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托马斯·莫尔

增加 863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及資料來源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Morton)的家中作少年侍卫。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
 
==作品《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進一步意思是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ref>{{Cite Web|url=http://t.icesmall.cn/bookDir/53/739/0.html|title=英国托马斯·莫尔:《乌托邦》|website=世界名著網|accessdate=2019-11-16}}</ref>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总结评价=
13,4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