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2
次編輯
變更
南石山村
,無編輯摘要
}}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高档陶制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釉色光亮饱满,造型生动逼真,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因始于唐且盛于唐,故称唐三彩。自唐代以后,因种种原因,唐三彩工艺渐渐失传,直到清代末期,陇海铁路修建至洛阳段时,沉睡千年的珍贵国宝才得以出土重见天日,经专家鉴定,为唐代失传的艺术珍品。后经洛阳南石山艺人多年探索,刻苦研制,生产出类似于出土文物的复制品,才得以使失传千年的中华宝贵艺术的以传承,"洛阳唐三彩"称谓由此而来。
南石山村正处北邙腹地。清朝末年修筑汴洛铁路,勘探路基时发掘出的许多色彩斑斓的釉陶器物,让这个小村轰动一时,这些器物经当时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罗振玉]]和[[王国维]]研究鉴定,确认为已失传千年的[[唐三彩]]。
随着唐三彩的出土,一股唐三彩收藏热随之在当时的中国兴起,
这给擅长修补文物的南石山村农民带来了机会。进入1920年代,出土的"唐三彩"告罄,南石山人的修补生意渐渐冷落。这时,高家族谱上位列27代一个名叫高良田的农民,从长期的修补中琢磨出一条新路:他成功地仿制了唐三彩。自此,南石山村成了"唐三彩"工艺的复活地,名噪天下。
南石山村高仿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因为战乱和"文革",曾两次失传然后"复活"。到1990年,这个产业的快速膨胀已经成了一种灾难。由于小作坊、小企业规模不等,水平和质量有高有低,销售途径混乱,许多农民沿路搭摊设点,沿街叫卖,竞相压价,原本颇为神秘的"唐三彩",沦为"马路商品"、"地摊商品"。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大量小作坊、小工厂倒闭,存活者也多数转向仿古唐三彩。曾统计,在南石山村的72家企业中,生产仿古工艺的有44家,新工艺的有28家。
中国兴起的收藏热。使文物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匹被盗出土35厘米高的唐三彩马,在黑市上可以卖到数十万元。南石山村农民做出来的这些看似古董的工艺品,因此受到了各路文物贩子的欢迎。曾统计,最多的时候,南石山村生产的仿古唐三彩,80%以上被贩子买去之后,当作真品出售。
文物仿制村的环境已然变化。变化之一来源于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徐光春是一位曾长期与于媒体打交道的官员,上任之后即提出"构建文化强省"战略。在他看来,河南是"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但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开发不够、利用不够"。
==视频==
{{#iDisplay:l0906xz8so0 |480|360|qq}}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