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列日科夫斯基

增加 2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梅列日科夫斯基 ==
'''<big>梅列日科夫斯基</big>''',[[俄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和[[思想家。毕业於[[圣彼得堡]]大学
。1888年发表第一部诗集。《论现代俄国文学衰落的原因及新流派》(1893)一文是俄国现代主义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初,他和妻子吉皮乌斯(Zinaida Gippius)组织宗教哲学研究会,并主编《新路》杂志(1903~1904)。他的三部曲《基督和反基督》(1896~1905)使历史小说在俄国得到复活,显示出作者渊博的学识,并表达了他的历史和神学观点。同样取材於俄国历史的作品包括历史剧《保罗一世》(1908)、长篇小说《亚历山大一世》(1911~1912)和《十二月十四日》(1918)。他在写小说和文艺评论时,喜欢使用对比法,例如《托尔斯泰与杜思妥也夫斯基》(1901~1902)、《果戈里与魔鬼》(1906)。<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4545162/]豆瓣网</ref>
== 人物生平 ==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梅列日科夫斯基·(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1865-1941)。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作家、[[诗人]]、[[剧作家]]、[[宗教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之一。他1865年8月14日出生于彼得堡,父亲是一个宫廷二等文官,祖上是乌克兰贵族。13岁开始写诗,1881年首次发表作品。1884-89年,他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的哲学语文系,1888年在彼得堡大学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同年在高加索与18岁的吉皮乌斯相识,次年他们在梯弗里斯成婚。1888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作(1883-87)》(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 (1883-87)),1892年出版《象征集》(Символы: Песни и поэмы),1893年刊印小册子《论当代俄国文学衰落的原因及其新流派》(О причинах упадка и о новых течениях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为俄国象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给他带来声誉的是文学评论集《永远的同路人:世界文学中的肖像》(Вечные спутники: Портреты из всемир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897)。与此同时,梅列日科夫斯基从事翻译,及《基督与反基督》(Христос и антихрист)三部曲的创作,并出版了文学研究论著《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Л. Толстой и Достоевский,1900-1902)。1906-1914主要居住在巴黎,其间出版第二部三部曲。死后葬在巴黎近郊。
== 主要作品 ==
主要作品有[[《论当代俄国文学衰微的原因及新流派]]》、《[[基督与敌基督者]]》、文学评论集《[[永远的同路人:世界文学中的肖像]]》、《[[诸神复活。莱奥纳尔多·达·芬奇]]》、《[[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十二月十四日]]》、《[[死与复活]]》等。<ref>[http://search.dangdang.com/author/%C3%B7%C1%D0%C8%D5%BF%C6%B7%F2%CB%B9%BB%F9_1]当当网</ref>
== 社会处方 ==
* 知识分子
* 新宗教意识
在梅列日科夫斯基那里,《未来的小人》和《重病的俄罗斯》,乃至他全部创作无疑是琢磨其新宗教意识的利刃砺石。身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以人民的身份为人民说话”的俄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亦清楚自身处境的绝望。他知道俄国知识分子总是“处于两种愤怒之中:来自上面的、专制政体的愤怒和来自下面的、与其说是仇恨的、不如说是不理解的盲目的民间自发势力,但有时不理解比任何仇恨都坏。”而习惯于潜心静观,梅氏的深超前,在他人意识的界限之外,于社会生活中见人所不见,感人所未感,使他无论在挨骂、不受欢迎的俄国,还是在大受称赞和欢迎的西方都遭到不被理解的厄运。而他于本世纪初为“重病的俄罗斯”抓的究竟是一副济世救人的良药,抑或只是一帖安抚自我的清凉剂,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俄罗斯人]][[Category:作家]][[Category:诗人]]
15,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