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26.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
、
搜尋
← 較舊編輯
較新編輯 →
黄子卿
移除 271 位元組
,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4-13T00:47:45+00:00}}
[[File:黄子卿 001.jpg|300px|缩略图|右|黄子卿 <br>[https://kknews.cc/history/nvare92.html 原图链接] ]]
黄子卿 编辑
'''
黄子卿
'''
(1900年1月2日-1982年7月23日)
出生地梅州市梅县区,
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从事过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
面
颇有建树。
他
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他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
黄子卿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梅州市梅县区
逝世日期
1982
职 业
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人物轶事
3 主要论著
4 人物贡献
5 人物评价
6 参考文献
人物生平
编辑
黄子卿,家名荫荣,字碧帆。1900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槐子岗村。
1904年在本村私塾受启蒙教育。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古文造诣颇深,藏书甚丰,给了黄子卿很好的早期教育和深刻的影响。1915年,黄子卿考入长沙雅礼中学。该校有一个曾中清末探花的汪姓教师,任教文学与算术。他发现黄子卿在数学方面颇具天赋,建议他以学数理为宜。这对黄子卿以后献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影响。
1922年9月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即转入康奈尔大学,于1925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因公费到期,1927年12月结业回国。
黄子卿回国后首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作助教。在吴宪教授指导下做蛋白质变性研究。
*
1929年9月应聘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
1930年2月与夏静仁女士结婚,共生有四子。
*
1934年6月黄子卿再度赴美国,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热力学名家比泰(J.A.Beattie),做热力学温标的实验研究,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
*
193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他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电化学研究的实验设备,开始从事溶液理论的探索研究。
*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辗转千里,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当时,中国大部分化学界的英才汇集于西南联合大学。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紧跟化学科学的世界步伐,坚持国内化学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蜚声中外的中国化学家。
*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回到北京。
*
1948年第三次赴美国,应聘加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作结晶学研究。
*
1949年7月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黄子卿被调至北京大学化学系做教授,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
由于科学研究中的卓著成绩,黄子卿曾被载入美国1948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1923年黄子卿参加旅美学生组织的“中华化学会”。1932年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他是早期会员之一。1941年至1943年曾连续三届被选为理事,1951年开始,再次当选为该会十七、十八、十
==
人物贡献
编辑
==
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研究
1925年黄子卿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师从麦克英纳斯(McInnes),从事电化学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界面移动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时震动、热效应、界面可见性条件以及界面调节因素诸方面对实验测定的影响,改进了此方法的实验装置,提高了实验测定的准确度,并拓宽了此方法的应用范围。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1927年夏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
Humanriver
巡檢員
、waterh
18,00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