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左 权

增加 72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左权,1905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岁半丧父,很小就开始打猪草、放牛,帮助家里干活,常年在饿冻中生活。他8岁入私塾读书,后入小学,中间几次辍学。[1]1915年正在小学读书的左权得知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当即写下"毋忘五九国耻"的标语,在村中进行反对 [[ 日本帝国主义 ]] [[ 袁世凯 ]] 的宣传。17岁考入县立中学。在县中读书时,曾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读物,接触到了 [[ 马克思主义 ]] ,萌生了改造社会的志向,立志投身改造社会。
1923年12月,18岁的左权毅然投笔从戎,告别家乡父老,和同学一起从醴陵县城中兴街(伍家巷)维新旅社出发,由阳三石上火车转道 [[ 长沙 ]] [[ 汉口 ]] [[ 上海 ]] ,经 [[ 香港 ]] ,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 [[ 广州 ]]
1924年3月考入 [[ 孙中山 ]] 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主要负责人有 [[ 程潜 ]] [[ 李明灏]]),同年11月转入 [[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 ,编为第1期第6队。
1925年1月经陈赓介绍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从此, [[ 共产主义 ]] 信仰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绳。同年2月,左权开始步入军事生涯,任黄埔军校学生军(党军)教导团排、连长。6月回师广州后,左权又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7月,在程潜攻鄂军(后来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军)卫队任连长,参加了彻底消灭陈炯明的第2次东征。同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9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革命之路'''
1930年6月回到上海。9月经 [[ 厦门 ]] 、龙岩进入闽西苏区。初任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11月,当选为闽西工农革命委员会常委。12月初为红新12军军长。
1931年年初任红1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6月升为参谋处长,开始显露出较强的组织才能。12月,受中央军委派遣前往宁都附近的固村圩,协同王稼祥、刘伯坚从事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的联络指挥工作。随后担任红军第5军团(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第15军政委,不久,任军长兼政委。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权、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与红15军团一部完成了对胡宗南78师的包围。21日发起总攻,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2个团。刘伯承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 [[ 抗日战争]]'''
1938年春,八路军总部决定歼灭日军一部,左权建议先攻打苫米地旅团。他决定利用长乐滩的地形优势,兵力分作三部分,布成口袋状。待日军全部进入口袋之后,左权一声令下--"打",日军队伍被斩成数段。最后被八路军用火力和肉搏消灭。旅团长苫米地亲自率精锐前来救援,左权又安排部队截击,使其逃走。长乐之战歼敌2000多人,缴获大批辎重。
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
1939年年底到1940年初, [[ 蒋介石 ]] 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 国民党 ]] 第97军军长朱怀冰与冀察战区鹿钟麟、石友三部纠集在一起,在日军的配合下,猛扑太行抗日根据地。3月上旬,身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的左权,指挥部队在平汉路东西两侧发起自卫反击战,经4天4夜激战,击溃了石友三进犯军的进攻,全歼朱怀冰等部10个团,保住了太行抗日根据地。
1939年4月与刘志兰结婚。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