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檳榔

增加 14,63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檳榔'''(學名:{{lang|la|''Areca catechu''}})別名'''儐郎'''、'''賓門'''、'''螺果'''、'''仁頻'''、'''仁榔'''、'''洗瘴丹'''、'''…”

'''檳榔'''([[學名]]:{{lang|la|''Areca catechu''}})別名'''儐郎'''、'''賓門'''、'''螺果'''、'''仁頻'''、'''仁榔'''、'''洗瘴丹'''、'''仙瘴丹'''<ref>[http://www.zdic.net/c/a/a6/194211.htm 檳榔别名 - 《事物异名录·药材·槟榔》荃)]</ref>,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廿公尺。“槟榔”一词源于[[馬來语]]“pinang”<ref>{{Cite web|url=https://beta.nmp.gov.tw/enews/no397/page_02.html|title=戀戀情深:臺灣阿美族檳榔傳說|accessdate=2019-7-8|work=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language=zh-tw}}</ref>。槟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分布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热带]]地区、[[東非]]及[[大洋洲]]。

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莖直徑約15公分,6-9枚葉簇生於莖的頂端。果實外皮堅硬,內含多粒檳榔子。採收期約八月底到處理晒乾」咀嚼時可以蒟葉包覆,亦可生吃。檳榔花亦可其口感若要好需種植於亞熱帶海拔400~900公尺,在這個海拔範圍所生長的檳榔其價格也最高。

==成份==
檳榔具有[[生物鹼]],包括{{Link-en|檳榔鹼|Arecoline}}(主要)和{{Link-en|檳榔次鹼|Arecaidine}},檳榔果實含有濃縮[[單寧]](原花青素),此原[[花青素]]尚未證實具有抗老化「[[自由基]]」的作用,咀嚼果實有些微[[成癮|成癮性]],萃取物已證實有抗[[抑鬱]]效果。檳榔吃後會面紅耳赤,如醉酒一般,蘇東坡寫過“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的詩句。檳榔鹼曾被用來治療寄生蟲([[絛蟲]]、{{Link-en|鉤蟲|Hookworm infection}}、[[蛔蟲]]、[[蟯蟲]]、[[薑片蟲]]等),但具有致癌性。

===致癌物质===
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确定了檳榔子屬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一类致癌物|第一類致癌物]]<ref>{{Cite web|url=https://webmd.cn/zhi-ai-wu-zhi-ye-fen-deng/|title=致癌食物也是分等级的吗?很多常吃的食物竟是一级致癌物|accessdate=2018-12-08|work=WebMD|language=zh-CN}}</ref>,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倒吊子檳榔===
「倒吊子檳榔」跟一般檳榔的大小顏色一樣,唯一的不同在於一般檳榔都是朝下生長,但是「倒吊子檳榔」是朝上生長,雖然只有生長方向不同,但許多人誤食「倒吊子檳榔」後會很快出現中毒症狀,死亡率也不低。<ref>{{cite news | url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26/107208.htm | title = 倒吊子檳榔植物鹼高出兩倍 誤食會要命 | publisher = ETtoday新聞雲 | date = 2012年9月26日 }} </ref>

一般都認為「倒吊子檳榔」的生物鹼含量高出一般正常生長方向的檳榔許多,但臺灣[[高雄醫學院]]實際將「倒吊子檳榔」以及一般檳榔進行分析,
卻意外的看不出兩者的檳榔鹼含量有明顯的差距。因此「倒吊子檳榔會致命」的原因尚待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ref>[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30518+132010012100638,00.html 倒吊子檳榔致命原因成謎 高醫展開研究]{{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用途==

可作藥用,中醫認為可以利尿消積,可防治寄生蟲、消化不良。也常被當成[[娛樂性藥物]]。在各種中醫的書籍中,都會述及檳榔是中藥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驅蟲、健胃、去瘴癘、止痢的功效。
有一些地方特色料理,主打檳榔子(未成熟的檳榔,或稱幼仔,青仔)
《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云:〈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文化习俗==

除了入藥外,[[亞洲]]有许多地区,例如[[臺灣]]、[[湖南]]、[[海南]]、[[廣西]]、[[四川]]、[[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均有嚼食檳榔的風俗。{{来源请求}}

[[中國南方]]久有服用檳榔抵禦寒冷、驅除濕熱的習俗,{{fact|[[韓愈]]、[[柳宗元]]、[[蘇軾]]、[[黃庭堅]]、[[朱熹]]、[[劉伯溫]]等都有食檳榔的紀錄。}}

中国典籍中[[东汉]][[杨孚]]《[[异物志]]》最早记载:{{quote|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瘣焉。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生棘針,重累其下,以禦衛其實。剖其上皮,空其膚,熟而貫之,硬如乾棗。以扶留藤古賁灰并食,下氣,宿食消谷。}}

唐[[刘恂]]《[[岭表录异]]》记载更详:{{quote|槟榔交广生者,非舶上槟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自嫩及老,采实啖之。以扶留藤、瓦屋灰同食之,以祛瘴疠。安南人自嫩及老彩实啖之,以不娄藤兼之瓦屋子灰,竞咀嚼之。自云交州地温,不食此无以祛其瘴疠。广州亦噉槟榔,然不甚于安南也。”}}

檳榔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有記載如下:「[[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飢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 湖南 ===
[[File:XTbinglang.JPG|thumb|200px|湘潭槟榔]]
湖南人嚼乾壳槟榔,消费群体基本为男性。湖南槟榔最早始于[[湘潭]],有[[谚语|俗谚]]稱:“湘潭人是个宝,口里含根草”,湖南省檳榔協會打出的口號是:「檳榔在口,精神抖擻。」由于湖南本地不产槟榔果,大量槟榔均从[[热带]]的[[海南|海南]]、[[臺灣]]和[[泰国]]输入,再由本地加工。即食型槟榔分为乾壳和加工之后两类,以后者为主。乾壳槟榔即不做其他加工直接咀嚼食用,加工后乾壳槟榔程序,其制作大体有四道主要程序即煮熟、烘乾、外壳上糖(焦糖)、去籽。
<!--
1990年代以前,其销售在湖南槟榔一般是用[[饴糖]]、[[石灰]]加工后,食用时包裹着[[卤水]]。槟榔是湘潭老幼喜爱的食品,甚至比[[茶]]、[[香烟|烟]]、[[酒]]更重要。近年这种嚼槟榔的[[风俗]]也蔓延到[[湖南]]各地。
-->

根據[[湖南省]]檳榔協會的報導,湖南省境內的檳榔相關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 潮汕 ===
[[潮汕人]]有称橄榄为“槟榔”者。正月拜年时,主人端零食盘谓客人“请槟榔”,其实是让客人吃盘中的橄榄。大概因为橄榄跟槟榔一样可以清洁口腔,而又可登大雅之堂的缘故<ref>{{cite web|title=趣说槟榔:潮汕人缘何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url=http://bl.rednet.cn/c/2014/11/14/3522153.htm|publisher=红网|accessdate=2017-10-03}}</ref>。

===臺灣===
[[File:Binlang.JPG|240px|right|thumb|一般檳榔]]
臺灣將檳榔當成娛樂性藥物使用的歷史悠久,與[[南島語系]]各民族相同,[[台灣原住民]]長期有嚼食習慣,也在祭典等場合使用。臺灣咀嚼檳榔的風氣非常盛行,曾被戲稱為「台灣[[口香糖]]」,保守估計臺灣嗜嚼檳榔的人口每年花費於檳榔超過千億新台幣。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7年的統計資料,檳榔是台灣種植面積最大的果品,面積廣達4萬2661公頃,是排名第二的香蕉的2.5倍,佔果品總種植面積的23%,年產量達10萬2165公噸<ref>{{cite news|title=水果王國果品種植面積最大的竟是檳榔!每年近3000人死於口腔癌 |url=http://www.storm.mg/article/465742 |language=zh-tw |author=黃天如 |publisher=風傳媒 |date=2018-07-24 |accessdate=2018-07-24 }}</ref>。種植檳榔對台灣的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危害,而臺灣傳統的檳榔食用方法,如添加石灰等,也將嚼食檳榔的致癌性加強。

[[臺灣人]]食用檳榔果(俗稱菁仔,含致癌物質檳榔素及檳榔鹼<ref>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於2003年8月發表專論公布「檳榔果實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果實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有致癌風險。</ref>)比較普遍的添加物有[[荖葉]]、荖花(雌性荖葉的花穗,含弱致癌物質[[黃樟素]]<ref>[http://163.26.38.3/principal/office2/life/%E6%98%A5%E6%9A%89/product_1.html 認識檳榔]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15115814/http://163.26.38.3/principal/office2/life/%E6%98%A5%E6%9A%89/product_1.html |date=2014-04-15 }}</ref>)、[[熟石灰]]及香料如[[兒茶素]]等<ref>[http://blog.yam.com/tasi1023/article/23677459 嵐谷的天地: 檳榔面面觀(一):前言與檳榔成分]</ref>。分有白灰檳榔(包葉檳榔)、紅灰檳榔(中間夾荖花、紅灰。紅灰為熟石灰加入甘味料、調味品、香料或中藥而成)。

2007年6月29日至7月4日,[[高雄工商展覽中心]]舉辦「台灣檳榔文化博覽會暨[[檳榔西施]]產業學術論壇」,是台灣首次出現以檳榔為主題的文化博覽會。高雄工商展覽中心董事長[[林欽盛]]說,檳榔是「台灣[[綠寶石]]」,全台灣的檳榔產業高達兩百萬人,策展目的是找回台灣人對檳榔的記憶、重新認識檳榔,「不要再誤以為檳榔會亡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韓明榮]]則反駁:「吃檳榔會致癌,已毋庸置疑。」<ref>〈檳榔博覽會 辣妹吸客〉,2007年6月30日《[[蘋果日報 (台灣)|蘋果日報]]》(台灣)</ref>

==== 盛行率 ====
嚼食檳榔在臺灣常被視為中下階層的表現,與相關的文化(如檳榔西施、隨地吐檳榔汁、滿口紅檳榔汁)俱難登大雅之堂;都會區的比例亦低於鄉村、女性遠少於男性,但青少年嚼食率愈來愈高。

以下為臺灣縣市18歲以上的檳榔嚼食率(6個月以內曾經嚼食過的即算在內,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
{| class="wikitable"
! 項目 !! 從未嚼食過檳榔或只嚼過1-2次(%) !! 嚼食過檳榔但已戒除(%) !! 最近六個月曾經嚼食過(%)
|-
| 合計 || 85.7 || 6.7 || 7.6
|-
! 性別 !! !! !!
|-
| 男 || 72.8 || 13.0 || 14.3
|-
| 女 || 98.6 || 0.4 || 1.0
|-
! 年齡別 !! !! !!
|-
| 18-29歲 || 93.9 || 2.2 || 5.6
|-
| 30-39歲 || 83.7 || 5.8 || 10.6
|-
| 40-49歲 || 79.7 || 9.1 || 11.3
|-
| 50-64歲 || 83.7 || 9.7 || 6.7
|-
| 65歲以上 || 90.0 || 7.5 || 2.5
|-
! 現住地縣市別 !! !! !!
|-
| 臺北市 || 91.9 || 4.1 || 4.0
|-
| 新北市 || 87.4 || 5.6 || 7.0
|-
| 臺中市 || 86.3 || 6.6 || 7.1
|-
| 臺南市 || 85.7 || 4.8 || 9.5
|-
| 高雄市 || 86.1 || 7.0 || 6.9
|-
| 基隆市 || 88.0 || 6.3 || 5.7
|-
| 新竹市 || 92.3 || 3.4 || 4.3
|-
| 嘉義市 || 91.0 || 4.2 || 4.8
|-
| 桃園市 || 84.8 || 8.1 || 7.1
|-
| 新竹縣 || 82.2 || 8.5 || 9.3
|-
| 苗栗縣 || 88.3 || 3.7 || 8.0
|-
| 臺中縣 || 84.4 || 5.2 || 10.4
|-
| 彰化縣 || 81.9 || 9.9 || 8.2
|-
| 南投縣 || 85.6 || 8.6 || 5.8
|-
| 雲林縣 || 72.9 || 6.5 || 10.7
|-
| 嘉義縣 || 79.8 || 7.9 || 12.3
|-
| 臺南縣 || 78.7 || 7.3 || 14.0
|-
| 高雄縣 || 84.7 || 6.0 || 9.3
|-
| 屏東縣 || 87.1 || 6.4 || 6.5
|-
| 宜蘭縣 || 82.7 || 4.2 || 13.1
|-
| 花蓮縣 || 58.9 || 11.2 || 29.9
|-
| 臺東縣 || 75.0 || 10|| 19.2
|-
| 澎湖縣 || 92.2 || 4.2 || 3.6
|}
註:
*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管制藥品管理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
*有關嚼食檳榔係依據樣本個案面訪問卷資料,偶而應酬時才嚼食亦算「有嚼食」,「已戒嚼者」需超過6個月未嚼食。

===印度===
古時,槟榔是佛教供奉时不可或缺的圣品。《文殊師利問經卷上》:“佛告[[文殊師利]],有三十五大供及以可味香和檳榔楊枝浴香”。佛教高僧認為,吃檳榔可治病,[[唐代]][[玄奘]]當年在[[印度]][[那爛陀寺]]留學取經,可以享受[[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并供给大人米一升。<ref>《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3</ref>

== 相關條目 ==
* [[口腔癌]]
* [[檳榔西施]]
* [[湘潭市]]
* [[檳城|檳榔嶼]]

== 註釋 ==
{{ReflistH}}
{{NoteFoot}}
{{ReflistF}}

== 参考文献 ==
{{reflist|2|refs=
<ref name="IUCN">[[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5-4. <[http://www.iucnredlist.org www.iucnredlist.org]>. Downloaded on 17 June 2016.</ref>}}

==外部連結==
{{commonscat|Areca catechu}}
{{Wikispecies|Areca catechu|檳榔}}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lang=ch&channelid=1288&searchword=herb_id=D00419 檳榔 Bing lang]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zh}}{{en}}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7953&searchword=pid=B00158 檳榔 Bing lang]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7953&searchword=pid=B00167 大腹皮 Da fu pi]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4273&searchword=herb_id=D00609 檳榔 Bing Lang]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zh-hant}}{{en}}
*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channelid=44273&searchword=herb_id=D00627 大腹皮 Da Fu Pi]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zh-hant}}{{en}}



{{taxonbar}}



[[Category:IUCN無危物種|AC]]
[[Category:藥用植物|AC]]
[[Category:湘潭|AC]]
[[Category:台灣飲食|AC]]
[[Category:湖南文化|B]]
[[Category:印度文化|A]]
[[Category:越南文化|A]]
[[Category:汉语外来词|B]]
[[Category:马来语|B]]
[[Category:檳榔屬|catechu]]
[[Category:IARC第1类致癌物质|AC]]
6,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