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61
次編輯
變更
龟兹
,{{東土耳其斯坦歷史}}
{{中国历史上的新疆}}
'''龟兹'''([[汉语拼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cj|前272年||14世纪||G}};{{lang-en|'''Kucha''' 或 '''Kuche'''}}),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File:高昌.png|thumb|250px|北魏時代龟兹与周边国。]]
[[File:Gāochāng 3.png|thumb|250px|唐代龟兹与周边国。]]
== 地理 ==
[[File:Aksu.png|right|140px|thumb|阿克苏地区]]
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与[[疏勒]]接,东与[[焉耆]]为邻,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在极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ref>[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2624 季羡林:龟兹研究三题]</ref>
== 历史 ==
*[[西汉]][[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龟兹王及夫人来朝,王及夫人皆賜印綬。夫人號稱公主,賜車騎旗鼓,歌吹數十人,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後數來朝賀,学习漢朝衣服制度,歸國后,按汉朝制度治理宮室。[[汉成帝]]、[[汉哀帝]]时龟兹和漢朝关系親密。(《[[前汉书]]·西域传》)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莎车王贤杀龟兹王,将龟兹分为龟兹、[[乌垒]]国,封[[则罗]]为龟兹王,封驷鞬为乌垒王。几年后,龟兹国人起义杀[[则罗]]、[[驷鞬]],遣使[[匈奴]],请立新王。匈奴立龟兹[[贵人]]身毒为龟兹王,于是龟兹属匈奴。(《[[后汉书]]·西域传》)
*东汉[[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据有北道,攻破[[疏勒]],杀疏勒王,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
*东汉[[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班超]]从间道到疏勒,去兜题所居[[橐城]]九十里,遣吏田虑先往说降。兜题见田虑轻弱,无降意。田虑乘兜题无备,劫缚兜题,兜题左右惊惧奔走。田虑驰报[[班超]],班超即赴之,召集疏勒全部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疏勒王,疏勒国人大悦。疏勒王忠及官属皆请杀兜题,超不听,欲示以威信,释而遣之。疏勒由是与龟兹结怨。
*东汉[[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度发兵攻疏勒。班超守盘橐城,与疏勒王忠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余。
*东汉[[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初即位,恐班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疏勒两城自超去后,复降龟兹。
*东汉[[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疏勒、[[康居]]、[[于闐]]、[[扜弥|居弥]]兵一万人攻破[[姑墨]]石城,斩首七百级。班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上疏请兵:“窃见先帝欲开[[西城]],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鄯善]]、[[于闐]]即时向化。今[[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惟[[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大小,皆言“倚汉与依天等”。以是效之,则[[蔥嶺]]可通,蔥嶺通则龟兹可伐。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间也,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且姑墨、温宿二王,特为龟兹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势必有降反。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愿下臣章,参考行事。”书奏,帝知其功可成,[[建初]]五年(80年),发兵千人就班超。
*东汉[[建初]]七年(82年),疏勒王忠与龟兹密谋,遣使诈降班超。班超知其内奸而外伪许之。忠大喜,即从轻猗诣超。超密勒兵待之,为供张设乐,酒行,乃叱吏缚忠斩之,击破其众,杀七百余人,南道于是遂通。
*东汉[[建初]]九年(84年),龟兹、[[姑墨]]、[[温宿]]皆降;[[班超]]废龟兹王尤利多,立白霸为龟兹王。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
*《[[晋书]]·西戎》“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
*[[晋武帝]][[太康]]中(285年),龟兹王遣子入侍。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之大将[[吕光]]率兵七万伐龟兹,龟兹王白纯不降,吕光进军讨平龟兹。
*[[北魏]]高祖[[北魏孝文帝|孝文皇帝]][[延兴]]五年(475年)龟兹等国遣使朝贡。[[太和]]二年(478年)龟兹国献名驼龙马珍宝。三年(479年)吐谷浑、龟兹、粟特等国遣使朝贡。
*5世纪后,龟兹先后被[[嚈哒]]、[[吐蕃]]、[[回鹘]]统治,佛教文明曾受破坏。
*《[[隋书]]·龟兹》“龟兹国,汉时旧国,都白山之南百七十里,东去焉耆九百里,南去于阗千四百里,西去疏勒千五百里,西北去突厥牙六百余里,东南去瓜州三千一百里。龟兹王姓白,字[[白苏尼咥|苏尼咥]]。都城方六里。胜兵者数千。风俗与[[焉耆]]同。龟兹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坐金师子座。龟兹国土产多稻、粟、菽、麦,饶铜、铁、铅、麖皮、铙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马、封牛。[[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龟兹国王遣使贡方物。”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龟兹、吐蕃、高昌、女国、石国遣使朝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派遣昆丘道副大总管[[郭孝恪]]讨伐龟兹,破都城,郭孝恪自留守,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那利等率众万余,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攻郭孝恪。郭孝恪中流矢死,将军曹继叔收复都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设[[安西都护府]],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管戍兵二万四千人。
*[[唐高宗]][[麟德]]四年(667年)[[吐蕃]]陷白州等一十八州,又陷龟兹[[拨换]]城。唐朝罢安西四镇。[[上元]]中(675年)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名马。
*[[北宋]][[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六年、[[天禧]]元年(1017年)、四年、[[天聖]]二年(1024年)、七年、九年、[[景祐]]四年(1037年)、[[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五年、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年),龟兹前后遣使朝貢十二次。
*11世纪初期,来自于锡尔河下游三角洲的阿弗喇昔牙卜家族的会建立的的[[喀喇汗朝|大可汗王朝]]皈依[[伊斯兰教]],对西域诸佛国发起了旷日持久的“[[圣战]]”。14世纪末期,因帖木儿入侵而导致的改宗伊斯兰的[[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对龟兹的佛教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佛教[[寺院]][[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佛教经典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佛教文化被破坏殆尽。当地佛教僧侣或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或逃往异国他乡,或抗拒被杀。
{{模板:中國歷史上的新疆}}
== 龟兹王列表 ==
龟兹(前72-788)
{| border="1" cellpadding="2"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ackground: #ffffff; border: 1px #aaaaaa solid;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
!width="225" bgcolor=green|名
!width="168" bgcolor=yellow|在位时间
!width="228" bgcolor=red|即位年
|-align="center"
|[[绛宾]]
|(36)
|己酉 前72
|-align="center"
|[[丞德]]
|(52)
|乙酉 前36
|-align="center"
|[[弘 (龟兹王)|弘]]
|(30)
|丙子 16
|-align="center"
|[[则罗]]
|(4)
|甲午 46
|-align="center"
|[[身毒 (龟兹王)|身毒]]
|(23)
|庚戌 50
|-align="center"
|[[建 (龟兹王)|建]]
|(3)
|癸酉 73
|-align="center"
|[[尤利多]]
|(16)
|丙子 76
|-align="center"
|[[白霸]]
|(19)
|辛卯 91
|-align="center"
|[[白英 (龟兹)|白英]]
|(17)
|庚戌 110-127
|-align="center"
|白?
|(58)
|壬寅 222
|-align="center"
|[[白山 (龟兹)|白山]]
|(46)
|庚子 280
|-align="center"
|[[龙会]]
|(23)
|丙戌 326
|-align="center"
|[[白纯]]
|(33)
|己酉 349
|-align="center"
|[[白震]]
|(55)
|壬午 382
|-align="center"
|白?
|(38)
|丁丑 437
|-align="center"
|白?
|(28)
|乙卯 475
|-align="center"
|[[尼瑞摩珠那胜]]
|(40)
|辛丑 521
|-align="center"
|[[白苏尼咥|托提卡]]
|(19)
|壬午 562
|-align="center"
|[[白苏尼咥|苏尼咥]]
|(34)
|辛丑 581
|-align="center"
|[[白苏伐勃駃|苏伐勃駃]]
|(3)
|乙亥 615
|-align="center"
|[[白苏伐叠|苏伐叠]]
|(29)
|戊寅 618
|-align="center"
|[[白诃黎布失毕|诃黎布失毕]]
|(1)
|丁未 647
|-align="center"
|[[白叶护|叶护]]
|(2)
|戊申 648
|-align="center"
|[[白诃黎布失毕|诃黎布失毕]]
|(9)
|庚戌 650
|-align="center"
|[[白素稽|素稽]]
|(19)
|己未 659
|-align="center"
|[[延繇拔]]
|(30)
|戊寅 678
|-align="center"
|[[白莫苾]]
|(11)
|戊申 708
|-align="center"
|[[白孝节]]
|(12)
|己未 719
|-align="center"
|[[白环]]
|(57)
|辛未 731
|}
== 龟兹语言 ==
[[龟兹语]]属于[[印欧语系]]中[[颚-咝音同言线|颚音类语言]]的[[吐火罗语]]方言,用印度的[[婆罗米文]]书写。由于在语言学分类学上吐火罗语与其近邻—印欧语的主要东方分支咝音类语言的[[印度-伊朗语]]的距离较远,反而与分布于欧洲的颚音类语言的拉丁一凯尔特语与日尔曼语有较近的关系,故它在印欧语分类学的研究中占有举世公认的重要地位。这使得龟兹成为古印欧语在东方分布最远点的标志地名之一。
== 龟兹的佛教 ==
公元初年前后,印度佛教经[[大夏 (中亚古国)|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 (国家)|安息]](今[[伊朗]]东北部)、[[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并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传入龟兹。龟兹佛教以小乘为主,兼及大乘。公元3世纪中叶,龟兹佛教进入全盛时期,《晋书·四夷传》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西晋以后,龟兹的佛教已经相当普及。唐[[贞观]]元年(627年)著名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在《[[大唐西域記]]》纪述'''屈支国'''(即龟兹)的佛教:“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在當地,玄奘與龜茲國師[[木叉麴多]]辯經,大獲全勝。
佛教很可能是最初由龟兹传入中国的。法国汉学家[[列维]]在《所谓吐火罗语B即龟兹语考》一文中指出据中国最早的2世纪佛经译本中的佛教用语如“沙门”、“沙弥”不能对比梵文的sramana、sramenera,但与龟兹语的samane、sanmir很近,由此断定中国2世纪佛经必定是从原始的龟兹语翻译而来,龟兹语作为佛经传入中国的谋介,大約在公元一世纪。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如龟兹国师[[鸠摩罗什]]于401年到长安,组织译场翻译佛经。来自龟兹的高僧还有龟兹王世子帛延、帛尸梨蜜、帛法炬、[[佛图澄]]、[[莲华精进]]等。
龟兹的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包括六个主要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托乎拉克埃石窟]]。其中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建造最早的,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有编号的洞窟达 236个。龟兹石窟在伊斯兰教征服西域后被埋没于荒沙蔓草之中近千年,直至被后人所发现。
== 龟兹文学 ==
{{Wikisource}}
*《[[弥勒会见记]]》[[剧本]]
*《[[摩尼教]]赞美诗》
*《[[一百五十赞歌]]》
== 龟兹艺术 ==
{{Main|龟兹乐}}
根据历史学家[[向达]]考证,龟兹琵琶七调起源于[[印度]][[北宗音乐]]。[[龟兹乐]]娑陀力(宫声)来自印度北宗音乐的Shadja,般赡调(羽声)来自印度北宗音乐的Panchama调。龟兹音乐传入中国,在唐代演变成为唐代[[佛曲]]。
据[[郑樵]]《[[通志]]》,龟兹乐曲有二十,万岁、藏钩、、七夕相逢、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投壶]]、舞席、[[同心髻]]、泛龙舟、[[斗鸡]]子、斗百草、善善还旧宫、长乐花、十二时、摩尼解、婆伽儿舞、小天舞、圣明乐、疏勒盐等。
唐[[杜佑]]《[[通典]]》:“龟兹乐,工人皂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袖、绯布。舞四人,红抹额、绯白、双乌皮靴。乐用竖[[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横笛一、箫一、筚篥一、答腊鼓一、腰鼓一、[[羯鼓]]一、毛员鼓一(今亡)、鸡娄鼓一、[[铜钹]]二、贝一”<ref name="通典方乐">[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六《方乐》</ref>。“龟兹乐者,起自[[吕光]]破龟兹,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复获之。有曹婆罗门,受龟兹琵琶于商人,代传其业,至于孙妙达,尤为北齐文宣所重,常自击胡鼓和之”<ref name="通典方乐" />
除[[音律]]外,《隋书》記載了名為《小天》及《疏勒鹽》的舞曲;《舊唐書》則記有舞者四人,紅摸額,緋祅,白布褲,帑烏皮鞋的跳舞裝束。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来源 ===
* 《[[大唐西域记]]校注》[唐][[玄奘]] 著,[[季羡林]] 等 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ISBN 7-101-02453-X
* 《又佛教与西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9册,中华书局年。1989 ISBN 7-101-00475-X
* [法][[列维]]《所谓吐火罗语B即龟兹语考》,收入《吐火罗语考》,[法]列维、伯希和 著,冯承钧 译,中华书局,2004年(世界汉学论丛)。ISBN 7-101-04083-7
* [[向达]]《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收入向达所著《[[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ISBN 7-5434-4237-X
* 《龟兹古国史》 刘锡淦、陈良伟 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年。ISBN 7-5631-0264-7
* 《丝绸之路与龟兹文化》 苏北海 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ISBN 7-228-03704-9
* 《龟兹史料》 吴平凡、朱英荣 编,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ISBN 7-5631-0195-0
=== 外部链接 ===
{{Commons category|Kucha}}
*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C0%FA%CA%B7%B9%A4%BE%DF%C0%E0/%D6%D0%B9%FA%B4%F3%B0%D9%BF%C6%C8%AB%CA%E9%D6%D0%B9%FA%C0%FA%CA%B7/Resource/Book/Edu/JXCKS/TS011097/0505_ts011097.htm 中国大百科全书 - 龟兹]
* [http://www.cnr.cn/2004travel/zhk/notes/200508110013.html 克孜尔千佛洞]
*季羡林:〈[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5298938 龟兹之密宗]〉。
{{coord|41|42|56|N|82|55|56|E|display=title}}
[[Category:新疆的西域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