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长白山天池

增加 4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345 ima333333333333333ge file copy 18233333333333.jpg|缩略图||[https://bbswater-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2/M00/09/08/ChMlWV1Or-aIcRO_AASOvmwVJC4AAMfiQIJnXMABI7W483.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17_73009.html 来自 zol论坛 的图片]]]
''' 长白山天池 '''<ref>[http://bbs.zol.com.cn/dcbbs/d34019_120110.html 长白山温泉【4】完结], zol论坛, 2010-06-09</ref> (Changbai mountain pool in the sky)是一座 [[ 休眠火山 ]] ,火山口积水成湖,夏融池水比天还要蓝;冬冻冰面雪一样的白,被16座山峰环绕,仅在天豁峰和龙门峰间有一狭道池水溢出,飞泻成 [[ 长白瀑布 ]] ,是 [[ 松花江 ]] 的正源。
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²,水面面积9.82㎞²,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是 [[ 中国 ]] 最大的 [[ 火山湖 ]] ,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朝两国的界湖。
== 位置境域 ==
火山锥顶有火山口湖——天池(中朝界湖),湖面略呈椭圆形,面积约9.82㎞²,水面海拔2189米,最大水深为373米,为我国 [[ 东北 ]] 地区最高和最深的湖泊(图2—3)。天池周围火山口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其中 [[ 将军峰 ]] 最高,海拔2749米,位于 [[ 朝鲜 ]] 一侧。 [[ 白云峰 ]] 海拔2691米,在天池西侧,为我国东北的第一高峰。天池东北有天豁、铁壁、华盖、紫霞诸峰,天池西南有梯云、卧虎、冠冕(玉雪)诸峰,天池西北有龙门、观日、锦屏、芝盘、玉柱(青石)诸峰。因驻有气象站而得名的天文峰(2670米),介于铁壁、华盖两峰之间,山峰不显,有公路直抵山颠,可俯瞰天池。  天池北侧有一缺口,古称闼门,水北流称乘槎河(又称通天河)。该河夹流在天豁峰与龙门峰之间,全长1250米,在其尽头形成高达68米的长白瀑布,瀑布下有长白温泉,均与二道白河相通,为松花江的正源。
== 水文特征 ==
天池 古称温凉泊、图们泊、他们泊。为中朝两国界湖,位于 [[ 吉林 ]]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安图县 ]] [[ 光绪 ]] 三十四年(1908年)至 [[ 宣统 ]] 三年(1910年)安图县知事刘建封对长白山天池有较详细的调查。1958年国家于天文峰设天池气象站,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
天池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9.82㎞²,水边周长13.1公里,最大水深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汇水面积21.4㎞²,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246.52毫克/升,水面海拔高程2189米。多年水温为0.7~11℃,多年平均气温-7.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6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1809.1毫米,历年最小降水量881.8毫米,是辽东地区气温最低,并且水面蒸发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4、5月份,5月以后天池的来水量大于下泄量,水位开始上升,到8、9月份出现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后,主要靠前一段蓄积的水量出流,水位陆续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开始回升。水位变幅约在2米左右。天池的封冻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冻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个月的封冻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 基本概况 ==
长白山是中国名山,自古以来就是 [[ 中国 ]] 的神圣领土,是 [[ 松花江 ]] [[ 图们江 ]] [[ 鸭绿江 ]] 三江发源地。因其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1949年以前全部属于中国,后来被割送一半给朝鲜,现为中朝两国的界山。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长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划定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长白山保护区管理局,面积为196465公顷。它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原始状况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域内不仅有原始状态的森林,还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泽等,是亚欧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鲜革命圣地”的多次恳请下,1962年中朝鲜政府重新划定边界,中国国界线在天池地段后退30千米,此处长白山由中国独有变为中朝界山,天池成为界湖。在1957年的中国地图上尚可以清楚看到长白山天池完全在中国境内。
长白山是以海拔2760米的白头峰等16座山峰环绕的天池台地为主体的诸多山系构成的山岭。长白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多指狭义的长白山,即长白山脉的主峰区域。
长白山为著名巨型复式火山,外围熔岩高原略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约140公里,呈北东向延伸,短轴约120千米,经 [[ 白垩纪末 ]] [[ 中新世 ]] [[ 上新世末 ]] 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喷溢堆叠形成的台地、高原、山地。早期喷溢的原始形态已遭破坏,中期喷溢的则构成宽广高原主体,晚期喷溢除长白山外大部埋于河谷。三期喷溢堆积的总厚度约500-600米,总面积4500㎞²。长白山台地是在上新世晚期由 [[ 碱性石英粗面岩 ]] 喷发形成的,在第四纪又有大量 [[ 基性熔岩 ]] 喷溢形成16座山峰。据记载于1597、1668和1702年又经3次小规模的喷发。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但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长白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
== 天池介绍 ==
神秘的天池白云缭绕,五色斑斓波光岚影,群峰环抱,很是壮观。天池湖水清澈碧透,一平如镜;周围16座奇异峻峭的山峰临池耸立,倒映湖中,波光峦影,蔚为壮观。天池上空流云急雾变幻莫测,时而云雾飘逸,细雨蒙蒙,“一片汪洋都不见”;时而云收雾敛,天朗气清,绘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妙天池景观。天池孤悬天际,没有入水口,只有出水口,湖水终年外流不息,使人倍感神秘。很久以来,传说池中潜伏着一条“龙”,长流不息的天池水,就是龙吐出来的水,因此,天池又叫龙潭,天池水被奉为圣水。
天池还有“龙潭”、“海眼”之说,所谓“海眼”说是其与大海相通达,常有神龙出没。《 [[ 长白山江岗志略 ]] 》记载:“天池,在长白山顶…群峰环抱,池高约二十里,故名为天池。土人云:池水平日不见涨落,每至七日一潮,竞其与海水相呼吸,又名海眼。又云:天池水清浅处,可以行人”。又“数年前有猎夫自碧螺山下,渡至补天石旁,其中有热如汤泉,冷如冰海之处,五步外即深不可测,以足试之,滑腻异常,又名温凉泊”。
天池中似有上古神兽,清代《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近些年出没比较频繁。只是,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湖泊,四周被16座群峰围拱、草木不生,自然环境险恶;水中有机质及浮游生物极少,但在乘槎河里,也发现有生命体存在,个体并不大。它们是如何在生物链的顶端来生存的,是个叫人琢磨不透的谜。
'''概况'''
长白山天池,水面海拔高度为2189.1米,略呈椭圆形,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²,水面面积9.82㎞²,水面周长13.1千米。最深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补给,集水面积21.4㎞²,补给系数2.18。集年湖面降水量0.303×108m³,地下水补给量0.157×108m³,合计年入湖水量0.46×108m³;出流由天豁峰与龙门峰间的缺口—闼门溢出,流经宽20.0-30.0米,长1.5千米的乘槎河后,以落差68米的悬崖跌水,形成长白瀑布,下注二道白河,为 [[ 松花江 ]] 的正源。
'''水量'''
年出湖水量0.416×108m³,湖面蒸发量0.044×108m³,合计年出湖水量0.46×108m³。是 [[ 吉林 ]] 省气温最低,并且是水面蒸发量最小,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水量收支平衡。换水周期48.1年,水位年变幅0.8-0.9米。夏季气温15.0-18.0℃时,表层水温7.0-12.0℃,水深20.0米处降至4.0℃,20.0米以下趋向稳定,为3.5~4.0℃。每年11月下旬封冻,至翌年6月中旬解冻,结冰期243天,封冻期200天左右,冰厚1.25米,其中1930年最大冰厚3.0米,冰上积雪深1.0米。另在白云峰,华盖峰和将军峰的悬崖下,因受湖底温泉影响,湖水冬季不封冻。在每年6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解冻期间,湖面在5级风时波高超过1.0米,无风时有湖水明如镜之称。
'''水质'''
天池湖水湛蓝清沏,最大透明度5.2米;总硬度1.75德国度,20.0米以上的浅层水pH值8.16,20.0米以下的深层水pH值7.29;矿化度247.07毫克/升,其中阴离子HCO3-、Cl-、SO42-和NO3--N含量分别为154.5、20.01、3.17和0.59mg/L;阳离子Na+、Ca2+、K+和Mg2+含量分别为50.85、11.45、5.81和0.69毫克/升,属重 [[ 碳酸盐类钠组Ⅰ型水 ]] 。DO10.0毫克/升,COD0.75毫克/升,TN0.61毫克/升,属中营养类型高山湖泊。湖中无原始鱼类生栖,1988年朝方曾向湖内试投红鳟鱼苗,每年春季瀑布脚下多有能拾到。
'''文献记载'''
对于天池,我国史书早有记载。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大臣武穆纳奉康熙的谕旨登长白山,在他给康熙皇帝的奏折上,对长白山天池作了如下描述:“山顶有池,五峰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盛京通志》载:“巅有天池日图伦泊,一日闼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刘建封对长白山作了实地踏查,著有《 [[ 长白山江岗志略 ]] 》,此书对天池的记载是:“天池在长白山巅为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二十余里,故名为天池”。《东三省舆地图说》载:“顶有潭,日他们泡”。《东三省纪略》载:“山顶有潭,曰图们泊,译言万也,言万水之源也。”“图们”、“他们”、“闼门”等,都是满语“万”的意思。天池还有“龙潭”、‘‘海眼”、“温凉泊”等名称。上述记载反映了我们祖先对天池早有认识,以及他们的认识水平。
'''物候情况'''
天池上空,气候多变,风狂、雨暴,多云、多雾、多雨、多雪。有时阴沉数日不晴,或乍阴乍晴,天池若隐若现,有时狂风呼啸,沙石飞扬,暴雨倾盆,冰雹骤落。七八月的天池畔,生长在有限范围内的茵茵芳草如长白杜鹃、高山罂粟、高山菊以及在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由北极推移过来的长白樾桔、松毛翠等,都在疾风暴雨中争相开放。 [[ 女真祭台 ]] 西侧,距天池仅4米的一株高山桧,已傲然挺立池畔100多年,被称为“探池松”,也是天池一绝。
'''神话演义'''
历史上天池被涂上层层神秘的色彩。有的史书记载,天池中有百里可闻的“ [[ 龙宫演操 ]] ”有如鸣金戛玉的“宫中鼓乐”。还记有许多其他美丽的传说。历史上和今天都有人发现天池中有“神兽”。古老的传说和新近的发现交织在一起,使长白山天池更引人人胜。天池的美丽风光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游览、观光、考查。
远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战,共工兵败,气急之下用头怒撞不周山的撑天之柱。天柱崩溃导致天庭塌陷,天河水从天豁峰处灌入人间导致洪水泛滥,女娲娘娘为民福祉,在大荒之中不咸山无稽崖下烈焰冲天、岩浆翻滚的巨大火山口中,炼出练成了高经12丈、方经24丈的顽石36501块。娲皇氏用了36500块五色石,堵住了缺口,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留了个小小的豁口,叫天庭之水缓缓地流下沃灌人间,形成了通天乘槎河,又斩下龟足把倒塌的天边支撑起来。那无用之石便遗弃在青埂峰下,就是今天的补天石,后演绎了一场悲金悼玉的 [[ 红楼梦 ]]
== 十六山峰 ==
长白山在自己特殊的岩性、构造的基础上,由多种外营力塑造了独特而奇异的地貌景观,如环抱天池的十六峰、断岩、削壁、自鸣壁(因寒冻风化,在火山口内壁听到的岩石劈裂的响声),裸露的蟾岩、岩龛、凹穴、冰斗、U形谷,两壁直立的嶂谷、槽沟、豁口、峡谷、倒石堆、怪石、石流扇等等。这些奇特的峰峦坡谷是内力因素、外力因素、构造基础和地表岩性的综合体现,是长白山地貌自身历史演变的产物。因此,从观赏角度看,长白山的奇峰、妙谷绝不与其他名山雷同,也不能为之代替。长白山十六峰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长白群峰,有16座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奇峰罗列在火山口的周围。
它们是:“ [[ 白云峰 ]] ”、“ [[ 芝盘峰 ]] ”、“ [[ 天文峰 ]] ”、“ [[ 华盖峰 ]] ”;
[[ 天豁峰 ]] ”、“ [[ 龙门峰 ]] ”、“ [[ 紫霞峰 ]] ”、“ [[ 铁壁峰 ]] ”;
[[ 观日峰 ]] ”、“ [[ 玉柱峰 ]] ”、“ [[ 冠冕峰 ]] ”、“ [[ 梯云峰 ]] ”;
[[ 卧虎峰 ]] ”、“ [[ 孤隼峰 ]] ”、“ [[ 锦屏峰 ]] ”、“ [[ 白头峰 ]] ”。
这十六峰千姿百态,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雕蚀,山峰嶙峋峭奇,姿态各异,有的如宝剑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妆、有的如雄鹰衔物,环列成一个大圆周,或白或黄、或青或绿护佑着一池碧水天池。
1960年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后,人以莫名奇妙的理由,将刘建封命名的十六峰做了一些改动,把本来文雅的名字改成莫名其妙的名字!而这一改动给后人增加了极大的麻烦。时至今日,就是管委会山上工作的人员也常常弄混;说不清楚各峰的名字。更害的游人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研究不应该研究的峰名。现根据《 [[ 长白山江岗志略 ]] 》、《 [[ 安图县志 ]] 》、《 [[ 抚松县志 ]] 》等有关史料,以及后人的描述和山形的实际情况,综述一下十六座峰的出处和正名昭示天下。
''' [[ 白云峰]]'''
在白山市 [[ 抚松县 ]] 境内东南。白云峰位于天池西侧,南邻玉柱峰,北对 [[ 芝盘峰 ]] 。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第一高峰。白云峰终日隐匿于缭绕云霄之中,似在凝思,又似在冥想,默默无语羞于露面。偶得晴空万里的时候,池上云淡风轻,群峰毕露各展仙姿,唯有白云峰依然借片片祥云为纱,遮掩她娇羞的面容。
''' [[ 芝盘峰]]'''
又称鹿鸣峰,位于天池西偏北,海拔2603米,峰顶由四个小山峰组成,有“四子会芝盘”之说。峰顶有草甸,形如圆盘。每到严寒冬季,其他各峰积雪封顶,唯有此峰露在雪外。芝盘峰北侧有可容纳几十人的崆洞,这是长白山的主要异洞之一,因形似鹿,人称鹿蹄洞。
''' [[ 锦屏锋]]'''
锦屏锋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侧。在芝盘峰北200米处,东起龙门峰,西经观日峰、芝盘峰,南至白云峰的大马蹄形内壁,俗称“大簸箕”的正中。
''' [[ 观日峰]]'''
观日峰位于天池西北,海拔2510米。观日峰与西大坡相连,山上经常有成群的马鹿出没。
''' [[ 龙门峰]]'''
海拔2595.7米,高出天池水面401.7米。因峰门两峰突起,状若门形,故名龙门。它位于天池北偏西,与天豁峰一起把守天池水出口。从长白瀑布,沿乘槎河溯源而上,经玉壁即达龙门峰脚下的天池湖畔。
''' [[ 天豁峰]]'''
天豁峰海拔2620米,位于乘槎河东岸与龙门峰对峙。天豁峰面向天池一侧“土色黄,望之如二龙蟠踞顶上。峰后石多赤色,亦颇耐观。每至冬日,雪凝峰间,直同白虹,插入天汉,尤觉十分出色”。据当地人讲,峰顶平缝中,隐有洞口数处。登山的人往往看见有蟒蛇出没其间。在十六峰中,天豁峰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山峰之一。
''' [[ 铁壁峰]]'''
位于天池北侧,海拔2560米,铁壁峰的凝灰岩柱状节理很发育,又经多年风蚀雨侵,峰顶多悬峭壁,嶙峋怪石,并形成有“四老对弈”、“观景台”等胜景。从铁壁峰西侧的倒石堆顺坡而下,还可下临天池,往此沿铁壁峰山麓经牛郎渡还可到乘槎河源头游玩,在这里还可远眺玉壁、补天石等胜景。
''' [[ 华盖峰]]'''
华盖峰又称黄岩峰、鹰嘴峰、天文峰,海拔2670米,是长白山第三高峰,也是天池东侧最高峰。它气势雄伟,峥嵘突兀,是长白山之精华所在,也是从北坡俯瞰天池的第一绝妙之处。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华盖峰“山形如盖,其出云还云,状亦如盖。每至春冬,常见五色云遮掩顶上,即风雪交加,亦不散去。”因其似帝王车辇之华盖而得名“华盖峰”。
''' [[ 紫霞峰]]'''
紫霞峰海拔2618.2米,位于天池东侧。紫霞峰大部分是由紫色火山岩构成,峰顶两驼峰高耸天际,紫壁横空,参差错落,大有“峰高崖阶半壁天”的雄伟之势。远观之白云缭绕紫色山峰,如烟似雾,如丝如缕,宛若西天落霞,紫气生辉,古香古色,整个山体放射着紫色的光芒,故而得名。
''' [[ 孤隼峰]]'''
孤隼峰位于天池东南,紫霞、三奇两峰之间,海拔2711米,下有鸡冠岩、仙人岛等名胜。孤隼峰峰顶尖削峻峭,向西斜出,形似一只孤傲的鹰隼,故名。
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刘建封这样描绘:“峰顶尖秀峭古,向西南斜而有力,形同孤隼,层山之中,特树一帜,令人望之而生独立思想”。这山峰不仅仅像一只孤傲俊美的鹰,同时,还能激励人们昂首挺胸,独立思考,直面人生。
''' [[ 三奇峰]]'''
三奇峰在天池东南,海拔2670米,今在朝鲜境内。据《长白山江岗志略》,“三峰比立,石峙琳琅,影印天池,其秀色可掬,仿佛海上三山,留在人间”。故称三奇峰。据说,三奇峰顶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许多五色石,鲜美光亮,令人喜爱。
''' [[ 白头峰]]'''
白头峰海拔2749米,是十六峰中最高的山峰。据《长白山江岗志略》,白头峰在天池南稍东。“东丰隆高起,上有孤石独峙,形如佛顶”故命名为白头峰。她坐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曾经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乃火山爆发铸成的九峰围合而成,最高一座为白头峰,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分水岭东下20千米处,自南而北划定。即使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天池也在中国版图;且朝鲜建国时对此也是承认的。
扬眉有“长相守,到白头,绵延的山岭、皓白的雪域,你用宽厚的胸怀、健壮的骨骼,展示着世间的大美,只有走进他的世界,你才能感受到他雄浑的气魄!常相思,到天池,高耸的群峰、冰封的世界,你用浑厚的腰身、挺拔的双肩,揭示着人间的至纯,只有投入他的胸膛,你才能体察到他洁净的情怀”之诗!
''' [[ 冠冕峰]]'''
位于天池正南,海拔2525.8米,与“补天石”隔池相对。冠冕峰是由火山喷出物――白色浮石构成,加之高山气候,四季积雪,四季皆白,雪石难分。天池内侧有雪山胜景多处,终年不化,故又名玉雪峰。每到夏天,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皑皑,正可谓“奇峰悬白雪,银光闪闪;天池映雪峰,波光荡漾”。
''' [[ 卧虎峰]]'''
卧虎峰位于天池南偏西,海拔2566米。峰下尚有鹿径、白花溪等名胜。白花溪溪长2里,溪水潺潺,清澈碧透,溪旁多高山杜鹃,在积雪中花枝独出,似梨花带雨。刘建封踏查到此时遇雨,在《白山纪咏》中有“关心飞雨过,冷眼替花愁”的诗句。
''' [[ 梯云峰]]'''
位于天池西南侧,海拔2543米。面朝天池侧有双峰挺立,呈梯形,背向天池侧两峰相对,亦呈梯形,又因山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的轮廓。传说此峰直通天宫,是天庭和人间相连的天梯,因此得名“梯云峰”。在梯云峰与玉柱峰之间,有一又长又大的山坡,由此可登梯云峰顶。山坡虽不陡峭,但坡路漫长,沿坡攀登时,常使人累得气喘吁吁。所以人称此坡为喘气坡,再往上行,两侧陡峭,中间狭窄的苔原山脊,风大路险人难行,长达3千米,称为老虎背。
''' [[ 玉柱峰]]'''
位于天池西侧,海拔2664米。因山体由青色玄武岩构成,又称青石峰。此峰顶部五峰簇拥,状若玉柱,有天欲坠、赖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长白玉柱”的美誉。因玉柱由青色岩石构成,又称青石峰。玉柱峰顶有五个海拔2500米以上的柱峰,倾向天池。峭壁陡直、危耸,峰顶有贯通全峰的“一”字大断层。峰下侧有较大的倒石堆和泥石扇。有高山杜鹃、越桔等组成的较丰满的植被。夏秋群鹿多聚此吃草饮水。
历史古籍已有天池十六峰的记述,之后又命名了落笔峰、不老峰、砥柱山。20世纪80年代,全国地名普查时又命名了天文峰、织女峰、使环抱天池奇峰数量达到了21个。其中3个峰为中朝两国界峰,3个山峰今在朝鲜境内。
''' [[ 天文峰]]'''
特别说明的是:华盖峰的别名在长白山十六峰中是最多的,而因峰顶由黄色浮石组成,又得名“黄岩峰”;因峰顶尖如鹰嘴,倾向天池,有人呼之“鹰嘴峰”。1958年在其东侧建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后,人们也称其为天文峰。有人往往认为华盖、天文为两座不同的山峰,此说以讹传讹,贻害无穷。长白山天池气象站,位于当年玄武岩岩浆的溢流口处。绕上长白十八盘的云中路,就修在这条熔岩流上。这是北坡可乘车直达山巅的唯一盘山公路。
''' [[ 织女峰]]'''
位于乘槎河东岸,天豁峰和铁壁峰之间。海拔2530米,峰顶有闻名遐尔的揽胜台。传说牛郎织女在每年七月初七相会时,曾经在此观览湖光月影,因名织女峰。织女峰也是环池群峰最秀丽的一座,站在峰顶,乘槎河、牛郎渡尽入眼底。
''' [[ 落笔峰]]'''
又名荷笔峰。位于天豁峰北偏东,东南距天文峰700米,海拔2520米。柱状峰顶高耸入云,恰似笔尖放在混元笔筒之上,因而得名。
''' [[ 不老峰]]'''
位于落笔峰北偏西,海拔2500米,与天文峰后脊连结。逶迤向东延伸,山巅孤峰独立。
''' [[ 砥柱山]]'''
位于不老峰西,海拔2142米。因山体浑厚,以支柱群峰得名。
天池从补天石堆处下泄,经历了乘槎河,长白飞瀑,二道白河,聚龙温泉,五道白河等一路奔腾向西。
''' [[ 补天石堆]]'''
补天石位于长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从高处望去胜似一棵巨大的象牙伸入天池,也像“天”字的一捺。一百多年前,全面科学考察长白山的第一人、给长白山诸多山水峰峦命名的刘建封,在其所做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称补天石在龙门峰东侧,天池出水之处。石半居水中半居峰上,特起而高。窥其形势杜池水口,作中流砥柱,亦似有补天池缺陷之象。
''' [[ 乘槎河]]'''
龙门、天豁二峰中间,天池的出水口,就是乘槎河的河口,全长1250米。天池水流经补天石,牛郎渡,“高燕吻瀑”,便钟鼓雷鸣、飞泉挂壁,形成68米高程的长白瀑布,再注入二道白河。据载,早年猎户徐某,曾看见河边有一独木舟,横于东岸;刘建封踏查长白山寻松花江源时,也发现河边斜置一木。因古代有乘槎(木排)去天河的典故,遂命名为乘槎河。刘建封还写下了“松花江上乘槎客,寻到天池信有源”的诗句。
''' [[ 牛郎渡]]'''
牛郎渡位于乘槎河上,是一块横在河里的石头,它好似一座小桥,帮助人们过河。因为从此踏过乘槎河后,便可直到织女峰,故名。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天河配》在长白山找到了物证。
天池水刚刚流入乘槎河,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河水闪着碧蓝的光,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影,下种田园的寂静笼罩着荒野,透出一种恬淡的诗情。只看这里,根本不见大荒山的磅薄气势,倒有一种农家田园风情。在河道最窄处,人们踏着石头即可过去,年轻的人,甚至可以跳过去。在河湾处,建有巨大的碑石。卧牛形状的巨石上面镌刻着“牛郎渡”三个大字。如今,许多青年男女在此留影,以示坚贞的爱情。牛郎渡巨石成了一块爱情石。
''' [[ 长白飞瀑]]'''
而这出水口就是位于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的缺口。天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悬崖峭壁之间的乘搓河向北流经1250米处的断崖飞流直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夹带着震天的吼声,跌向深深的谷底,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这就是蔚为壮观的长白飞瀑,它是长白山的第一名胜。夏日,晴空万里,远望瀑布,似锦缎从天抖落,在阳光照耀下非常耀眼。飞瀑下落,袅袅娜娜,飘逸曼妙;近临瀑布,则浪花翻腾,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折射和反射,水汽弥漫,横空出彩虹,绚丽夺目,似虹霓霞雾、珠垂玉坠,令人叹为观止;来到瀑布旁边,可以听到瀑布的巨大吼声,好似千鼓齐鸣,万雷争吼,又象金戈相击、铁马互奔的声音,飞瀑溅起的层层水雾,仿佛是两军拼搏扬起的阵阵烟尘。穿过缭绕的云雾,但见浪花翻滚,飞浪四溅,细雨蒙蒙,似雨雪交加;停立瀑边,白云从身边绕过,仿佛置身于云天之外。乘搓河水流不大,但水势湍急:它上与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南源。
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
''' [[ 二道白河]]'''
松花江的南源源头有头道江和二道江两源。二道江的二道白河为松花江的南源,而以古洞河为二道江的北源。天池水沿天豁、龙门两峰间形成的断裂峡谷“闼们”出流,流过长1250米的乘槎河,后从68米高的断崖跌落而成为“长白瀑布”,北下约1000米,有温泉群的暖流于右岸来归,然后翻滚于约深10米、宽1米、长50多米既险峻又陡峭的河道中,又北下5千米,水流切割成地下河,旋从裂谷飞驰跌落,成为“洞天瀑布"。从源头北下79千米,有五道白河携众水东来,于右岸注入,又西行复北下,有北源古洞河自右岸上两江口汇入。会流口以上称。
''' [[ 聚龙泉]]'''
长白山温泉群位于长白瀑布北900米处,二道白河上游的河谷两岸。在方圆1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竟有数十个泉口,终日不断地从岩石缝隙中向外喷吐着沸腾的热水,犹如群龙喷水,所以长白温泉群又称聚龙泉。聚龙泉是温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广、水温最高的温泉,堪称长白山第一泉。较大泉眼有7处。
聚龙泉水含有较多的硫化氢气体,使它周围的青灰色火山岩染上一层层澄红色或翠绿色的凝华。这种含有硫化氢、钙、镁等物质的温泉,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关节炎及风湿症等疗效较好。冬天,温泉周围,山上山下,白雪皑皑,雪地冰天。而聚龙泉却依然是泉水净琮,热气缭绕,附近的岳桦枝头,挂满了雾淞,比松花江下游吉林市的雾淞别具风貌。
''' [[ 五道白河]]'''
古名娘娘库河,又名尼雅穆尼亚库河。发源于长白山主峰东麓。自1800多米的山腰东北流过双目峰后转而北下,右纳星火沟、荒沟,行程104千米,于松江镇以东转向西流,左纳四道白河、三道白河,右纳小沙河后注入二道白河。全长125千米。花砬子以上多瀑布、石滩、峡谷,河床为卵、砾石,两岸多山,以下河槽逐渐宽浅;平水.期松江水文站处水面宽so米,水深1.4米。流域面积2532平方千米。
'''补天石'''
长白山天池有个出水口,似为天池的缺陷。吉林省红学专家陈景河先生通过对萨满文化和满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发现了《 [[ 红楼梦 ]] 》的文化之根在长白山、在萨满文化中。他认为,《红楼梦》开篇所讲的“大荒山”即指长白山,“无稽崖”谐音即“勿吉哀”(勿吉是长白山的古老民族,是满族先世祖女真更早的称呼),“青埂峰”即“清根峰”的谐音,意思是满清之根;贾宝玉口中所含的“通灵宝玉”即是青埂峰下的一块没有去补天的石头。
补天石具体的高度和长度,尚无确切的计算,只能根据人与山的比较,估计最高处五六米,长50余米,是一个伸入天池的袖珍半岛。它是长白山颇具文化内涵的旅游胜景。
天池旁边曾建过一庙,关于此庙,丁兴旺编著的《白头山天池》记载:“在乘槎河的左带,还可以看封一座古庙。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庙宇,人们叫它八卦庙,又叫宗德寺、采德寺、崇德寺、尊德寺。八卦庙外形呈八角形,故而得名,据说是1929年建成的。从八卦庙的规模来看,当年这里一定有过钟磐齐鸣,香火鼎盛的时代。”
[[ 安图县文物志 ]] 》记载:“八卦庙,又名崇德寺或尊德寺。此寺庙结构为八角形,因此俗称八卦庙。庙址在天池出水口东北侧岩石台地上。东为火山锥、天豁峰下的缓坡地,至山根约200米,南距天池100米,西与龙门峰相对,与补天石相距约150米。此台地的西、南、北为高约40-50米的悬崖。台地上长有高原灌木草本植物,为地毯式苔原。
1964年曾调查过此庙的原长自山保护局局长李柱哲同志记录,此庙最里面立有两个高70厘米,宽40厘米、厚3厘米左右的圭形木牌,上面楷书汉字,背面为篆字。右边正面碑文,竖向三行:
左边碑文,上部横书“康”、“严”二字,下边竖写二行。崔氏时玄功德戊辰四月五日立碑。戊辰年为1928年,从立碑的时间看,此庙最晚建于1928年。清末,东三省总督锡良曾奏请建长白山神祠,得到清廷批准。但因清朝被辛亥革命所推翻,故未实现。
''' [[ 女真祭台遗址]]'''
金朝是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女真人将长白山视为“兴亡之地”、“旧邦之镇”。随着女真地位的提高,长白山的地位也随之上升,先被封为主,又被尊崇为帝,并建开天宏圣帝庙,岁时奉祀。安图县二道白河乡宝马村(报马屯)有古城遗址一座,正处于长白山之北七八十里,这是长白山北平原上的唯一古城遗址。
《长白山江冈志略》载:“台上有一石堆,相传女真国王登白山祭天池曾筑石于台上,故今尚有遗”。在今长白山天池东40米的钓鳌台上,尚存有一“女真祭台”遗址。钓鳌台是火山岩形成的漫坡状台地,东距滚石坡一华里许。女真祭台的方位,在白岩峰(原华盖峰)南,它是由大小近似的玄武岩石块人工垒成的,略呈圆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窄,最大直径2.5米,高约0.7米。
''' [[ 钓鳌台]]'''
钓鳌台位于紫霞峰下,距离天池东北岸仅有数米的地方。《长白山江岗志略》载:“钓鳌台,在天池东北岸,东距汩石坡半里余。顶平高起如台,碎石颇多,高七丈有余”。同时,书中还记载,有几名猎人到天池边狩猎,看见一个老人手持钓竿坐在台上。众人和老人打招呼,老人不理。众人大声问好,老人好似也没听见。“奇怪!他是人吗?”一个猎手问。“我们到跟前看看!”另一名猎手讲。猎手怀着好奇心,向老叟走去。到了跟前一看,这老人满头银丝,长长的白胡子,还光着脚丫子,身上披了一件用桦树皮做的蓑衣。再看看他的鱼钩,大如弓,身边的篮子里连半条鱼也没有。众猎人再一次作揖问好,老人还是不搭理?,众猎手更觉得奇怪。过了片刻,老人提起钓竿和渔篮,沿着天池向仙人岛方向走去了。猎人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决定留下来看个究竟。他们在钓鳌台上坐等,直到夕阳西下,也不见老人归来,猎手们只好怀着疑虑,离开了这神秘莫测的钓鳌台。
''' [[ 放鹤台]]'''
放鹤台位于华盖峰和汩石坡下。距离钓鳌台相当近。这台上经常有白鹤飞落,特别是日落时分,白鹤更多。每当这个时候,湖畔的沙滩一片金黄,天池真象仙境。故,将这块巨石称为放鹤台。
== 参考来源 ==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