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3
次編輯
變更
五女山
,创建页面,内容为“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系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为名。作为高句丽王城…”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系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为名。作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女山已经成为辽宁省东部著名的的旅游景观,是桓仁县的旅游业龙头。当地人相信,被列入世界遗产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这里寻幽访古。
== 简介 ==
中国历史名山--五女山
五女山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山体呈长方形,主峰海拔82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女山山峰酷似玲珑翠屏,四周悬崖峭壁,巍峨险峻。山顶地势平坦,土质肥活,草木茂盛。南面有一隘口。
一年四季,五女山景色如画,春夏之际,山上千枝竞秀,万花香,蜂蝶纷飞,鸢声婉转;山下浑水库碧波万顷,舟船穿梭。深秋时节,松苍,枫林似火,层林尽染,万紫千红;寒冬时节,银装素裹,群山如银蛇飞舞,似玉龙奔腾。
公元3年,高句丽王朝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类利把都城迁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迁都平壤。公元668年被灭亡之后,一部分人迁入内地今河南一带,与汉族融合,还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罗。因此,高句丽王朝的政权在此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先后有两代国王在这执掌政权,发号施令。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北侧,"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以得名。"还传说古时有五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迄今庙址尚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女山被称为东方第一卫城。提到卫城,大家会想起雅典卫城和迈锡尼卫城。五女山同样具备卫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庙、宫殿、粮仓、兵营、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对200米高的城墙,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誉为东方第一卫城。
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长16.4米,宽9.3米,深1.4米,北面借助山城凿出土壁,另三面砌有石墙,底部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岩石。当年,在此放上滚木和木板,用作屯放粮食。凹坑便是兵营遗址,它们呈半地下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窨子,主要起到一个冬暖夏凉的作用。里面这个折尺形的建筑便是火炕,里面分别设有2至3个烟道,上铺石板,石板上抹泥,形成炕面。炕内设火灶,土塄上设有烟囱。前些年,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大量陶器、铁器等遗物,其中多见兵器,还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甲衣,由此可以判断,这里应是当时的兵营,是山城卫戍部队的驻地。
"霜重险峰紫,叶落满坡红;松抱一线月,云绕五女城。"这是原辽宁省副省长林声为五女山写的一首诗。如果您春季到五女山,会发现山上生有大片的山野菜;夏季您可以看到天女木兰花;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火如荼;冬季,整座山峰银装素裹,整个世界仿佛被淡化了,到处白茫茫一片。五女山四季皆景,处处为史,愿大家游五女山能有一份收获。
== 山城名称 ==
'''名字由来'''
五女山之名,不见于正史,只闻于传说。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版的《怀仁县乡土志》(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始建怀仁县。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改桓仁县,以古桓州得名),该志在《地理类·山脉》中记载:"五女山,在县城之北,形如石屏,屹立佟佳江岸,相传古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其后宣统元年出版的《怀仁县志》、民国19年出版的《怀仁县志》均沿袭此说。但也有史料中记载:"相传唐朝有五女屯兵其上。"
'''五龙山'''
清光绪初年,建县前后,又被称为五龙山。《怀仁县乡土志》在五女山上玉皇观的条目中记载:上有玉皇观,廊房三间,二老道住持其中,每逢旱干水溢,祈之则灵应,固又名五龙山"。宣统元年版《怀仁县志》在五女山条目上记载"上有玉皇观,附祀龙神,水旱祈之则应,又名曰五龙山。丙戌(光绪十二年)秋大水,颇著灵异,县令金作埙移奉入城,建立龙王庙列入祀典。"与前志所记大同小异。其后,民国19年版《怀仁县志》也都记载了五龙山之名。可见五龙山之名是源于五女山上玉皇观里祔祀有龙王,当遭受水旱灾害时,官民向龙神祈祷有应验,因而根据五女山的名称又名五龙山。五龙山之名传播范围较小,仅限于县内,流传时间也短,至1945"光复"前后,既不复闻。
'''五余山'''
东北沦陷初期,五女山又被县内一些文人雅士称之为五余山。民国26年(伪满康德四年,公元1937年)出版的《桓仁县志·艺文志》中记载:清末举人袁澍滋(曾任天津道尹),东北沦陷后返乡回桓仁,为《桓仁县志》写了一篇《游五女山记》,游记中称五女山:"俗曰五余山,又曰五龙山。"《桓仁县志·艺文志》中还有他以五余山为题目的两首诗,一为《登五余山用李青莲原韵》;一为《登五余山·七律二首》。此外《艺文志》中,还有东北沦陷初期的桓仁著名乡绅,曾任桓仁县教养工厂厂长金祝庚(字聚亭)所写的一首五女山七律诗,题目也是五余山。五女山为何称五余山?研究袁澍滋的《游五余山记》可得梗概。《游记》中有"江汉朝宗于海"、"五岳归来不看山"之句。他在分析桓仁山水时写道:"河流分派多道,势必以佟佳江为归宿;而江水自通话北来,环流如曲肠,潆洄于县城之北,匝绕最高峰之三面,厥峰维何?曰五余山也,山势雄壮,盘踞浑江之北岸,崇高矗立,顶平如观音大士冠"。这段文字阐述他认为全国著名的五岳之余,就是此山。因此称此山为五余山。五余山之名,大有可能是袁澍滋所发起,但从未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其传播范围更小,流传的时序也更短。
== 高句丽 ==
高句丽,一个曾称雄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存世长达705年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肇端就在辽东山区的桓仁县。7月1日,作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桓仁县城远望可以看到8.5公里以外、山顶平坦、状若坦克的五女山。沿着回旋曲折的公路驱车至山下,就来到了两千年前高句丽时代的山城遗址。山城主要占据山顶平台和东部山坡,山城主峰海拔821米,西、北、南面是一二百米高的悬崖峭壁。石砌墙垣修筑在东面和东南面较为平缓的半山坡上。
"十八盘"是高句丽时期进出山城的主要道路,沿山谷曲折盘旋。路宽1-1.5米,全长938米,土质路面,外缘砌筑石护坡。如今新修了上山的石阶路和栏杆,但为了体会当年高句丽人的艰辛,也为了省点力气,来这里的游客多愿意走走"十八盘"古道。
五女山山城共设三座门,分别在东墙、南墙和山顶西部。"十八盘"直通的西门宽约3米,两侧砌筑石墙,门略内凹,呈瓮门之势。现存门阶、门枢础石、门卫室等遗迹。
通过西门登上山城,只见山城利用险峻的山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充分显示了王城霸气。山城平面略呈靴形,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300-500米,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可分山上、山下两部分,现存城墙、城门、马道、大型建筑基址、居住建筑群址、蓄水池、了望台、哨所等。
== 历史 ==
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山城里发掘了多处高句丽遗迹,其中一号大型建筑基址长13.5米,宽5米,原有七块础石,保存六块础石和一个柱坑,表明应为六开间建筑;出土了高句丽早期竖耳陶罐等典型器物。从建筑规模和等级来看,推测为王宫遗址。而居住建筑群址则由20多座房址组成,分布密集,均为半地穴建筑,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内设折尺形火炕。出土遗物以铁镞、甲片居多,推测为兵营遗址。更为珍贵的是,山城里还出土了一副铁制脚镣,这是中国已发现的高句丽文物中唯一的刑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五女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高句丽始祖朱蒙所建。此城三门,城墙底宽上窄,外高6-8米,内高1-2米,顶宽3米,青黑色的扁石砌成。城内建有宫殿、粮库、卫兵住所及水源,据专家考证,为典型的东方第一卫城。
据史料载,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逃至此山,(当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所辖),修建城廓,建立高句丽国,此山为高句丽开国都城。据专家考证,"纥升骨城"应为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的下古城遗址,而五女山山城则为其山城。从这里开始,高句丽政权逐步扩大了活动领域,创造了高句丽文化,为华夏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阿哈出(李成善)之孙,释家奴之子,建州女真第三代首领李满住居于此山城的南麓瓮村。自此,五女山一直是建州女真的防守驻地。出土的大量文物佐证,此山城在唐、辽、金、元、明等朝代均曾驻兵或有部族聚居。 据书载和口传,山上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60余处。原建有玉皇观,殿三楹,庙前凿一方井,7米多长,3米多宽,深1米多,名叫"天池",终年不涸,清洌可饮。出上发现古军营遗址和存放盔的头像,额头高耸,眼鼻口下颏非常匀称,游人看后无不景仰。
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位王"琉璃明王"将王城由五女山山城迁到"国内城"(吉林省集安市),但五女山山城作为高句丽早期王城和发祥之地仍然倍受重视。此后数百年,山城不断续建,一直是高句丽重镇和交通要冲。在高句丽时期,这座山城从未被敌人攻占。
公元427年,高句丽国迁都朝鲜平壤,建大城山城,在大同江北岸的山坡上。公元6世纪初,隋王朝统一南方,国力大增。高句丽王率兵劫掠辽西,自此隋唐两代与高句丽常年战争不断。
公元645年,唐兵渡辽水,收回辽东土地。
公元668年,唐兵攻克平壤,高句丽王国覆灭。经28代王,
历705年,高句丽吞吐日月,辟土立疆,却始终未能进入锦绣天国的中原。随称雄东北亚,却极不情愿地遭遇了世界为之瞩目的大唐王朝。数百年风雨,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剩下一水浑江,依旧浩荡东流。
== 文化 ==
了望台突兀高耸,壁立千仞,是五女山山城的制高点,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俗称"点将台"。从这里俯瞰山下的辽宁省最大的桓仁水库,景色十分壮美。
要在山城维持生活,水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五女山山顶的水源地有两处:一处位于山城中部偏西侧,一石砌长方形水池名为"天池",长12米、宽5米、最深处2米,常年积水,是山城最重要的水源。池旁有一小井,池水经过滤进入井中,供人们取用。另一处叫"饮马湾",是天然泉眼,位于山城东侧,终年不枯,但水量较少。
著名高句丽专家、通化师范学院耿铁华教授分析,五女山山城地理位置险峻,交通不便,生活环境恶劣,日常高句丽王公贵族是很难把这里作为栖身之地的,只能在战乱时做为避难所。而从山顶空间、生活条件和建筑遗址等分析,日常在山上几十人戍守还勉强维持,最多也只能供百余人生活。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五女山山城继承了中国北方先民构筑山城的传统,在城址选择、城区布局、墙体砌筑方法以及石料加工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创新,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山城建筑形式,在中国古代城建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除了丰富的高句丽遗迹外,五女山自然景观神奇秀美,有月牙关、飞来峰、一线天、枫林坡、好汉松、五女松等。它们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五女山已经成为辽宁省东部著名的的旅游景观,是桓仁县的旅游业龙头。当地人相信,被列入世界遗产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这里寻幽访古。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系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为名。还传说古时有五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迄今庙址尚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辽宁省五十佳景之一。
闻名遐迩的五女山,突兀雄伟,巍峨壮观,悬崖绝壁,险峻奇秀,是桓仁美景之冠。五女山雄踞于县城北浑江右岸,距县城8公里,四周皆为峭壁,呈长方体,主峰海拔80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壁高200余米。历代曾以纥升骨城、合罗城、五龙山、五老山、郁灵山、于郎山、五余山等名相传古今。山上古城五女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绮丽的五女山,蜚声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誉。日本人菊田贞二、山上次男等亦曾有论述。大正四年(公元1925年)八月五日出版的菊田贞二所著《东三省古迹遗离》正篇第203页载:"桓仁县北十五里,有五女山。相传唐朝有五女踞山为伍。山高千仞,两峰对峙,形势雄险。第一峰成平圆形,内围巨石,分东西二门,为天然石城,可容万人,"
一年四季,五女山景色如画,春夏之际,山上千枝竞秀,万花香,蜂蝶纷飞,鸢声婉转;山下浑水库碧波万顷,舟船穿梭。深秋时节,松苍,枫林似火,层林尽染,万紫千红;寒冬时节,银装素裹,群山如银蛇飞舞,似玉龙奔腾。
古老的五女山,奇峰怪石,林海松涛,幽静秀雅,风光旖旎,山下浑江水库,每当夕阳西下,碧绿的湖水泛起鳞鳞细浪,映出片片绚丽彩霞,渔翁持杆回返,群鸟归林。游船上彩旗飞扬,游客歌声悠扬。
五女山主峰海拔824米,山峰酷似玲珑翠屏,四周悬崖峭壁,巍峨险峻。山顶地势平坦,土质肥活,草木茂盛。南面有一隘口,乘缆车可达山顶。站在东端峰巅,遥望辽宁省最大的水库存(34亿立方米)桓龙湖,烟波浩渺,云天山水,浑然一体,桓仁镇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
== 风景 ==
'''美景'''
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公元前37年,高句丽王朝。我的目光在一幅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搜寻,往东往北,游动的河流,起伏的山脉,历史地图上标注着一个很古老很神秘很熟悉的名字--高句丽王国。时间和空间确定了一个准确的坐标,坐标点幻化出高句丽的脚印。一个王朝的脚印。
夕阳掠过五女山陡峭的山岩,从山岩狭窄的缝隙间把最后一线余晖洒在浑江湍急的江面上,跳跃起万点碎金。沙滩上一长串尖头牛皮靴的靴印,靴印的尽头是逆光的夕阳下一个长长的身影。黑色的身影在江边徘徊,浮光跃金,万点华贵的金色洒在黑影长长的白色披风上,黑影融在太阳里。山寒水瘦,林密草丰。五女山顶峰赤裸的山岩如峭壁,峭壁环山一周,峰顶上腾起一座城堡。江雾渐起,城堡如在天上。
那壮硕的黑色人影突然伏地三叩,双手高擎,低沉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啸声,啸声在山谷间回荡,随着升腾的江雾攀上山顶,惊醒了岩缝间栖息的山鹰,山鹰振翅,在雾里盘旋。黑衣汉子名叫朱蒙,是太阳神的儿子,河伯神的外孙。他站在河滩的夕阳里看着五女山,祖先在瞬间给了他一种启示,他感谢上苍的恩赐,由不得伏地三叩,一声长啸。
浑江古称奄利大水,河谷地区狭长的土地上,楼居着沸流国,黄龙国,荇人国等几个弹丸小国,为着简单的生存,或争斗,或融合,打打杀杀,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朱蒙是夫余国的庶出王子,史料记叙其祖籍"出自北夫余"。因王族内部的权力争斗,智勇超群的朱蒙更因庶出而屡遭嫉妒。众王子及重臣欲谋害其身,朱蒙迫不得已弃国南逃,另立门户,随身带了精兵强将和不多的部属。
朱蒙躲过了追杀,在五女山下遇到三位闲人。一位农夫打扮,身穿麻衣,名"再思",一位僧人打扮,穿衲衣,名"武骨",一位官吏打扮,身穿水藻衣,名"默居"。三人愿辅佐朱蒙创业立国,又得上苍恩赐,五女山天险筑城,妙得天成。"凡人禀命于天,必有吉验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
'''高句丽国'''
朱蒙宣布建立高句丽国,王城筑于五女山峰顶。这一年是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二十二岁,为高句丽国第一代王。
建于五女山顶的高句丽王城,被称作"纥升骨城",自此"山城"的形势创立了中国城池史上的先例,绵延两千年,影响了亚洲东北部日本、朝鲜的大部分地区。
'''主峰'''
五女山怎么看都像一只靴子,在半山腰处突兀而起的主峰,断壁悬崖刀削斧劈,如靴筒,靴底桀骜地伸向天空,高空俯瞰,南北两端向东部凸出,中部内凹,一个清晰的脚印,印在辽宁恒仁的山水之间,印证了一代雄主朱蒙开辟高句丽七百年霸业的历史足迹。脚印永远地留在恒仁的土地上。脚印是由一座山城砌就。
'''城垣'''
五女山的城垣天作人合!一类是天然墙,利用山间陡峭的悬崖或凸起的山脊直接作为屏障,分成峭壁墙和脊墙两种。人工墙采用石材筑成,墙外壁用大石条起基,上用楔形石逐层叠加垒筑,墙内以楔形石错缝叠压,与外墙犬牙交错相互咬合,石与石之间形成巧妙的力学制约关系。
'''楔形石'''
楔形石,中国城池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先例,高句丽人把自己的智慧砌在石头缝里。我仔细地端详着楔形石,粗粝的石头逾经两千年依然故我,与此同时在中原内地的那些精美的秦砖汉瓦,却大都化为泥土。山是石的母体,石筑山城,子归于母的怀抱,血脉相连,山在,城在。楔形石砌就的山城城垣,是五女山最重要的实物遗存,从建筑学,军事学对它进行学术分析是专家学者的业务,一个普通人眼中的的山城城垣,是城依于山的高句丽智慧。山是一座城。一座楔形石与峭壁断岩筑起的山城。朱蒙走了,带着高句丽第一代王的霸业与雄心,五女山顶峰,留下了一个石雕的脚印。
'''城门'''
有城必有门,城以据险,门以通达。五女山有三座城门。南门位于山城东南角,宽约2米,西侧为楔形石铺砌就的城墙垛头。东侧断崖,下临深谷,一条羊肠小道如攀附山岩的古藤,自山顶垂到谷底,山岚雾气间时隐时现,即使千军万马,要想破城,只能沿小道依次而上,南门就成为一处险要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至此非妄语,天险助人,非人力可为。东门砌于两墙之间,仅有豁口,门已无存,依稀遗迹,遍布苔草之间。两门位于主峰西部,筑于一条山谷的上口,山谷底宽上窄,两侧山崖壁立,门借山势,天然关隘。门道宽3米,尚存有门阶,枢础石,门内左右两个警卫室,门与崖缝隙处以楔形石封堵。三门三势,纯天然,半人工半天然,纯人工,凭山拒险,在冷兵器时代,门和墙的位势与牢固程度决定了山城的防御能力。
'''浑江'''
冬末初春,残雪微笑,五女山下的浑江镶着一圈晶莹的银边。山城的城垣隐在疏落的柞树林中,城墙上的苔藓已是斑驳的褐黄,如沧桑农夫脸上的老人癍。环山巡逻的马道上落叶婆娑,风吹过,飒飒的响声坠落山谷,山谷间迷蒙的雾气托住这历史的回声,苍穹幽淡,一脉肃穆旷远的意境。天地寂寂,古风悠悠,极目山下,春尚早,农人未开犁,渔人未撒网,只有八卦形的恒源县城静静地卧在浑江边上。半日踏寻山城的疲劳,斜卧苍苔,展开一卷《高句丽史话》,得得的马蹄声从字里行间跳跃到巡山的路上,渐寻渐远,隐没到荒寞萧索的林中,空气中飘着一种捉摸不定的声息。
'''土台'''
一座微微突起地面的土台,寂寞地盘卧在五女台顶峰的中央,残存的六块青石柱础依然固执地站在两千年前的位置上,规制与形态在向后人夸耀着自己的身份,分明是王宫的遗址。
考古的专家们从柱础旁边的泥土里挖出了一些典型的高句丽竖耳陶罐,还有一些铸有"五铢","大泉五十"字样的铜钱,分明是西汉的货币,高句丽王朱蒙也花汉家的铜钱?山城无语,朱蒙带着他的嫔妃,重臣,将士,百姓匆匆地走了,没有答案,只留下一座空城,几处遗址。
更能消极番风雨,殿阁楼台,宴乐歌舞,刀剑铁衣,战马金斥,高句丽朱蒙雄踞五女山峰顶,倚剑四顾,想的是千秋霸业,或是一己之得,无人知晓,留下的高句丽王城遗址,倒是成为今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所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全人类数千年留在地球上的智慧结晶,一声长啸!
奇迹诞生于上天的启示,但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只是千古智慧。是朱蒙的无意之得,还是人类的自身智慧的深刻反醒?当我第一次登上这座处于东北边陲五女山峰顶的弹丸小城时,不知所措,但我必须感谢这座小小的山城,它不是生硬冷酷地喝斥而是明智清晰地启蒙,带我回到人类智慧的起点,告诉我人类文明就是这么简单而深邃。
当我从这起点动身踏寻整个高句丽王朝遗址之后,才有了蓦然回首高山仰止对五女山的敬畏。在五女山之后,隋高句丽王朝的北迁东移,七百余年,高句丽山城对东北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城郭建筑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兼及居室,墓葬,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诸国,纷纷效仿,其后,山城建筑又传入日本。中国历史上的渤海,辽,金,后金政权,均有山城建筑,追本溯源,皆起于辽宁恒仁的五女山。
一个文明的起点,一处已经消逝的高句丽文化的特殊见证!山谷里的风翻动书页,析析索索,似远似近,似有似无,如梦,如幻。山城的城墙被斜阳铺上一层赭褐的土黄,与山崖凝为一体,山是一座城。"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五女山,天高水长。"改范仲淹句说五女山,句不为过,意犹未尽。
== 特色产品 ==
'''山核桃'''
山核桃是重要物产之一。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约有20个种,其中4个种原产中国,原产北美的有11个种,被称为长寿果的碧根果就是其中一种。山核桃属核桃科山核桃属,为落叶乔木,树皮光滑,幼树时青褐色,老树皮白色,裸芽、新梢、叶背面及外果皮外表均密被锈黄色腺鳞。幼年期生长缓慢,3年生以后生长加快,一般6~7年开始结果,2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结果大小年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足,结果大年枝梢生长细弱,次年抽发新梢不能形成雌花而变为小年。山核桃种仁味美可食,含蛋质7.23%,含油率48%-53%,多者达69%,每百公斤坚果可榨取高级食用油及工业用油27-30公斤。果壳可制活性炭,总苞可提取单宁,木材可制作家具及军工用。山核桃具有耐阴,对土壤酸碱度适应强的特点,是荒山坡营造经济林的良好树种,还具有开花期迟,收获期早,结果生育期不受霜冷之害,壳果体积小,耐贮运可远销,山核桃寿命长,一经种植,可多年收获。
'''山野菜'''
山多林密,雨量充沛,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现已被人们采集食用的山野菜几十种山野菜长期生长繁衍在深山幽谷、茫茫草原等自然环境中,有很强的生命力,且具有未受污染的优越性。人们采摘入菜,具有质地新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山野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A、B1、B2、C、D、E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山野菜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的,不受人工栽培条件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没有农药、化肥、工业三废和城市污水、致病微生物等病菌的污染,没有公害。是天然的有机食品。中医药学家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山野菜亦菜亦药,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癌症有很好的疗效,能预防多种疾病。这是普通栽培蔬菜无法比拟的。
== 旅游信息 ==
'''交通路线''':
从沈阳出发到桓仁4个多小时,有沈阳到桓仁的直达客车。
从本溪出发 ,在本溪火车站前长途客运站有直达桓仁的班车,票价25元,半小时一班车。
从桓仁出发,桓仁县城客运站有直达五女山的班车。
开放时间:5:30~16:30;
门市票价:50元/人。
== 简介 ==
中国历史名山--五女山
五女山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山体呈长方形,主峰海拔82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女山山峰酷似玲珑翠屏,四周悬崖峭壁,巍峨险峻。山顶地势平坦,土质肥活,草木茂盛。南面有一隘口。
一年四季,五女山景色如画,春夏之际,山上千枝竞秀,万花香,蜂蝶纷飞,鸢声婉转;山下浑水库碧波万顷,舟船穿梭。深秋时节,松苍,枫林似火,层林尽染,万紫千红;寒冬时节,银装素裹,群山如银蛇飞舞,似玉龙奔腾。
公元3年,高句丽王朝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类利把都城迁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迁都平壤。公元668年被灭亡之后,一部分人迁入内地今河南一带,与汉族融合,还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罗。因此,高句丽王朝的政权在此经历了整整40年的时间,先后有两代国王在这执掌政权,发号施令。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北侧,"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以得名。"还传说古时有五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迄今庙址尚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女山被称为东方第一卫城。提到卫城,大家会想起雅典卫城和迈锡尼卫城。五女山同样具备卫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庙、宫殿、粮仓、兵营、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对200米高的城墙,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誉为东方第一卫城。
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长16.4米,宽9.3米,深1.4米,北面借助山城凿出土壁,另三面砌有石墙,底部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岩石。当年,在此放上滚木和木板,用作屯放粮食。凹坑便是兵营遗址,它们呈半地下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地窨子,主要起到一个冬暖夏凉的作用。里面这个折尺形的建筑便是火炕,里面分别设有2至3个烟道,上铺石板,石板上抹泥,形成炕面。炕内设火灶,土塄上设有烟囱。前些年,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大量陶器、铁器等遗物,其中多见兵器,还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甲衣,由此可以判断,这里应是当时的兵营,是山城卫戍部队的驻地。
"霜重险峰紫,叶落满坡红;松抱一线月,云绕五女城。"这是原辽宁省副省长林声为五女山写的一首诗。如果您春季到五女山,会发现山上生有大片的山野菜;夏季您可以看到天女木兰花;秋季,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火如荼;冬季,整座山峰银装素裹,整个世界仿佛被淡化了,到处白茫茫一片。五女山四季皆景,处处为史,愿大家游五女山能有一份收获。
== 山城名称 ==
'''名字由来'''
五女山之名,不见于正史,只闻于传说。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版的《怀仁县乡土志》(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始建怀仁县。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改桓仁县,以古桓州得名),该志在《地理类·山脉》中记载:"五女山,在县城之北,形如石屏,屹立佟佳江岸,相传古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其后宣统元年出版的《怀仁县志》、民国19年出版的《怀仁县志》均沿袭此说。但也有史料中记载:"相传唐朝有五女屯兵其上。"
'''五龙山'''
清光绪初年,建县前后,又被称为五龙山。《怀仁县乡土志》在五女山上玉皇观的条目中记载:上有玉皇观,廊房三间,二老道住持其中,每逢旱干水溢,祈之则灵应,固又名五龙山"。宣统元年版《怀仁县志》在五女山条目上记载"上有玉皇观,附祀龙神,水旱祈之则应,又名曰五龙山。丙戌(光绪十二年)秋大水,颇著灵异,县令金作埙移奉入城,建立龙王庙列入祀典。"与前志所记大同小异。其后,民国19年版《怀仁县志》也都记载了五龙山之名。可见五龙山之名是源于五女山上玉皇观里祔祀有龙王,当遭受水旱灾害时,官民向龙神祈祷有应验,因而根据五女山的名称又名五龙山。五龙山之名传播范围较小,仅限于县内,流传时间也短,至1945"光复"前后,既不复闻。
'''五余山'''
东北沦陷初期,五女山又被县内一些文人雅士称之为五余山。民国26年(伪满康德四年,公元1937年)出版的《桓仁县志·艺文志》中记载:清末举人袁澍滋(曾任天津道尹),东北沦陷后返乡回桓仁,为《桓仁县志》写了一篇《游五女山记》,游记中称五女山:"俗曰五余山,又曰五龙山。"《桓仁县志·艺文志》中还有他以五余山为题目的两首诗,一为《登五余山用李青莲原韵》;一为《登五余山·七律二首》。此外《艺文志》中,还有东北沦陷初期的桓仁著名乡绅,曾任桓仁县教养工厂厂长金祝庚(字聚亭)所写的一首五女山七律诗,题目也是五余山。五女山为何称五余山?研究袁澍滋的《游五余山记》可得梗概。《游记》中有"江汉朝宗于海"、"五岳归来不看山"之句。他在分析桓仁山水时写道:"河流分派多道,势必以佟佳江为归宿;而江水自通话北来,环流如曲肠,潆洄于县城之北,匝绕最高峰之三面,厥峰维何?曰五余山也,山势雄壮,盘踞浑江之北岸,崇高矗立,顶平如观音大士冠"。这段文字阐述他认为全国著名的五岳之余,就是此山。因此称此山为五余山。五余山之名,大有可能是袁澍滋所发起,但从未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其传播范围更小,流传的时序也更短。
== 高句丽 ==
高句丽,一个曾称雄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存世长达705年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肇端就在辽东山区的桓仁县。7月1日,作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桓仁县城远望可以看到8.5公里以外、山顶平坦、状若坦克的五女山。沿着回旋曲折的公路驱车至山下,就来到了两千年前高句丽时代的山城遗址。山城主要占据山顶平台和东部山坡,山城主峰海拔821米,西、北、南面是一二百米高的悬崖峭壁。石砌墙垣修筑在东面和东南面较为平缓的半山坡上。
"十八盘"是高句丽时期进出山城的主要道路,沿山谷曲折盘旋。路宽1-1.5米,全长938米,土质路面,外缘砌筑石护坡。如今新修了上山的石阶路和栏杆,但为了体会当年高句丽人的艰辛,也为了省点力气,来这里的游客多愿意走走"十八盘"古道。
五女山山城共设三座门,分别在东墙、南墙和山顶西部。"十八盘"直通的西门宽约3米,两侧砌筑石墙,门略内凹,呈瓮门之势。现存门阶、门枢础石、门卫室等遗迹。
通过西门登上山城,只见山城利用险峻的山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充分显示了王城霸气。山城平面略呈靴形,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300-500米,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可分山上、山下两部分,现存城墙、城门、马道、大型建筑基址、居住建筑群址、蓄水池、了望台、哨所等。
== 历史 ==
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山城里发掘了多处高句丽遗迹,其中一号大型建筑基址长13.5米,宽5米,原有七块础石,保存六块础石和一个柱坑,表明应为六开间建筑;出土了高句丽早期竖耳陶罐等典型器物。从建筑规模和等级来看,推测为王宫遗址。而居住建筑群址则由20多座房址组成,分布密集,均为半地穴建筑,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内设折尺形火炕。出土遗物以铁镞、甲片居多,推测为兵营遗址。更为珍贵的是,山城里还出土了一副铁制脚镣,这是中国已发现的高句丽文物中唯一的刑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五女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高句丽始祖朱蒙所建。此城三门,城墙底宽上窄,外高6-8米,内高1-2米,顶宽3米,青黑色的扁石砌成。城内建有宫殿、粮库、卫兵住所及水源,据专家考证,为典型的东方第一卫城。
据史料载,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逃至此山,(当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所辖),修建城廓,建立高句丽国,此山为高句丽开国都城。据专家考证,"纥升骨城"应为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的下古城遗址,而五女山山城则为其山城。从这里开始,高句丽政权逐步扩大了活动领域,创造了高句丽文化,为华夏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阿哈出(李成善)之孙,释家奴之子,建州女真第三代首领李满住居于此山城的南麓瓮村。自此,五女山一直是建州女真的防守驻地。出土的大量文物佐证,此山城在唐、辽、金、元、明等朝代均曾驻兵或有部族聚居。 据书载和口传,山上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60余处。原建有玉皇观,殿三楹,庙前凿一方井,7米多长,3米多宽,深1米多,名叫"天池",终年不涸,清洌可饮。出上发现古军营遗址和存放盔的头像,额头高耸,眼鼻口下颏非常匀称,游人看后无不景仰。
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位王"琉璃明王"将王城由五女山山城迁到"国内城"(吉林省集安市),但五女山山城作为高句丽早期王城和发祥之地仍然倍受重视。此后数百年,山城不断续建,一直是高句丽重镇和交通要冲。在高句丽时期,这座山城从未被敌人攻占。
公元427年,高句丽国迁都朝鲜平壤,建大城山城,在大同江北岸的山坡上。公元6世纪初,隋王朝统一南方,国力大增。高句丽王率兵劫掠辽西,自此隋唐两代与高句丽常年战争不断。
公元645年,唐兵渡辽水,收回辽东土地。
公元668年,唐兵攻克平壤,高句丽王国覆灭。经28代王,
历705年,高句丽吞吐日月,辟土立疆,却始终未能进入锦绣天国的中原。随称雄东北亚,却极不情愿地遭遇了世界为之瞩目的大唐王朝。数百年风雨,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剩下一水浑江,依旧浩荡东流。
== 文化 ==
了望台突兀高耸,壁立千仞,是五女山山城的制高点,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俗称"点将台"。从这里俯瞰山下的辽宁省最大的桓仁水库,景色十分壮美。
要在山城维持生活,水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五女山山顶的水源地有两处:一处位于山城中部偏西侧,一石砌长方形水池名为"天池",长12米、宽5米、最深处2米,常年积水,是山城最重要的水源。池旁有一小井,池水经过滤进入井中,供人们取用。另一处叫"饮马湾",是天然泉眼,位于山城东侧,终年不枯,但水量较少。
著名高句丽专家、通化师范学院耿铁华教授分析,五女山山城地理位置险峻,交通不便,生活环境恶劣,日常高句丽王公贵族是很难把这里作为栖身之地的,只能在战乱时做为避难所。而从山顶空间、生活条件和建筑遗址等分析,日常在山上几十人戍守还勉强维持,最多也只能供百余人生活。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五女山山城继承了中国北方先民构筑山城的传统,在城址选择、城区布局、墙体砌筑方法以及石料加工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创新,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山城建筑形式,在中国古代城建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除了丰富的高句丽遗迹外,五女山自然景观神奇秀美,有月牙关、飞来峰、一线天、枫林坡、好汉松、五女松等。它们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五女山已经成为辽宁省东部著名的的旅游景观,是桓仁县的旅游业龙头。当地人相信,被列入世界遗产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这里寻幽访古。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系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为名。还传说古时有五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迄今庙址尚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辽宁省五十佳景之一。
闻名遐迩的五女山,突兀雄伟,巍峨壮观,悬崖绝壁,险峻奇秀,是桓仁美景之冠。五女山雄踞于县城北浑江右岸,距县城8公里,四周皆为峭壁,呈长方体,主峰海拔80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壁高200余米。历代曾以纥升骨城、合罗城、五龙山、五老山、郁灵山、于郎山、五余山等名相传古今。山上古城五女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绮丽的五女山,蜚声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誉。日本人菊田贞二、山上次男等亦曾有论述。大正四年(公元1925年)八月五日出版的菊田贞二所著《东三省古迹遗离》正篇第203页载:"桓仁县北十五里,有五女山。相传唐朝有五女踞山为伍。山高千仞,两峰对峙,形势雄险。第一峰成平圆形,内围巨石,分东西二门,为天然石城,可容万人,"
一年四季,五女山景色如画,春夏之际,山上千枝竞秀,万花香,蜂蝶纷飞,鸢声婉转;山下浑水库碧波万顷,舟船穿梭。深秋时节,松苍,枫林似火,层林尽染,万紫千红;寒冬时节,银装素裹,群山如银蛇飞舞,似玉龙奔腾。
古老的五女山,奇峰怪石,林海松涛,幽静秀雅,风光旖旎,山下浑江水库,每当夕阳西下,碧绿的湖水泛起鳞鳞细浪,映出片片绚丽彩霞,渔翁持杆回返,群鸟归林。游船上彩旗飞扬,游客歌声悠扬。
五女山主峰海拔824米,山峰酷似玲珑翠屏,四周悬崖峭壁,巍峨险峻。山顶地势平坦,土质肥活,草木茂盛。南面有一隘口,乘缆车可达山顶。站在东端峰巅,遥望辽宁省最大的水库存(34亿立方米)桓龙湖,烟波浩渺,云天山水,浑然一体,桓仁镇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
== 风景 ==
'''美景'''
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公元前37年,高句丽王朝。我的目光在一幅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搜寻,往东往北,游动的河流,起伏的山脉,历史地图上标注着一个很古老很神秘很熟悉的名字--高句丽王国。时间和空间确定了一个准确的坐标,坐标点幻化出高句丽的脚印。一个王朝的脚印。
夕阳掠过五女山陡峭的山岩,从山岩狭窄的缝隙间把最后一线余晖洒在浑江湍急的江面上,跳跃起万点碎金。沙滩上一长串尖头牛皮靴的靴印,靴印的尽头是逆光的夕阳下一个长长的身影。黑色的身影在江边徘徊,浮光跃金,万点华贵的金色洒在黑影长长的白色披风上,黑影融在太阳里。山寒水瘦,林密草丰。五女山顶峰赤裸的山岩如峭壁,峭壁环山一周,峰顶上腾起一座城堡。江雾渐起,城堡如在天上。
那壮硕的黑色人影突然伏地三叩,双手高擎,低沉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啸声,啸声在山谷间回荡,随着升腾的江雾攀上山顶,惊醒了岩缝间栖息的山鹰,山鹰振翅,在雾里盘旋。黑衣汉子名叫朱蒙,是太阳神的儿子,河伯神的外孙。他站在河滩的夕阳里看着五女山,祖先在瞬间给了他一种启示,他感谢上苍的恩赐,由不得伏地三叩,一声长啸。
浑江古称奄利大水,河谷地区狭长的土地上,楼居着沸流国,黄龙国,荇人国等几个弹丸小国,为着简单的生存,或争斗,或融合,打打杀杀,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朱蒙是夫余国的庶出王子,史料记叙其祖籍"出自北夫余"。因王族内部的权力争斗,智勇超群的朱蒙更因庶出而屡遭嫉妒。众王子及重臣欲谋害其身,朱蒙迫不得已弃国南逃,另立门户,随身带了精兵强将和不多的部属。
朱蒙躲过了追杀,在五女山下遇到三位闲人。一位农夫打扮,身穿麻衣,名"再思",一位僧人打扮,穿衲衣,名"武骨",一位官吏打扮,身穿水藻衣,名"默居"。三人愿辅佐朱蒙创业立国,又得上苍恩赐,五女山天险筑城,妙得天成。"凡人禀命于天,必有吉验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
'''高句丽国'''
朱蒙宣布建立高句丽国,王城筑于五女山峰顶。这一年是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二十二岁,为高句丽国第一代王。
建于五女山顶的高句丽王城,被称作"纥升骨城",自此"山城"的形势创立了中国城池史上的先例,绵延两千年,影响了亚洲东北部日本、朝鲜的大部分地区。
'''主峰'''
五女山怎么看都像一只靴子,在半山腰处突兀而起的主峰,断壁悬崖刀削斧劈,如靴筒,靴底桀骜地伸向天空,高空俯瞰,南北两端向东部凸出,中部内凹,一个清晰的脚印,印在辽宁恒仁的山水之间,印证了一代雄主朱蒙开辟高句丽七百年霸业的历史足迹。脚印永远地留在恒仁的土地上。脚印是由一座山城砌就。
'''城垣'''
五女山的城垣天作人合!一类是天然墙,利用山间陡峭的悬崖或凸起的山脊直接作为屏障,分成峭壁墙和脊墙两种。人工墙采用石材筑成,墙外壁用大石条起基,上用楔形石逐层叠加垒筑,墙内以楔形石错缝叠压,与外墙犬牙交错相互咬合,石与石之间形成巧妙的力学制约关系。
'''楔形石'''
楔形石,中国城池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先例,高句丽人把自己的智慧砌在石头缝里。我仔细地端详着楔形石,粗粝的石头逾经两千年依然故我,与此同时在中原内地的那些精美的秦砖汉瓦,却大都化为泥土。山是石的母体,石筑山城,子归于母的怀抱,血脉相连,山在,城在。楔形石砌就的山城城垣,是五女山最重要的实物遗存,从建筑学,军事学对它进行学术分析是专家学者的业务,一个普通人眼中的的山城城垣,是城依于山的高句丽智慧。山是一座城。一座楔形石与峭壁断岩筑起的山城。朱蒙走了,带着高句丽第一代王的霸业与雄心,五女山顶峰,留下了一个石雕的脚印。
'''城门'''
有城必有门,城以据险,门以通达。五女山有三座城门。南门位于山城东南角,宽约2米,西侧为楔形石铺砌就的城墙垛头。东侧断崖,下临深谷,一条羊肠小道如攀附山岩的古藤,自山顶垂到谷底,山岚雾气间时隐时现,即使千军万马,要想破城,只能沿小道依次而上,南门就成为一处险要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至此非妄语,天险助人,非人力可为。东门砌于两墙之间,仅有豁口,门已无存,依稀遗迹,遍布苔草之间。两门位于主峰西部,筑于一条山谷的上口,山谷底宽上窄,两侧山崖壁立,门借山势,天然关隘。门道宽3米,尚存有门阶,枢础石,门内左右两个警卫室,门与崖缝隙处以楔形石封堵。三门三势,纯天然,半人工半天然,纯人工,凭山拒险,在冷兵器时代,门和墙的位势与牢固程度决定了山城的防御能力。
'''浑江'''
冬末初春,残雪微笑,五女山下的浑江镶着一圈晶莹的银边。山城的城垣隐在疏落的柞树林中,城墙上的苔藓已是斑驳的褐黄,如沧桑农夫脸上的老人癍。环山巡逻的马道上落叶婆娑,风吹过,飒飒的响声坠落山谷,山谷间迷蒙的雾气托住这历史的回声,苍穹幽淡,一脉肃穆旷远的意境。天地寂寂,古风悠悠,极目山下,春尚早,农人未开犁,渔人未撒网,只有八卦形的恒源县城静静地卧在浑江边上。半日踏寻山城的疲劳,斜卧苍苔,展开一卷《高句丽史话》,得得的马蹄声从字里行间跳跃到巡山的路上,渐寻渐远,隐没到荒寞萧索的林中,空气中飘着一种捉摸不定的声息。
'''土台'''
一座微微突起地面的土台,寂寞地盘卧在五女台顶峰的中央,残存的六块青石柱础依然固执地站在两千年前的位置上,规制与形态在向后人夸耀着自己的身份,分明是王宫的遗址。
考古的专家们从柱础旁边的泥土里挖出了一些典型的高句丽竖耳陶罐,还有一些铸有"五铢","大泉五十"字样的铜钱,分明是西汉的货币,高句丽王朱蒙也花汉家的铜钱?山城无语,朱蒙带着他的嫔妃,重臣,将士,百姓匆匆地走了,没有答案,只留下一座空城,几处遗址。
更能消极番风雨,殿阁楼台,宴乐歌舞,刀剑铁衣,战马金斥,高句丽朱蒙雄踞五女山峰顶,倚剑四顾,想的是千秋霸业,或是一己之得,无人知晓,留下的高句丽王城遗址,倒是成为今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所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全人类数千年留在地球上的智慧结晶,一声长啸!
奇迹诞生于上天的启示,但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只是千古智慧。是朱蒙的无意之得,还是人类的自身智慧的深刻反醒?当我第一次登上这座处于东北边陲五女山峰顶的弹丸小城时,不知所措,但我必须感谢这座小小的山城,它不是生硬冷酷地喝斥而是明智清晰地启蒙,带我回到人类智慧的起点,告诉我人类文明就是这么简单而深邃。
当我从这起点动身踏寻整个高句丽王朝遗址之后,才有了蓦然回首高山仰止对五女山的敬畏。在五女山之后,隋高句丽王朝的北迁东移,七百余年,高句丽山城对东北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城郭建筑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兼及居室,墓葬,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诸国,纷纷效仿,其后,山城建筑又传入日本。中国历史上的渤海,辽,金,后金政权,均有山城建筑,追本溯源,皆起于辽宁恒仁的五女山。
一个文明的起点,一处已经消逝的高句丽文化的特殊见证!山谷里的风翻动书页,析析索索,似远似近,似有似无,如梦,如幻。山城的城墙被斜阳铺上一层赭褐的土黄,与山崖凝为一体,山是一座城。"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五女山,天高水长。"改范仲淹句说五女山,句不为过,意犹未尽。
== 特色产品 ==
'''山核桃'''
山核桃是重要物产之一。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约有20个种,其中4个种原产中国,原产北美的有11个种,被称为长寿果的碧根果就是其中一种。山核桃属核桃科山核桃属,为落叶乔木,树皮光滑,幼树时青褐色,老树皮白色,裸芽、新梢、叶背面及外果皮外表均密被锈黄色腺鳞。幼年期生长缓慢,3年生以后生长加快,一般6~7年开始结果,2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结果大小年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足,结果大年枝梢生长细弱,次年抽发新梢不能形成雌花而变为小年。山核桃种仁味美可食,含蛋质7.23%,含油率48%-53%,多者达69%,每百公斤坚果可榨取高级食用油及工业用油27-30公斤。果壳可制活性炭,总苞可提取单宁,木材可制作家具及军工用。山核桃具有耐阴,对土壤酸碱度适应强的特点,是荒山坡营造经济林的良好树种,还具有开花期迟,收获期早,结果生育期不受霜冷之害,壳果体积小,耐贮运可远销,山核桃寿命长,一经种植,可多年收获。
'''山野菜'''
山多林密,雨量充沛,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现已被人们采集食用的山野菜几十种山野菜长期生长繁衍在深山幽谷、茫茫草原等自然环境中,有很强的生命力,且具有未受污染的优越性。人们采摘入菜,具有质地新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山野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A、B1、B2、C、D、E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山野菜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的,不受人工栽培条件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没有农药、化肥、工业三废和城市污水、致病微生物等病菌的污染,没有公害。是天然的有机食品。中医药学家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山野菜亦菜亦药,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癌症有很好的疗效,能预防多种疾病。这是普通栽培蔬菜无法比拟的。
== 旅游信息 ==
'''交通路线''':
从沈阳出发到桓仁4个多小时,有沈阳到桓仁的直达客车。
从本溪出发 ,在本溪火车站前长途客运站有直达桓仁的班车,票价25元,半小时一班车。
从桓仁出发,桓仁县城客运站有直达五女山的班车。
开放时间:5:30~16:30;
门市票价:5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