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齐燕铭

增加 2,3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齐燕铭'''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齐燕铭|圖片 = [[File:1齐燕铭.pn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9%BD%90%E7%87%95%E9%93%AD&src=srp&correct=%E9%BD%90%E7%87%95%E9%93%AD&ancestor=list&cmsid=b5b099793c595f3c1d36b2784047aa8c&cmran=0&cmras=0&cn=0&gn=0&kn=27&fsn=107&adstar=0&clw=266#id=7291fd7288ee747510174017b63aae8b&currsn=0&ps=67&pc=67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D%90%E7%87%95%E9%93%AD/5620211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7| 國籍 = 中國| 别名 = 齐振勋| 職業 = 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著作家、诗人、教育家| 知名原因 = 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著作家、诗人、教育家| 知名作品 = 《旧剧革命划时期的开端--革命京剧〈逼上梁山〉是怎样创作的》、《延安创作革命京剧〈逼上梁山〉的经验》等论文 }}
'''齐燕铭'''(1907-1978),曾用名[[齐振勋]]、[[齐震]]、[[田在东]],笔名齐鲁、叶之余等。[[蒙古族]]。[[北京]]人。出身于破落的蒙古封建贵族家庭,姓齐利特氏。自幼勤奋好学,对金石篆刻、书法、[[京戏]]均有兴趣。
是"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中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著作家、诗人、教育家 吴北江的弟子。
同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克专]]、[[贺孔才]],[[于省五]],[[潘伯鹰]]等都为吴的门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齐燕铭
外文名 称Qi 称:Qi Yanming
间1907间:1907-1978
曾用名 齐振勋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北京
==人物经历==
1930年6月毕业,曾在北平大同中学、光华女中、保定第六中学、北平中法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
1932年至1937年,一面追随当时著名学 [[ 吴承仕 ]] 教授治史学和训诂学,一面致力于文学史的研究。<ref>[http://news.163.com/14/0216/08/9L6L5EGS00014AED.html 齐燕铭关于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一通手札(图)],网易新闻网,2014-02-16</ref>
1933年任中国大学讲师,曾在 [[ 中国大学 ]] [[ 中法大学 ]] [[ 东北大学 ]] 讲授中国文学史、戏曲史、文字学;编印了《中国文学史略》(上册)、《中国戏剧源流》等讲义;曾任《文史》杂志编辑。[[File:T018b4d9d09be8bcc06.jpg|缩略图|400px|[https://image.so.com/view?q=%E9%BD%90%E7%87%95%E9%93%AD&src=srp&correct=%E9%BD%90%E7%87%95%E9%93%AD&ancestor=list&cmsid=b5b099793c595f3c1d36b2784047aa8c&cmran=0&cmras=0&cn=0&gn=0&kn=27&fsn=107&adstar=0&clw=266#id=ce109e66a3345e9779232e8d40c8280d&currsn=0&ps=67&pc=67 原图链接][https://3g.xici.net/archived/223200318 图片来源于西祠胡同]]]1935年起参加革命活动。[["一二·九"运动 ]] 时,加入新学联,主编《盍旦》、《时代文化》杂志,积极领导学生爱国运动。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西北《抗战日报》主编、政治干部学校教务长,冀南行署太行办事处主任。
1940年后任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编写中国文学史,并在 [[ 鲁迅 ]] 艺术学院兼课。
1943年主持创作新编平剧 [[ 《逼上梁山》 ]] ,任导演兼饰 [[ 林冲 ]] 一角, [[ 毛泽东 ]] 曾亲笔书函予以高度评价。
1945年初,参与创作平剧《三打祝家庄》。
1945年后任中共赴重庆、南京代表团秘书长,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统战部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专家局局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1966年4月至1967年1月,任济南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打击和迫害。
1974年后复出,担任中国科学院及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齐燕铭(中排右一)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齐燕铭(中排右一)与毛泽东、周恩来等 副部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期间,仍十分关心党的文艺事业,先后发表了《旧剧革命划时期的开端--革命京剧〈逼上梁山〉是怎样创作的》、《延安创作革命京剧〈逼上梁山〉的经验》等论文。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精通诗画==
至于作画,他则更没有时间了,所以在家里几乎没有见到过他画画。现留下来的,只有在他的会议记录本上,能够看到他粗粗几笔的速写,无非是会场上的人或者窗外的树。这些大概就是他当时的视野所能接触到的范围了。从这寥寥数笔中,几乎无从揣测他的构思和心情,但可以感觉到他的内心还潜藏着创作的激情。
齐燕铭除印谱之外,对于书画的收藏极为有限。现可查到的齐燕铭收藏的文物,被拍卖的仅有百余件。家中留下的大多是毛泽东、 [[ 刘少奇 ]] [[ 周恩来 ]] [[ 陈毅 ]] 等首长以及老师的来信等,再就是画家和朋友们送给他的字画,其中有 [[ 何香凝 ]] [[ 齐白石 ]] [[ 吴作人 ]] [[ 邵宇 ]] 等名家的作品。何香凝40年代的画,他一直放在保险柜里珍藏着。<ref>[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10574533.html“統戰”專家齊燕銘:周恩來身邊的“好書生”],人民网,2009年12月14日</ref>
==主席称赞==
1943年,齐燕铭在延安参加了京剧《逼上梁山》的编导。这出戏的初稿是由中央党校研究员 [[ 杨绍萱 ]] 根据林冲的故事编写的,当时齐燕铭是中央党校教务处的文教科长,他还组织有票友性质的"大众文艺研究社"。《逼上梁山》经过众人加工修改,后来在演出中,齐燕铭还"客串"过其中的角色。1944年1月9日,毛泽东在周恩来总理和齐燕铭(左)听取汇报周恩来总理和齐燕铭(左)听取汇报 观看了这出戏之后,当夜就写信给杨绍萱和齐燕铭:
绍萱、燕铭同志:
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同志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们则在旧剧方面做了此种工作,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
然而,1967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这封信时,竟删去了收信人的名字以及其中称赞 [[ 郭沫若 ]] 的一句话,同时注释说这封信是写给 [[ 延安 ]] 平剧院的。到了1982年5月23日重新发表时,才恢复了原件的内容,并将其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
众所周知, [[ 江青 ]] 是以"京剧革命"发迹的,追溯"京剧革命"的源头,就不得不提到当年毛泽东的这封信。"文革"期间发表时,之所以要删去杨绍萱和齐燕铭的名字,是刻意为江青的出山做铺垫。在"文革"期间,许多歌颂江青的小册子,都把这封信作为毛泽东对江青的表扬,并且还异口同声地说:所谓"京剧革命",是由江青开创的。
==京剧革命==
所谓"京剧革命",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File:F200912141319531657676571.jpg|缩略图|400px|周恩來總理和齊燕銘、童小鵬聽取設計人員匯報人民大會堂的建設方案]]
关于内容,齐燕铭回忆说:《逼上梁山》把林冲和高俅之间的矛盾赋予了政治内容,即写林冲主张抗敌御侮,高俅主张妥协投降,将之作为两种政治矛盾的反映,而把[[高俅]]谋占林冲妻子的内容推到了第二位,这就与[[《水浒传》]]以及过去同一题材的戏曲和电影,仅限于描写林冲个人苦难遭遇截然不同。剧本旨在描写主人公林冲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即特定历史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
关于内容,齐燕铭回忆说:《逼上梁山》把林冲和高俅之间的矛盾赋予了政治内容,即写林冲主张抗敌御侮,高俅主张妥协投降,将之作为两种政治矛盾的反映,而把高俅谋占林冲妻子的内容推到了第二位,这就与《水浒传》以及过去同一题材的戏曲和电影,仅限于描写林冲个人苦难遭遇截然不同。剧本旨在描写主人公林冲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即特定历史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 至于表现形式,除了保留原剧若干特点之外,又吸收了 [[ 秦腔 ]][[ 《打渔杀家》 ]] 的表现特点,如情绪高亢的齐声合唱等。对人物形象也力求突破旧剧行当的限制,按照剧中人物思想情感和性格的要求,运用京剧艺术形式重新塑造;唱、白,着重于人物内心的表现,不拘于程式,如林冲,就采用了武生的功架和念白,同时兼用了须生和武生的唱法,来表现林冲的性格以及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其态度的转变。此外,在脸谱、化装、舞台设计和装置等方面,都有一些创新。
齐燕铭总结说:这出戏是用阶级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用京剧形式写新历史剧的试验,同时又是对京剧形式的一次初步的改革。
然而,这一切,当后来江青等在篡改历史、自我标榜时都不提了。甚至,文革中齐燕铭竟因当年的《逼上梁山》受尽了迫害。
据齐燕铭的孩子 [[ 齐翔安 ]] 回忆:齐燕铭早年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系 [[ 章太炎 ]] 弟子 [[ 吴承仕 ]] 的再传弟子,虽然饱读国学,却实在只是一个"书生"。他不谙党内的斗争,"这方面他很不敏感,很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比如文化部讨论工作时,身为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的他,为起一个自我批评的示范作用,竟"对自己在延安导演的《逼上梁山》提出三点不足,不想因此剧已经毛主席批示,这样妄自作自我批评变为公然对抗毛主席批示"了。 不久[["文革"]]爆发,1967年1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批判齐燕铭的文章--《齐燕铭是封建主义文艺狂热的吹鼓手》、《揭穿齐燕铭的"三者并举"剧目方针的反动实质》等。随后,齐燕铭被监禁在北京卫戍区竟长达7年。
导演 后来,在周恩来 《逼上梁山》提出三点不足 过问下,1974年9月 不想因此剧已经毛主席批示 他才得到"解放",但留了尾巴。<ref>[https://www.toutiao.com/i6407580500449296897/ 齐燕铭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 这样妄自作自我批评变为公然对抗 同时也是 毛主席 批示"了。最欣赏的书法家],今日头条,2017-04-11</ref>
不久"文革"爆发,1967年1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批判齐燕铭的文章--《齐燕铭是封建主义文艺狂热的吹鼓手》、《揭穿齐燕铭的"三者并举"剧目方针的反动实质》等。随后,齐燕铭被监禁在北京卫戍区竟长达7年。后来,在周恩来的过问下,1974年9月,他才得到"解放",但留了尾巴。 直到1979年,有关方面才彻底为他平反,然而,齐燕铭已于1978年10月去世。 ==书法欣赏==[1[File:B003XKOHQC 02 amzn.jpg|缩略图]]<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60">File:1b7b000209767231d4e9.jpg|齐燕铭书法File:67A5199CF6FA5474BBD0F81D29675741.jpg|齐燕铭书法File:0121264691bde66a279b2d8bb.jpg|齐燕铭书法File:2009030610324396.jpg|齐燕铭书法File:B003XKOHQC 01 amzn.jpg|齐燕铭书法File:B003XKOHQC 02 amzn.jpg|齐燕铭书法</gallery>
==参考资料==
 [[Category:著作家]][[Category: 中國 国学 陸軍政人物]][[Category: 文学家]][[Category:诗人]][[Category:教育家]]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