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苏格兰

增加 1,71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十二世紀和十三世紀,西方和北部的酋長經常反抗國王,然而,蘇格蘭國王幾乎沒有權力。儘管如此,蘇格蘭國王還是在1265年征服了當時受挪威統治的西方群島。根據1266年的《珀斯條約》,挪威國王正式交出了他在蘇格蘭的所有領土,除了奧克尼群島和設得蘭群島。
1286年的一個晚上,亞歷山大三世的馬在黑暗中摔倒而被殺。他的繼承人是一個生活在挪威的小女孩,名叫瑪格麗特,她在去蘇格蘭的途中於1290年去世。之後有多達13個王位繼承權的請求者。聖安德魯斯的主教要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進行仲裁。愛德華很樂意履行義務,他選擇了1292年加冕的[[約翰·巴利奧爾]](John Balliol)。愛德華聲稱自己是蘇格蘭的霸主,他很快就明確表示他希望巴利奧爾成為他的奴僕。最後,在1295年,愛德華(Edward)試圖迫使蘇格蘭人加入他對法國的戰爭。 約翰·巴利奧爾起而反抗並與法國結盟。但是,愛德華於1296年入侵蘇格蘭。巴利奧爾被捕並被迫屈服王位。愛德華試圖在沒有蘇格蘭國王的情況下直接統治蘇格蘭。他迫使許多蘇格蘭貴族和地主在[[伯威克]](Berwick)向他屈服。他任命了英格蘭官員統治蘇格蘭後撤出。<ref name=“brief history"/> 愛德華一世接管蘇格蘭後,以非常殘暴的手段控制局勢,製造了數起大屠殺事件,更加激起了蘇格蘭人的反抗。然而,蘇格蘭人並不容易被制服。許多小地主在[[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領導的叛亂中崛起。華萊士在拉納克郡領導了一支隊伍發動起義。華萊士屢戰屢勝,威名日盛,引來眾多蘇格蘭人加入起義軍,隊伍逐漸壯大。華萊士和他的起義軍逐漸引起愛德華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一支英格蘭大軍前去剿滅。1297年9月,英格蘭大軍在渡過斯特林大橋時遭到起義軍的伏擊。在華萊士的指揮下,英勇無比的起義軍在[[斯特林橋]](Stirling Bridge)重創英格蘭人。然而,英格蘭人於1298年7月在[[福爾柯克]](Falkirk)贏得了勝利。蘇格蘭人持續的抵抗,英格蘭人僅真正控制了東南。1305年,威廉·華萊士被俘並被處決。<ref name=“kk0">{{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evq3br.html | title= 《勇敢的心》背後,真實的威廉·華萊士是怎樣的? | language=zh | date=2016-10-16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0-27}}</ref>
然而,蘇格蘭人並不容易被制服。許多小地主在[[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領導的叛亂中崛起。 1297年,華萊士(Wallace)在[[斯特林橋]](Stirling Bridge)重創英格蘭人。然而,英格蘭人於1298年7月在[[福爾柯克]](Falkirk)贏得了勝利。蘇格蘭人持續的抵抗,英格蘭人僅真正控制了東南。1305年,華萊士被俘並被處決。
[[File:15世紀手抄本上的內維爾十字之戰.jpg | thumb | 300px | 15世紀手抄本上的內維爾十字之戰 <br> [https://kknews.cc/history/625jejp.html 原圖鏈接] ]]
1306年起,蘇格蘭人由[[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Bruce)(當時當選蘇格蘭國王)帶頭抵抗,蘇格蘭的抵抗力量逐漸增強,愛德華一世於1307年去世。1314年,英格蘭人在[[班諾克本戰役]](Battle of Bannockburn)中被徹底擊敗。戰鬥結束後,蘇格蘭獲得了獨立。然而戰鬥後又過了14年,英格蘭人在1328年根據《[[北安普頓協議]]》(Treaty of Northampton)才真正承認蘇格蘭的獨立。然而,該條約並未帶來和平。羅伯特·布魯斯死於1329年,他的5歲兒子成為大衛二世。但是,一些在英格蘭的蘇格蘭貴族由於支持英國人而被剝奪了蘇格蘭的土地。他們現在試圖使約翰·巴利奧爾的兒子愛德華成為蘇格蘭國王。他們透過海路入侵蘇格蘭,擊敗了迎戰他們的蘇格蘭軍隊。他們軍隊進犯到,愛德華·巴利奧爾被加冕之地,斯科恩。他們試圖爭取英國國王的支持來獲得伯威克。但是,巴利奧爾很快就被趕出了蘇格蘭。
中世紀後期,蘇格蘭國王實質上沒有什麼權力,男爵(Baron)扮演實際的獨立統治者角色。另一方面,[[皇家領地]](Royal Burgh)的興起,蘇格蘭實質上處於無政府的狀態。1413年,蘇格蘭的第一所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成立。
14和15世紀後期,蘇格蘭人和英國人之間的間歇性戰爭繼續進行。<ref name=“brief history"/><ref name= “kk“kk1">{{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625jejp.html | title= 維爾十字:蘇格蘭精英們的墳場 | language=zh | date=2017-11-15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0-27}}</ref><ref name=“Must See">{{cite web |url=https://must-see-scotland.com/scottish-history | title= SCOTTISH HISTORY AND WHY BURGHS WERE A GOOD IDEA | language=en | date= | publisher=Must See Scotland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0-27}}</ref>
===16世紀===
還是襁褓嬰兒的瑪麗女王(Mary Queen)繼承蘇格蘭的王位,英國的亨利八世要求他的兒子迎娶瑪麗。蘇格蘭攝政王[[阿倫伯爵]](Earl of Arran)於1543年簽署了《格林威治條約》( Treaty of Greenwich),同意結婚。但是,在1543年12月,蘇格蘭議會否決了該條約。因此,在1544年和1545年,英國人入侵了蘇格蘭南部並將其摧毀。英國人於1547年再次入侵蘇格蘭,並在Pinkie擊敗了蘇格蘭人。 1548年,英國人再次入侵,因此瑪麗被派往法國。後來她嫁給了一位法國王子。<ref name=“History UK">{{cite web |url=https://www.historic-uk.com/HistoryMagazine/DestinationsUK/The-Battle-of-Pinkie-Cleugh/ | title= The Battle of Pinkie Cleugh| language=en | date= | publisher=History UK | author=Ellen Castelow | accessdate=2019-10-27}}</ref><ref name=“Battlefileds">{{cite web |url=http://www.battlefieldsofbritain.co.uk/battle_pinkie_1547.html | title= Tudor Wars BATTLE OF PINKIE (1547)| language=en | date= | publisher=Battlefileds of Britain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0-27}}</ref>
[[File:約翰·諾克斯.jpg | thumb | 300px | 約翰·諾克斯 <br> [https://www.presbyteriansofthepast.com/2017/09/06/john-knox-1514-1572/ 原圖鏈接] ]]在16世紀,蘇格蘭與歐洲其他地區一樣,受到宗教改革的影響。在本世紀初,新教徒的思想在蘇格蘭傳播開來,並逐漸流行起來。最終,在1557年,一群蘇格蘭貴族見面並簽署了一項公約, 支持 基督 新教的教義。但是,蘇格蘭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是 [[ 約翰·諾克斯 ]] (John Knox,1505-1572年)。 1559 年5月2日 ,他從日內瓦返回 那裡 蘇格蘭 ,在那裡他學習了 [[ 約翰· 爾文 ]](John Calvin) 教s 教義 。諾克斯的講道 贏得了許多convert依者 充滿能力,所到之處如烈火燎原 最後在1560 以致1560 蘇格蘭 開會並 宣布宗教改革, 切斷 與教皇的所有聯繫 。1560年12月,召開第一次蘇格蘭大議會,1561年1月就訂定「教會管理法規第一集」,在國會提出,將加爾文所訂的計劃實際地執行於蘇格蘭全國 。國會 禁止天主教徒群眾 、禁止 任何 違反 諾克斯提出 的供認相反 的教義或習俗。蘇格蘭改革成功,蘇格蘭現在 是一個 [[基督 新教 ]](Protestant) 國家。<ref name=“Good news">{{cite web |url=https://goodtvnews.goodtv.tv/goodtvnews/2017revival14/ | title= 改教運動由上帝主導 祂是改教家的主及歷史的主| language=zh | date=2017-12-29 | publisher=好消息國度報導 | author= | accessdate=2019-10-27}}</ref>
1561年, [[ 瑪麗皇后 ]]在 丈夫死後從法國返回。瑪麗是天主教徒。她被迫接受蘇格蘭 宗教改革,但保留了自己的 古老宗 天主 教信仰。 1565年,瑪麗與天主教 信仰的 堂兄 [[ 亨利·斯圖爾特 ]] (Henry Stuart)達恩利勳爵(Lord Darnley)結婚。 但是,達恩 利嫉妒瑪麗的意大利秘書 [[ 戴維·裡喬 ]] (David Riccio)。 1566年3月, 達恩 和他的朋友們 謀殺了 戴維· 裡喬。 因此 瑪麗從不原諒 達恩 ,而她是博思韋 ·斯圖 伯爵的咒語
1567年, 達恩 (Darnley) ·斯圖爾特 所住的房屋被炸毀。當發現 達恩利 的屍體時,發現他 被勒死 。不久之後,瑪麗嫁給了鮑威爾 伯爵(Earl of Bothwell) 此舉 激怒了 新教貴族 起來了 他們 俘虜了瑪麗 。他們 強迫她退位,轉而支持她的小兒子,即 [[ 詹姆斯六世 ]] 。瑪麗逃脫並籌集了軍隊,但她在 [[ 朗塞德戰役 ]](Battle of Langside) 中被擊敗 逃往英格蘭。蘇格蘭由攝政王統治,直到詹姆斯長大到可以統治自己為止。 (1587年,他的母親瑪麗在英國被斬首)。 1589年,詹姆斯與丹麥的安妮結婚。然後在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他成為了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國王 同時也是 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國王。<ref name=“brief history"/>
===17世紀===
蘇格蘭教會在某些教義和做法上與英國教會有所不同。詹姆斯的兒子 [[ 查理一世 ]](Charles I) (1625-1649)愚蠢地試圖使蘇格蘭宗教與英國宗教保持一致。 1637年,他 試圖 將一本祈禱書強加於蘇格蘭人。但是,蘇格蘭人 完全 悍然 拒絕 了它 。 1638年2月28日及隨後的兩天,愛丁堡的貴族和 先生 官員 們簽署了一份文件,承諾維護“真正的宗教”。該文件被稱為《國家盟約》,信使 帶著副本傳遍 整個蘇格蘭 製作了副本 供人們簽名。
1639年, 爾斯 理一世在英格蘭籌集了一支軍隊 試圖迫使蘇格蘭人屈服, 並於1639年在英格蘭籌集了一支軍隊。 但是,他 極度缺乏資金,他 與蘇格蘭 訂立了一項和平條約以爭取時間。 1640年,查爾斯 升起 又聚集 另一支軍隊,但 此時 蘇格蘭人入侵了英格蘭,他們佔領了 紐卡斯爾 新堡(New Castle) 和達勒姆 (Durham) 。他們於1641年撤退。
與此同時,查爾斯設法疏遠 離間 他的英 格蘭 臣民,1642年內戰在英格蘭開始。起初,蘇格蘭人保持中立。然而,在1643年,英國議會通過承諾使英格蘭成為長老會,說服蘇格蘭人加入他們的陣營。 1644年,蘇格蘭人向英國派遣了一支軍隊。
然而,並非所有蘇格蘭人都同意這一決定。一些人支持國王,1644年,蒙特羅斯侯爵在高地籌集了一支軍隊為他戰鬥。起初,蒙特羅斯(Montrose)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1645年,他在菲利普霍(Philiphaugh)被擊敗。同時,國王在英格蘭被擊敗。1646年,他在紐瓦克向蘇格蘭軍隊投降。蒙特羅斯逃到挪威。但是,英國人現在開始介紹 [[ 長老會 ]](Presbyterian) 制度了。當事實證明他們不去蘇格蘭人時,他們與國王達成了協議。他承諾在英國引入 [[ 長老會主義 ]](Presbyterianism) ,為期三年。因此,蘇格蘭軍隊於1648年入侵英格蘭,但在普雷斯頓被擊敗。
然後在1649年1月,英 格蘭 將查爾斯一世斬首。蘇格蘭人立即宣布他的兒子 [[ 查理二世 ]](Charles II) 為國王。查理二世像他的父親查理一世和他的祖父詹姆斯六世都是主教 他認為主教應該管理教會。儘管如此,為了獲得蘇格蘭人的支持,他同意在蘇格蘭接受長老會制。 1650年6月, 查理二世 去了蘇格蘭,並於1651年1月在斯科訥 (Scone) 加冕為國王。
同時,1650年7月,另一支英國軍隊入侵蘇格蘭,佔領了愛丁堡。 1651年夏天,他們在 [[ 因弗基斯 ]] (Inverkeithing)擊敗了蘇格蘭軍隊。蘇格蘭軍隊隨後入侵了英格蘭。他們希望英國保皇黨加入他們的行列,但他們沒有加入 。1651年9月, 蘇格蘭 人於1651年9月 軍隊 往伍斯特 查爾斯二世逃往國外。
後,英國軍隊佔領了整個蘇格蘭 。然而 。1660年 在1660年 查爾斯二世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之後,英國占領結束了。查理二世將主教恢復到蘇格蘭教堂。但是,大約三分之一的部長辭職。許多蘇格蘭人,特別是在西南部,舉行了秘密的宗教會議,稱為“ 召集會 [[國民契約]] (conventicles) 。政府逐漸對他們進行了更嚴厲的對待。最終,在1679年,聖安德魯斯大主教被謀殺,動亂在西部蔓延。 然而, 政府派出軍隊平息了它, 國民契 約人在博斯韋爾布里格戰役中被擊敗。然而, 國民契 繼續抵抗,政府繼續迫害他們。 1680年代被稱為殺戮時間。
查爾斯二世於1685年去世,他的兄弟詹姆斯成為國王 [[ 詹姆斯二世 ]](James II) 。然而,詹姆斯二世是羅馬天主教徒,英國人和蘇格蘭人都擔心他會恢復羅馬天主教。詹姆斯二世在1688年被罷免,威廉和瑪麗成為蘇格蘭的國王和王后。蘇格蘭議會恢復了長老會制。
但是,並非所有蘇格蘭人都歡迎新君主。高地人在鄧迪子爵的統治下站了起來。 1689年,他們在 [[ 基利 肯尼 克蘭 ]] (Killiecrankie)贏得了勝利,但他們的領袖被殺,高地人被驅散。
政府決心將高地帶到高處,並命令所有氏族首領在1691年最後一天對威廉國王宣誓效忠。但是,格蘭科·麥克唐納首領來晚了,只接受了1692年1月6日宣誓就職。即使他才遲到幾天,政府還是決定為他做榜樣。因此,由格倫利昂(Glenlyon)隊長羅伯特·坎貝爾(Robert Campbell)率領的部隊被派往格倫科(Glencoe),並在那裡的小屋裡打了彈。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