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功绩
==历史功绩==
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的历史,是无比辉煌的。(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期结合提供了光辉范例。从1920年11月下旬到1922年9月初,毛泽东曾先后5次到安源煤矿,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罢工斗争制定了“积极准备,坚决斗争,保障工人利益”的方针和“哀兵必胜”、“哀而动人”的策略。在此期间,李立三执行毛泽东的指示,在安源路矿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1922年1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1922年2月),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1922年3月26日),筹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委员会(1922年6月20日),创办了第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制(1922年7月),参与发起成立[[湖南]]劳动立法同盟(1922年8月),拥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的劳动立法运动,使安源工人有了明确的斗争纲领。
为了加强对罢工斗争的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于1922年9月派刘少奇来安源,参与即将爆发的路矿工人大罢工。刘少奇一身是胆,舌战强敌,率领工人迫使安源路矿当局签订十三条协议,取得了罢工斗争的胜利。第一次罢工胜利后,毛泽东根据中央所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制定的工农暴动夺取政权、完成土地革命的总策略,又先后4次到安源指导工作,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生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从最初以中共党组织为核心组织起来,依次经过第一次大罢工,“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实行国共合作,团结农民和其他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直接和间接地配合广东革命政府北伐,武装进攻长沙和据守安源,秋收暴动,创造工农武装割据,支持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直到1930年大举参加红军,将工人运动的主力转移到农村和战场,这就是安源路矿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步改造社会,不断成长和前进的大致过程。这一过程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发展的基本进程即“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创立共产党--统一战线--农民运动和其他民众运动--革命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是一致的。(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为中国工运史和革命史谱写了重要篇章。
安源路矿工人的斗争,是遵循刘少奇所说的
[["二七"惨案]]后,由于党的坚强领导,刘少奇等同志的卓越指挥,工人的齐心奋斗,并采取了灵活的斗争策略,安源工运继续高涨,安源工人俱乐部成为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培养人才的学校、创造经验指导工运的基地、复兴工运和组织全国总工会的重要支柱,为全国的工人运动树起了一面旗帜。中共四大以后,运动开始转入刘少奇所说改造社会的第二步,“实行夺取政权”。在这一步,安源路矿工人阶级的任务是:团结农民和其他民众,组织统一战线,准备和配合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File: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jpg|缩略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http://a3.att.hudong.com/87/00/01300000432220139019009848123_s.jpg 原图链接]]]
安源路矿工人阶级出色地执行了这一任务:一是大批工人分赴湘鄂赣各地,尤其是广东革命政府北伐必经的湘赣边境和湘粤大道的广大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和其他民众运动;二是有1000余名工人参加国民革命军,有更多的工人同上述各地工人群众一起,大举协同国民革命军作战,从民运和军事两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准备和配合了北伐战争;三是在上述地区的许多乡村推翻了地主的统治,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建立了县一级革命政权,为接着而来的工农武装割据准备了条件;四是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同附近各县工农群众、革命兵士和知识分子一道,组织自己的军队,举行武装起义,开赴[[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安源路矿工人是湘鄂赣3省枢纽地带的革命运动的主力军。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时候指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地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年和1927年两年大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群众的组织和斗争有过广阔发展的地方。经过这次大革命,“准备好了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群众”。
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湘鄂赣3省革命发展的枢纽地带--湘赣边和湘粤大道建立,并长期地存在和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第一次大革命过程中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这里的民众革命运动最为发达,红色政权的上述3个方面最为充分和出色。安源工运不仅是这一地带革命运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一直是其中的主要支柱。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是在安源的张家湾策划的,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奏,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际开端。这次暴动发生和发展的地点是安源、[[修水]]、[[铜鼓]]3个军事集结点和爆发点,还有工农群众暴动的[[粤汉]]、[[株萍]]两条铁路线,以及由这3点两线联结着的一大片城镇农村。而在这3点两线一大片中,安源是赖以进行暴动的军事准备的主要阵地,是中共湖南省委指挥暴动的军事中心,以?1 300?多名安源工人为主体组成的第二团,是3个团中人数最多、战斗最激烈、战绩最大的一个团。秋暴以后,中国革命运动进入了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新时期,运动中心从安源转移到了井冈山。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到安源扩充红军、组建工兵连和电话大队,吸收了1000余名工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之后,安源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坚持斗争,支持和配合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由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246,7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