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司马腾

增加 5,054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次子,东…”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次子,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 ,西晋诸侯王。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在担任南阳、魏郡太守时十分称职。后任宗正、太常、持节、宁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等。永兴元年(304年),大败叛逆的成都王司马颖的部将王斌,进升为安北将军。光熙元年(306年),进封东燕王。永嘉元年(307年),以迎晋怀帝之功,改封新蔡王,任车骑将军等,镇守邺城。永嘉元年(307年),司马颖原部将公师藩和汲桑等人起兵,并与征虏将军张泓原部将李丰等攻打邺城,司马腾因守不住,率骑逃跑,被李丰所杀,谥号武哀。
中文名 司马腾
出生地 河内温县
职业 并州刺史
官职 并州刺史、都督邺城守诸军事
籍贯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
谥号 武哀
国籍 中国
逝世日期 307年
字 元迈
别名 司马元迈
爵位 东瀛公→东燕王→新蔡王
民族 汉族


1生平
2子女
3晋书·司马腾传
1生平编辑
  司马腾起初任冗从仆射,封为 东瀛公,后历任历阳和魏郡太守,任内都十分称职。后司马腾被征召为宗正,又迁太常,后改任宁北将军,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任并州刺史。

  永兴元年(304年),东海王司马越率晋惠帝起兵讨伐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失败,晋惠帝被俘获。于此同时,司马腾和安北将军王浚合谋杀死司马颖所任命的幽州刺史和演,后二人更与鲜卑段务勿尘和乌桓羯朱两个胡族势力联手讨伐司马颖,司马颖则派王斌和石超抵抗。王浚和司马腾军先后击败王斌和石超,并且逼近邺城,司马颖大惊,只好带着晋惠帝仓皇逃回洛阳。司马腾升任安北将军。同年,刘渊称汉王,置百官。司马腾遣将军聂玄讨之,战于大陵,败绩。司马腾惧,率并州二万余户下山东。明年(305年),又遣司马瑜、周良、石鲜等讨伐刘渊,次于离石汾城,与武牙将军刘钦等六军四战皆败,刘钦振旅而归。 [1]

  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等大军击败司马颙后,迎接被司马颙挟持到长安的晋惠帝返回洛阳。司马腾获进封 东燕王。永嘉元年(307年),改封 新蔡王,升任车骑将军,都督邺城守诸军事 [2],镇邺城。同时司马颖旧将公师藩和汲桑在北方以司马颖归葬为名叛乱,并与张泓旧将李丰一同攻向邺城。当时邺城府库资金匮乏,但司马腾仍然过着十分富裕的生活,而且因性格吝啬,对久居战乱的士民没有任何施惠。当兵临城下时才赐布帛和米粮给与将士,得不到士民的信任,最终不能抵抗,司马腾唯有轻骑逃走,在路上被李丰杀害。三个月后苟晞来到解救邺城,驱走汲桑等。司马腾的尸身在这三个月期间因天气炎热腐烂至不能辨认,谥 武哀王。

2子女编辑
  司马虞,有勇力,司马腾死后逼死李丰,后被李丰余党所杀。

  司马矫,与司马虞和司马绍一同被杀。

  司马绍,与司马虞和司马矫一同被杀。

  司马确,庶子,继嗣,东中郎将,督豫州诸军事,镇守许昌。永嘉末年被石勒所杀。

3晋书·司马腾传编辑
  新蔡武哀王腾,字元迈,少拜冗从仆射,封东嬴公,历南阳、魏郡太守,所在称职,征为宗正,迁太常,转持节、宁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惠帝讨成都王颖,六军败绩。腾与安北将军王浚共杀颖所署幽州刺史和演,率众讨颖。颖遣北中郎将王斌距战,浚率鲜卑骑击斌,腾为后系,大破之。颖惧,挟帝归洛阳,进腾位安将军。永嘉初,迁车骑将军,都督邺城守诸军事,镇邺。又以迎驾之勋,改封新蔡王。

  初,腾发并州,次于真定。值大雪,平地数尺,营门前方数丈雪融不积,腾怪而掘之,得玉马,高尺许,表献之。其后公师籓与平阳人汲桑等为群盗,起于清河鄃县,众千余人,寇顿丘,以葬成都王颖为辞,载颖主而行,与张泓故将李丰等将攻邺。腾曰:“孤在并州七年,胡围城不能克。汲桑小贼,何足忧也。”及丰等至,腾不能守,率轻骑而走,为丰所害。四子:虞、矫、绍、确。虞有勇力,腾之被害,虞逐丰,丰投水而死。是日,虞及矫、绍并钜鹿太守崔曼、车骑长史羊恒、从事中郎蔡克等又为丰余党所害,及诸名家流移依邺者,死亡并尽。初,邺中虽府库虚竭,而腾资用甚饶。性俭啬,无所振惠,临急,乃赐将士米可数升,帛各丈尺,是以人不为用,遂致于祸。及苟晞救邺,桑还平阳。于时盛夏,尸烂坏不可复识,腾及三子骸骨不获。庶子确立。
1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