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庆藩

增加 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郭庆藩禀承庭训,颖敏好学,博览群书。十五岁时补县学生,"食廪饩",其后却屡试不第,"屡踬乡举"。回后由廪生保举训导,得任通判,遵例加捐同知。同治十二年(1874),二十九岁,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因克复贵州丹江凯里等处出力,经[[湖南]]巡抚王文韶保奏,庆藩得以知府分发浙江。第二年,他到宁波上任,办理盐务、洋务、海防各局事务,管理专卖征税事宜。
<p style="text-indent:2em;">郭庆藩就任浙江知府期间,多次迎养双亲游历大江南北两浙东西,"其娱亲之意,即其谋身谋道之志也''。 '' 光绪五年(1879),他三十五岁时,因办理[[浙江]]海运冬漕事宜有功,经浙江巡抚谭钟麟保奏,请俟得道员,后加二品顶戴。光绪七年(1881),道员黎庶昌出使[[日本]],奏调郭庆藩为洋务参赞官,因母病未能成行,直到第二年七月,才得以出发。行至上海,他又身染重疾,于是辞官,归家休养。同年十一月,其父郭岜焘去世,他服丧三年,此后直到光绪十七年(1891),共居家十年。这一时期,郭庆藩用力于著书治学,这十年成就了他的为学问之道,使他从一个浮游宦海的士子成为著书立说的学者。他一方面专意读书著文,另一方面,帮助伯父郭嵩焘料理思贤讲社事务,培育后进。[[光绪]]十七年(1891),郭庆藩病愈,重又出仕,以道员改任江苏,京杭运河扬州段修浚工程,精心勘测、科学规划、实地指挥,使此段运河得以顺利修浚,在灌溉和水运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十二岁,在江苏任所去世。''
<p style="text-indent:2em;">郭庆藩之子郭振镛则著有《后汉书郭太傅补注》一卷、《湘军志平议》和《韩文公论佛骨表纠谬》。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