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冯理达

增加 15,3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将门出虎子 家风毓俊秀===
[[File:冯理达1.jpg|74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3723967666&di=e22a7def8661fdb85df226dcee27127a&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1.imgtn.bdimg.com%2Fit%2Fu%3D663502436%2C2145258848%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bank.hexun.com/2008-07-03/107156750.html 图片来源于和讯银行网]]]
 
冯理达的父亲[[冯玉祥]]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亲历、主持了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滦州起义、推翻[[袁世凯]]、挫败[[张勋]]复辟、驱逐末代皇帝、誓师北伐、邀请孙中山北上、五原誓师等等,身经两朝(清、民国)数代(从光绪、宣统至[[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军阀黑暗统治中出现的一位难得的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员豪迈的战将,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对家人的爱与对祖国的爱同样炽热。冯理达晚年常说,父亲一直活在自己心中。
冯理达说,我是一名军医,我的职业就是为官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她经常深入驻京部队,为官兵上健康知识辅导课,引导大家在日常战备训练中科学预防伤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她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方面的课题,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退居二线后,她一如既往地关心官兵健康、支持部队建设,到训练一线为官兵进行恢复性治疗,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非典”期间,她主动向院领导请战,积极向官兵和群众宣传预防知识,加班加点收集整理出5套4447条疫情资料,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她把病人当作亲人,把患者当作朋友,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一天深夜,驻京某仓库的一名19岁的战士,因头疼被紧急送到海军总医院。凌晨3时,冯理达紧急赶到医院参加脑外科会诊,经诊断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那时医院没有呼吸机,病人由于肝水肿压迫呼吸中枢,只能靠人捏着氧气皮球给病人供氧,24小时不能间断。接连5天,冯理达一直守护在这名小战士的病床边,直到脱离生命危险。出院的那天,小战士用一个庄严的军礼表达对冯理达的感激之情。一次,飞行员王志虎因患严重痢疾住进了传染病科,由于他经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和房间里到处都是粪便。冯理达主动要求负责这个病人。一天晚上11点,冯理达走进病房,一股恶臭迎面扑来,病人身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粪便。她二话没说,走上前去把病人抱了起来,用手把他身上的脏物和床单清理干净,打来热水为病人擦拭身体,并为病人清洗换下来的脏衣服,等收拾完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看着冯理达额角流出的汗水,小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File:冯理达2.jpg|74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3724180171&di=8b5ff9303802420756aa79835b883b63&imgtype=0&src=http%3A%2F%2Fnews.cctv.com%2Fnews_2007%2F20080625%2Fimages%2F1214379748015_1214379748015_r.jpg 原图链接][http://www.lovfp.com/jiaoyuxuexiba/zuowen/sucai/chuzhong/1124430.html 图片来源于爱学网]]]
===四、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信仰==
[[File:冯理达3.jpg|74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3724350304&di=2be6b64726962f60c479c11298b3ec14&imgtype=0&src=http%3A%2F%2Fwww.gmw.cn%2Fimages%2F2008-06%2F26%2Fxin_370605261950203376622.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A9C269&sign=ckbgbcigze&url=http%3A%2F%2Fwww.gmw.cn%2Fcontent%2F2008-06%2F26%2Fcontent_796887.htm&bakfurl1=http%3A%2F%2Fwww.gmw.com.cn%2Fcontent%2F2008-07%2F03%2Fcontent_799695.htm&bakfurl2=http%3A%2F%2Fwww.gaoxiao88.net%2Fxi-210272654.html&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73724350304%26di%3D2be6b64726962f60c479c11298b3ec14%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www.gmw.cn%252Fimages%252F2008-06%252F26%252Fxin_370605261950203376622.jpg 图片来源于热点专题]]]
 
办公室还是原先的样子:墙上挂着年轻时与父母的合影,窗台上摆着一盆吊兰,一个底座已经生锈的红色暖壶和一个白瓷杯放在茶几上,裹着黑皮的椅子扶手处磨得露出木色,一个素色的方格布垫静静地靠在椅背上……
吊兰葱绿依旧,照片上的笑容青春依然,可是,曾经在这里工作了35个春秋的主人却再也回不来了。2008年2月8日,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走完了饱经沧桑又激情燃烧的83载人生——
=== 信仰:一心追随党,历经磨难矢志不移===
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入党时已过完50岁生日,临终前让儿子代她缴纳1万元党费……虽然一心向党,但冯理达的入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挫折。今日80岁、曾任海军总医院传染科党支部书记的于利华老人说,介绍一个国民党重要将领的女儿入党,有风险,却也是自己军旅生涯中一件很光荣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冯理达作为首批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学院攻读免疫学。那时,她向中国留学生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51年,冯理达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当时留学生党支部没有发展党员的任务,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文革”期间,冯理达一家受到冲击。母亲 [[ 李德全 ]] 被扣上“中国第一号老爷”的帽子,受到批判;她的丈夫 [[ 罗元铮 ]] 被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失去自由;儿子 [[ 罗悠真 ]] 被下放到钢铁厂,当高炉装填工;她自己也被打成“双料特务”,剥夺了工作权利。重重磨难,丝毫没有动摇冯理达对党的信仰。
1973年,冯理达到海军总医院工作的第一年,就先后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每个月都主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
[[ 张杰 ]] 是冯理达的另一个入党介绍人,她们同一年到海军总医院。当时,张杰只有21岁,在军校已经入党;冯理达已经48岁和张杰的母亲同岁。“冯理达工作上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每天擦玻璃、拖地板都抢着干,比我们年轻人还积极。按她的表现早符合入党条件了,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及时批准她的申请。可她从不灰心,从无怨言。”张杰说。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求入党?迫切入党又图个啥……面对组织的考察,冯理达袒露心声:“当年父亲追随共产党,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为此还献出了生命。1958年,母亲在62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是我坚定的人生信仰。”在冯理达家里,张杰看到了一张发黄的纸页,那是冯理达在母亲入党那年写于苏联的一份思想小结: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像飘零多年未有依靠的孩子,真正回到了母亲身边,感到党的慈爱、党的伟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更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时代变了,人也变了的意义…… “我今年只有48岁,比我母亲入党时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冯理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于利华]]和[[张杰]]。“那时候有人说介绍她入党要担当风险,我心里说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愿意介绍她入党,而且我坚信没有错,她是一个好党员。”于利华说。1975年12月23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对冯理达而言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她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她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拳,眼含热泪向党宣誓……”30多年过去了,张杰仍忘不了冯理达宣誓时的那幕场景。那一年,冯理达刚刚过完50岁生日。 ===追求:一生热爱党,胸怀祖国情系人民=== 多年来,冯理达的办公桌对面墙上,都会挂着一幅她与父母在美国旧金山海边的照片。儿子[[罗悠真]]曾问她为什么非要挂这张照片,冯理达没有回答;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问过她,冯理达还是摇摇头,不说话。直到冯理达去世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写于2007年7月17日的日记中的一段话: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和我在旧金山海边的照片,妈妈那么慈祥,爸爸那么伟岸,嘱咐着我要关心祖国,关心群众,好好学习。亲爱的爸妈,女儿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1,大海,带给冯理达的,是一段挥之不去的黑色记忆。1948年8月,因反对内战与[[蒋介石]]发生分歧,举家被逼到美国“考察水利”的[[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冲破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冯玉祥全家登上了从[[纽约]]去[[苏联]]再回国的“胜利”号轮船。在甲板上,[[冯玉祥]]对冯理达说:“我一生走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回国以后,我愿意到解放区,为了新中国,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做起。”谁也没有料到,当轮船航行至苏联敖德萨附近海域的黑海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冯理达永远失去了她最敬重的父亲和可爱的妹妹。 2,无边的黑海,也成为冯理达心中永远的痛。陌生的黑海和黎明前的黑暗,无法遮住一双探寻光明、向往真理的眼睛。从列宁格勒医学院毕业时,面对校方的真诚挽留,冯理达说:“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归国后,冯理达先后作为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防治传染病工作组负责人,29次带队奔赴[[浙江]]、[[湖北]]、[[湖南]]等血吸虫病、流脑、霍乱、浮肿、痢疾等重疫区一线,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挨家逐户救治病人。1959年至1966年,冯理达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北京市肝炎侦检及防治措施研究》,《02弧菌对不同药物耐受情况》和《湖北江陵县地区流脑发病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14篇学术论文,被卫生部转发用于指导全国防疫工作。1978年,冯理达组建了海军免疫中心,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课题,登舰船、下海岛,多次深入部队为官兵进行免疫调理和治疗,为海、陆、空官兵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授课500多场次。1999年,不再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职务后,许多亲友和父亲老部下一再邀请冯理达到国外安度晚年,她婉言谢绝:“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为我的祖国贡献力量。” 3,一个从爱国父亲这棵大树上发出的枝丫,渐渐长大,并且长出了枝枝蔓蔓。“我想,人活着总要留下一点金钱之外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比爱国主义更有价值呢?”2007年7月29日,82岁的冯理达与儿子[[罗悠真]]交谈到深夜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与悠真谈到爱国主义,他谈得很好,很有见解,爱国主义有了后代传人,我特别高兴。”在冯理达的75本日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感谢党、感谢人民”和“为党增光添彩”。在每个冯理达认为值得纪念的日子,她都会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深切感想。2005年,在母亲诞生109年纪念日,她写道:亲爱的妈妈,您的女儿理达每日都在想念着您,努力做一个你们希望中的女儿,将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2006年7月1日,党的85周年纪念日,她写道:先进性常在,生命力永存。2007年7月1日,党的86岁生日,她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不忘党的教导,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一首 《八十抒怀》,道出了冯理达这位一生爱党爱国老人的心声。 ===品质:一贯忠于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冯理达心目中,党比亲生父母的地位还要重。对党,她一辈子没有说过一句牢骚怪话,也听不得任何有关党和国家的负面问题,即便说这话的人,是她最爱的儿子。 “和母亲聊天时,我经常就中国的医改、教育、腐败和房地产等问题发些牢骚。可每当这时候,母亲都会从正面、用非常光彩的东西教育我。”罗悠真回忆说,“母亲常说,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同时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那都是竞争出来的,共产党要是没有能力领导好这个国家,中国要是不好的话,人家能让咱们办吗?” 寒暑代序,海军总医院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不管哪一任领导,提起冯理达,最佩服的就是她的党员本色。医院原政治部主任[[张允]]说:冯理达的组织观念很强,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每次开完政协会议,就抱着一摞文件,像个小学生一样向我们汇报。医院原政委[[龙连模]]说:冯理达经常叫我党代表、老政委,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如她。有段时间我们探讨苏联为什么解体时,她说着说着握着双拳就站起来了,接连说了4遍“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医院原院长[[杨晔]]说:我当了10年的院长,她从来没有向我提过任何个人要求。医院院长[[段蕴铀]]说:当院长8年,冯理达每次出国回来,都会自觉向我们汇报情况……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主动向组织递交自我鉴定,外出时间超过两周,都以书面形式汇报——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直至去世,冯理达整整坚持了59年。冯理达的办公室里,《毛泽东选集》中夹满了用纸条作的书签,书页上写满了心得批注;翻阅了多遍的《邓小平文选》,书的边缘都磨破了;一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满是圈圈点点、各种标记;一本《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她随身带,反复学。熟悉冯理达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每次党代会召开后,她都会用毛笔正楷恭录修订后的党章全文,送给医院的领导和身边的党员。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她一直坚持这么做。在冯理达身边工作了24年的[[陈淑英]]一开始曾问她,冯老,您为什么要抄党章?冯理达说:“读8遍不如抄一遍。一个党员选择什么?应该追求什么?答案都在党章里。”[[罗悠真]]清楚地记得,当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后,母亲整整3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抄写党章,为的就是在那里找到真正的答案。冯理达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和证书,但她最看重的,是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一张1988年3月5日由海军总医院颁发的“学雷锋积极分子”荣誉证书,也被冯理达保存至今。冯理达最喜欢的歌曲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共产党员好比种子》;最喜欢的植物是兰花和翠竹,曾作诗《兰竹颂》咏之:芝兰幽且香,竹虚节亦强。人向颂兰竹,学它品高尚。 ===情怀:一切献给党,毕生践行党旗下的誓言===[[File:冯理达4.jpg|740px|缩略图|右|冯理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3724955768&di=e70e4ba69c1e254be9bb3bae9ccf43c3&imgtype=0&src=http%3A%2F%2Fgmw.cn%2Fimages%2F2008-06%2F27%2Fxin_370605271440796139657.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A9C269&sign=ckbgbckcka&url=http%3A%2F%2Fgmw.cn%2Fcontent%2F2008-06%2F27%2Fcontent_797349.htm&bakfurl1=http%3A%2F%2Fgmw.cn%2Fcontent%2F2008-06%2F27%2Fcontent_797349.htm&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73724955768%26di%3De70e4ba69c1e254be9bb3bae9ccf43c3%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gmw.cn%252Fimages%252F2008-06%252F27%252Fxin_370605271440796139657.jpg 图片来源于热点专题]]] 冯理达属牛。她家中收藏有7尊牛的摆件,一一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她说:“我要像牛一样,活着干,死了算,一辈子就知道傻干。” 海军总医院原传染科护士[[李永妹]]记得,1974年冬天,医院收治了一名中毒性痢疾患者。有天晚上11时多,病人把被褥和床上弄得到处都是大便。冯理达二话没说,抱起病人就开始换衣服,还打来热水帮他擦洗身体,一直忙到凌晨。1995年,13岁北京女孩王惠身患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冯理达为她进行辅助治疗后,专门请来脑肿瘤专家对她进行手术。为了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冯理达安排她住到自己的办公室,并为她买了食堂就餐卡,时间长达2个多月。痊愈后,冯理达又出资让她学习计算机。 冯理达是专业技术2级,享受高级领导干部待遇。80岁之前,除了参加公务活动,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直到2004年骑自行车上班途中被汽车撞伤,在医院领导的一再劝说下才开始坐配给她的专车。多年来,冯理达的住房面积一直没有达到标准,可她从未提起。2000年,医院按规定标准补给她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可她说:“我的房子够住了,请组织上把这套房子分给住房困难的同志吧。”从1988年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之日起,冯理达即担任了常务理事。每逢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她都结合自身特殊经历和深切体验,宣传“[[一国两制]]”方针,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冯理达每年都深入社区、部队和机关调研,参政议政。“开会时我去得都够早的,没想到冯大姐比我还早。讨论《反分裂国家法》时,她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平常不大鼓掌的委员们,那天集体为她热烈鼓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说。 就在冯理达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她每天的工作仍排得满满当当。办公室里一张至今没有擦去的记事板上,蓝色的水笔字迹依然清晰: 2008年1月13日,修改健康健美讲课稿; 2008年1月14日:听取北京市抗癌乐园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 2008年1月15日:接待[[广东]]从化市市委书记,联系广州中医药城落成签约事宜;2008年1月16日:与衡水市委书记商谈社区健康健美长寿活动开展情况;  2008年1月18日:去领“迎奥运科学健身奖证书”。——这是冯理达一生中最后一个获奖证书。这一天,住院中的冯理达病情恶化,出现昏迷状态。 “她是累倒的!”冯理达住院期间的治疗组组长、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主任[[朱晓法]]掩面而泣,“冯老的病症是老年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伴感染,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凉、劳累后不休息,每次感染都没有彻底治疗好引起的。”弥留之际,冯理达拉着儿子罗悠真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出她留给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悠真,你爸爸想我了,我要走了……” 2008年2月8日18时10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冯理达静静地走了。然而,她高擎的理想信念之火炬,依然在熊熊燃烧……  ==怀念语录== [[File:60年代李德全与冯理达在一起.jpg|74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3724670502&di=69a2c09ae3c9e15b603db2d267ee697d&imgtype=0&src=http%3A%2F%2Fwww.people.com.cn%2Fmediafile%2Fpic%2F20160111%2F43%2F8733427528122343535.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redirect?tn=redirect&word=j&juid=A9C269&sign=ckbgbcizoe&url=http%3A%2F%2Fah.people.com.cn%2Fn2%2F2016%2F0111%2Fc358327-27508858-9.html&bakfurl1=http%3A%2F%2Fhongse.haiwainet.cn%2Fn%2F2016%2F0111%2Fc456478-29532474-9.html&bakfurl2=http%3A%2F%2Fah.people.com.cn%2Fn2%2F2016%2F0111%2Fc358327-27508858-9.html&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9999_10000%26sec%3D1573724670502%26di%3D69a2c09ae3c9e15b603db2d267ee697d%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www.people.com.cn%252Fmediafile%252Fpic%252F20160111%252F43%252F8733427528122343535.jpg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1、冯理达老乡,家乡巢湖人民永远怀念您! 2、你是一位让人从内心敬佩的人,祝一路走好! 3、党和人民军队需要这样的人才! 4、一个有理想,并为着这种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实践、求索、追求的人,我们是后来着,向您学习…… 5、中国海军的骄傲,致敬! 我见到过这位可敬的女将军,她朴素善良和蔼,和我们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干部交流谈心,赠送她的著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6、生命虽终结,精神永留存。 7、她作为医生,她对生命怀着深深的同情和敬重。任何生命的到来,都有其充分的理由;任何生命的历程,都充满着艰辛和磨难;任何生命的花朵,都应当美丽而多彩。然而生命又是那样的脆弱,不说时间之河无情的流转,单只风变灾异、遭际乖舛,已经足以给生命不堪的重压。我们从幼稚可怜的婴儿,到饱经沧桑的老者,总能够读到生命惊天动地的历史,总能够看到生命顽强的拼争。我们应当扮演最佳的同伴,我们不仅分享着生命的光辉,更应当时刻准备着施以援手。我们相信,她生命因有我们的抚慰和关照而会增加其应有的尊严。 8、在无垠的空中,有着这样的声音: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 9、没有永久的生者,只有永恒的勇士! ==生命之花==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冯理达同志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了又一段"将门虎女"的故事。她的一生,是继承先辈遗志、不懈奋斗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一生;是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一生。 她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把冯理达同志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所要为之奋斗的。 作为一名党员,她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写了百万字的政治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病榻上依旧嘱咐儿子在自己去世后代交党费一万元。她把报效祖国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在台湾问题上,注重开展对台湾人民的工作,努力沟通两岸同胞情谊,为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病人满腔热情;作为一位领导,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她的一生将“把一生都献给党”这一铮铮誓言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团烈火,燃烧着报国济世的赤诚之心;  这是一泓清泉,流淌着大爱无疆的仁慈之情。 当人们追寻冯理达的漫长人生旅程时,不能不为一个共产党人拥有如此博大忘我、活力四射的精神世界所震撼。 或许是传承着名将之父的人格魅力,冯理达天生疾恶如仇、热情似火,而这种可贵的品行在熔铸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之后,其报国为民的毕生追求,变得方向更明确、意志更坚定、行动更自觉。
冯理达风雨传奇的一生充满挑战。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青年时代探求真理,还是日后悬壶济世,她始终如向阳之花追随党的脚步,直至在天命之年实现了数十年之久的入党夙愿,而经由艰难困苦的砥砺,其精神品格愈显坚毅高尚,更显生机勃发。
“生我者是母亲,育我者是党,做了党的人,就要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她这样告诫自己,更竭尽躬身践行,终于以一大写之人的尽善尽美风范,完成了作为改革开放时代先锋的道德升华,为世人留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历经八十七年的风雨考验,度过党的又一个生日之际,我们对此感念尤深。冯理达就是一面永远高高飘扬的旗帜。她毕生爱党爱国爱人民,高风亮节如明镜高悬,必将使忠诚者全力前行,怠惰者自强奋起,贪婪者无地自容。
2001年1月20日 “世间清品至兰极 冯理达 贤者虚怀 罗元铮合影 党彻底决裂,为此还献出了生命。1958年,母亲在62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是我坚定的人生信仰 竹同” ”在 冯理达 家里,张杰看到了一张发黄 对兰竹 纸页 颂扬 冯理达在母亲入 那年写于苏联的一份思想小结: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像飘零多年未有依靠 员本色 孩子, 正回到了母亲身边 实写照。斯人已去 感到党的慈 、党的伟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 留世 更感到 香馨 与人之 关系的改变,时代变了,人也变了的意义…… “我今年只有48岁,比我母亲入党时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冯理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于利华和张杰 “那时候有人说介绍她入党要担当风险,我心里说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 意介绍她入党,而且我坚信没 错,她是一个好党员。”于利华说。1975年12月23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对冯理达而言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她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 共产 党员 了。“她站 都以此为标竿, 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拳,眼含热泪向党宣誓……”30多年过去了,张杰仍忘不了冯理达宣誓时的那幕场景 改革开放新征程中交出满意答卷 那一年,冯理达刚刚过完50岁生  == 记选集== ===爱党爱国篇===
追求:一生热爱党,胸怀祖国情系人民1990年1月6日星期六
多年来 很想回家 冯理达 回家。只有自己 办公桌对面墙上,都会挂着一幅她与父母在美 旧金山海边的照片。儿子罗悠真曾问她为什么非要挂这张照片,冯理达没有回答;身边 、自己 工作人员也问过她,冯理达还 家才 摇摇头,不说话。直到冯理达去世后,人们在整理她 遗物时 发现了她写于2007年7月17日 只有自己 日记中 国家强又和所有 国家友好才能 段话: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和我在旧金山海边 切顺利,自己 照片 国民才能真正幸福 妈妈那么慈祥,爸爸那么伟岸 否则就要受欺侮。家也是一样 嘱咐着我 关心祖国,关心群众,好 学习。亲爱 爸妈 一个家 女儿没 辜负你们的期望…… 1 荣誉 大海 信誉 带给冯理达 才能站 住脚 而一个人也 是一 段挥之不去的黑色记忆 样,一定要站住脚,才能自己幸福,而自己幸福又是主要先使他人幸福
1948年8月,因反对内战与蒋介石发生分歧,举家被逼到美国“考察水利”的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冲破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冯玉祥全家登上了从纽约去苏联再回国的“胜利”号轮船。在甲板1990年6月28日星期四
我是共产党员,请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我。坚定性、纯洁性、先进性,要注意在思想上入党,半个世纪找到党。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做合格的党员。
2004年11月23日星期二
今天实足年龄已整整79岁了,虚岁80岁了。过得快真快,匆匆,八秩,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爸、妈、亲人、朋友、同志的希望、期望和愿望。当然更要记得自己是党的女儿,是人民的女儿,是全国老百姓的女儿。
冯理达在工作 上,冯玉祥对冯理达说:“我一生走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回国以后,我愿意到解放区,为了新中国,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做起。”谁也没有料到,当轮船航行至苏联敖德萨附近海域的黑海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冯理达永远失去了她最敬重的父亲和可爱的妹妹。2,无边的黑海,也成为冯理达心中永远的痛。 陌生的黑海和黎明前的黑暗,无法遮住一双探寻光明、向往真理的眼睛。从列宁格勒医学院毕业时,面对校方的真诚挽留,冯理达说:“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归国后,冯理达先后作为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防治传染病工作组负责人,29次带队奔赴浙江、湖北、湖南等血吸虫病、流脑、霍乱、浮肿、痢疾等重疫区一线,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挨家逐户救治病人。===反思激励篇===
1959年至1966年,冯理达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北京市肝炎侦检及防治措施研究》,《02弧菌对不同药物耐受情况》和《湖北江陵县地区流脑发病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14篇学术论文,被卫生部转发用于指导全国防疫工作。1978年,冯理达组建了海军免疫中心,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课题,登舰船、下海岛,多次深入部队为官兵进行免疫调理和治疗,为海、陆、空官兵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授课500多场次。1999年,不再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职务后,许多亲友和父亲老部下 2000年7月17日星期 再邀请冯理达到国外安度晚年,她婉言谢绝:“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为我的祖国贡献力量。”
3 爸爸 妈妈和我在San Fransico旧金山海边的像片,庆莉洗好作为模板像,真好,妈妈那么慈祥,爸爸那么伟大,给我嘱咐着要关心祖国,关心群众、人民老百姓。快快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人民。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一定不辜负你们和祖国人民的期望,永远做 一个 从爱国父亲这棵大树上发出 人民 枝丫 勤务员 渐渐长大 努力学习 并且长出了枝枝蔓蔓 努力工作 。 2005年8月5日星期五
“我 亲爱的妈妈:您的女儿理达每日都在 念着您:您对世界 活着总要留下一点金钱之外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比爱 民、对祖 主义更有价值呢?”2007年7月29日,82岁 、对党 冯理达与儿子罗悠真交谈到深夜后,心 久久不能平静 鼓舞着我 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 支撑着我;亲爱 话,“ 妈妈: 今天 与悠真谈到爱国主义,他谈得很好,很有见解 是您109岁寿日 您知道吗?亲 国主义有了后代传人,我特别高兴。”在冯 的妈呀!您的 理达 的75本日记中,出现次数最多 还是您 是“感谢党、感谢人民”和“为党增光添彩”。在每个冯 理达 认为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深切感想。2005年,在母亲诞生109年纪念日,她写道: 跟随您--我 亲爱的妈妈 走一条 们希望我走的路。那也就是:为了人民、为了祖国献出自己 女儿理达每日都在想念着您 一切,而为了这一切就要努力、再努力 ,努力做一个 们希望中的女儿, 努力学习,像您们一样学到永远,再努力 将一切 献给党、 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2006年7月1日,党的85周年纪念日,她写道:先进性常在,生命力永存。2007年7月1日,党的86岁生日,她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不忘党 。像爸爸说 教导,一辈子为 人民 服务 是主宰,科学是救星”
2006年11月23日星期四[[File:冯理达5.jpg|64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3724805058&di=a4129a2fc3d674a24707d46a0567e8fe&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1.imgtn.bdimg.com%2Fit%2Fu%3D4073518682%2C1826222590%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s://news.cueb.edu.cn/xwjj/sjmjy/75666.htm 图片来源于首经贸新闻网]]]  不少朋友来,为了自己的生日,心中很感动,今后一定要更努力学习,工作。 “八十春秋 想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恩爱,教育,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是人民培养自己的 瞬间 岁月沧桑未等闲 更教育了自己 少小即怀报国志 想到亲爱的铮 共同 活了 曾敢息肩 十年,马上就是六十年了,也永远不会忘记你和我的恩爱和互相帮助 同时,铮,我们永远在 起。 想到亲爱的儿子又新、贞纪和舜舜,想到他们那么好,又新那么忙,但工作那么努力。 想到那么多朋友来,心中感动,只有向大家学习,努力工作。2007年1月17日星期三 学习[[李中华]]同志: 1、人民的骄傲,祖国的脊梁 2、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强国之路,民族振兴之路 3、国之栋梁,军中之魂 《八十抒怀》 4、生死关头才显艺高人胆大 道出 坚忍不拔更见赤子谱忠心 ===感谢篇=== 1999年11月23日星期二 今天已经整整74岁 冯理达这位一生爱 ,仍在上班,仍是现役军人,自己要感谢 爱国老 培养和关怀。 自己要感谢父母的教育和他们身 所给予自己的榜样
品质:一贯忠于党 自己更要感谢自己亲爱的丈夫 永葆共产党人 五十多年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要感谢亲爱的儿子对自己 政治本色照顾。
在冯理达心目中 自己只有努力、再努力 党比 使 生父母的地位还要重。对党,她一辈子没有说过 人们、同志们更健康、健美、长寿。2000年7月31日星期 句牢骚怪话,也听不得任何有关党和国家的负面问题,即便说这话的人,是她最爱的儿子。
“和母亲聊天时 上午发工资 我经常就中国的医改、教育、腐败和房地产等问题发些牢骚。可每当这时候 二级十档 母亲都会从正面、用非常光彩的东西教育我。”罗悠真回忆说 长了53.8元 “母亲常说 感谢党和人民 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同时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那都是竞争出来的 感谢爸妈 共产党 这次主 要是 没有能力领导好这个国家 总政科技局、海政科技处考核两小时后 对自己和免疫 国要是不好 工作 认为确实是创新、认真、求实、并且忠于党和 家能让咱们办吗?”民。
寒暑代序,海军总医院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不管哪一任领导,提起冯理达,最佩服的就是她的党员本色。医院原政治部主任张允说:冯理达的组织观念很强,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每次开完政协会议,就抱着一摞文件,像个小学生一样向我们汇报。医院原政委龙连模说:冯理达经常叫我党代表、老政委,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如她。有段时间我们探讨苏联为什么解体时,她说着说着握着双拳就站起来了,接连说了4遍“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医院原院长杨晔说:我当了10年的院长,她从来没有向我提过任何个人要求。医院院长段蕴铀说:当院长8年,冯理达每次出国回来,都会自觉向我们汇报情况……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向 [[Category: 80年代初,冯理达在法国讲学,与同行合影 组织汇报思想,主动向组织递交自我鉴定,外出时间超过两周,都以书面形式汇报——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直至去世,冯理达整整坚持了59年。冯理达的办公室里,《毛泽东选集》 夹满了用纸条作的书签,书页上写满了心得批注;翻阅了多遍的《邓小平文选》,书的边缘都磨破了;一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满是圈圈点点、各种标记;一本《 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学习纲要》,她随身带,反复学。熟悉冯理达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每次党代会召开后,她都会用毛笔正楷恭录修订后的党章全文,送给医院的领导和身边的党员。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她一直坚持这么做。在冯理达身边工作了24年的陈淑英一开始曾问她,冯老,您为什么要抄党章?冯理达说:“读8遍不如抄一遍。一个党员选择什么?应该追求什么?答案都在党章里。”罗悠真清楚地记得,当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后,母亲整整3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抄写党章,为的就是在那里找到真正的答案。冯理达一 家]]  [[Category: 获得无数荣誉和证书,但她最看重的,是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一张1988年3月5日由海军总医院颁发的“学雷锋积极分子”荣誉证书,也被冯理达保存至今。冯理达最喜欢的歌曲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共产党员好比种子》;最喜欢的植 是兰花和翠竹,曾作诗《兰竹颂》咏之:芝兰幽且香,竹虚节亦强。人向颂兰竹, 它品高尚。家]]
2,4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