]at Manoa,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9</ref>日本学者则根据对[[遗传因子]]的研究,认为琉球人可能也是[[绳文人]]的后人,与[[阿伊努人]]、[[大和族]]同源。<ref>《{{lang|ja|日本人は何処から来たか―血液型遗伝子から解く}}》松本秀雄著,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2年出版。ISBN 4-14-001652-3</ref>具体来自哪个地区尚有争议。
== 人口及身份构成 ==
琉球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首里三平等、那霸四町、久米村、泊村四个地区。这四个地区的士族分别被称为首里士族、那霸士族、久米士族和泊士族,该地域的百姓被称为「町百姓」。其他地域的人口较少,被称为「田舍百姓」。
以下是萨摩藩对琉球人口的统计。琉球的人口统计由萨摩藩负责,但在江户幕府的全国人口调查中不把琉球列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奄美群岛]]作为萨摩藩的藏入地,是被单独划出进行统计的;但由于奄美仍是琉球名义上的领土,故附列于下表之中。另外,琉球逃人头税的遗漏人口非常多,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之后,冲绳县厅于1920年进行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数据激增(数据附于表末)。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right;font-size:small"
|+琉球群岛人口变迁<ref name=Oguchi1>尾口义男, 「萨摩藩の人口」, 『黎明馆调査研究报告』, (11号), pp. 87–134 (1998).</ref><ref name=Oguchi2>尾口义男, 「萨摩藩と近世琉球国の人口―琉球人口データ及び近世前期の萨摩藩の社会动向に関する新たな史実を付加しての「萨摩藩の人口」补论―」 『黎明馆调査研究报告』 (13号), pp. 1–42 (2000).</ref>
!rowspan=2|公曆
!rowspan=2|日本年号
!rowspan=2|中国年号
!colspan=3 style="white-space:nowrap"|琉球本土
!colspan=3 style="white-space:nowrap"|道之岛(奄美群岛)
!rowspan=2 style="white-space:nowrap"|琉球群岛全域
|-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
| align=left|1632年 || align=left|[[宽永]]九年 || align=left|[[崇祯]]五年 || 108,958 || 53,610 || 55,348 || || || ||
|-
|align=left|1636年|| align=left|宽永十三年||align=left|崇祯九年|| 111,669||54,496||57,173 || || || ||
|-
|align=left|1659年|| align=left|[[万治]]二年||align=left|[[顺治]]十六年|| 112,764||55,721||57,043 || || || ||
|-
|align=left|1665年|| align=left|[[宽文]]五年||align=left|[[康熙]]四年|| 110,241||54,188||56,053 || || || ||
|-
|align=left|1670年左右|| align=left|宽文年中||align=left|康熙初年|| 110,211||54,188||56,053 || 31,377 || || || 141,588
|-
|align=left|1672年|| align=left|宽文十二年||align=left|康熙十一年|| 116,483||57,540||58,943 || || || ||
|-
|align=left|1677年|| align=left|[[延宝]]五年||align=left|康熙十六年|| 122,213||60,558||61,655 || || || ||
|-
|align=left|1684年|| align=left|[[贞享]]元年||align=left|康熙二十三年|| 129,995||64,235||65,760 || || || ||
|-
|align=left|1690年|| align=left|[[元禄]]三年||align=left|康熙二十九年|| 128,567||63,430||65,137 || || || ||
|-
|align=left|1699年|| align=left|元禄十二年||align=left|康熙三十八年|| 141,187||69,195||71,992 || || || ||
|-
|align=left|1706年|| align=left|[[宝永]]三年||align=left|康熙四十五年|| 155,108||76,026||79,082 || 49,472||25,051||24,421 || 204,580
|-
|align=left|1707年|| align=left|宝永四年||align=left|康熙四十六年|| 155,261|| || || || || ||
|-
|align=left|1713年|| align=left|[[正德 (日本)|正德]]三年||align=left|康熙五十二年|| 157,760|| || || || || ||
|-
|align=left|1721年|| align=left|[[享保]]六年||align=left|康熙六十年|| 167,671 ||80,009 ||87,662 || || || ||
|-
|align=left|1729年|| align=left|享保十四年||align=left|[[雍正]]七年|| 173,969 || || || || || ||
|-
|align=left|1761年|| align=left|[[宝曆 (唐朝)|宝曆]]十一年||align=left|[[乾隆]]二十六年|| 188,530 || || || || || ||
|-
|align=left|1772年|| align=left|[[明和 (年号)|明和]]九年||align=left|乾隆三十七年|| 174,211 || || || || || ||
|-
|align=left|1800年|| align=left|[[宽政]]十二年||align=left|[[嘉庆]]五年|| 155,650 || || || 74,593 || || || 230,243
|-
|align=left|1826年|| align=left|[[文政]]九年||align=left|[[道光]]六年|| 140,565 || || || 77,667 || || || 218,232
|-
|align=left|1852年|| align=left|[[嘉永]]五年||align=left|[[咸丰 (年号)|咸丰]]元年|| 132,678 || || || 85,125 || || || 217,803
|- style="border-top-style:double;"
|align=left|''1920年''|| align=left|''[[大正]]九年''||align=left|[[中华民国]]九年|| ''571,572''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right;font-size:small"
|+琉球群岛身份构成的变迁<ref name=Oguchi1/><ref name=Oguchi2/>
!身份、地域、职业
!1677年
(延宝五年)
!1684年
(贞享元年)
!1706年
(宝永三年)
!1772年
(明和九年)
!1800年
(宽政十二年)
!1826年
(文政九年)
!1852年
(嘉永五年)
|- style="background:lightgrey;"
|align=left|琉球本土||122,213||129,995||155,108||174,211||155,650||140,565||132,678
|-
|align=left| 按司、亲方、士||||||14,014||37,323||43,479||50,700||50,091
|-
|align=left| 家来、下人||||||13,134||13,409||rowspan=3|112,158||14,332||14,656
|-
|align=left| 寺社||||||175||211||99||94
|-
|align=left| 在乡||||||127,780||123,254||75,418||67,821
|-
|align=left| 入墨流人||||||5||||||||
|-
|align=left| 行脚||||||||14||13||16||16
|- style="background:lightgrey;"
|align=left|道之岛(奄美群岛)||||||49,472||74,910||74,593||77,667||85,125
|-
|align=left| 乡士格||||||||47||||192||1,566
|-
|align=left| 寺社||||||||2||||1||
|-
|align=left| 在乡||||||49,302||74,131||||76,814||82,782
|-
|align=left| 流人、远岛者、赦免居附||||||170||719||||660||777
|-
|align=left| [[德之岛]][[乞丐|乞食]]||||||||11||||||
|- style="background:lightgrey;"
|align=left|琉球群岛人口|| || || 204,580 || 249,121 || 230,243 || 218,232 || 217,803
|-
|}
== 语言及文字 ==
[[File:Ryukyu koji.jpg|thumb|right|琉球古字。]]
跟东亚的其他国家一样,[[汉字]]为琉球国官方文字。在与中国、朝鲜、越南的外交往来中皆使用[[文言文|汉文文言文]]。琉球士族的家谱,也使用汉字记载。与明清和日本交往,往往[[唐通事|通事]]一职非常重要。
在明清时代,琉球国不断向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柔远驿|琉球馆]]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根据对留存下来的琉球人使用的[[官话 (中国历史)|官话]]课本的研究显示,琉球人所学习的官话在语音上受到了[[闽语|闽语]]尤其是[[福州话]]的影响,严格地说是“福州的官话”。<ref name="yuyan">[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95/8/59503208.pdf 久米村人的语言]</ref>
当时,琉球国在外交场合和官方文书上皆使用[[文言文|汉文文言文]]书写,唯对日本的外交文书则使用[[候文]]。除了汉字之外,琉球亦拥有自创的字,即[[球字]]。琉球语文献,则假借日本的假名进行书写。此外,根据日本僧人[[袋中]]的《[[琉球神道记]]》记载,琉球历史上曾经一种用于占卜的「[[琉球古字]]」,共17字;<ref>《[http://manwe.lib.u-ryukyu.ac.jp/zenchu/db/details.php?id=58 琉球神道记] {{Wayback|url=http://manwe.lib.u-ryukyu.ac.jp/zenchu/db/details.php?id=58 |date=20090508055951 }}》,第38页</ref>根据琉球民间传说,此字係天神所传,原本有一百馀字,后来仅存17字。<ref>《[[:s:球阳记事/外卷之一|遗老传说]]》</ref>
琉球国内的行政文书被称为[[辞令书]]。早期的辞令书大量使用[[日语假名|假名]]来书写。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以后,受日本影响,开始逐渐使用[[汉字假名混用文]]书写。后来在向象贤改革中,又被改为大量使用汉字书写。在清朝册封[[尚敬王]]的使者[[徐葆光]]所著的《[[中山传信录]]》中,提到琉球国有一种与中国不同的字母——[[伊吕波|伊鲁花]]。琉球人使用夹杂有少量汉字的「伊鲁花」作为官方公文书,用以发佈政令。徐葆光认为,伊鲁花可能是「日本字母」(假名),或者是汉字简化的[[切音]]标记。<ref>《[[:s:中山传信录/卷六|中山传信录·卷六]]》:「琉球字母四十有七,名伊鲁花,自舜天王时始制。或-{云}-即日本字母,或-{云}-中国人就省笔易晓者教之为切音色记,非本字也。……本国文移中,亦参用中国一二字,上下皆国字也。」</ref>然而根据《中山传信录》所附的伊鲁花表可知,伊鲁花就是日语的[[日语假名|假名]];根据现存的琉球公文书亦可知,其公文书的文体则是日本语的候文。<ref name="yuyan"/>
琉球王府对外文书都是使用汉文[[文言文]]书写的(除对日本外)。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琉球王府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通商条约,亦都是使用汉文文言文书写。
{{fact|琉球国内通用的语言则为[[琉球语]]。琉球语与[[日语]]有近似关系,多数学者认为属[[阿尔泰语系]],并构造了[[日本语系]]来包含之;但是语言学界亦有另一个意见,认为琉球语和[[南岛语系]]诸语更为接近。|time=2014-1-17}}
== 文化 ==
[[File:琉球宫廷音乐.jpg|thumb|250px|琉球宫廷音乐御座乐]]
[[File:Sanshin.jpg|thumb|right|100px|琉球国特有乐器三线]]
琉球受到中国、日本两种文化的影响。但琉球文化同周边的民族的文化,如[[大和族]]、[[朝鲜族]]、[[台湾原住民]]、[[汉族]]等都有一定区别,形成独特的文化。
在1537年至1623年之间([[尚清王]]至[[尚丰王]]统治期间),琉球编纂了琉球历史上第一部[[琉歌]]集《[[おもろさうし]]》。「おもろ」在[[琉球语]]中是歌的意思。《おもろさうし》由王府组织编纂,收录了琉歌1554首。
17世纪期间,短诗型的抒情歌谣[[琉歌]]盛行。琉歌最常见的样式是8,8,8,6的30音形式,与[[和歌]]很相似。著名的琉歌歌人有[[伊世高]](惣庆亲云上忠义)、[[平敷屋朝敏|平敷屋里之子朝敏]]、[[向受祐]](玉城亲方朝薰)、[[马国器]](与那原亲方良矩)、[[向国珍]](本部按司朝救)、[[向杰]](东风平朝卫<ref>[http://ryukyushimpo.jp/news/storyid-41400-storytopic-121.html 东风平朝卫]</ref>)等人。许多[[琉歌]][[歌人]]亦擅长于[[汉诗]]和[[和歌]]的创作。又,[[吉屋鹤]]与[[恩纳锅]],约生活在尚穆王时代)二人併称为琉歌的「女流双璧」。
琉球国的舞剧被称为[[琉球舞踊]]。琉球舞踊起源于欢迎中国[[册封使]]的宫廷舞踊「[[御冠船踊]]」。御冠船踊的舞者皆为琉球的士族子弟。琉球处分后,为了与[[明治]]以后的舞踊区别,宫廷舞踊被称为[[古典舞踊]]。古典舞踊包括[[老人踊]]、[[若众踊]]、[[二才踊]]、[[女踊]]、[[打组踊]]等。1719年,在册封[[尚敬王]]之际,时任[[踊奉行]]一职的向受祐(玉城朝薰),参考了[[日本传统艺能|日本的艺能]],创立了琉球特有的舞剧[[组踊]]。<ref>《向姓家谱(边土名家)·十世朝薫》:康煕五十七年戊戌闰八月二十六日,爲册封天使宴席助兴事,奉旨为跃奉行。翌年己亥之夏,册封天使贲临中秋宴,照例作跃。自重阳宴后,奉命掇取本国往古之故事,以备戯席。球国以故事作戯者,从此始矣。
</ref><ref>[http://www.wonder-okinawa.jp/015/izanai/index.html {{lang|ja|wonder冲縄 観る、聴く、読む~组踊の世界}}]</ref>
1879年,琉球被日本兼併,士族阶层趋于没落。古典舞踊中的[[杂踊]]流入民间,[[民间舞踊]]诞生。日本[[昭和]]时期,舞踊开始结合现代流行音乐元素。
[[琉球古典音乐|古代琉球的宫廷音乐]]包括了在室内演奏的[[御座乐]]和室外演奏的[[路次乐]],主要在迎接中国册封使时为[[册封使]]表演;另外,在琉球使者[[上江户]]时,亦会为日本[[萨摩藩]]藩主和[[江户幕府]][[幕府将军|将军]]表演。琉球古典音乐由[[夏德庸]](幸地亲方贤忠)创立,在当时[[摄政 (琉球)|摄政]][[向象贤]]的大力宣导下,琉球古典音乐得以广泛传播。在[[夏德庸]](幸地贤忠)之后,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泽岻良泽]](毛氏泽岻亲云上安崇)、[[向日长]](新里亲方朝住)、[[萧世安]](照喜名亲云上名仙,又称照喜名闻觉)、[[向全谟]](屋嘉比亲云上朝寄)、[[向永祚]](丰原朝典)、[[歌启业]](知念绩高)等人继承并发展之,成为琉球音乐的一个流派——[[湛水流]]。歌启业的弟子[[伊丕显]](安富祖正元)、[[毛文扬]](野村安赵)又加以改进,创立了琉球音乐的新流派[[安富祖流]]和[[野村流]]。<ref>[http://www.wonder-okinawa.jp/014/2roots/index.html {{lang|ja|琉球古典音楽 悠久への诱い}}]</ref><ref>[http://fushiuta.biz/intro8.html 琉球古典音乐家列传]</ref><ref>[http://www.fs-hanae.com/kyoshou.htm 琉球音乐家生平简介]{{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目前在四个琉球音乐流派中,[[闻觉流]]已消亡;另外两个流派湛水流和野村流于1972年12月28日被[[冲绳县]]指定为[[日本无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
琉球人使用一种名叫[[三线]]的特有古典乐器。三线的原形是从福建传入的[[三弦]],由[[闽人三十六姓]]带往琉球,发展成为三线。此后,三线于16世纪左右传入日本九州,形成日本特有乐器[[三味线]]。
琉球的工艺多受福建的影响,其染织技法为[[红型]],漆器为[[琉球漆器]](和福州漆器有一定关联),陶瓷器为[[壶屋烧]]。
在古代琉球,几乎所有金属製品都可以当作兵器来使用,例如剑、枪、长刀、卍字钗(ヌンティ,由渔夫的叉发展而成)、[[山刀]]、[[钗]]、棒、杖、[[櫂]](一种渔具)、[[拐]]、[[镰刀|鎌]]、[[锄头|锹]]、[[双节棍]]、[[三节棍]]等。甚至髮髻上戴的簪和扫地用的扫帚也被当作兵器来用。<ref>《{{lang|ja|冲縄伝统古武道・改订版}}》,仲本政博著。ゆい出版、2007年。</ref>
古琉球最广为人知的[[琉球古武术|武术]]就是[[琉球手]],亦称唐手或唐手拳,是[[空手道]]的原型。现今大部分学者认为,手是由[[中国武术]]在琉球发展而成的。<ref>[http://www.wonder-okinawa.jp/023/001/001/index.html {{lang|ja|冲縄空手の歴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10192352/http://www.wonder-okinawa.jp/023/001/001/index.html |date=2009-03-10 }}</ref>中国武术由明朝的[[闽人三十六姓]]带往琉球,结合了琉球当地一些格斗技术,发展成琉球特有的武术手。后来唐手发展成了现代的[[空手道]]。[[向文琳]](真壁朝显)、[[佐久川宽贺]]、[[武成达]](松村宗棍)等琉球武术家,其中有不少人都曾经拜福建武术家为师,有的甚至远赴福建福州切磋武艺。
琉球人喜欢在屋顶放置[[风狮爷]]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ref>李鼎元《使琉球记》,第61页:入家门前多树石敢当碣。</ref>饮食方面,琉球人喜欢喝名叫[[泡盛]]的[[酒]],係从[[泰国]]传入的[[蒸馏米酒]]。吃油多的菜肴,吃猪蹄,这些习俗都是受到[[福建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与日本本土有一定分别。而琉球人喜欢使用日本[[北海道]]产的[[昆布]](海草的一种),则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
== 医学和技术 ==
琉球的医学受到福建的影响。因琉球邻近福建,不少日本医师通过琉球前往福建学医,有些医师因风不顺停留在了琉球。如,日本[[越前]]的名医[[山崎二休]]就担任了[[尚宁王]]的侍医。这些日本医师亦对琉球医学作出了一定贡献。
在琉球历史上亦曾涌现出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其中不少曾前往中国学习。1688年,琉球进贡使者[[魏士哲]](高岭德明)在福州学习了治疗[[兔唇]]的方法并带回国中,为王孙[[尚益]]治疗了兔唇。<ref>[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kume/25.htm 《魏姓家谱(庆佐次家)·四世士哲》] {{web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918061738/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kume/25.htm |date=2012-09-18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50726/BIG5/fzwb%5E8760%5E%5EWbb01003.htm |title=魏士哲与福州 |access-date=2010-04-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25323/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50726/BIG5/fzwb%5E8760%5E%5EWbb01003.htm |archive-date=2016-03-05 |dead-url=yes }}</ref>1604年,中国的《[[本草纲目]]》传入琉球和日本。该书对琉球医学产生深远影响。但《本草纲目》中仍存在舛误,因此在1781年,[[吴继志]](字子善)潜心收集琉球各地的植物绘製成图。他携带图和部分植物前往清朝的福建、京师等地,咨询了许多药工和药农,于1785年编成了医学著作《[[质问本草]]》并于清朝出版。该书后来传入日本,立即受到酷爱[[兰学]]和医学的[[萨摩藩]]藩主[[岛津重豪]]的赏识。1837年,《质问本草》在萨摩藩出版,并对日本医学有著深远影响。<ref>[http://oshimamd.sakura.ne.jp/nagaoka/150.htm {{lang|ja|「质问本草」と岛津重豪}}]{{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琉球国的御侍头[[吕继续]](渡嘉敷亲云上通宽),曾于1817年和1824年间两度前往清朝的京师,师从于医学家[[张垣]]和[[张永清]],并于1832年著成琉球[[食疗法]]的重要指导书《[[御膳本草]]》。
此外,根据《[[球阳]]》记载,1763年[[晏孟德]]赴闽学习口腔医术;[[郑明良]](凑川亲云上)曾于1679年赴闽学习换骨相法;[[衡达勇]](1749年)、[[松开辉]](1777年)、[[吕继续|吕凤仪]](1824年)、[[松景林]](1828年)等人,曾先后前往福建学习内科、外科医术。1848年到闽的进贡使团亦曾在福州学习防疫(天行痘痂)之法。<ref>《中国与琉球》,133页、247页、248页</ref><ref>[http://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46&index=31& 《福建省志·外事志·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Dead link|date=2018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此外,还有[[松景慎]]向英国传教士[[伯德令]]学习较安全地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法。
约在1787年左右,琉球士族[[安里周祥]](项氏,人称[[飞安里]])製作了一架飞行器,在那霸东南数公里处的[[津嘉山]]一带成功飞行。<ref>{{lang|ja|《飞行机とともに - 羽ばたき机からSSTまで》}},[[斋藤茂太]]著。[[中公新书]],1972年。</ref>
== 宗教 ==
琉球宗教
琉球人的宗教信仰包括[[琉球神道]]、[[神道|日本神道]]、[[佛教]]和[[道教]],后亦有人尊崇[[基督教]]。
琉球神道是琉球人固有的宗教信仰,包括[[祖先崇拜]]、[[御岳 (琉球)|御岳]]信仰、来访神信仰、[[龙宫 (琉球)|龙宫]]信仰、东方信仰和[[妹神]]信仰。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龙宫在大海的彼岸,是大地丰饶与生命的根源。人死后,其灵魂将渡至龙宫,成为其肉亲的守护神。守护神定期回到其生前的居住地,祈祷人间的丰饶与平安。因此像中国人一样,琉球人亦对逝去的祖先十分尊敬,设牌位以祭之。琉球人对天然的山川、泉水、森林格外崇敬,是为御岳信仰。琉球人对御岳的信仰,同福建人和古代日本对[[土地神]](惠比须神)的信仰相似。<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04页:「国中凡丛木蒙密,短垣四周,有小门内拒者皆名岳,如中国之土地神,村村皆有之。」</ref>
琉球人尊敬女性,亦信仰妹神,祭司和巫师只能由女性当任,称为[[祝女]]和[[民间灵媒师]]。<ref name="chen"/>因此早期祝女的势力很大,甚至威胁到国王的统治地位。<ref>谢必震,《中国与琉球》,113至114页</ref>[[尚真王]]即位后,实行「[[祭政一致]]」政策,对祝女制度进行了改革,将祝女置于国王的统治之下。
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首里城]]设有[[闻得大君|闻得大君御殿]]、[[首里殿内]]、[[真壁殿内]]、[[仪保殿内]],被称为「一本社三末社」。闻得大君御殿位于[[首里]][[汀良次町]],支配全国各地末社的祝女殿内。
闻得大君为王国高级神女[[三十三君]]之首,是由国王任命的最高级神女,其宗教地位位居国王之下。闻得大君由前王妃等王族女性中选出并就职。闻得大君是[[御殿]]的[[神体]],仕「御加那志御前」、「御火钵之御前」、「金之美御加那志御前」,为国家安泰、海路安全、五穀丰登等祈祷。<ref>夏子阳《使琉球录》256页至257页:「国中敬神。神有女王者,乃王宗姐妹之属;世由神选以相代。选时,神附之言,送入女王宫,遂倏然灵异,虽适配者,亦不再合焉。惟国当播种先一日,王诣其宫拜灶,女王以酒觞之;馀亦不相见也。五穀成时,女王必渡海至[[久高岛|孔达佳山]]採成熟者数穗嚼之,各山乃敢穫。若女王未尝而先穫者食之,立毙。」</ref><ref name="chen">陈侃《使琉球录》第58页:「俗畏神,神皆以妇人为-{尸}-,凡经二夫者则不-{尸}-矣。……惟其守护斯土,是以国王敬之,而国人畏之也。」</ref>
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琉球人亦信仰[[神道教|日本神道教]]。[[尚金福王]]在位期间,于[[那霸]][[若狭町]]建立[[天照大神]]的神社,此为史书上所记载的琉球第一个神社。<ref>《中山世谱·卷五·尚金福王》:本年(景泰二年),遣使请封。时以那霸阻海,往来不便之故,命国相怀机筑长虹堤。(自安里桥至伊边嘉麻桥曰长虹堤)筑毕,怀机返愿,建神社并寺,名其寺曰长寿。(社及寺俱今存)</ref>在[[冲绳本岛]],曾建有[[波上宫]]、[[冲宫]]、[[识名宫]]、[[普天间宫]]、[[末吉宫]]、[[安里八幡宫|八幡宫]]、[[天久宫]]、[[金武宫]]八个神社,即「[[琉球八社]]」。其中,八幡宫祀[[八幡大神]],其他七社祀[[熊野权现]]。波上宫被称为琉球第一神社。
约在[[英祖王]]时期(13世纪),僧人[[禅鑑]]漂泊至那霸。英祖王尊信禅鑑,于[[浦添城]]以西建立[[极乐寺 (琉球)|极乐寺]],相传此为琉球佛教之始。<ref>《中山世谱·卷三·英祖王》:感淳年间,王命辅臣建寺于浦添城之西,名曰「极乐」。先是一僧,名禅鑑,不知何处人,驾舟飘至那霸。王命构精舍于浦添,名极乐寺,令禅鑑禅师居焉。是我国佛僧之始也。(历年久远,寺既荒坏,今无存焉)</ref>据《中山传信录》记载,琉球人的佛教分为[[临济宗]]和[[真言宗]]两种。<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17页:「国无道士,释有临济宗、真言教二种」</ref>此后,[[察度|察度王]]年间,日本僧人[[赖重]]法印来琉,于波上山建立[[护国寺 (琉球)|护国寺]]。<ref>《中山世谱·卷三·察度王》:本年(洪武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护国寺开山住僧頼重法印入灭。盖頼重,乃日本人也。何年至国,以建寺于波上山,今不可考。然洪武十七年,頼重入灭,则乃朝之末,或明朝之初。其至国也无疑焉。</ref>[[尚泰久王]]时期,日本[[京都]]高僧[[芥隐]]来琉。芥隐是琉球临济宗的开山鼻祖,于1492年创建[[圆觉寺 (冲绳)|圆觉寺]]。<ref>《中山世谱·卷六·尚真王》:(弘治)五年壬子,王命辅臣创建圆觉寺(三年而成)并荒神堂,延老僧芥隐为开山住持。</ref>圆觉寺为琉球第一巨刹,繁荣一时,但不幸于1944年[[冲绳岛战役]]中毁于战火。昔日琉球历代国王的[[御后绘]](肖像画)皆供奉于圆觉寺内。<ref>《中山世谱·卷六·尚真王》:(弘治)七年甲寅,王命辅臣构宗庙于圆觉寺方丈右侧,谓之御照堂。(奉正统昭穆诸位神主而祭焉。)</ref>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圆觉寺、[[天王寺]]和[[天界寺]]併称为三大寺。此外,那霸的[[崇元寺]]昔日亦十分有名。
琉球人亦信仰道教。关于琉球人何时开始尊崇道教,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徐葆光]]是1719年册封[[尚敬王]]的清朝官员,其所著的《[[中山传信录]]》中记载琉球人有[[祭灶]]、[[祭祖]]、[[扫墓]]的习俗,<ref>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19页至221页</ref><ref>谢必震《中国与琉球》117至118页</ref>证明在18世纪之前琉球人已开始信仰道教。清朝的册封使[[张学礼]]则称在琉球国存在有[[三清殿]]。<ref>张学礼《中山纪略》第14页:「那霸之东北三里有三清殿」</ref>在后来,由于与中国交往日益频繁,受中国福建一带水手的影响,道教与琉球的一些民间信仰相结合,在妇女之间广泛传播。诸如对福州地区的[[拿公]]、[[拿婆]]、[[陈靖姑|临水夫人]]、[[陈文龙|陈尚书]],以及[[漳州|漳]]、[[泉州|泉]]地区的[[苏臣]]等航海神的信仰,相继被福建水手带到了琉球。<ref>谢必震,《中国与琉球》,第71页</ref>琉球人的[[妈祖]]信仰则是由明朝初年的[[闽人三十六姓]]带到琉球的。<ref>《球阳》,角川书店出版,第169页:(永乐二十二年)「昔闽人移居中山者创立(天后)庙祠,为同祈福。」</ref>琉球国共有上下两座[[天妃宫]]。其中,上天妃宫在[[久米村]],下天妃宫在[[那霸港]]的[[天使馆]]附近。<ref>《中山传信录》44至45页:「琉球天妃宫有二:一在那霸,曰下天妃宫,天使馆之东,门南向。……上天妃宫,在久米村。」</ref>琉球的道教神[[蔡红亨|蔡姑婆]],亦受到琉球人的尊崇。
1622年,琉球历史上的第一位[[传教士]]乘坐「[[南蛮船]]」来到[[八重山群岛|八重山]],在当地进行传教。由于当时日本[[江户幕府]]实行禁教政策,作为[[附庸国]]的琉球不得不下令禁教,要求琉球民众对传播和信仰基督教的人进行检举揭发。这一禁教行动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中叶。1844年,法国传教士[[科主教]]乘坐法国海军的军舰来到琉球,要求自由传教。在军舰的压力下,[[尚育王]]被迫同意了传教的要求。1846年,另一位匈牙利籍的传教士[[伯德令]]乘坐英国军舰来到琉球。在琉球王府的许可下,在护国寺居住并进行传教。伯德令在琉球期间学会了[[琉球语]],使用琉球语翻译了[[新约]]的[[福音书]],后来于香港出版。这为基督教在琉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ref>[http://manwe.lib.u-ryukyu.ac.jp/library/biblio/bib37-2/ {{lang|ja|19世纪の琉球に伝道した英宣教医}}]</ref>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
=== 来源 ===
{{refbegin}}
* 《[[中山传信录]]》,[[徐葆光]] 著,1721年.
* 《[[中山世谱]]》([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112165840/http://www2.oiu.ac.jp/5/kan12.txt 正卷]、[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630094652/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8/1/vol05/3502.txt 附卷]),[[蔡铎]]、[[蔡温]] 等 著,1725年.
* 《[[球阳]]》,[[蔡温]]、[[郑秉哲]] 等 著,1745年.
* 《[[历代宝案]]》,[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86/1/vol03/3-5.htm {{lang|ja|冲縄の歴史情报 第3巻}}]{{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明史]]》[[s:明史/卷323|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清朝]] 张廷玉 等 著.
* 《[[清史稿]]》[[s:清史稿/卷526|列传三百十三・属国一]],赵尔巽 等 著,1929年.
*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故宫博物院 编,1932年。
* [http://lib.cysh.cy.edu.tw/taiwan/Content/content.asp?bookno=287&chptno=2 《使琉球录》]{{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陈侃]],商务印书馆,1937年.
* 《琉球史料丛书》,名取书店,1941年.
* 《中山王府相卿传职年谱·位阶定》,日本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1986年.
* 《中国·琉球交流史》,徐恭生 著,西里喜行 等 译,ひるぎ社,1991年.
* 《琉球历史研究》,米庆余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 《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何慈毅 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 《试论琉球官话课本的音系特点》,陈泽平 著,原载于《方言》2004年第1期第47-53页.
* 《中国与琉球》,谢必震 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ISBN 7-5615-1256-2.
* [http://www.fjql.org/qszl/xsyj18.htm 《闽南与琉球关系略考》]{{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王晓云、谢必震 著,《闽南文化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 [http://www.zdrbs.com/abc/hystudy/kanwu/MG06/200512/828.html 《册封琉球使之祭祀活动》]{{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陆雅英 著,日本文化研究网,2005年.
* 《{{lang|ja|冲縄の言叶と歴史}}》,[[外间守善]] 著,中央公论新社,2000年.
* 《冲绳一千年史》(真境名安兴全集第一卷),[[真境名安兴]] 著,琉球新报社,1993年.。
* 《冲縄门中大事典》,那霸出版社,1998年. ISBN 4-89095-101-6.
* {{ja}}{{zh}}[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531012313/http://www.tulips.tsukuba.ac.jp/limedio/dlam/B1241191/1/vol08/8-1.htm {{lang|ja|冲縄の歴史情报}}]
* {{ja}}{{zh}}[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623004909/http://manwe.lib.u-ryukyu.ac.jp/library/iha/index.html 伊波普猷文库(琉球文献,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refend}}
== 外部链接 ==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8/23/ 【清】周煌《琉球国志略》]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15/530/ 【清】张学礼《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15/529/ 【清】姚文栋《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8/3/ 【清】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15/80/ 【明】陈侃《使琉球录》]
*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8/17/5.htm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 参见 ==
{{Portal box|琉球|历史}}
<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琉球群岛]]
* [[琉球人]]
* [[琉球语]]
* [[冲绳语]]
* [[冲绳学]]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琉球群岛历史]]
* [[琉球历史年表]]
* [[琉球汉文文献]]
* 《[[中山世鑑]]》
* 《[[历代宝案]]》
* [[琉球国外交]]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琉球君主列表]]
* [[琉球摄政列表]]
* [[琉球册封使列表]]
* [[琉球地头列表]]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首里城]]
* [[间切]]
* [[空手道]]
* [[琉球神道]]
* [[御岳 (琉球)|御岳]]
* [[石敢当]]
</div><div style="float: left; vertical-align: top; white-space: nowrap; margin-right: 1em;">
* [[流求国]]
* [[琉球藩]]
* [[冲绳县]]
* [[琉球独立运动]]
* [[琉美修好条约]]
* [[美国统治琉球时期]]
* [[琉球政府]]
</div>
{{DEFAULTSORT:Ryūkyū}}
[[Category:亚洲史地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