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维吾尔族

增加 61,05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Hatnote|'''维吾尔'''重定向于此,同名异译,参见:畏兀儿。}}{{Bias}}{{Refimprove|time=2018-06-19T16:10:20+00:00}} {{Infobox Ethnic group |gr…”
{{Hatnote|'''维吾尔'''重定向于此,同名异译,参见:[[畏兀儿]]。}}{{Bias}}{{Refimprove|time=2018-06-19T16:10:20+00:00}}
{{Infobox Ethnic group
|group = 維吾爾族<br />'''<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lang|ug|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span>'''
|image= [[File:Khotan-mercado-chico-d01.jpg|250px]]
|image_caption = [[和田地區]]的维吾尔族男孩
|population =
|region1 = {{Flagcountry|中華人民共和國}}{{efn|聚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散居中国其他地方。}}
|pop1 = 10,070,000 (2010)
|ref1 = <ref>http://boxun.com/news/gb/china/2012/09/201209172007.shtml</ref>
|region2={{flag|Kazakhstan}}
|pop2=223,100 (2009)
|ref2=<ref>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писью на 26,1% и составила 10098,6 тыс. человек. Увеличилась численность узбеков на 23,3%, составив 457,2 тыс. человек, уйгур - на 6%, составив 223,1 тыс. человек. Снизилась численность русских на 15,3%, составив 3797,0 тыс. человек; немцев - на 49,6%, составив 178,2 тыс. человек; украинцев – на 39,1%, составив 333,2 тыс. человек; татар – на 18,4%, составив 203,3 тыс. человек; других этносов – на 5,8%, составив 714,2 тыс. человек.</ref>
|region3={{flag|Uzbekistan}}
|pop3=55,220 (2008)
|ref3=
|region4={{flag|Kyrgyzstan}}
|pop4=49,000 (2009)
|ref4=<ref>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и жилищного фонда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2009 года в цифрах и фактах - Архив Публикаций - КНИГА II (часть I в таблицах) : [http://212.42.101.100:8088/nacstat/sites/default/files/3.1.pdf 3.1.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селения п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ям]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08153509/http://212.42.101.100:8088/nacstat/sites/default/files/3.1.pdf |date=2012-03-08 }}</ref>
|region5={{flag|Turkey}}
|pop5=45,800 (2010)
|ref5=<ref name="ShichorCenter2009">{{cite book|author1=Yitzhak Shichor|author2=East-West Center|title=Ethno-diplomacy, the Uyghur hitch in Sino-Turkish relations|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R4tAQAAIAAJ|year=2009|publisher=East-West Center|isbn=978-1-932728-80-4|page=16}}</ref><ref>{{cite news|last=|first=|date=2015-01-08|title=Uygur Ajan Rabia Kadir, Doğu Türkistanlı Mücahidleri İhbar Etti|url=http://www.islahhaber.net/uygur-ajan-rabia-kadir--dogu-turkistanli-mucahidleri-ihbar-etti-42554.html|newspaper=ISLAH HABER "Özgür Ümmetin Habercisi"|location=|access-dat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203131834/http://www.islahhaber.net/uygur-ajan-rabia-kadir--dogu-turkistanli-mucahidleri-ihbar-etti-42554.html|archive-date=2016-02-03|dead-url=yes}}</ref>
|region7={{flagcountry|Saudi Arabia}}
|pop7= 50,000 (2013)
|ref7=<ref>{{cite web|title=Nitaqat rules for Palestinians and Turkistanis eased|url=http://www.arabnews.com/saudi-arabia/nitaqat-rules-palestinians-and-turkistanis-eased|website=arabnews.com|publisher=[[Sadui Labor Ministry]]|accessdate= 2015-11-03}}</ref>
|region8={{flag|Syria}}
|pop8= 3,500 (2015)
|ref8=<ref>{{cite web |url=http://ar.abna24.com/service/important/archive/2015/09/03/709062/story.html |title=قرية الزنبقي السورية أقرب إلى الصين منها الى دمشق + صور }}</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lUCyz9-u8 |title=داعش جلب آلاف المقاتلين مع عائلاتهم إلى الرقة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harbipress.com/news.php?News=6289 |title=قرية الزنبقي صينية أم سورية! |access-date=2017-12-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13204228/http://www.harbipress.com/news.php?News=6289 |archive-date=2017-12-13 |dead-url=yes }}</ref><ref>{{cite web|title=بالفيديو : قرية الزنبقي يتحول الى مستوطنة للأيغور والتركمان|url=http://xeber24.org/nuce/83521.html|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5112932/http://xeber24.org/nuce/83521.html|archivedate=2015-09-25|df=}}</ref>
|region9={{flag|Pakistan}}<br/>
|pop9=1,000 (2010)
|ref9=<ref name="RFA20100406">{{citation|url=http://www.rfa.org/english/news/uyghur/pakistan-uyghur-04062010143250.html|date=2010-04-06|accessdate=2010-05-11|title=Pakistan Uyghurs in Hiding: Brothers blame raids and arrests on pressure from China|first=Shohret|last=Hoshur|first2=Zubeyra|last2=Shemshidin|periodical=Radio Free Asia}}</ref>
|region10={{flag|Russia}}
|pop10=3,700 (2010)
|ref10=<ref>{{cite web|url=http://www.gks.ru/free_doc/new_site/population/demo/per-itog/tab5.xls |title=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России 2010 года |accessdate=2014-03-03}}</ref>
|region11={{flag|Ukraine}}
|pop11=200 (2001)
|ref11=<ref>[http://2001.ukrcensus.gov.ua/results/nationality_population/nationality_popul1/select_5/?botton=cens_db&box=5.1W&k_t=00&p=100&rz=1_1&rz_b=2_1%20%20%20%20&n_page=5 State statistics committee of Ukraine - National composition of population, 2001 census] (Ukrainian)</ref>
|languages = [[维吾尔语]]、[[普通話|漢语普通話]]
|religions = [[File:star and Crescent.svg|frameless|upright=0.05]] [[遜尼派]][[伊斯兰教]]<ref>[http://www.cnn.com/2005/WORLD/asiapcf/04/20/eyeonchina.xinjiang/index.html CNN.com - Xinjiang: On the new frontier - Apr 21, 2005<!-- Bot generated title -->]</ref>
}}
{{Special characters
|image = Uyghurche.png
|alt =
|link = http://en.wikipedia.org/wiki/Uyghur_Arabic_alphabet
|special = 维吾尔文
|fix = Help:Uyghur
|characters = [[维吾尔文]]
|error = 自左向右书写且未成连写体的字母或其他符号
}}

'''維吾爾族'''({{lang-ug|'''ئۇيغۇر'''}} / {{lang|ug-Latn|'''Uyghur'''}} / {{lang|ug-Cyrl|'''Уйғур'''}}),是生活在[[歐亚大陆]]內陆的突厥语民族。民族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注:语族与民族不同),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老文字。大部分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ref>{{Cite web|title=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华网|ur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18/c_1124247196.htm|work=www.xinhuanet.com|accessdate=2019-03-18}}</ref>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主要生活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中國大陆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 维吾尔族的历史 ==
=== 古代 ===
{{copy edit}}
[[File:Uyghur man.jpg|200px|left|thumb|一名維吾爾男子,攝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其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活动在蒙古高原的回纥人,回鹘与突厥敌对,在[[唐朝]]的帮助下歼灭东突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声称维吾尔族不属于突厥民族,维吾尔族是讲突厥语族的民族,而[[语族]]与[[民族]]并非同等概念。但是“突厥人”一词,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而不是血缘群体,因此将语族与文化认同等同于民族认同是错误观念。广义的[[突厥|突厥人]]泛指所有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维吾尔”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音譯。1934年,[[中華民國]][[新疆省政府]]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據說首次准确表达了“Uyghur”名称的本意。<ref>{{Cite web|title=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华网|ur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18/c_1124247196.htm|work=www.xinhuanet.com|accessdate=2019-03-18}}</ref>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活动在蒙古高原的回纥人。隋唐时期,為反抗突厥汗國的統治,回纥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拔悉密]]等部组成了回纥联盟。

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受唐帝國支持,推翻了后突厥汗国,建立了[[回紇]]汗國。[[安史之乱]]时,回纥曾协助唐帝國出兵。

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

840年,[[回鶻汗國]]國被破,向西分三支遷移,其中一支南下。866年,[[回鶻]]建立了西州回鶻政權。10世紀中葉,[[葛邏祿]]在中亚建立[[喀喇汗王朝]](也有說為回鶻,一說為樣磨、葛邏祿),這對維吾爾族[[伊斯兰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維吾爾族的生產由遊牧為主逐漸轉變到以定居為主。[[天山]]一帶和南部原來的[[印歐語系]]民族逐步被回鶻同化。

從1124年至13世紀初,今[[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祖先先後被[[西遼]]與[[乃蠻]]等政权統治。1209年,[[高昌回鹘]]“[[亦都護]]”主動要求臣服於[[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同年置[[達魯花赤]]監之。1324年併入[[察合台汗國]],初建都[[阿力麻裏]],即今天的[[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元代文献中,将回鹘翻译为[[畏兀儿]]。

1371年,[[西察合台汗國]]亡國,西域分裂成許多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的統治者仍然是[[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出於爭權奪利的需要,这些政权之间發生了一系列的戰爭。在此時期,[[蒙古]]貴族為了便於統治当地信奉伊斯兰教、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諸民族,在当地的[[蒙古族]]中也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以[[禿忽魯帖木兒]]汗以及[[別失八里]]的[[馬哈麻]]为代表人物,使數目相當的[[蒙古族]]居民也改信[[伊斯蘭教]],生活在農業區的蒙古族([[蒙兀兒人]])逐渐[[突厥化]]和[[伊斯蘭化]],相繼失去了蒙古族的特性。

16世紀初,察合台後裔[[賽德]]在[[天山]]南麓建立了[[葉爾羌汗國]]。這個汗國的居民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葉爾羌汗國與[[清朝政府]]維持著友好的貿易關係。在葉爾羌汗國內部由於[[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對立與鬥爭,1680年,白山派的[[阿帕克和卓]]聯合北方鄰國[[準噶爾汗國]]的首领[[噶尔丹]]攻灭叶尔羌。一部分维吾尔人被噶尔丹迁至[[伊犁]],为准噶尔人种田,被称為[[塔蘭奇]](種糧食人)。

18世紀初,滿清帝國消滅[[准噶尔汗国]],并趁勢統一了天山南麓原[[葉爾羌汗國]]的领土。1755年,准噶尔统治时期被囚禁于伊犁的[[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即大小和卓)被清军释放,派往[[回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管理维吾尔人。其后大小和卓率兵反抗清廷的统治,终因寡不敵眾、军力差距等原因失败,于1759年出逃,被[[巴达克山]]头人处死,尸首移交清廷。1758年,[[乌鲁木齐]]建立城市的雏形,清政府在这里开始修筑城堡,形成一定规模后,[[乾隆帝]][[赐名]]“[[迪化]]”取啟迪教化之意思。1762年設置管理天山南北的[[伊犁将军]],又设置总管回部各城事务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其下设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分驻叶尔羌(莎车)、和阗、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等城。此时期的维吾尔族社会基本处于自治状态,满、汉、蒙古官员对其军事、贸易、治安以外的日常行政事务较少干涉,主要交由当地各级[[伯克 (官职)|伯克]]和[[毛拉]]根据伊斯兰教法管理。

1860年代,整个西北地区爆发大规模反抗滿清统治的穆斯林武装起义,史称“[[同治回乱]]”。以回族和维吾尔族为主的各族穆斯林在西北广大地区先后与滿清军隊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1867年,中亞[[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率部进军新疆,攻占了[[库车]]、[[库尔勒]],收复天山以南地区,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后改为“[[洪福汗国]]”。1870年代初,阿古柏政权已实际控制了几乎全部新疆地区。1870年末,由[[左宗棠]]率领的清军攻占新疆,消滅了“洪福汗国”,[[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恢复了滿清的殖民统治]]。1884年,新疆正式[[新疆省 (清朝)|建省]]。

=== 近代 ===
20世紀以前的历史上,各地维吾尔族群缺乏統一的近代民族意识,而是各自用本族群居住地附近的綠洲來稱呼自己;因為這些部族都信仰伊斯蘭教(舊稱“回教”),一般[[清代]]文書把他們稱為'''[[缠回]]''',俄羅斯人則稱呼他們為布哈拉人和[[撒爾塔人]]。

20世纪早期,中亚从旧式社会向民族国家转化,当时在中亚知识分子中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提出,将从[[安纳托利亚]]到新疆的所有使用[[突厥語族]]语言的民族视为一个整体的“突厥民族”,并据此成立一个穆斯林突厥斯坦国家。当时的部分[[回部]]精英接受了大量从[[奥斯曼帝国]]来的伊斯兰新式学校的老师,并逐渐接受了随之而来的[[泛突厥主义|泛突厥斯坦]]思想。为大力推广泛突厥思想,部分接受伊斯兰新式教育的[[回部]]精英在当时的文化机构、国家机关、报纸上大力推行维吾尔身份意识<ref name="whatisuygur" />。同时[[俄罗斯帝国]]的[[韃靼]]族穆斯林改革分子发起[[扎吉德]]运动(Jadids),在新疆教授阿拉伯字母、同时传播泛突厥思想。一方面,传统的旧式小学Maktab(阿拉伯语“小学”)仍然存在并且是主流;但另一方面新式学校教育出的精英分子广泛接受了以土耳其、伊斯兰和俄罗斯世界为中心的民族国家思想,后来成为1933-1934年及1944-1949年试图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主要力量。新式学校将历史、算术、地理从伊斯兰教学中分离出来,尝试减少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与宗教保守派人士发生冲突。新式伊斯兰学校这些把知识从神学中剥离的去神圣化活动,削弱了传统伊斯蘭文化的地位,并试图建立统一的“突厥民族”意識,植入新的泛突厥理论。

宗教保守派倾向于归顺于[[中华民国]],多向[[新疆省]]政府寻求帮助,而作为[[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主席的[[金树仁]]和[[盛世才]]则对新式回部精英们推崇的“维吾尔”意识时而支持,时而怀疑。一方面,盛世才主政期间的亲苏政策加强了新疆地区和“西突厥斯坦”的共同性:盛世才曾经和苏联结盟,并财政支援了一部分到[[西突厥斯坦]]留学的精英阶层的学生,直到1930年,盛世才每年都送出超过100名学生。另一方面,在西方留學的維族精英分子经由新式教育,思想上被近代民族主義思潮所吸引,於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看到了激烈的政治辩论,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学联,创作政治文章<ref name="whatisuygur" />;从苏联归来的留学生,大多投身于“中亚身份”和“维吾尔民族”的塑造和推广运动。最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力不断通過其在中亚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加盟共和国(例如[[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自治社会主义共和国]])唤醒维吾尔族的民族意识;当苏联意图成立[[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时候,維族精英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讨论达到高潮。

1935年,盛世才同意采用“维吾尔”作为[[七河流域]]居民的官方名称;但根据当时报纸的情况,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普通回部民众尚未广泛接受“维吾尔”作为一种身份,该词一定程度上仅代表部分回部精英阶层的意识。

===名称===

清朝灭亡后,新疆为拥护[[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漢族都督[[杨增新]]所统治。1928年[[金树仁]]成为[[新疆省 (中華民國)|新疆省]]主席后,[[哈密]]等地发生起义。1933年11月新疆[[喀什]]一帶成立[[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国]]。新诞生的“共和国”尚未得到任何国家所承认,不久便为军阀[[马仲英]]所扑灭。1934年,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会成立,该会呈请将族名恢复原名。1935年,新疆边防督办公署及新疆省政府发布关于将“缠族”名称改为“维吾尔族”的通令。<ref>巴楚县志,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7页。</ref>1935年1月14日,巴楚县政府奉命张贴该通令。1930年代初,[[盛世才]]在新疆主政,對之以採取鐵腕政策。1944年9月,在[[伊犁]]、[[塔城]]、[[阿山道|阿山]]三個地區爆發大規模起义,並于11月成立[[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

===现代===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进入新疆。在部分维吾尔民族主义者被肅清以後,殘餘人員亡命異國外(后于2004年在[[美国]]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流亡政府]],但未受到任何国家承认)。1949年8月27日應[[毛澤東]]邀請以[[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為首的維吾爾代表團赴[[北平]]出席會議,途徑[[蘇聯]][[伊爾庫茨克]][[外貝加爾|外貝加爾湖地區]]上空時,飛機失事,全部遇難。同年9月中國軍队解放迪化,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與新疆軍區宣布成立。1955年10月1日,改[[新疆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省]]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前三十年,是维吾尔意识兴起的重要时期,历史资料却十分缺乏。<ref name="whatisuygur" />中国共产党官方沿用了盛世才的民族分类。在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维吾尔语”沿用阿拉伯字母作为书写文字。回人内部如何传播这种新兴的[[民族国家]]思想则尚未得知。

== 人口 ==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人口为10,069,346人,占中国人口的0.7555%,是中国第四大少数民族。<ref>http://boxun.com/news/gb/china/2012/09/201209172007.shtml,{{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ref>

在維吾爾人的傳統居住地(新疆西南部)內,維吾爾族佔據著當地多數的人口,90%的維吾爾族在這裡生活。<ref>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istics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 and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of China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 eds. Tabulation on Nationalities of 2000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 2 vols. Beijing: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民族出版社), 2003. (ISBN 7-105-05425-5)</ref>。

== 基因遺傳 ==
現代維吾爾族為[[蒙古人種]]和[[高加索人種]]的混血,人種上屬於[[高加索人種]]的[[圖蘭人種]]和[[帕米爾人種]],[[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有Haplogroup R (Y-DNA)、Haplogroup J1 (Y-DNA)、[[單倍群O-M122]]、Haplogroup C-M217等基因群。<ref name="Xue2006">Yali Xue et al 2006, [http://www.genetics.org/cgi/rapidpdf/genetics.105.054270v1 Male demography in East Asia: a north-south contrast in human population expansion times] {{webarchive |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06151731/http://www.genetics.org/cgi/rapidpdf/genetics.105.054270v1 |date=September 6, 2008 }}</ref>。


=== 中国各省分布 ===
{{hideH
|Hea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省吾尔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
|FrameStyle = border:solid 1px #0000ff;
|HeadStyle = text-align:left;background:transparent;
|ContentStyle = background: #CCCCCC;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font=90%
|- valign=bottom
|位次<br>
|align="center"|地区<br>
|align="center"|总人口<br>
|align="center" bgcolor="#CCCCCC"|维吾尔族人口<br>
|align="center"|占维吾尔族<br>人口比重(%)<br>
|align="center"|占地区少数民族<br>人口比重(%)<br>
|align="center"|占地区<br>人口比重(%)<br>
|-
|bgcolor="#C0C0C0"|
|bgcolor="#C0C0C0"|合计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1,245,110,826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8,405,416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100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7.98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675
|-
|bgcolor="#FFFF00"|
|bgcolor="#FFFF00"|31省份合计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1,242,612,226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8,399,393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99.928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7.98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0.676
|-
|bgcolor="#C0C0C0"|G1
|bgcolor="#C0C0C0"|西北地区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89,258,221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8,349,683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99.337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47.83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9.355
|-
|bgcolor="#C0C0C0"|G2
|bgcolor="#C0C0C0"|中南地区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350,658,477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18,980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226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6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05
|-
|bgcolor="#C0C0C0"|G3
|bgcolor="#C0C0C0"|华东地区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358,849,244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11,040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131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44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03
|-
|bgcolor="#C0C0C0"|G4
|bgcolor="#C0C0C0"|华北地区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145,896,933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8,231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98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9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06
|-
|bgcolor="#C0C0C0"|G5
|bgcolor="#C0C0C0"|西南地区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193,085,172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6,363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76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2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03
|-
|bgcolor="#C0C0C0"|G6
|bgcolor="#C0C0C0"|东北地区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104,864,179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5,096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61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5
|align="right" bgcolor="#C0C0C0"|0.005
|-
|align="right"|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
|align="right"|18,459,511
|align="right"|8,345,622
|align="right"|99.289
|align="right"|76.08
|align="right"|45.210
|-
|align="right"|2
|[[湖南省|湖南]]
|align="right"|63,274,173
|align="right"|7,939
|align="right"|0.094
|align="right"|0.12
|align="right"|0.013
|-
|align="right"|3
|[[河南省|河南]]
|align="right"|91,236,854
|align="right"|4,623
|align="right"|0.055
|align="right"|0.40
|align="right"|0.005
|-
|align="right"|4
|[[北京市|北京]]
|align="right"|13,569,194
|align="right"|3,129
|align="right"|0.037
|align="right"|0.53
|align="right"|0.023
|-
|align="right"|5
|[[广东省|广东]]
|align="right"|85,225,007
|align="right"|3,057
|align="right"|0.036
|align="right"|0.24
|align="right"|0.004
|-
|align="right"|6
|[[辽宁省|辽宁]]
|align="right"|41,824,412
|align="right"|2,407
|align="right"|0.029
|align="right"|0.04
|align="right"|0.006
|-
|align="right"|7
|[[山东省|山东]]
|align="right"|89,971,789
|align="right"|2,386
|align="right"|0.028
|align="right"|0.38
|align="right"|0.003
|-
|align="right"|8
|[[江苏省|江苏]]
|align="right"|73,043,577
|align="right"|2,213
|align="right"|0.026
|align="right"|0.85
|align="right"|0.003
|-
|align="right"|9
|[[四川省|四川]]
|align="right"|82,348,296
|align="right"|2,158
|align="right"|0.026
|align="right"|0.05
|align="right"|0.003
|-
|10
|[[甘肃省|甘肃]]
|align="right"|25,124,282
|align="right"|2,131
|align="right"|0.025
|align="right"|0.10
|align="right"|0.008
|-
|11
|[[河北省|河北]]
|align="right"|66,684,419
|align="right"|1,785
|align="right"|0.021
|align="right"|0.06
|align="right"|0.003
|-
|12
|[[安徽省|安徽]]
|align="right"|58,999,948
|align="right"|1,733
|align="right"|0.021
|align="right"|0.44
|align="right"|0.003
|-
|13
|[[上海市|上海]]
|align="right"|16,407,734
|align="right"|1,701
|align="right"|0.020
|align="right"|1.64
|align="right"|0.010
|-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
|align="right"|43,854,538
|align="right"|1,550
|align="right"|0.018
|align="right"|0.01
|align="right"|0.004
|-
|15
|[[吉林省|吉林]]
|align="right"|26,802,191
|align="right"|1,500
|align="right"|0.018
|align="right"|0.06
|align="right"|0.006
|-
|16
|[[湖北省|湖北]]
|align="right"|59,508,870
|align="right"|1,457
|align="right"|0.017
|align="right"|0.06
|align="right"|0.002
|-
|17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align="right"|23,323,347
|align="right"|1,259
|align="right"|0.015
|align="right"|0.03
|align="right"|0.005
|-
|18
|[[重庆市|重庆]]
|align="right"|30,512,763
|align="right"|1,194
|align="right"|0.014
|align="right"|0.06
|align="right"|0.004
|-
|19
|[[黑龙江省|黑龙江]]
|align="right"|36,237,576
|align="right"|1,189
|align="right"|0.014
|align="right"|0.07
|align="right"|0.003
|-
|20
|[[陕西省|陕西]]
|align="right"|35,365,072
|align="right"|1,187
|align="right"|0.014
|align="right"|0.67
|align="right"|0.003
|-
|21
|[[云南省|云南]]
|align="right"|42,360,089
|align="right"|1,161
|align="right"|0.014
|align="right"|0.01
|align="right"|0.003
|-
|22
|[[贵州省|贵州]]
|align="right"|35,247,695
|align="right"|1,149
|align="right"|0.014
|align="right"|0.01
|align="right"|0.003
|-
|23
|[[江西省|江西]]
|align="right"|40,397,598
|align="right"|1,142
|align="right"|0.014
|align="right"|0.91
|align="right"|0.003
|-
|24
|[[山西省|山西]]
|align="right"|32,471,242
|align="right"|1,084
|align="right"|0.013
|align="right"|1.05
|align="right"|0.003
|-
|25
|[[福建省|福建]]
|align="right"|34,097,947
|align="right"|1,080
|align="right"|0.013
|align="right"|0.18
|align="right"|0.003
|-
|26
|[[天津市|天津]]
|align="right"|9,848,731
|align="right"|974
|align="right"|0.012
|align="right"|0.36
|align="right"|0.010
|-
|27
|[[浙江省|浙江]]
|align="right"|45,930,651
|align="right"|785
|align="right"|0.009
|align="right"|0.20
|align="right"|0.002
|-
|28
|[[西藏自治区|西藏]]
|align="right"|2,616,329
|align="right"|701
|align="right"|0.008
|align="right"|0.03
|align="right"|0.027
|-
|29
|[[青海省|青海]]
|align="right"|4,822,963
|align="right"|431
|align="right"|0.005
|align="right"|0.02
|align="right"|0.009
|-
|30
|[[海南省|海南]]
|align="right"|7,559,035
|align="right"|354
|align="right"|0.004
|align="right"|0.03
|align="right"|0.005
|-
|3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
|align="right"|5,486,393
|align="right"|312
|align="right"|0.004
|align="right"|0.02
|align="right"|0.006
|-
|bgcolor="#FFFF00"|
|bgcolor="#FFFF00"|现役军人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2,498,600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6,023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0.228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5.39
|align="right" bgcolor="#FFFF00"|0.241
|}
{{hideF}}

== 服飾 ==
維吾爾族人生活受古[[西域]],以及外来的[[波斯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影響,服飾以毛織而成,圖案豐富多運用幾何紋樣。作为[[穆斯林]],維吾爾婦女歷來与周边地区的穆斯林妇女一样,在外出时會穿戴稍微保守卻又色彩繽紛。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和蘇俄的影响,年纪较大或南疆部分地区维吾尔族人大多喜好穿着西式服装并配以[[花帽]]([[朵帕]])、[[妇女头巾|头巾]]等装饰品以表明[[民族]]身份。維吾爾女性则喜歡穿戴艳丽的[[妇女头巾|头巾]],喜愛“[[艾德莱丝绸]]”縫製的鲜艳色彩的連衣裙。男子愛穿豎條花布,“拜合衫綢”製作的無領外衣,全族都有戴“[[花帽]]”习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隨著中国政府对宗教信仰的解禁,伊斯兰教在新疆得到極大的復興,部分維吾爾族婦女恢復在家庭以外不露臉的所謂伊斯蘭传统,並穿戴在穆斯林世界的常見蓋頭([[希賈布]])。但同時,由于西亞的伊斯蘭教[[瓦哈比派]]和[[薩拉菲|薩拉菲派]]的積極傳入,源自[[阿拉伯半岛]]的遮蓋全身以及面部的伊斯蘭極端服飾[[尼卡布]]和[[波卡 (服飾)|布爾卡]]反而在部分保守的維吾爾族婦女中流行起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伊斯兰教|中國西北的伊斯兰教宗教势力在1980年代以后的复兴]],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民族]]类似,要求女性穿着保守成为穆斯林社群的准则。21世纪,[[禁蒙面法|是否禁止女穆斯林蒙面]]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同样[[伊斯兰教女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逐漸成為一個有爭議性的話題]]。

{{multiple image|caption_align=center|header_align=center | align = center
| total_width =750

| image1 = 1965-01 和田缫丝厂3.jpg
| width1 =250
| caption1 =1965年和田缫丝厂的女工

| image2 = Xinjiang, China (27637374253).jpg
| width2 = 250
| caption2 =1986年喀什学校中,为外宾表演的女孩

| image3 = Xinjiang, China (27637374063).jpg
| width3 = 250
| caption3 =1986年喀什,两名穿着[[中山装]]的男子


}}

{{multiple image|caption_align=center|header_align=center | align = center
| total_width =1000

| image1 = Khotan-fabrica-alfombras-d02.jpg
| width1 = 250
| caption1 =2005年,正在工作中的新疆地毯编织女工

| image2 = Uyghur people - women.png
| width2 = 250
| caption2 = 穿著[[希賈布]]蓋頭的維吾爾穆斯林婦女

| image3 =Uyghur people - women and kid.jpg
| width63 = 250
| caption3 = 抱著孩子的維吾爾穆斯林婦女用蓋頭將臉部和頭部包覆住

| image4 = Kashgar Women.jpg
| width4 = 250
| caption4 =2016年,穿戴著白色蓋頭的喀什老年維吾爾婦女
}}

== 飲食 ==
維吾爾以[[饢]](nang)為主食。

維吾爾人常飲用[[砖茶]]、[[奶茶]]、[[玫瑰]][[花茶]],有節日時,會用[[抓飯]]招待訪客。

[[羊肉串]](kawap)也是非常著名的维吾尔族食品。

[[拉條子]](leghman),又稱拌面、拉面,是維吾爾的主食之一。通常選用精白麵加水和制,麵團要軟硬適度,太軟、太硬都不行,麵團要多揉,揉出筋道。然後切成細條搓圆后拉開入沸水煮熟即可食用。拌面的菜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維吾爾人最喜歡吃的拌面菜是“過油肉”:選用羊肉或牛肉揉入淀粉過油,加青椒、番茄、洋蔥或蒜炒熟佐面。則紅、綠、白相間,香辣可口。另外还有土豆丝拌面、野蘑菇拌面等。

[[包子|烤包子]](samsa),是比较普遍的维吾尔族食品,大多数为矩形,也有菱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由麵粉做皮包裹,并以羊肉,洋葱为主要馅料烘焙出來的食品。

[[大盤雞]]源于新疆沙湾县,是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主要用雞肉、麵條、馬鈴薯、辣椒製作的一道菜品。將處理乾淨的雞剁成小塊,馬鈴薯去皮切片。調料可以有鹽、薑、蒜、蔥、花椒、辣椒,根據口味自選。{{clr}}

== 姓名 ==
{{see also|维吾尔族常见人名列表}}
近代在[[新疆]]的维吾尔人采用[[阿拉伯]]式的[[父子联名制]],其全名由本名和[[父名]]組成,本名在前,父名在后。比如一個叫「约麦尔·阿布拉(Ömer Abla)」的人,「阿布拉(Abla)」是他父親的名字,而「约麦尔(Ömer)」則是他本人的名字,他的兒子會採用「约麦尔(Ömer)」這個名字作为父名。因此除贵族外的维吾尔人大部分是没有姓氏的。

[[中亚]]各国的维吾尔人,由于受到[[苏联]]统治的影响,有固定的[[姓氏]],如已故[[俄罗斯]]維吾爾族流行歌手「[[木拉提·纳斯洛夫]]」(Murat Nasirow)和其父「司馬義·納斯洛夫」(Isma'il Nasirow),均以「納斯洛夫」作为姓氏。现代中国境内的少数维吾尔人也会采用固定姓氏,如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其祖父名叫“凯吾尔·扎克尔”,父亲名叫“[[阿不都拉·扎克洛夫]]”(曾留学苏联,受苏联影响采用了俄化姓氏)。

而中国河南、湖南等地的[[回鹘]]人后代早已汉化,使用汉族姓氏,如[[翦伯赞]]等。

== 文化 ==
=== 語言文字 ===
{{main|維吾爾語}}

維吾爾族使用[[維吾爾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语支]]。維吾爾的祖先回鹘人使用[[回鹘文字母]]。喀喇汗王朝时期,随着[[伊斯蘭教]]国教地位的确立,大规模的文化转型使得这一时期的突厥文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但[[高昌]]地区未改宗伊斯兰教的回鹘人一直使用[[回鹘文]]至15~16世纪。

中國新疆是大多維吾爾族的居住地,於1949年後,文字改革開始活躍。一度[[蘇聯]]語言學家曾試圖將維吾爾,[[哈萨克文|哈薩克]],[[吉尔吉斯文|吉爾吉斯]],[[蒙古文|蒙古]],[[锡伯文|錫伯]]等文字[[西里尔字母]]化。但隨著中蘇關係的破裂,而流產。1959年的冬天,一個以[[拉丁文]]為基礎的新文字([[新維文]])草案浮出水面,並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採用。1960到1964,開始實驗,之後在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推行。1982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又恢復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老維文]](UEY),並對其進一步完善。

2000年開始,由[[新疆大學]]發起制定了一套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拉丁維文]](ULY),但與會方強調這套方案僅僅適用於計算機領域。<ref>{{cite web|url=http://uyghurdictionary.org/excerpts/An%20Introduction%20to%20LSU.pdf |title=An Introduction to Latin-Script Uyghur |author=Jean R. Duval, Waris A. Janbaz |date=2006 |language=en}}</ref>

在[[哈薩克斯坦]]等前[[蘇聯]]國家居住的維吾爾人使用一套以[[西里爾字母]]為基礎的維文([[西瑞爾維文|USY]])。

{| class="wikitable" border="1"
! colspan="2" align="left" | 三種不同字母體系的[[维吾尔文|維文]]:
|-
| align="right" | [[拉丁維文|拉丁維文<br /><small>ULY</small>]]
| {{lang|ug-Latn|Uyghurche Unicode asas qilin'ghan tékist kirgüzüsh ramkisi.}}
|-
| align="right" | [[老維文|老維文<br /><small>UEY</small>]]
| <big><div style="direction: rtl; unicode-bidi: embed;" lang="ug-Arab" xml:lang="ug-Arab">ئۇيغۇرچە ئۇنىكود ئاساس قىلىنغان تېكىست كىرگۈزۈش رامكىسى.</div></big>
|-
| align="right" | [[西里爾維文|西里爾維文<br /><small>USY</small>]]
| {{lang|ug-Cyrl|Уйғурчә уникод асас қилинған текист киргүзүш рамкиси.}}
|}

==== 维吾尔语的電腦输入问题 ====
{{fact|[[Unicode]]的到來和電腦的普及,不但解決了[[老维吾尔文]]的 問題,同時也將[[拉丁维吾尔文]]在互聯網上廣泛應用。中國[[新疆大學]]和[[維吾爾計算機科學協會]](UKIJ)等致力於维吾尔語軟體的開發,以及維語電腦標準化的制定,目前初見成效。}}{{clr}}

=== 神話 ===
維吾爾族的文化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神話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由於伊斯蘭教傳入時間較晚,因此仍存在著未受神話所影響的神話故事。自唐代約七、八世紀時伊斯蘭教即由西域傳入,因此維吾爾族的傳說故事多受其影響,不過在此之前的神話故事較可以發現的是薩滿信仰的影響。維吾爾族的代表神話有《[[女天神創世神話]]》、《頂地球的公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女天神創世神話]]》裡,既有受到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版本,也有未受到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版本。

=== 文學 ===
==== 簡介 ====
維吾爾地處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受多種文化的影響,是各種文化的交匯點,理所當然地表現出多樣性。先後湧現出了一大批經典的古典文學,流傳至今的有《[[烏古斯可汗]]傳》、《[[福樂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真理的入門]]》等。以及很多民間作品,如著名的“[[阿凡提]]笑話”。詩歌在維吾爾文學中佔有優勢地位,並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和著名詩人。如14世紀的詩人[[尤素甫·賽喀克]]的抒情短詩和15世紀詩人[[鲁提菲]]的抒情短詩和長詩《[[花兒與春天]]》等。

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維吾爾族文學史上又出現了三個抒情詩人:[[赫爾克提]]、[[翟梨裏]]和[[諾比提]]。19世紀中葉,在維吾爾族文學史上出現了反抗满清封建統治的詩篇和歌謠,同時提出發展教育、向愚昧挑戰、學習科學等極為進步的口號。代表人物就是[[阿布都哈里克·維吾爾]]。

==== 《突厥語大詞典》 ====
《突厥語大詞典》是一本出自11世紀的突厥語詞典。 在1072-74年,突厥學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研究了當時的突厥语,然後寫了這本書。《突厥語大詞典》是第一本詳細地記錄突厥語的詞典。這本書是寫給巴格達地區的哈裏發國的人看的。因為,當時說突厥的民族建立了塞尔柱王朝並且統治了這個地區,所以作者麻赫穆德便寫這本字典給當地的人學習突厥語。這本字典同樣收錄了用古突厥語寫成的詩歌。字典中的詩歌大多數是四行詩,也包括了當時主要的詩歌題材:史詩,牧歌,說教的訓話,抒情詩和哀歌。在用了15年時間研究[[語言學]]之後,麻赫穆德去了[[巴格達]]。[[巴格達]]是當時的[[伊斯蘭]]中心和[[哈裏發國]]的首都。在[[巴格達]],他和著名的學者、語言學家交流,向前賢們請教。{{who}}1072年2月25日,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開始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事業,經過四次反復編纂充實和完善,1077年1月9日,《[[突厥語大詞典]]》這部經典巨著終於面世了。這部語言學巨著,不僅得到了[[阿拔斯王朝]]二十七世[[哈里發]][[奧布林凱西姆·阿布杜拉]]的獎勵,還在當時就產生了相當廣泛的影響。後來,突厥歷史學家Ali Amiri也編輯過這詞典。

{{fact|《[[突厥語大詞典]]》的75000條詞目是西元11世紀生活在[[中亞]]地區人民的生活[[百科全書]]。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用生動的實例闡釋了這些詞目的詞源和使用,同時指出了11世紀維吾爾族和其他[[突厥語族]]的語言、以及各個方言的區別,說明了語法、語音規則。《[[突厥語大詞典]]》還詳細地介紹了[[突厥語]]的有關部落的歷史知識。當時,[[伊斯蘭哲學]]觀佔有統治地位。但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沒有局限於單純的宗教思想,儘可能還原當時[[突厥民族]]的歷史原貌。《[[突厥語大詞典]]》敍述的事件和[[阿拉伯]]、[[波斯]]旅遊者的記錄以及漢文史書上的記載,基本吻合。在用[[阿拉伯語]]寫作的學者中,關於[[中亞民族]]的記載,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唯一的不依賴書本而且是在生動事實和傳說的基礎上嚴肅求證的人。總而言之,百科全書《[[突厥語大詞典]]》講述了[[黑汗]]時代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 《福樂智慧》 ====
哲理長詩《[[福樂智慧]]》有著語言,文化、藝術、法律、天文學、倫理道德、文化人性論、哲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價值。

==== 近代詩歌 ====
由於近代維吾爾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民族詩人,其中的代表人物為詩人[[阿布都哈裏克·維吾爾]],詩人[[努甫拉·穆塔里甫]]。80年代,[[新疆]]的文學工作者搜集和整理,出版了《[[阿布都哈力克·維吾爾詩歌集]]》。為了紀念[[努甫拉·穆塔里甫]],195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維吾爾文]]首次出版了他的詩集《[[愛與恨]]》。1962年,[[新疆]][[天山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以[[努甫拉·穆塔里甫]]的生平、文學創作和革命活動為情節的故事片《[[遠方的星火]]》。紀念他的歌曲“[[Salam Lutpulla]]”(努甫拉),被歌手[[艾斯卡爾]](灰狼)在90年代重新演繹。

:「[[觉醒]](Oyghan,節選)」
:作者:[[阿布都哈裏克·維吾爾]]
:1921年於[[吐魯番]]

:嘿,困苦的維吾爾,觉醒!你也该睡够了,
:你已一无所有,再这样就是走向毁灭~
:你要是不从灭亡中自救,
:啊,你的境况危险,境况危险~

:原文:
:<span style="font-family:UKIJ inchike, tahoma">Hey, péqir uyghur, oyghan, uyqung yéter,</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UKIJ inchike, tahoma">Sende mal yoq, emdi ketse jan kéter.</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UKIJ inchike, tahoma">Bu ölümdin özengni kutkuzmisang,</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UKIJ inchike, tahoma">Ah, séning haling heter, haling heter. </span>{{clr}}

===庆典文化===
'''麦西热甫'''({{lang-ug|'''مەشرەپ'''}},{{lang-en|meshrep}})又称'''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含舞蹈的一系列传统表演艺术。麦西热甫源自[[阿拉伯语]],[[维吾尔语]]意为“聚会、场所”,是古代维吾尔族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存和发展<ref>韩春英, 毛海英. 维吾尔麦西热甫-木卡姆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4): 15.</ref>。2010年11月15日,经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麦西热甫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意即麦西热甫的存续状况受到威胁,需制订专门计划进行急需保护<ref>亚心网. [http://www.iyaxin.com/content/2010-11/17/content_2304941.htm 《麦西热甫》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4121111/http://www.iyaxin.com/content/2010-11/17/content_2304941.htm |date=2013-12-24 }}. 2010-11-19.</ref>。
[[File:Uyghur musical instruments, Kashgar.jpg|thumb|left|麦西热甫会用到的[[维吾尔]]乐器]]

=== 音樂 ===

==== 維吾爾傳統音樂 ====
維吾爾地區的音乐也为古代[[西域]]文化的传承。

===== 維吾爾木卡姆 =====
“[[木卡姆]]”是[[中亞]]、[[南亞]]、[[西亞]]、[[北非]]及整個[[伊斯蘭]]文化圈內擁有的一種樂舞形式。“[[木卡姆]]”這個詞源於[[阿拉伯語]]。在現代[[維吾爾語]]中,這個詞有廣、狹兩個含義,廣義指一種大型古典歌舞套曲,狹義則指以散板形式[[維吾爾木卡姆]],他被譽為“維吾爾音樂之母”,源於民間,是融合維吾爾民歌、器樂、說唱、歌舞於一體的大型歌舞套曲形式。[[維吾爾木卡姆]]與其他國家的木卡姆相比,數量最多,藝術形式完整,為世界所矚目。

椐今[[新疆]][[和田]]學者[[毛拉·伊斯邁托拉·穆吉孜]]的《樂師傳》 (1893)記載,[[木卡姆]]形成於15到16世紀。[[維吾爾木卡姆]]按流行地區和風格特色,可分為南疆木卡姆、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留番木卡姆等等多種。每一種木卡姆有六至十二套。人們常說的十二木卡姆,是指南疆木卡姆,是由十二部大型古典套曲組成,每一部套曲又包括“[[窮乃合曼]]”、“[[達斯坦]]”和“[[麥西熱甫]]”這三個大部分。“窮乃合曼”從散板序唱開始進行,緊接是慢速的太孜,到熱烈的賽乃姆和大賽勒克,末尾以輕快的太喀特結束,其中有歌曲和舞曲,各曲間有間奏曲。“[[達斯·坦]]”由三到六首敍事歌組成,曲間有完整的間奏曲,音樂由慢而快,曲調相當流暢。“[[麥西熱甫]]”由三至六首節拍不同的舞蹈歌曲組成,曲間無間奏曲,情緒熱烈而奔放。十二木卡姆共有歌曲、樂曲260首,全部演唱一遍需要二十多個小時。伴奏樂器有[[薩它爾]](主唱者自拉自唱)、[[彈布林]]、[[熱瓦甫]]、[[都它爾]]、[[丈介克]]、[[卡龍]]、[[小手鼓]]等等。

北疆木卡姆,是19世紀由南疆傳入,也有12套。除沒有“[[窮乃合曼]]”之外,結構與南疆木卡姆相同。音樂比較明快,主演唱者用[[彈布林]]或者[[薩它爾]]。而哈密木卡姆流行於東疆的哈密地區。與南、北疆木卡姆相比較,風格結構不盡相同。它由短小的散序起唱,接著演唱系列短小的歌曲和歌舞曲,無間奏曲。它也有十二套,稱哈密十二木卡姆。其伴奏樂器有哈密[[艾介克]](似[[中胡]])、[[刀郎熱瓦甫]]、[[手鼓]]等。全部歌曲有262首,從頭演唱一遍約需12個小時。

[[木卡姆]]唱詞,一些為古代名人詩作,每行15個音節,基本表現人民熱愛生活,批判黑暗,嚮往幸福;另一類來自民間藝人,每節4句,每句7個音節,內容多反映愛情和生活。

===== 刀郎藝術 =====
[[刀郎 (文化)|刀郎]]是[[喀什地區]][[麥蓋提]]、[[巴楚]]、[[莎車]]的一種文化現象。[[刀郎舞]]稱[[刀郎賽乃姆]],音樂稱[[刀郎木卡姆]]。[[刀郎舞]]是一種禮俗性舞蹈,逢節日喜慶,人們都要跳[[刀郎舞]]。開場時唱散板序歌,不舞。接著按嚴格的程式歌舞:奇克提麥(6/8)、賽乃姆<4/4)、賽乃克斯(2/4)、賽勒瑪(2/4),跳刀郎舞的時候,人們要圍圈席地而坐,男女相對起舞,動作粗獷、豪邁。音樂由慢變快,舞蹈由兩人對跳變為集體舞。隨後出現雙人競技性旋轉表演。[[刀郎舞]]的唱詞,有表現狩獵、打仗和生產勞動的,也有反映愛情生活。歌腔高亢激越。伴奏樂器有[[刀郎熱瓦甫]],[[刀郎艾介克]]、[[卡龍]]、[[小手鼓]]等。

==== 民歌 ====
維吾爾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況。由於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不同,各地維吾爾族民歌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簡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獷。維吾爾歌手演唱常有樂器伴奏。北方歌手喜用[[都它爾]]和[[彈布林]];[[哈密]]歌手喜用[[哈密艾介克]];南方歌手喜用[[喀什熱瓦甫]]。民歌的[[音階]]、[[調式]]方面,[[南疆]]大部分地區的民歌運用七聲音階或多於七聲的音階,有不一般的感受。東北地區有不少民歌運用五聲、六聲音階。

維吾爾族[[說唱音樂]]形式多樣,十分活潑,在人民生活中影響廣泛。它主要有[[達斯坦]]、[[柯夏克]]等。

[[達斯坦]]有兩種類型,分別為長篇和短篇。長篇多說唱帶故事情節的內容,曲調通常由上下句組成,多數沒有有拖腔。演唱者可根據唱詞內容靈活壓縮或擴展樂句,比較自由。短篇達斯坦,通常反映新鮮事物或愛情。音樂多方整結構,旋律性強,有的唱腔直接採用民歌,歌詞七詞一句,四句一首。伴奏樂器,南疆用[[熱瓦甫]],北疆、東疆用[[都它爾]]。[[柯夏克]]是由藝人自彈白唱有一種民間彈唱形式。它用一段曲調演唱多段唱詞,內容有愛情和對社會不正之風的諷刺等。

==== 器樂 ====
維吾爾族的樂器、形式豐富多彩,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音樂生活現場,有不同的樂器與樂器組合演奏形式,表現力豐富,有中國一帶的古樂器[[塤]],又有來自[[波斯]]、[[阿拉伯]]等地的[[薩它爾]]、[[彈布林]]等。大部分得樂器與[[波斯]]、[[阿拉伯]]國家的同名樂器近似,少數則是同名異器,反映出[[伊斯蘭世界]]所用樂器的共性。譬如[[達蔔]]、[[納格拉]]、[[奈依]]、[[薩它爾]]、[[都它爾]]、[[彈布林]]、[[卡龍]]等是[[中亞]]、[[西亞]]許多國家中的主要樂器。這類樂器在維吾爾民間同樣流行。樂器往往製作精美,隨著演奏技巧高度發展,樂器都具有獨奏性能和豐富的獨奏曲目,這顯示出維吾爾族器樂的發展水準。同時,維吾爾族樂器吹、拉、彈、打各種形式俱全,打擊樂器在音樂和歌舞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西域聞見錄]]》(雲岫抄藏)卷七寫道:“回樂以鼓為主”’“聲音抑揚高下,隨鼓而起落,而歌舞節奏之盤旋,亦以鼓為節”。

由於地處中西交通的樞紐,維吾爾族音樂的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音階]]、[[調式]]採用[[中國]]、[[波斯]]——[[阿拉伯]]和[[歐洲]]三個音樂體系。以[[喀什]]文化古城為中心的南疆地區,大多採用[[波斯]]——[[阿拉伯]]體系,東疆、北疆地區則借鑒了[[中國]]音樂的元素。[[波斯]]——[[阿拉伯]]體系的音階調式的特點之一是音階的第三,五,七級音常閑升高或降低 ——個全音的1/4音。這些變化音的運用,是形成維吾爾族音樂獨特風格的重要成分。

==== 流行音樂 ====
由於維吾爾族在音樂方面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悠久的傳統、和獨特的感情和熱情,近些年,維吾爾流行音樂發展迅速。維吾爾[[流行音樂]]繼承了維吾爾傳統音樂的一些元素,但也大膽的進行創新和改革,隨著[[電子樂]]和現代樂器的出現,使得維吾爾流行音樂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比如對於[[西班牙]][[弗拉門戈]]風格的嘗試。

[[艾斯卡爾]](Esqer,灰狼)是維吾爾[[搖滾音樂]]的代表。對音樂的追求,使得他放棄了電影播放員的工作,而來到[[北京]]創建了[[灰狼樂隊]]。幾經轉載,終於實現了歷史的突破,在維吾爾流行音樂歷史上,有著里程碑的作用。[[艾斯卡爾]]的音樂深深地呼喚著自己的民族,有著很深的感情,因此為廣大維吾爾人民所愛戴,他曾被譽為“維族人一生的老師”。

除了音樂本身十分震撼人心,在歌詞的處理上,[[艾斯卡爾]]更是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往往內涵很深,使人久久不忘。[[艾斯卡爾]]的成名曲“[[Salam Lutpulla]]”(努甫拉)歌詞:

:<span style="font-family:UKIJ inchike, tahoma">salam Lutpulla esleymen séni, tapsam qewrengge yupuq yasaymen, qaysi yer séni aldi qoynigha, qewrengni sha'ir nedin soraymen.</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UKIJ inchike, tahoma">ajayip heywet qeyser iding sen, shunga düshmenler körelmigenni, qaysi namert sanga qildi biwapa, salam Lutpulla esleymen séni.</span>

:帶上我出發,去尋找努甫拉。蹋遍烈日下的黃沙,是哪里掩蓋著他。為你種上花,你能否看到它。我們在尋找著你,呼喚著努甫拉。每個人身體中,流著你的血。因此這塊土地,也就是你的家。眼中沒有淚水,我不再懼畏。因此這塊土地,也就是我的家。你的靈魂和詩句,已經融入我身軀。

[[艾爾肯·阿布杜拉]]出生於[[喀什地區]]的[[葉城]],憑藉英俊的相貌和深情的[[吉他]]演奏,成為近年湧現出的另一個新星。[[艾爾肯]]的音樂風格不同于傳統風格,音樂更現代更具國際化。[[艾爾肯]]的舞臺演出形式多樣、格調時尚,展現了維族新生代的新形象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艾爾肯的代表曲目

{| border=1
| 專輯
| 代表曲目
|-
| 走出沙漠的刀郎 Karwan yoli
| 奧達木 Orda xénim,維族姑娘 Uyghur Qizi
|-
| 一千零一夜 Ming Bir Kéche
| 巴郎仔 Balangza,愛的要死 Men öley
|-
| 城市之夜 Sheher Kéchisi
| 城市之夜 Sheher kéchisi
|-
| 二道橋的故事 Döngköwrük
| 愛的墓碑 Abide,二道橋的故事 Döngköwrük
|-
| 博客 Blog
| 博客 Blog,媽媽,你不在 Anam, sen yoq
|}

在中亚地区,[[木拉提·纳斯洛夫]]被誉是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维吾尔”,他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众多作品,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属一曲“Aydin Kéche”,传遍[[独联体]]大江南北。同时,他也演唱了很多的[[俄语]]歌曲。

此外,流行音樂在維吾爾年輕人中盛行,校園大都有維族樂隊,如[[湖南大學]]的“[[新樓蘭樂隊]]”(Yéngi kiroran)。{{clr}}

==傳統醫學==
{{main|維吾爾醫學}}

== 經濟 ==
維吾爾族祖先进入西域后有經營農業的悠久傳統,對於灌溉和[[植棉]]和[[園藝]]尤其具有豐富經驗。[[元朝]] (1279~1368)以後,[[植棉]]技術由[[西域]]傳入內地。由於有發達的[[園藝業]],很多地區都出產大量的、品種繁多的瓜果。其中著名的有[[和田]]的[[核桃]]、[[水蜜桃]],[[皮山]]的石榴,[[吐魯番]]的[[無核葡萄]]和[[葡萄乾]],[[伊犁]]的[[蘋果]]以及[[呼圖壁]]的[[西瓜]]等。

維吾爾族的[[手工業]]有久遠的歷史傳統和精湛的技藝。聞名世界的有[[和田]]的[[地毯]]和[[絲綢]],[[莎車]]的[[巴克衫綢]],[[喀什]]的繡花小帽。[[庫車]]的“[[砍土曼]]”(一種鐵制農具),[[烏魯木齊市]]的[[烏修爾鐮刀]]等。尤其是和田至若羌一帶出產的美玉。和田的[[地毯]]圖案精美,色澤鮮明,作工精細,經久耐用。[[英吉沙]]和[[庫車]]製作的小刀,刀柄和刀鞘鑲嵌精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夏季,在新疆地区的農村完成了“[[減租反惡霸]]”運動;1953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從1953年起先後建立9個民族鄉、7個民族區、6個自治縣和5個自治州,1957年,全區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1950—1988年[[新疆]]用於基本建設的投資累計330億元。經過投資建設,初步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經濟格局發生了變化。[[自然經濟]]與[[計劃經濟]]正在向[[商品經濟]]的[[市場經濟]]轉變;封閉型經濟開始向外向型經濟轉變;單一的[[農牧經濟結構]]正在向[[綜合經濟結構]]轉變。199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農業總產值達207.6億元。很多等現代化工業在天山南北發展壯大。農、林、牧、副、漁、鄉鎮企業繼續發展。商業流通、對外貿易出現了新的機遇。

==宗教信仰==
[[File:Khotan-mezquita-d03.jpg|thumb|[[和田清真寺]]]]
维吾尔族先民[[回鹘人]]信奉[[萨满教]],[[摩尼教]]。[[回鹘]]西迁后,[[祆教]]、[[景教]]在[[高昌回鹘]]王国均有传播,而[[佛教]]则成为[[高昌]]与[[龟兹回鹘]]的主要宗教信仰。公元10世纪上期,[[喀喇汗王朝]]统治者接受[[伊斯兰教]],他們的部眾大都是在王權壓迫下皈依的伊斯蘭教,从此伊斯兰教由[[喀什噶尔]]传播到[[叶尔羌]]、[[于阗]]等地,到明末已遍及[[吐鲁番]]、[[哈密地区]]成为在维吾尔族中占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因東察合台諸汗和蘇菲的活動)。

维吾尔族是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在教法学上归属于[[哈乃斐派]]。而在[[葉爾羌汗國]]時代蘇菲派佔優勢。

== 名人 ==
===古代===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全名为: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侯赛因·马赫穆德·喀什噶尔,11世纪[[喀喇汗王朝]]著名语言学家、突厥语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镇海 (蒙古帝国)|镇海]]:[[蒙古帝国]]大臣。
*[[拉班·扫马]]:[[元朝]]旅行家。
*[[廉希宪]]:字善甫,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蒙元时期大臣、儒家学者。
*[[塔塔統阿]]:蒙古帝國大臣,[[蒙古字母]]的创制者。
*[[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喀喇汗王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诗人。
*[[容妃 (乾隆帝)|和卓氏]]:清[[乾隆帝]]容妃。

===现代===
;軍政界
*[[包爾漢]]:前新疆省政府主席
*[[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三區革命的指挥者
*[[賽福鼎·艾則孜]]: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阿巴索夫]]:三區革命領導人
*[[翦伯赞]]:湖南维吾尔族,歷史學家
*[[铁木尔·达瓦买提]]: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前主席,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前主任
*[[司马义·艾买提]]: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國務委員,政治家,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前主席,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前主任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前主席
*[[努爾·白克力]]: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

;体育界
*[[巴力·買買提依力]]:江蘇舜天足球隊前衛,前國奧隊隊員,曾效力於杭州绿城
*[[阿的江·蘇萊曼]]:前八一火箭隊主教練,1990年代籃球國手,後衛
*[[西熱力江·木合塔爾]]:新疆飛虎男子籃球隊主力後衛,籃球國手
*[[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中国国家篮球队]]前锋。

;演艺界
*[[迪丽达尔·艾则孜]]:维吾尔族著名现实主义女作家,独立研究学者,社会活动家.法国索邦四大十八世纪法兰西文学与哲学博士研究生。通常用维吾尔语,汉语,法语和英语写作。
*[[祖木來提]]: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女歌唱家
*[[朗辰]]:电影导演
*[[麥迪娜·買買提]]:現代中國演員
*[[拜爾 (歌手)|拜爾]]:現代流行音樂歌手
*[[張韶涵]]:台灣知名女歌手及女演員,擁有四分之一維吾爾血統
*[[迪里拜尔]]:女高音歌唱家
*[[巴哈古麗·熱合木吐拉]]:中國女演員
*[[古力娜扎爾·拜合提亞爾]]:中國女演員,模特
*[[迪麗熱巴|迪麗熱巴·迪力木拉提]]:中國女演員
*[[米熱 (演員)|米熱夏提▪亞里坤]]:中國男演員
*[[代斯|穆克代斯·庫爾班]]:中國女演員
*[[那吾克熱·玉素甫江]]:新疆饒舌歌手
*[[艾熱]]:新疆饒舌歌手

;社会名人
*[[吾爾開希]]:1989年北京學生運動領袖之一,現為台灣政治評論家
*[[热比娅·卡德尔]],境外組織“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
*[[海莱提·尼亚孜]]:维吾尔在线管理员
*[[伊力哈木·土赫提]]:维吾尔在线创办人
*[[阿布都萨拉木·托乎提]]:曾历任新疆第二师范语言文学教师,新疆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彩色识字课本》在2000年3月荣获世界学术贡献金奖。曾被评为自治区语言文字研究工作先进工作者,被授予“全国民族文字教材做出突出成就的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并获得荣誉证书及奖励
*[[阿地里·阿里木]]:blip懂爱梦想爱心团队创始人,领导人,负责人,杰出青年慈善家
*[[哈木拉提·吾甫爾]]:1996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研究所所長
*[[伊力汗·奧斯曼]]:2001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新疆電視台副台長
*[[迪丽娜尔·阿不都拉]]:2002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國家一級演員,舞蹈家
*[[阿迪力·吾休尔]]:2005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特技演員,達瓦孜第六代傳人
*[[茹仙古丽·艾白度啦]]:中国著名魔术师,人大代表

== 參見 ==
* [[維吾爾語]]
* [[突厥語族]]
* [[土耳其語]]
* [[烏茲別克語]]
* [[東突厥斯坦]]

== 注釋 ==
{{notelist|iger=}}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外部連結 ==
* [http://www.ukij.org/ UKIJ 維吾爾電腦資訊協會]
* [http://www.xjbs.com.cn/ 新疆新闻在线网]
* [http://uyghurdictionary.org/ 維英詞典]
* [http://www.tianshannet.com.cn/GB/channel3/17/200502/02/136894.html 湖南維吾爾族]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9093409/http://www.uighurbiz.net/ 维吾尔在线]
* [http://imzalar.googlepages.com/Petition_cn.html 關於使用和發展維吾爾族語言與文字的提案]
*王柯:[http://www.aisixiang.com/data/56863.html 〈在中華與「烏瑪」之間――清王朝對新疆維吾爾社會的統治〉](1998)
{{-}}
{{Turkic peoples}}
{{中華民族}}
{{俄羅斯民族}}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维吾尔族| ]]
[[Category:突厥人|Wei]]
128,8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