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胡雪岩

移除 32,360 位元組, 4 年前
重定向页面至胡雪巖
 =='''胡光墉'''==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胡雪岩| 圖像 = [[File:胡雪岩.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40161245&di=5b76cc547ed987f15a3ff2a6fbc00efe&imgtype=0&src=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Al35cQQJeM6fnMasyCct1MIidbK5zcBZJfrssY0TGWOfh1536365789199.jpg 原图链接]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R5SVEPP0523KICF.html 来自网易]]]| 出生地 = 安徽省徽州府绩溪县 <ref>[http://news.163.com/06/0515/10/2H5J8C5A0001124J.html   籍贯争论激烈 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究竟是哪里人],搜百度, 2006-05-15</ref>| 出生日期 = 1823(癸未年)| 國籍 = 中国(清) | 别名 = 胡光墉</br> 红顶商人| 職業 = 徽商</br> 晚清首富</br> 正二品官员| 知名原因 = “戒欺</br> 真不二价”| 知名作品 = 协助创办福州船政局</br> 上海采运局</br> 开创胡庆馀堂雪记药号}} '''胡光墉'''(1823年—1885年),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 视频 ==胡雪岩故居{{#ev:youku|XMzU0OTc3NTYwOA|alignment=left}} ==人物生平== ===白手起家=== 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ref>[http://news.163.com/14/1219/23/ADS65Q3900014AED.html   胡雪岩后人谨守遗训不经商(图) ],.网易,2014-12-19</ref> ===亦官亦商===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此故事来自高阳小说,有专家指出历史上[[王有龄]]并非因胡雪岩的五百两白银的资助而起家,此为小说家杜撰而已,因此有待考证),事发,被赶出钱庄。<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huxueyan/detail_2012_09/03/17308837_0.shtml   胡雪岩如何发迹:投靠左宗棠垄断军火生意 ] .凤凰网</ref> 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 清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是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氏顿失依靠。[[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Infobox person| 姓名 = 红顶商人胡雪岩--庆余堂| 圖像 = [[File:庆余堂.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40830609&di=48e6595347b681541fcbb617a2d489a0&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gtimg.com%2Frushidao%2Fpics%2Fhv1%2F82%2F171%2F1745%2F113512312.jpg 原图链接]  [http://foxue.qq.com/a/20141115/020539.htm 来自腾讯网]]] }} 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岩]]获得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 清同治三年(1864年),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 太平军消灭后,[[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 ===协办船政== 清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就在船厂刚刚动工不久,时逢西北事起,朝廷突然下令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赴任之前,一面向朝廷推荐江西巡府[[沈葆桢]]任船政大臣,一面又竭力推荐[[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 清同治八年(1869年)秋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成功。这艘轮船从马尾试航一直行驶到达天津港,当人们首次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轮船时,万众欢腾,盛况空前,连洋人也深感惊奇。 清同治十年(1871年)初,“镇海”号兵轮又下水成功。远在边陲的左宗棠得知这些消息,特别写信给[[胡雪岩]]:“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轮船无须外国匠师,此是好消息……阁下创议之功伟矣。见在学徒匠日见精进,美不胜收,驾驶之人亦易选择,去海之害,收海之利,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贫弱而富强,实基于此。”<ref>[http://www.fzhxsb.com/html/2013-09/05/content_3_4.htm   协办船厂的胡雪岩].海峡时报数字版.2013-09-05</ref> ===功成名就===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1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准备发兵新疆。带兵打仗需要粮食。左给胡致信,请胡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当时借外债很难,连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但[[胡雪岩]]非同一般,朝廷办不成的事他办成了。他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胡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ref>[http://news.ifeng.com/a/20160420/48518956_0.shtml   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合作堪称中国第一个政商关系典范?] .凤凰历史</ref>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 清光绪二年(1876年) 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 清光绪三年(1877年),[[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 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清光绪五年(1880年),胡庆余堂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惨然离世=== {{Infobox person| 姓名 = 红顶商人胡雪岩| 圖像 = [[File:红顶商人胡雪岩.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40502242&di=2fa5bb1449d497766a912cca007c57fb&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05%2F790%2Fw1204h1186%2F20180613%2Fc48c-hcwpcmp8425978.jpg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8575954_17fc4df520 来自新浪网]]] }} 清光绪七年(1881年) ,[[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ref>[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50408/161221909376.shtml   胡雪岩的慈善学 ].新浪网</ref> 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 清光绪九年(1883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查访,清廷大概获知胡雪岩欠款及资产情形,谕旨中“亏欠公项及各处存款为数甚巨”、“有典当二十余处,分设各省;买丝若干包,值银数百万两”可以说就是查访结果。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 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主要功绩== {{Infobox person| 姓名 = | 圖像 = [[File:胡雪岩666.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96202900&di=dc1c492e687ce8faace3fee3d39fbe15&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2Fw699h544%2F20180313%2F2b24-fyscsmv0817129.jpg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36879966_17faafe5e001005ckp.html 来自新浪网]]] }} ===政治=== [[协助复疆]]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为收复被阿古柏匪帮窃据达十年之久的新疆,清廷陕甘总督左宗棠挥师西进。这场战争的胜利,让[[左宗棠]]从此名垂青史,也使[[胡雪岩]]圆了“红顶商人”之梦。 清光绪元年(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是出关粮运经费每年约计白银二百余万两,加上西征军官兵的饷银,每年共需经费八百余万两白银。左宗棠想起来了[[胡雪岩]]。 [[胡雪岩]]旗下的“阜康钱庄”又恰好与英国渣打银行有生意往来,于是胡雪岩亲自出面,向其借款。对于敏感的借款对象问题,[[胡雪岩]]的态度是:“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经过几昼夜的秘密谈判,双方终于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终于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为担保,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二百万两,开中国政府商借外债之先例。此后更是如法炮制,依靠自己在上海滩生意场上的商业信誉,先后四次出面向汇丰银行等英国财团借得总计白银1595万两,解决了西征的经费问题。这被左宗棠称赞为:“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左宗棠]]也不曾忘记[[胡雪岩]]所作的一切,向朝廷报告,为其请功。清廷因此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让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 <ref>[https://guoxue.ifeng.com/a/20151207/46559000_0.shtml   政商关系典范:胡雪岩借债西征 左宗棠收复新疆 ] .凤凰网</ref> [[商业]] [[胡雪岩]]虽然身处洋务运动时代,并曾参与左宗棠马尾造船厂的运作。胡雪岩的生意,一类是借助政商关系的“特殊”生意,如:为政府采购军火、机器、筹措外资贷款等;另一类则是“正常”生意,如:钱庄、当铺、生丝、药局等。 “阜康钱庄”是胡雪岩的金融平台,也是其核心产业。与一般钱庄不同的是,“阜康钱庄”拥有两大特殊资金来源:一是数额庞大的委托理财,主要为官商的利益输送服务。[[《异辞录》]]记载胡雪岩“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二是巨额公款,包括:“西征借款”、“西征借款”还款以及其他公款存款。[[胡雪岩]]利用时间差对这笔巨款进行腾移挪用,形成低成本甚至免费的资金库。除了“西征借款”之外,胡雪岩所编织的庞大政府关系网,也为他输送了各种其他名目的公款存款。<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huxueyan/detail_2012_09/10/17494020_0.shtml   胡雪岩的破败是因为金融风暴] .凤凰网</ref>  [[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甚少。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胡雪岩故居| 圖像 = [[File:胡雪岩故居.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96378314&di=0470300a52fe53e5cf63213947dffeb5&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photoblog%2F1602%2F14%2Fc4%2F18279480_1455426423544_mthumb.jpg 原图链接]  [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3609916_2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 [[胡庆余堂]] [[胡雪岩]]开设的胡庆余堂,始创于1874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胡庆余堂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和独特的人文价值,赢得了“江南药王”之美誉,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ref>[http://www.hqytgyh.com/about.php   胡庆余堂简介 ].胡庆余堂</ref> 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向外挂的,唯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在胡庆余堂百年历史中,流传着许多耕心制药的故事。如“局方紫雪丹”,是一味镇惊通窍的急救药,按古方制作要求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熬药,为了确保药效胡雪岩不惜血本请来能工巧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现金铲银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  1988年胡庆余堂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胡庆余堂上榜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胡庆余堂”被认定为浙江省首届知名商号;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药号也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ref>[http://www.lifeweek.com.cn/2006/1107/16936.shtml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慈善账本 ].公益时报</ref> [[慈善]] [[胡雪岩]]功成名就之后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已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思想主张== 清光绪四年(1878年),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它高悬于厅堂,被奉为店训。 [[胡雪岩]]商道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理念浸渍在胡庆余堂品牌内涵中形成一个完备的人文体系,核心就是“戒欺”。其“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理念,已超越了中医药范畴,将为打造“诚信”社会作出最明确的历史诠释。  “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上述文字是胡雪岩留给后人的最有价值的品牌遗产。 “戒欺”反映在生产上就是“采办务真,修制务精”。“采办务真”的“真”,指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从源头就优选药材质地;“修制务精”的“精”是精益求精,其意是员工要敬业,制药精细。 在经营上,“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向顾客正言胡庆余堂的药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胡雪岩]]还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 <ref>[http://news.163.com/14/1014/09/A8GN91PP00014AED.html   胡庆余堂140年:百年药堂的不老传奇(组图) ].网易</ref> ==人物评价==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胡雪岩左宗棠| 圖像 = [[File:胡雪岩左宗棠.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96569453&di=13db3433038d8e2802b9627261b8f0f1&imgtype=0&src=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8ILl6QrlDVdGeqxtwOKCuR9xD8E6SFChW6Xi0My19RWv21537301542547.jpeg 原图链接]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S1PCB1D0523V16G.html 来自网易]]]}} 道员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从前在浙历办军粮、军火,实为缓急可恃。臣入浙以后,委任益专,卒得其力。实属深明大义不得多的之员。(左宗棠多次在其奏折中给予胡雪岩正面评价) 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鲁迅评价) <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860246.html   胡雪岩:从妓院小厮翻身成为晚清商界的“巨无霸”] .人民网</ref> 智信仁勇,堪称华商中民族英雄的典范,而不仅仅是个有钱的商人。(二月河评价) [[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树立了很坏的榜样,他是中 国清代浙江很有名的商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马云2014年11月20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评价)  redirect[[胡雪 岩]]是传奇色彩很浓的商人。他把生命能量也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是英雄,是人杰。(《红顶商人胡雪岩》导演阎建刚评价) [22]<ref>[http://www.lifeweek.com.cn/2006/1107/16933.shtml   演义里的胡雪岩:不是英雄是人杰].生活周刊</ref> [[胡雪岩]]是徽商的杰出代表人物,身上有着徽商讲求诚信、为人着想、精明强干等共性。[[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为商圣,一方面是因为胡雪岩经商讲求诚信,另一方面也利用他的财富,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做了很多的好事。(“中国式管理之父”、台湾文化学者曾仕强教授评价) <ref>[https://sichuan.scol.com.cn/sczh/20091207/2009127161804.htm   “胡学家”曾仕强:学学四川商人 悠闲又赚钱 ] .四川新闻网</ref>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时人评曰) <ref>[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41113/215420811627.shtml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采购经] .新浪网[</ref>242424 ==轶事典故== ===帮忙打伞=== [[胡雪岩]]年轻时帮东家四处问人讨债,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眼看就要被雨打湿了,但是同路的一个陌生人跑过来为胡打了一半的伞,让胡很感动。后来只要胡带着伞,下雨天的时候[[胡雪岩]]就经常帮别人打伞,时间一长,沿街的很多人都认识了胡雪岩,都说胡雪岩是一个好人。所以只要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肯帮你打伞。 一天,当地的一位知名布商在一次生意中栽了跟头,急需一笔资金周转,想低价转让全部家产,连房带地总共卖2000两银子,而事实上市价至少值5000两。听了布商的诉说,[[胡雪岩]]沉思片刻后说:“容我考虑一下,明天再来找我。”布商离开后,[[胡雪岩]]连忙派手下去打探虚实。不多时,手下回来告诉他说确有此事。[[胡雪岩]]听后立即安排钱庄准备5000两银子。第二天,布商来到钱庄,胡雪岩对他说:“我买下你的家产,但不是2000两,而是按市价计算,我出5000两。”布商惊诧不已,好奇地问为什么低价不买却要出高价呢?[[胡雪岩]]拍着布商的肩膀说:“我只是暂时替你保管家产,等你渡过难关了,随时可以赎回去,到时你只需付给我微薄的利息就好。” [[胡雪岩]]的举动令布商感动不已,他二话没说签好协议,对[[胡雪岩]]深深作揖后含泪离去。因为[[胡雪岩]]的“帮忙打伞”,那个布商没多久东山再起后赎回了他的家产,还成了[[胡雪岩]]的忠实合作伙伴。 ==家庭成员==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胡雪岩得罪了谁?为何庞大的商业帝国顷刻间就倒塌了| 圖像 = [[File:胡雪岩得罪了谁?为何庞大的商业帝国顷刻间就倒塌了.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97164090&di=5f55f261f690dffa9da0f7f9e8324465&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706%2Ffdbbd0b3d14645cbac0c647c06c8b3d2.jpeg 原图链接]  [http://m.sohu.com/a/239578419_505355 来自搜狐网]]] }} 长辈 [[胡雪岩]]父亲胡鹿泉,是一个读过些书的乡村名士。 兄弟 [[胡雪岩]]在家中排行老三,共有五个兄弟,两个哥哥没有记载,三个弟弟分别叫胡月乔、胡秋槎、胡鹤年。 [26] 262626 妻妾 [[胡雪岩]]生前妻妾众多,具体多少位没有准确数字,一般认为是13位。 子女 [[胡雪岩]]有三子五女,长子[[胡楚三]]19岁便早殁,次子胡缄三育有两子,三子胡品三育有四子,人丁最为兴旺。 [[胡雪岩]]的小儿子胡品三喜爱丹青,颇为超脱,有花花公子之称,妻子朱太夫人书香门第,诗画文字俱佳。 <ref>[http://www.lifeweek.com.cn/2006/1107/16936.shtml   胡雪岩后人:往事何堪 ] .生活周刊</ref> 后代 [[胡萼卿]]是胡品三的长子,在孙辈中年岁最大,因而也是[[胡雪岩]]的长孙。[[胡萼卿]]资质聪颖,中了前清的举人,在孙辈中最为风光,后来留学日本,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一心想要参加革命。妻子[[戴泳霓]]是官家大小姐,虽然管理家务非常泼辣,思想却相当守旧,不仅不让[[胡萼卿]]去日本参加运动,还给后辈定下规矩:不准进洋学堂。 [[胡雪岩]]的第五代孙[[胡筱梅]]曾获得[[陈毅]]市长签发的“上海市第一届优秀教师”、“上海市第一届三八红旗手”称号。 [[胡雪岩]]的直系后代有200余人,多在海外,分布在7个国家,几乎不经商。次子胡缄三卖掉了胡庆余堂的“招牌股”,送子孙到了国外读书。而胡雪岩临终前曾对儿子说: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银两害人,经商是最有风险的事情。于是在胡氏后人中,几乎无人经商,也无人入仕,基本“从文从教从自然科学”。 <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1/07/18913836_1.shtml   胡雪岩后人文革遭灾 被人揭发家中藏了8吨黄金 ] .凤凰网</ref> ==后世纪念== ===图书===  {{Infobox person| 姓名 = 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和庆余堂| 圖像 = [[File: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和庆余堂.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97374256&di=2cb09ea64a89aa33cb56bc1539130ea2&imgtype=0&src=http%3A%2F%2Fs14.sinaimg.cn%2Fmw690%2F002W77Eqgy6PhowSIPz3d%26690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virr.html 来自新浪网]]]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图书名||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代|-| [[《胡雪岩传奇:红顶商人》]] || 高阳|| 南海出版公司|| 1996年4月|-| [[《胡雪岩》]] || 高阳 || 新知三联书店 || 2006年3月|-| [[《胡雪岩》]]|| 二月河、薛家柱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7年8月|-|[[《胡雪岩》]]|| 钟源 || 珠海出版 || 2008年11月|} ===墓地=== [[胡雪岩]]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中村杨家门鹭鸶岭,是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www.hzxh.gov.cn/art/2016/3/9/art_1177896_1167364.html   胡雪岩墓(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湖区</ref> ===故居===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 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落成的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南北长东西宽,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ref>[http://hzfzw.hz.gov.cn/jjhz/hzzz/201205/t20120525_319150.html   杭州最顶级国家级文保名宅----胡雪岩故居 ].杭州地情网</ref>  ===纪念馆=== [[胡雪岩]]纪念馆,位于绩溪县城,纪念馆占地约800平方米,包括两个庭院,原址为建于明代的文昌殿。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据悉,纪念馆已经收集了近千件胡雪岩生前使用过的各种工具和生活用品,目前已经整理展出一百多件。纪念馆还专门仿照"胡庆余堂"国药号开辟了"药局",杭州"胡庆余堂"提供上千种中成药,并聘请中医专家坐堂为参观者提供服务。 <ref>[http://www.cnjx.gov.cn/content/detail/5530849cc0f7c13d08a1bc56.html   胡雪岩纪念馆] .绩溪县人民政府</ref> ==艺术形像==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胡雪岩关系学| 圖像 = [[File:胡雪岩关系学.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297593945&di=0c0d1e2e8907d0ef0979aeff8327e718&imgtype=0&src=http%3A%2F%2Fs16.sinaimg.cn%2Fmw690%2F004hNYc6ty6WFCSwV3x9f%26690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1b01e60102w9as.html 来自新浪网]]]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年份 || 影视剧 || 扮演者|-| 2006年|| 《红顶商人胡雪岩》|| 巍子 |-| 1996年 ||《胡雪岩》 || 陈道明 |-| 1988年|| 《八月桂花香》 || 刘松仁|} ==人物争议== ===籍贯之争=== 关于[[胡雪岩]]籍贯的归属,学界内外的争论向来颇为激烈。胡雪岩究竟是“杭州人”还是“徽州人”的争吵,源于对现籍和祖籍的不同认识。胡雪岩长年活跃于杭州,关于其人源出何处,向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其人原籍徽州绩溪胡里(即今湖里村),后迁往杭州。历史学家陈旭麓、方诗铭、魏建猷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甚至径直写道:“胡光墉(1823-1885年),安徽绩溪人。”与此同时,也有一种看法认为,胡雪岩应当是杭州人。其实,争论的一个症结在于如何看待现籍与祖籍的关系问题。譬如,一些方志、文集和奏折记载乾隆时代的大盐商江春是扬州仪征人,为扬州盐商,但江春作为著名的徽商却也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常识。这些,都牵涉到徽州人的现籍和祖籍的问题。  清代徽州文书稿本[[《南旋日记》]],认为胡雪岩的籍贯是绩溪毋庸置疑。 这场新的争论在[[《中国文物报》]]上展开:2005年9月2日,杭州历史博物馆高念华先生发表[[《胡雪岩籍贯浙江杭州人》]]一文;接着,安徽绩溪胡维平先生发表《对〈胡雪岩籍贯浙江杭州人〉的几点辨析》(11月25日),对此提出反驳;12月16日,高念华、张倩、段虹三位再次发表《评析:误认胡雪岩为绩溪人的例证》,重申了此前的观点。 [[胡雪岩]]的籍贯之争本来是个极小的学术问题,祖籍徽州,现籍杭州,这样的学术结论丝毫无损于绩溪与杭州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新安江的血脉贯通,促成了明清以来人群的流动和地域文化的交融,这本是明清社会文化史研究方面的通识。 [[Category:清朝人物]]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