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冒辟疆

增加 1,0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冒辟疆''':即[[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赵弈钦|圖片 = [[File:T01c741cb98ca97ab59.jpg|缩略图|450px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5%86%92%E8%BE%9F%E7%96%86&src=tab_www&correct=%E5%86%92%E8%BE%9F%E7%96%86&ancestor=list&cmsid=67eca2c9e1be06994a5a0623407298b3&cmran=0&cmras=0&cn=0&gn=0&kn=17&fsn=94&adstar=0&clw=266#id=97ad97080ce15970a9377f1710b9f33d&currsn=0&ps=67&pc=67 原图链接][http://www.akjunshi.com/n/20170201/74557890_2.html 图片来源于军事网]]]|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611年4月27日| 國籍 = 中國| 别名 = 冒襄| 職業 = 文学家| 知名原因 = 一生著述颇丰 ,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 知名作品 = 《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影梅庵忆语》等}} 
[[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ref>[http://news.hexun.com/2015-11-26/180830703.html 《红楼梦》作者是冒辟疆?],和讯新闻,2015-11-26</ref>
==基本信息==
[[File:Mpr.png|缩略图|250px|冒辟疆]]
[[File:1010没人.jpg|缩略图|250px|冒辟疆]]
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如皋人。父起宗,明副使。襄十岁能诗,董其昌为作序。崇祯壬午副榜贡生,当授推官,会乱作,遂不出。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襄少年负盛气,才特高,尤能倾动人。尝置酒桃叶渡,会六君子诸孤,一时名士咸集。酒酣,辄发狂悲歌,訾詈怀宁阮大铖,大铖故奄党也。时金陵歌舞诸部,以怀宁为冠,歌词皆出大铖。大铖欲自结诸社人,令歌者来,襄与客且骂且称善,大铖闻之益恨。甲申党狱兴,襄赖救仅免。家故有园池亭馆之胜,归益喜客,招致无虚日,家自此中落,怡然不悔也。襄既隐居不出,名益盛。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录,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书法绝妙,喜作擘"白大"字,人皆藏弆珍之。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1693年12月31日),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ref>[http://bbs.tianya.cn/post-no05-439175-1.shtml 从《冒辟疆全集》中冒辟疆方以智诗歌往来考证《红楼梦》之必为冒辟疆所作],天涯论坛社区,2016-11-13</ref>
==怀才不遇==
冒襄在1627年-1642年间,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他深感怀才不遇。明代自万历以来已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已达登峰造极。面对这种危亡局势,一般在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怎不忧心如焚呢?
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 <ref>[http://js.ifeng.com/a/20160415/4461892_0.shtml 冒辟疆的最后时刻],凤凰江苏,2016年04月15日</ref> 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1639年由[[吴应箕]]起草、冒襄等复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乱公揭》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
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处的九年中享尽。艰难的生活中,饮食已是难饱,小宛的身体又十分虚弱,加上照顾辟疆连续几场大病,使得小宛身体顷刻间垮了下来,连续二十多天喝不进一口水。
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仙逝,年仅28岁。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 冒家上下恍惚伤痛,葬之于如皋影梅庵。历代文人多有凭吊。<ref>[https://www.360kuai.com/pc/94f94c3486978c826?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第二弹结为夫妻],快资讯,2019-05-14 </ref>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帝欢,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其实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属虚谈。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