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jpg|缩略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980940516…”
[[File: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jpg|缩略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980940516&di=66cc142de5c67892c4a846a202cdf8e3&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615%2F0cbfb1f6e8b349e3be150a49e9737c4b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49149265_36974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属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2010年德宏州常住总人口121.1,有傣、景颇、汉、僳僳、阿昌、德昂等民族。1953年7月建立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驻芒市芒市镇。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德宏州境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1.7亿立方米。共有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污染,物理性能良好,符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德宏的水资源利用率仅占拥有量的2.3%。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62.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量102.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0多种。有色金属矿有锡、铅、锌、铜、钨、铬、镍,黑色金属矿有铁,能源矿产有煤和石油,稀有金属矿产有铍、铀、锗、粘土,特种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有云母、水晶、宝石、石灰石等。此外,还有10个重砂金测异常带。德宏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储量少,开采少。
===植物资源===
森林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热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5.4%,主要植被为龙脑香、阿萨姆娑罗双、柚木、美登木、肉楂、竹类等;在亚热带,主要植被为阔叶林,以红椎、栎类、栲类、木荷、红椿、楠木、柚木、油茶、松树等为主,面积约占57.2%;在温暖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杉木、松树、油茶、核桃等,面积约占36.1%;在温带山地,评分植被为铁杉、高山栎、杜鹃灌木丛等,面积约占1.3%。珍稀保护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四数木、董棕滇桐、云南黄莲、香果村、云南石梓、鹅掌楸、铁刀木、大树杜鹃、云南娑罗双、野茶树、云南山茶花、鹿角蕨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顶果木、菠萝密、盈江龙脑香、瑞丽山龙眼、天料木、滇楠、紫薇、木姜子、厚补、林生芒果、木莲、红椿、铁杉、多果榄仁、苏铁、香樟、云南肉豆蔻、云南七叶树、云南苏铁等。德宏竹类品种繁多,历史便有“竹乡”美誉。还有普通野生稻、野生甘蔗、胡秃果、西番莲、橄榄、篓瓜、弥猴桃、番石榴等。此外,云南大叶茶群体种遍布全州,德宏小粒咖啡以味香质优享誉世界。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13年底,现有国家规定的一类保护动物:绿孔雀、孔雀雉、白颊山鹧鸪、红腿小隼、黑颈长尾雉、赤颈鹤、红腹角雉、白尾稍虹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蜂猴、叶猴、金丝猴、熊猴、豚尾猴、马来熊、熊狸、黑颈长尾雉、巨晰、长臂猿、云豹、云猫、金钱豹、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扭角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草鹗(猴面鹰)、原鸡、缘斑鸠、竹啄木鸟、穿山甲、太阳鸟、岩羊、水獭、水鹿、麝、蟒、眼镜王蛇、秃鹫等,其中兽类50余种,爬行动物30余种,鸟类近100种。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白琵鹭、胡兀鹫、游隼、灰鹤、蛤蚧、娃娃鱼等。据不完全调查,仅盈江县便有脊椎动物554种,其中鱼类56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34种,鸟类356种,哺乳动物86种。
==地理环境==
===位置===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公里,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公里。
地形
德宏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高黎贡山的西部山脉延伸入德宏境内形成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的切割山原地貌,全州海拔最高点在盈江北部大娘山,为3404.6米,海拔最低点也在盈江的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米,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100米,州府芒市海拔为920米,地表景观由“三山”(大娘山、打鹰山、高黎贡山尾部山脉)、“三江”(怒江、大盈江、瑞丽江)和“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和大小不等的28个河谷盆地(坝子)构成,河谷盆地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7.1%,其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坝子有盈江坝(55.23万亩)、陇川坝(29.72万亩)、芒市坝(瑞丽坝20.42万亩)、遮放坝(11.82万亩)。
全州依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形成不同海拔的七类地带:①海拔2700-3404.6米的高寒山区,山势 陡峭,森林茂密,冬有积雪,气候寒冷,无人居住,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22%;②海拔2200-2700米地带,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10-30度,森林较多,局部已经开发为轮歇地,林间草场可发展畜牧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5.64%;③海拔1800-2200米地带,此类地带多为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较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52?%;④海拔1600-1800米地带,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也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热带水果的主产地,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4.1%;⑤海拔950-1100米地带,谷坡一般在10-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属州内低热层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5.25%,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和热带水果的主产地;⑥海拔600-950米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7.95%,其中,农业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55.03%,⑦海拔210-600米地带,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39%,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其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
===气候===
德宏气候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面的高黎贡山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入夏有印度洋的暧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自然降水,加之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角度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全年太阳辐射在137—143卡/厘米,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4℃~20℃,年日照2281-2453小时,年积温6400-7300℃,年陆地蒸发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在0.4-1.2之间。
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霜日少,的特点,为多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
==人口民族==
全州总人口为1211440人。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7.1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0153人,增长13.08%。
全州5个县、市共有家庭户315547户,家庭户人口为 11460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7人减少了0.44人。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男性为624774人,占总人口的51.57%;女性为586666人,占总人口的48.43%。总人口性别(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65上升为106.50。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52174人,占总人口的20.82%;15-64岁的人口为883264人,占总人口的72.91 %;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002人,占总人口的6.2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4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4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9147人,占总人口的51.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82293人,占总人口的48.07%。其中,傣族人口为349840人,占总人口的28.88%,景颇族人口为134373人,占总人口的11.09%,傈僳族人口为31530人,占总人口的2.60%,阿昌族人口为30389人,占总人口的2.51%,德昂族人口为14436人,占总人口的1.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1079人,增长16.93%,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7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9074人,增长9.20%,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71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333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2239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562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043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8182人,文盲率由11.07%下降为7.47%,下降3.60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4070人,占34.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97370人,占65.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9889人,乡村人口减少2973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39个百分点。
2013年底全州人口共有106.78万人,其中傣族有33.73万人,景颇族有12.89万人,德昂族有1.32万人,傈僳族有2.62万人,阿昌族有2.84万人,佤族有0.09万人,汉族有51.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为52%。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截止到2016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129.40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男性66.78万人,女性62.62万人。人口出生率14.76‰,人口死亡率7.16‰,人口自然增长率7.60‰。全州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2.3人,比上年提高1.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
==参考文献==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属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2010年德宏州常住总人口121.1,有傣、景颇、汉、僳僳、阿昌、德昂等民族。1953年7月建立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驻芒市芒市镇。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德宏州境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1.7亿立方米。共有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污染,物理性能良好,符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德宏的水资源利用率仅占拥有量的2.3%。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62.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量102.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0多种。有色金属矿有锡、铅、锌、铜、钨、铬、镍,黑色金属矿有铁,能源矿产有煤和石油,稀有金属矿产有铍、铀、锗、粘土,特种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有云母、水晶、宝石、石灰石等。此外,还有10个重砂金测异常带。德宏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储量少,开采少。
===植物资源===
森林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热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5.4%,主要植被为龙脑香、阿萨姆娑罗双、柚木、美登木、肉楂、竹类等;在亚热带,主要植被为阔叶林,以红椎、栎类、栲类、木荷、红椿、楠木、柚木、油茶、松树等为主,面积约占57.2%;在温暖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杉木、松树、油茶、核桃等,面积约占36.1%;在温带山地,评分植被为铁杉、高山栎、杜鹃灌木丛等,面积约占1.3%。珍稀保护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四数木、董棕滇桐、云南黄莲、香果村、云南石梓、鹅掌楸、铁刀木、大树杜鹃、云南娑罗双、野茶树、云南山茶花、鹿角蕨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顶果木、菠萝密、盈江龙脑香、瑞丽山龙眼、天料木、滇楠、紫薇、木姜子、厚补、林生芒果、木莲、红椿、铁杉、多果榄仁、苏铁、香樟、云南肉豆蔻、云南七叶树、云南苏铁等。德宏竹类品种繁多,历史便有“竹乡”美誉。还有普通野生稻、野生甘蔗、胡秃果、西番莲、橄榄、篓瓜、弥猴桃、番石榴等。此外,云南大叶茶群体种遍布全州,德宏小粒咖啡以味香质优享誉世界。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13年底,现有国家规定的一类保护动物:绿孔雀、孔雀雉、白颊山鹧鸪、红腿小隼、黑颈长尾雉、赤颈鹤、红腹角雉、白尾稍虹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蜂猴、叶猴、金丝猴、熊猴、豚尾猴、马来熊、熊狸、黑颈长尾雉、巨晰、长臂猿、云豹、云猫、金钱豹、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扭角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草鹗(猴面鹰)、原鸡、缘斑鸠、竹啄木鸟、穿山甲、太阳鸟、岩羊、水獭、水鹿、麝、蟒、眼镜王蛇、秃鹫等,其中兽类50余种,爬行动物30余种,鸟类近100种。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白琵鹭、胡兀鹫、游隼、灰鹤、蛤蚧、娃娃鱼等。据不完全调查,仅盈江县便有脊椎动物554种,其中鱼类56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34种,鸟类356种,哺乳动物86种。
==地理环境==
===位置===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公里,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公里。
地形
德宏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高黎贡山的西部山脉延伸入德宏境内形成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的切割山原地貌,全州海拔最高点在盈江北部大娘山,为3404.6米,海拔最低点也在盈江的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米,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100米,州府芒市海拔为920米,地表景观由“三山”(大娘山、打鹰山、高黎贡山尾部山脉)、“三江”(怒江、大盈江、瑞丽江)和“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和大小不等的28个河谷盆地(坝子)构成,河谷盆地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7.1%,其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坝子有盈江坝(55.23万亩)、陇川坝(29.72万亩)、芒市坝(瑞丽坝20.42万亩)、遮放坝(11.82万亩)。
全州依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形成不同海拔的七类地带:①海拔2700-3404.6米的高寒山区,山势 陡峭,森林茂密,冬有积雪,气候寒冷,无人居住,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22%;②海拔2200-2700米地带,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10-30度,森林较多,局部已经开发为轮歇地,林间草场可发展畜牧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5.64%;③海拔1800-2200米地带,此类地带多为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较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52?%;④海拔1600-1800米地带,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也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热带水果的主产地,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4.1%;⑤海拔950-1100米地带,谷坡一般在10-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属州内低热层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5.25%,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和热带水果的主产地;⑥海拔600-950米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7.95%,其中,农业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55.03%,⑦海拔210-600米地带,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39%,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其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
===气候===
德宏气候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面的高黎贡山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入夏有印度洋的暧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自然降水,加之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角度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全年太阳辐射在137—143卡/厘米,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4℃~20℃,年日照2281-2453小时,年积温6400-7300℃,年陆地蒸发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在0.4-1.2之间。
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霜日少,的特点,为多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
==人口民族==
全州总人口为1211440人。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7.1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0153人,增长13.08%。
全州5个县、市共有家庭户315547户,家庭户人口为 11460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7人减少了0.44人。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男性为624774人,占总人口的51.57%;女性为586666人,占总人口的48.43%。总人口性别(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65上升为106.50。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52174人,占总人口的20.82%;15-64岁的人口为883264人,占总人口的72.91 %;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002人,占总人口的6.2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4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4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9147人,占总人口的51.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82293人,占总人口的48.07%。其中,傣族人口为349840人,占总人口的28.88%,景颇族人口为134373人,占总人口的11.09%,傈僳族人口为31530人,占总人口的2.60%,阿昌族人口为30389人,占总人口的2.51%,德昂族人口为14436人,占总人口的1.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1079人,增长16.93%,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7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9074人,增长9.20%,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71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333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2239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562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043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8182人,文盲率由11.07%下降为7.47%,下降3.60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4070人,占34.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97370人,占65.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9889人,乡村人口减少2973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39个百分点。
2013年底全州人口共有106.78万人,其中傣族有33.73万人,景颇族有12.89万人,德昂族有1.32万人,傈僳族有2.62万人,阿昌族有2.84万人,佤族有0.09万人,汉族有51.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为52%。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截止到2016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129.40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男性66.78万人,女性62.62万人。人口出生率14.76‰,人口死亡率7.16‰,人口自然增长率7.60‰。全州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2.3人,比上年提高1.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