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次編輯
變更
沈自晋
,無編輯摘要
}}
'''沈自晋'''({{bd|1583年||1665年|}}),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作家。 身于吴 字長康、伯明、號鞠通生,江蘇吳 江 人。 沈 氏家族,淡泊功名 璟之侄 ,待人温厚,勤学博览,富有文才。 他更 致力於曲律研究。作有傳奇《望湖亭》、《翠屏山》、《耆英會》(今存前二種)和散曲集《鞠通樂府》,並將沈璟《南九宮十三調曲譜》増确《南詞新譜》。沈自晉擁 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终生酷爱,钻研不息,是剧坛江派的健将 <ref>{{cite book|author= 徐桂峰 |title=《藝術大辭海》 |publisher=辭海出版社 |location=台灣 |date=1991-06-01 |accessdate=2019-10-21 }}</ref> 。
== 个人经历 ==
弱冠<ref>[https://dict.baidu.com/s?wd=%E5%BC%B1%E5%86%A0 弱冠 ]百度汉语</ref>补博士弟子员,深沉好古,旁及稗官野史,无不穷搜。
沈自晋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考中秀才,之后不在追求功名。
明亡后,隐居吴山,与子辈作曲赋词,优游以终。
== 作品风格 ==
由于经历了明王朝灭亡(1644年),使得沈自晋的作品风格前后有所不同:前期多是投赠祝寿、咏物赏花、男女风情等闲适的作品,清丽典雅,明亡以后,他在散曲里反复写自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念,发抒兴亡离乱的悲痛感伤,雄劲悲凉,风格为之大变。
从《重定南词全谱凡例》中可以看出:遵旧式、禀先程、重原词、参增注、严律韵、慎更删等原则侧重体现了沈自晋谨守词隐先生矩矱,在宫调格律的标注、体式的总结分析和例曲的选择上多遵从原谱,在客观求实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以期新谱更加精准详细、简便直捷,而不为虚华炫目。
沈自晋还点明了戏曲艺术的社会娱乐价值:试思新声一传,群响百和,维时授以清歌,则娇喉吐珠,协比丝竹,飞花斗月,震座倾怀;更令习而登毯,则镟绦在握,递笑传声,骨节寸灵,雅俗心醉。
沈自晋重视的是戏曲通过声、动所取得的审美动人且雅俗共赏的娱乐效果,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风教作用,这可以在他自己的戏曲创作中得到证实。在肯定戏曲娱乐价值的同时,沈自晋亦认识到戏曲艺术的文化传承价值。
== 创作实践 ==
望湖亭创作
《望湖亭》是一出成熟的世俗喜剧,较为成功地继承了沈璟后期戏曲创作(如《博笑记》)重戏剧性、娱乐性和世俗化的特点。也很好地实践了沈自晋对于戏曲创作要求声情自然、和谐的标准。沈自晋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推动上很注意铺垫造势,不致后起突兀,这一点可以从与冯梦龙同一题材的拟话本小说《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拟话本中的钱秀才是因为顾及生计,所以答应了颜氏的装婿请求,而戏曲中的钱青本不肯答应这无理要求,却因为姨母的出面请求,又考虑到高家未必相中,出于亲情才勉强答应,初步表现了男主人公的正直操守。至于钱青洞房中三夜守身持正,在戏曲中也有详细的铺垫,即第九出中钱青初见高白英时就不为美色所动,甚是尊重女客;第十三出中,钱青又拒绝了姨母养女黄小正的投怀送抱,表现出了清白自守的情操。这样铺垫下来,人物的性格、举动有逻辑性,自然而不突兀,情节发展熨贴而不造作。剧中人物中净戏加重,沈自晋通过净戏充满动作性、娱乐性的插科打诨极大地增强了这出世俗剧的喜剧效果。例如颜秀在“自嗟”一出中通过照镜、洗脸、换装百般想要找出自己的美处,终于白费心机;在“装婿”一出中,颜秀又向钱青捶胸、跪拜以期钱青能够答应装婿骗婚的要求,生动诙谐而不夸张,大大加强了讽刺喜剧的效果。
===戏曲语言===
从戏曲语言的角度来看,《望湖亭》曲辞优美,清新淡雅;宾白加重,通俗易懂,多推动情节发展,夹杂苏白,幽默风趣;科介诙谐有趣,舞台动作性强。
== 诗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