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景翼

增加 5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中文名称|| 胡景翼 || 别名|| 字笠僧|-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出生 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 1925年|-| 性别 || 男 || 职业 || 将领|-|出生地|| 陕西省富平县长春乡陵怀村 |||||-|}
出生日期1892年==人物简介==
=== 逝世日期1925年基本资料===
职业 胡景翼,字笠僧,陕西省富平县长春乡陵怀村东窑人。著名的爱国 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一说为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
性别===生平经历===
目录1人物简介2崭露头角3北京政变4荟萃 早年入西安健本学堂,1910年加入 5豫 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时,在陕 西 大战折叠编辑 举兵响应,任第一标统带。民国成立后赴日 段人物简介折叠基本资料胡景翼 留学。1914年回国 字笠僧 在陕西地方军陈树藩部下先后任营长、团长等职。1917年参加组织陕西靖国军 任第四路司令兼第七路总指挥。1922年冯玉祥任 陕西 省富平县 督军时,他任第一师师 春乡陵怀村东窑人 著名的爱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到河南援助直系,直系败后,驻河北正定、邯郸一带,归附直系曹锟、吴佩孚。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 将领 民军 杰出的民主主义胡景翼将 任副司令兼第二军 胡景翼将 长。11月,任河南 战士。一说为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 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
折叠生平经历===少 入西安健本学堂,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时,在陕西举兵响应,任第一标统带。民国成立后赴日本留学。1914年回国,在陕西地方军陈树藩部下先后任营长、团长等职。1917年参加组织陕西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兼第七路总指挥。1922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 ,他任第一师师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到河南援助直系,直系败后,驻河北正定、邯郸一带,归附直系曹锟、吴佩孚。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又暗与冯玉祥、孙岳联合倒直,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1925年4月病逝于开封。代===
折叠少年时代
胡景翼的老家在富平县陵怀堡,因父亲胡彦麟在外经商,家中无人照料,举家迁至外祖父家侯家堡。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读过几年私塾,识得文墨,不同于一般唯利是图、只知钻钱眼的商人。他见多识广,重义轻利,思想进步,关心国家,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尤为不满。他为人侠义,性情豪爽,是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远见卓识的好父亲。这对孩提时代的胡景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学者章太炎和胡彦麟有过来往。看到胡景翼聪明好学,一表人才,对胡彦麟说:"励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如果没有胡大人的严正督导,励生所就未可知也。"
胡彦麟有六子一女,胡景翼为长子。胡彦麟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举家又从地处偏僻的侯家堡,迁到富平重镇庄里镇。让胡景翼跟一位姓杨的先生读了近六年书,将《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课本读得滚瓜烂熟。胡景翼的聪明好学,先生已教不了他了,就举荐他跟父亲到三原读书,拜关中有名的学者赵如笃为师,读"四书"、"五经"。这些古文虽有些诘屈聱牙,枯燥乏味,却为他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胡景翼崇尚健体,在读书的同时,又拜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为师,成为高家拳的再传弟子。当时井勿幕等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08年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经常来三原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这对少年的胡景翼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他稚嫩的心灵中播下了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的种子。
[[File:胡景翼 2345.jpg|缩略图|居 |250px350px|[4875155513991https://image.so.com/view?q=%E8%83%A1%E6%99%AF%E7%BF%BC&src=tab_www&correct=%E8%83%A1%E6%99%AF%E7%BF%BC&ancestor=list&cmsid=9e5fd353ed321dbb154cdce27a4f5839&cmran=0&cmras=0&cn=0&gn=0&kn=19&fsn=98&adstar=0&clw=251#id=565b65af30492697a924875155513991&prevsn=278&currsn=338&ps=353&pc=60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825/10/30558861_585768165.shtml 图片来源 于360 个人图书馆]]]
当时的革命以剪辫子、放小脚为形式,反对满清政府,开展解放妇女运动。15岁的胡景翼,以"一十五龄人"为笔名,编写了劝妇女放足的传单,四处张贴。
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绍下,19岁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以一位自觉的革命者,投入了民主革命的洪流。
折叠 === 背景资料===
1908年10月,渭北蒲城县发生反动政府迫害进步学生的"蒲案",全省各地声援"蒲案"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接连不断。1910年,学生运动进入高潮。在这次反迫害斗争中,胡景翼认识了他后来的挚友张义安。面对荷枪实弹的反动军队,手无寸铁的学生当然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运动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学生运动的失败,教训了胡景翼,要推翻专制政府,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胡景翼联络"刀客",打入新军,争取"哥老会"的工作,为以后的武装起义打好了基础。
折叠 === 投笔从戎===
1911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震撼全国。接着,四川的保路运动汹涌澎湃,全国各地的反清浪潮风起云涌。清王朝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
1914年1月赴日本,入浩然学社学习军事和数学。毕业后回陕,在陈树藩部下任职。1918年1月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总司令。
折叠编辑本段 == 崭露头角==折叠 === 概况===
胡景翼的队伍,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渭北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但由于组建仓促,成分复杂。这些由"刀客"、"哥老会"等帮会成员组成的队伍,作战虽勇敢,但纪律松弛,各行其是,缺乏应有的装备和军事素质,很难应对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政府军。于是,胡景翼在所率部队中开展了整顿纪律和练兵活动,改变了部队中存在的自由散漫,各行其是的江湖作风,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耀州城有个会党头目张南辉,假冒"革命军"的名义,勾结清府,烧杀虏掠,无恶不作,弄得城内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井勿幕令胡景翼率兵剿灭之。
折叠 === 以少胜多===
胡景翼从所率的士兵中,精选了40名骑兵,直驱耀州城,把守城的300多名匪兵,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张洪镇的胜利,扭转了西线的战局。充分显示了胡景翼这位初出茅庐的青年将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折叠 === 逐陆讨袁=== 
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袁世凯轻而易举地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登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陕西大统领改为大督都,张凤翙背叛革命,沦为袁世凯的走狗,处处打击、排挤革命党人。井勿幕、郭希仁等不得不解甲隐退。政局出人意料地急剧变化,特别是井勿幕的退隐,使胡景翼心灰意冷。
1912年秋,胡景翼伙同张义安、冯毓东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经于右仁、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有幸进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个新的转折点。胡景翼对孙中山先生说:"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誓言后来成为胡景翼将军终生的奋斗目标。
胡景翼将军书赠高又明
胡景翼将军书赠高又明
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誓言后来成为胡景翼将军终生的奋斗目标。 
结束了几个月的"浩然庐学社"的学习生活,胡景翼准备回国。临别时,孙中山先生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你的家乡在陕西,陕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给你了。"肩负着孙中山先生的重托,怀抱着伟大的革命理想,胡景翼踏上回国的征途。
对陈树藩的阴谋诡计,胡景翼早有觉察,他将计就计,以守为攻。驻军龙驹寨后,胡景翼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开展练兵活动。出乎陈树藩的意料,胡景翼在龙驹寨,不但没有受到限制,部队反而由10个连扩大为15个连,而且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折叠 === 倒陈伐段===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发动了讨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渭北的曹世英、高峻,西安的耿直,响应孙中山纷纷起义,举起了倒陈伐段的旗帜。
1921年5月,曹锟北京政府下令撤去陈树藩陕西督军的职务,由直系师长阎相文接任。7月,阎相文、吴新田、冯玉祥率部进陕。陈树藩准备武力抵抗。冯玉祥与胡景翼暗中联系。在冯玉祥和胡景翼的夹击下,陈军土崩瓦解,陈树藩逃进南山。
折叠 === 曲折发展=== 
阎相文进陕,以直系取代了皖系。对靖国军来说,无异于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阎相文进陕,首先把敌对的矛头指向靖国军。到陕不久,阎相文就指使冯玉祥,诱杀了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这急功近利的鲁莽做法,激起了靖国军将士的愤怒和不满,受到上司吴佩孚的训斥。阎相文气急相加,服毒自尽。由冯玉祥接任了陕西督军。
胡景翼分析了曹、吴的内部情况,选择其中实力最大,和吴佩孚矛盾最深的冯玉祥,作为联合的重点。胡景翼先请孙岳面见冯玉祥,然后又派李仲三再见冯玉祥。冯玉祥同意和胡景翼合作,确定了推翻曹锟,解决曹吴,赶溥仪出紫禁城的计划。大政方针已定,冯玉祥令胡景翼火速率部进京。胡、孙、冯反直三角联盟正式形成。
折叠编辑本段 == 北京政变==
折叠背景资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25万大军北上迎击张作霖。吴佩孚命令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出兵古北口,胡景翼作援军,策应前方。
冯玉祥受命后,迟迟不发,秘密地进行着回师倒戈的准备工作。他以京城空虚为借口,向曹锟推荐孙岳任北京卫戍副司令,作为内应。又派蒋鸿遇为留守司令兼兵站总监留守北京,监视曹、吴的行动。待一切部署就绪后,冯玉祥才率部开拔。
折叠 === 讨伐叛贼=== 
胡景翼担任第二路援军司令。在临行前,胡景翼把刘允丞、续桐溪、李仲三找来,部署了周密的回师计划。他托李仲三联系冯玉祥,令李虎臣留驻通州作策应,派续桐溪去承德争取米振标,托刘允丞向孙中山汇报。请孙中山出师北伐,共讨曹、吴。
25日,在北京北苑召开了政变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各部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与胡、孙商议,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北京政变的消息不翼而飞,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吴佩孚这时才如梦初醒。得到北京政变的消息,吴佩孚急忙挥师天津,以曹锟的名义,电令江苏、湖北各军火速北上增援,讨伐冯玉祥。
折叠 政变结果 
李虎臣、李纪才、张之江、刘郁芬等兵陈杨村以西,准备向吴佩孚发动进攻。岳维峻、邓宝珊已占领了唐山。兵临城下的吴佩孚,困兽犹斗,拒不投降。胡景翼下令总攻击,取得了杨村战役的胜利。吴佩孚看大势已去,只好从塘沽下海,向南逃窜。胡景翼进驻天津,讨吴战争宣告正式结束。
接到冯玉祥、胡景翼的邀请电报,孙中山决定即日北上。这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张作霖,违背当初的承诺,率师进山海关,直逼京、津。并公然拥戴段祺瑞任反直军统帅。国民党内对孙中山北上一事,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使孙中山的北上,迟迟不能成行。
折叠 === 合作决裂=== 
为了早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使人民免遭战乱的涂炭,孙中山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决定北上,并发表了《北上宣言》。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到上海,因交通受阻,改道日本到达天津。胡景翼在北京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天津会议使胡景翼大失所望。摆在他面前地唯一出路,就是南下中原,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跟军阀多年打交道的教训,教育了胡景翼,军阀们是靠不住的。于是,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屈武的引见下,胡景翼在苏联大使馆,见到了李大钊,并要求他南下指导工作。李大钊的接见,使胡景翼又一次柳暗花明,获得了"激流勇进"的信心。
折叠编辑本段 === 荟萃中州===
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在击败了吴佩孚残部和憨玉琨的抵抗之后,经郑州,进驻开封。他遵照孙中山先生"除恶务尽"的指示,出兵豫西,追剿吴佩孚,围困鸡公山。吴佩孚走投无路,只好带领残部窜进湖北,溜进湖南,投靠了军阀赵恒惕。
日本友人、朝鲜革命志士也来开封访问。一时间,海纳百川,宾朋如云,河南开封成了革命者的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
折叠编辑本段 == 豫西大战==折叠 === 背景简介===
早就对胡景翼怀恨在心的段祺瑞,对中原出现这块"赤色"地区惶恐不安,决心以武力消灭之。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盘踞在豫西的憨玉琨,很快发展到10万人马,对国民二军造成很大威胁。为避免战乱再起,胡景翼电致刘镇华,调国民二军留陕部队来河南,让憨玉琨部返回陕西,遭到刘、憨的拒绝。并指使其部属王老五、张德胜不断挑衅,一手制造了"禹州事件"。
折叠 === 一触即发===
为顾全大局,稳定局势,胡景翼在处理这件事上作让步。但刘、憨以为胡景翼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极力扩大事态,连续攻占了国民二军控制的登封、密县、并向郑州前进。大战一触即发。
折叠 === 主动出击=== 
2月中旬,胡景翼的到驻京代表张季鸾密报:张作霖、阎锡山、刘镇华在太原聚会,准备联合行动,消灭国民二军和三军。
赶到洛阳,刘镇华一看情况不妙,急令憨玉琨集中兵力到伊水西岸的偃师,固守伊水桥头,又令袖手旁观的张治公立即投入战斗,拖延时间,以待奉军和晋军的支援。
折叠 === 急智克敌===
这时的的张宗昌从徐州来点电,以"援胡讨憨"之名,行"援憨讨胡"之实,要求西进,企图造成国民军腹背受敌之势。胡景翼接受了李根源急中生智,提前报捷的建议,使张宗昌失去了借口,只打消了西进的念头。
豫西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段祺瑞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胡景翼将军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他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杰作,为他"以豫为基,推行主义于全国"的宏图大略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折叠 === 屠城惨案===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与胡景翼、孙岳组成国民军,河南被划为国民军的势力范围,胡景翼以国民军第二军军长身份具领河南军务督办。然而,尽管脱离北洋军阀,倾向革命,但国民军以客军治豫,军纪很坏,进入河南后,各路败兵与土匪纷纷归其麾下,迅速膨胀,成为"匪来如梳、兵来如篦"的另一种荼毒百姓的祸殃。时年20岁,也是河南人,原籍距离禹县不足200里的中国口述历史的创始人郭廷以曾说过,河南兵匪一家,国民二军的胡景翼几乎全是土匪队伍。两个多月后,为收缴禹县警团枪械,国民军与地方武装发生冲突,胡部遂派重兵围城洗劫禹县,纵兵烧杀抢掠,酿成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禹县屠城大案,成为民国史上挥之不去的阴霾与耻辱。惨案发生后,豫省哗然,然胡景翼仅将该旅团长王祥生枪决,布告缉拿在逃的曹士英,来草草结案,以安地方。惨案的直接凶手曹士英原系国民二军收编的直系残部,也有为国民军扬善弃恶的历史学者,故意把这次屠城的罪行算在了北洋军阀头上。
折叠 === 与世长辞=== 
就在国民二军攻克洛阳,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传来了不幸的消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突然病世。噩耗传来,胡景翼将军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右臂上的疔疮复发,病情急剧恶化。经医治无效,于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将军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仅34岁。
[[File:胡景翼 897.jpg|缩略图|居右|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8%83%A1%E6%99%AF%E7%BF%BC&src=tab_www&correct=%E8%83%A1%E6%99%AF%E7%BF%BC&ancestor=list&cmsid=b13ed5b00b1c55a315823691b8c99a4a&cmran=0&cmras=0&cn=0&gn=0&kn=19&fsn=98&adstar=0&clw=251#id=9b05d89a521bcb77dc3417c3a7183f98&prevsn=218&currsn=278&ps=293&pc=6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90404/20190404A00HSH.html 图片来源于腾讯网]]]
胡景翼将军逝世全国震惊,北京、西安、开封、郑州都举行了隆重地悼念活动。5月,胡景翼将军的灵柩由豫归陕,安葬于华山北麓的王猛台下。1936年10月,冯玉祥等胡景翼将军的生前友好,在河南郑州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胡公祠",作为胡景翼将军的永久纪念。
10,6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