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埃德蒙·伯克

增加 6,09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hilosopher
| region = 西方哲學家
| era = [[啟蒙時代|18世紀哲學家]]
| color = #B0C4DE
| image =
[[File:埃德蒙·伯克.jpg|50px|有框|居中|埃德蒙·伯克[https://basiliobasilid.livejournal.com/46468.html]]]
| caption = 伯克的画像,大约于1767-1769年间由[[约书亚·雷诺兹]]画下
| name = 埃德蒙·伯克
| birth_date = {{OldStyleDate|1729年|1月12日|1月1日}}
| birth_place = [[愛爾蘭王國]][[都柏林]]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797|7|9|1729|1|12}}
| death_place = [[大不列顛王國|英國]][[比肯斯菲爾德]]
| school_tradition = [[古典自由主義]]、[[保守主義]]
| main_interests = 社會和政治哲學
| influences =
| influenced =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卡爾·波普爾]]
| notable_ideas =
|}}
 
==埃德蒙·伯克==
'''埃德蒙·伯克'''(英語:Edmund Burke,1729年1月12日-1797年7月9日),愛爾蘭裔的英國的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他曾在英國下議院擔任了數年輝格黨的議員。
 
==簡介==
保守主義產生於18世紀的英國,它的創始人是英國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因此伯克順理成章被人譽為保守主義之父。伯克生於愛爾蘭一個天主教家庭,一生都保持對宗教的同情。事實上保守主義之父不是生來就是保守主義者。他作為國會議員時,極力主張政治改革、在北美獨立的問題上,批評國會,支持北美獨立、批評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橫暴斂。乍看之下,伯克更像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而不是保守主義者。
 
==保守主義的誕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震驚全世界。伯克思索良久,認為大革命發展下去,最終會變成對整個歐洲文明和秩序的威脅。1790年11月日,伯克終於按捺不住,發展了《法國革命論》一書,正式標誌保守主義作為一股政治思潮,出現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那麼具體而言,保守主義又有那些內涵呢﹖首先,保守主義極其尊重傳統。在保守主義者看來,秩序與穩定源於以往傳統智慧的累積,是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實踐的智慧結晶,能夠留下來,為大多數人所遵行的,一定有其合理性和優勝之處。且看伯克本人如何解說,他指出英格蘭的人民很清楚,繼承觀念能夠產出某種保守原則和穩定的承襲原則,而且絲毫不排斥革新原則,它讓人們自由地獲得新的東西,也讓人們守住已取得的東西。
其次,保守主義甚為重視宗教的作用,伯克甚至認為宗教本是人的天性,至於為何如此,他沒有太多論述。他指出,人類是宗教的動物,無神論與人的理性和天性相違背,不可能長久。他的意思可能是,宗教為人類提供動力和希望,能夠使人安份守己地活下去和有穩固的生活指導。
再者,推崇社群中的成見和權威多於理性。伯克不相信人的理性是萬能,而且人們在大多數時候甚少使用自己的理性,更多以感性、習俗、權威等指導自己的生活。伯克認為,聰明的管治者不是打破社會上流行的種種成見和權威,而是合理地運用它們,達到穩定管治的效果。
儘管如此,其實伯克並不反對社會有一定的變革,但他希望把變革的幅度盡可能收細。由於舊的成見、權威愈舊愈可愛,所以即使進行變革,也必須以保留傳統為前提。因此,人們可以說,伯克是不反對變革,力主改良,但又避免激進。
 
==伯克的敵手==
在法國大革命那個年頭,不少人歡呼大革命是一次壯麗的日出,甚至遠在萊茵河彼岸的德意志地區,一眾思想家也為大革命歡呼叫好。但伯克突然拋出這本保守氣息極重的著作,肯定惹來不少人猛烈的批評。伯克的曾經好友,以小冊子《常識》聞名於後世的思想家潘恩(Thomas Paine),便忍不住撰文駁斥伯克反對法國大革命是野蠻和無知的表現。潘恩為了駁斥伯克,匆匆以三個月時間完成《人權論》一文,並在書中直指伯克「很少在英語中的辱人之語未被伯克先生用在法國人民及其議會身上,那些怨恨、偏見、無知或所謂的智識能夠提示的一切都傾注在不足四百頁的篇幅之內,伯克先生曾經一度不相信法國會發生革命,現在已發生一場革命,他就只能通過譴責來尋求退路。」能夠引起潘恩的如此重視的論敵,可見伯克亦有一定的影響力,至少在當時的輿論影響看來是如此。
 
==埃德蒙伯克名言==
1,智慧不能創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機遇的贈予,而智慧的驕傲在於利用了它們。
2,邪惡的凱旋唯一需要的只是善良人的袖手旁觀。
3,具有包容一切的氣度和改善一切的才能,這兩點就是我所認為的政治家的標準。
4,學而不思,猶如食而不化。
5,人的思想進步是緩慢的。
6,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
7,喜歡社會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是人的社會屬性的基本原則。
8,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
9,教育,是一個國家便宜的防務。
10,不確切是一切偉大事物的本質。
11,克制也有個限度,超過了限度就不再是美德。
12,雄心會爬行也會翱翔。
13,因為財富就是勢力,所以一切勢力都必然會以這樣東那樣的手段攫取財富。
14,一個民族決不會永久接受征服者的統治。
15,邪惡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善良之人無所作為!
16,先例是人類的學府,人類只會從中吸取真知。
17,如果自由是名副其實的,那麼一切都將服從於它。
18,同我們角斗的對手強健了我們的筋骨,磨煉了我們的技巧,我們的對手就是我人的幫手。
19,迷信是意志薄弱者的宗教。
20,站崗時時睡大覺等於叛變投敵。
 
== 外部連結 ==
{{wikiquote}}
*{{gutenberg author| id=Edmund+Burke | name=埃德蒙·伯克}}
*''[http://www.constitution.org/eb/burke.htm 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
*史丹佛哲學百科:"[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burke/ Edmund Burke]" -- by Ian Harris.
1,7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