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州

增加 23,147 位元組, 4 年前
新建条目
'''梅州'''( 广东省地级市)

==简介==
'''梅州''',[[广东]]省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

梅州是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也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梅州地势北高南低,兼有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543.79万人。同时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700多万。 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1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中国国内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正式落成。同时,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开馆迎客。

梅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 ,被誉为“[[世界客都]]”,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ref>[https://www.meizhou.gov.cn/zjmz/mzgk/mzgk1/t20190326_130.htm 梅州概况]梅州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时间:2019-03-26 11:29:14</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梅州市

面积:1.5925万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Meizhou

人口:524.96万人(2013年)

别名:嘉应府/嘉应州、循州、敬州、齐昌府

方言:客家语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中南

著名景点:千佛塔、人境庐、雁南飞、雁鸣湖等

下辖地区: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等

机场:梅县机场

政府驻地:梅江区

火车站:梅州火车站

电话区号:0753

车牌代码:粤M

邮政区码:514021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北部

行政代码:441400

市花:梅花

简称:梅

==历史沿革==
古代属海阳县,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属潮阳郡。

[[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亦即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领程乡县。这是梅州州治设立的起始。”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 。

宋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以程乡县隶潮州;元丰五年(1082),梅州复置,仍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潮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理程乡县,属广南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为“梅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为梅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使司;元贞元年(1295),隶属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使司,均只领一程乡县。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为程乡县,隶潮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为“嘉应州”,隶属广东省。辖地包括程乡、平远、镇平及以前为惠州府所统的兴宁、长乐五县,称为“嘉应五属”。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设置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辖今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共7区(市/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划分为惠阳、汕头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之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现在代码:441400),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辖今梅江区、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代管兴宁市(县级) 。

2013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梅州市撤销梅县,从此梅县结束了县治,设立梅州市梅县区。 梅州市辖今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2区1市5县。<ref>[https://www.meizhou.gov.cn/zjmz/lswh/lsyg/t20160825_157.htm 历史沿革]梅州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16-08-25 16:05:54</ref>

==行政区划==
至2017年,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1个县级市,有10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042个村委会、194个居委会。2017年4月11日,梅县区撤销松源镇宝坑社区居民委员会。2017年7月,五华安流镇楼江村更名为楼光村。<ref>[https://www.meizhou.gov.cn/zjmz/mzgk/xzqy/t20190326_160584.htm 行政区域]梅州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梅州年鉴 时间:2019-03-26 15:50:30</ref>

==地理环境==
===境域===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粤东北部地区,东部与福建省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平和县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和饶平县、揭阳市揭东区和揭西县、汕尾市陆河县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和紫金县接壤,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相连。介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市中心为于东经116度6分,北纬24度33分。全市行政面积1.5925万平方公里 。[3]

===地质===
梅州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 。

===地貌===
====山脉====
梅州市境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系主要由武夷山脉、莲花山脉、凤凰山脉等三列山脉组成。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140多座,其中位于丰顺县的铜鼓嶂海拔1560米,是梅州第一高峰 。

====盆地====
梅州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梅江盆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蕉岭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

===气候===
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以大埔县茶阳经梅县区松口、蕉岭县蕉城、平远县石正、兴宁市岗背为分界线,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五华县、兴宁市、大埔县和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南部为南亚热带区 。

2009年梅州市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在21.2~22.3℃之间,全市平均为21.7℃,比历年平均(指1971-2000年平均值,下同)偏高0.7℃,较上年上升0.7℃。年内2、5、8、9、10月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偏高,1、11月偏低,其余各月属正常。其中2月气温特高,比历史同期偏高6.5℃,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9月各县(市、区)的气温也明显偏高,兴宁、大埔等站的月平均气温也打破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009年全市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4℃(1月11日平远测得);极端最高气温为:39.6℃(8月2日大埔测得)。年总日照时数在1789.0~2043.9毫米之间,全市平均为1946.1毫米,与多年平均持平。2009年,梅州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雨量相对集中,旱涝交替出现。3月、6月、8月、11月、12月降水偏多,其余月份降水偏少,其中2月、10月降水稀少,特别是10月,一半站滴雨未下,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有中度气象干旱出现。年降雨量在1016.3~1712.5毫米之间,全市平均为1289.3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21% 。

梅州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受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夏日长,冬日短,全年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

===水文===
梅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梅州境内长343公里),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4691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梅州境内长271公里),流域面积14061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0888平方公里);汀江,全长323公里(梅州境内55公里),流域面积1180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333平方公里);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 。

梅州市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量127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2579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1.37万千瓦。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流量大。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82-91℃,流量为4459公升/秒 。<ref>[https://www.meizhou.gov.cn/zjmz/mzgk/zrdl/t20190326_134.htm 自然地理]梅州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梅州年鉴 时间:2019-03-26 14:50:18</ref>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梅州市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五华县的稀土、梅县区的铜、蕉岭县的石灰石、大埔县的瓷土、兴宁市的煤、平远县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但由于2005年8月7日,在兴宁市黄槐镇一煤矿发生“8.7矿难”,造成至少123名矿工遇难,广东的全部煤矿已经被封闭。也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损失,特别是兴宁市。<ref>[https://www.meizhou.gov.cn/zjmz/mzgk/kczy/t20190326_152.htm 矿产资源]梅州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梅州年鉴 时间:2019-03-26 15:52:07</ref>

===生物===
至2009年,梅州市动植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多种 。

至2009年,梅州市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科、29属、41种;果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34科、471属、908种;单子叶植物22科、87属、121种。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还有属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

==人口民族==
梅州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之一,粤东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 作为客家大本营之一的梅州,更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同时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梅州海外侨胞人数多、分布广、实力强,对故乡贡献极大,旅外华人华侨达700多万人 ,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同胞也达200多万人 ,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24013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8020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38130人,增长11.52%。年平均增长为1.10%。其中男性人口为2124282人,占50.1%;女性人口为2115857人,占49.9%。全市人口分布如下:梅江区380774人,梅县区554745人,兴宁市 962883人,平远县229863人,蕉岭县205862人,大埔县374731人,丰顺县479025人,五华县1052256人。

2015年末常住人口434.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7.45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7.79%。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45‰,死亡率为5.65‰,自然增长率为6.8‰。年末户籍人口为543.79万人。<ref>[https://www.meizhou.gov.cn/zjmz/mzgk/rkmz/t20190326_153.htm 人口民族]梅州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梅州年鉴 时间:2019-03-26 15:56:00</ref>

==历史文化==
===概况===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在区内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而当地的特产也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包括有炮弹芋头、梅州金柚、梅菜干、梅州盐焗鸡、客家娘酒、酿豆腐、麦芽糖等。

客家文风经久不衰,代代发扬光大,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还创造出极具客家特色的“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客家童谣”、“客家谚语”,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重大贡献。此外,梅州还具有丰富的客家文物、独特的客家民居、浓郁的客家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

梅州市有七个省级艺术之乡。其中有3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即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此外,山歌大师汤明哲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

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艺术之乡

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

平远县船灯舞艺术之乡

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

五华县新桥镇竹马艺术之乡(新桥镇已并入华城镇)

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

大埔县广东汉乐艺术之乡

===语言===
梅州市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境内除丰顺县的汤南、留隍、东留(东留镇已并入留隍镇)等3个镇约11万人使用潮州话外,客家话是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为标准代表性语言,梅州地区大部分人都使用客家语。

===围龙屋===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全市 ,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饮食===
在梅州,可以吃到有很多客家美食,如: 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红焖肉、客家烧鲤、客家娘酒鸡、客家娘酒、梅州腌面、梅州盐焗鸡爪、客家猪肚包鸡、客家鱼丸、客家牛肉丸、五华长乐烧酒、梅县区麦芽糖、平远慈橙、青榄、梅干菜、米粄、黄粄、鸡颈板、珍珠红酒、菊花糕、三及第汤、客家盐卤鸭掌、大田果合柿饼、棉洋桃驳李、大埔豆腐干、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饼,等等。

===文物古迹===
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

==著名人物==
===古代人物===
唐朝梅州首位进士[[黄僚]] 、楚国公[[仇士良]],北宋进士[[蓝奎]]、潮州刺史[[古革]]、象州刺史[[古堇]]、宾州刺史[[古巩]]、探花[[罗孟郊]],南宋梅州文化教育先贤[[侯安国]] 、抗元英雄[[蔡蒙吉]] ,明朝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盛端明]],明代四川巡抚[[廖睿]] 、明代云南巡抚[[颜容端]]、明代山东巡按御史[[张慎]]、明代都察院左都御史[[古彦辉]]、明代浙江道御史[[王天与]]、明代吏部尚书[[罗万杰]]、明代吏部侍郎东宫侍读[[李士淳]]、明末都察院左都御史[[韩元勋]] 、明末太原总兵[[谢志良]]、[[谢上逵]]父子、明末抗清志士[[林丹九]]、[[赖其肖]],清朝总兵官左都督[[吴六奇]]、清朝康熙年间四川提督[[江童茂]]、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提督[[丘玉光]]、清朝山西巡抚兼提督[[蓝钦奎]]、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水师提督[[颜鸣汉]]、清朝嘉庆年间广东提督[[魏大斌]]、清朝嘉庆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李南馨]]、武状元[[李威光]]、武榜眼[[曾琼琲]]、清代传胪(殿试第四名)[[李仲昭]] 、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清代陕西按察使[[杨缵绪]]、清代湖北按察使[[杨仲兴]] 、清代云南按察使[[林绍龙]]、闽浙陆路总兵[[徐庆超]] 、甘肃凉州总兵[[杨奎犹]]、福建台澎总兵[[颜鸣皐]]、清末外交家[[梁诗五]]、外交家[[黄锡铨]] 、清末广州三元里抗英领袖之一[[王韶光]] ,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太平天国森王侯[[裕田]] 、顾王[[吴如孝]]、心王[[侯贤提]]、尧王[[侯观胜]]、振王[[侯玉田]]、柬王[[李桂芳]]、江南文将帅[[李文炳]],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近代洋务运动先驱福建巡抚兼台湾提督[[丁日昌]]、中日邦交开创者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清代“广东七子”之一[[黄香铁]] 、“岭东三大女诗人”[[范荑香]] 、[[黎玉贞]]、[[叶璧华]] ,中国首批留美幼童之一[[黄开甲]],清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饶辅庭]]、[[周增]]、[[林修明]]、[[陈文褒]]、[[张学龄]] ,辛亥革命广州红花岗四烈士之[[温生才]]、[[陈敬岳]]、[[钟明光]] ,台湾光复先驱抗日烈士[[罗福星]] ,香港和澳门同盟会主盟人[[谢英伯]] 。

===民国人物===
抗日保台[[丘逢甲]]、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辛亥革命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 、北伐军总参谋长[[张文]]、粤军总部参谋长[[邓仲元]]、广西都督府参谋长[[林绍斐]]将军、中国工农红军首任总参谋长[[朱云卿]] ,抗日名将[[谢晋元]]少将、[[黄梅兴]]、[[姚中英]]、[[姚子青]]、[[罗策群]]、[[刘子超]]、[[刘国用]]、[[李友梅]]、[[黄纪福]]、[[温健公]]、[[钟若潮]]烈士 ,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军事测量之父[[黄慕松]]上将、民国湖南省政府主席抗日名将[[吴奇伟]]、民国热河省政府主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民国安东省政府主席抗日名将[[赵公武]],中国抗日远征军司令[[罗卓英]]上将、中国抗日远征军副司令[[黄琪翔]]上将、远征军副总参谋长[[温鸣剑]] 、远征军71军军长[[钟彬]] ,民国陆军上将[[刘志陆]]、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林伯森]]、抗战时期国军第四战区参谋长[[缪培南]]、第九战区参谋长[[吴逸志]] ,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国民党十八兵团副司令兼第一军军长[[陈鞠旅]] 、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李铁军]]、国军名将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上将 ,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镇球]]、空军二级上将[[魏崇良]]、台湾前空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飞虎将军”[[李学炎]] 、荣获美国航空最高奖“优异飞行十字勋章”的“飞虎队员”[[彭嘉衡]] 、黄埔军校第四任校长[[罗又伦]]上将 、黄埔军校第九任校长[[林初耀]] 、国民党情报局局长[[张炎元]] 、国民党十三太保之一[[梁干乔]] 、[[蔡元培]]先生之女婿[[林文铮]]大师 、[[孙中山]]先生之女婿[[戴恩赛]]博士 、孙中山先生之孙媳[[林伦可]] 、[[蒋介石]]之儿媳[[邱爱伦]]。[[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亚洲球王[[李惠堂]]、中国现代军医之父[[徐华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林风眠]]、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雕塑泰斗[[李金发]]、量子化学泰斗[[潘毓刚]]、民国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董事会主席兼学校监督[[刁作谦]] 、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余俊贤]] 、中国首支女子排球队队员[[黄振球]]、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林演存]]、中国现代言情小说开山祖师[[张资平]]。

===影视艺术===
[[李世济]] 、[[梁素珍]]、[[李仙花]]、[[黄粦传]]、[[黄桂珠]]、[[杨秀薇]]

===新中国时期===
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杰出富商爱国慈善家领带大王[[曾宪梓]]、数学家[[丘成桐]]、中国肿瘤学奠基人[[吴桓兴]]、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梁伯强]] 、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黄子卿]]院士、“中国虚拟人之父”、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 、“中国现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中国航空自动控制学科和陀螺惯导学科的奠基人[[林士谔]] 、中国著名美学家及文艺理论家[[黄药眠]] 、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化工大王[[田家炳]]、原中国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原国家邮电部部长[[杨泰芳]]、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访拔]]、东江红军创始人原广东省政府副主席[[古大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开国中将[[曾国华]]、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开国中将[[肖向荣]]、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邓逸凡]]、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杨永松]] 、[[杨辉图]]、[[曾鉴修]]、[[叶松盛]]等,解放军中将[[廖万清]]院士、原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原广东省省长、现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华华]]、原全国妇联副主席[[黄甘英]]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 、中山大学现任党委书记[[郑德涛]]、吉林大学现任校长[[李元元]]院士 、广东汉剧艺术大师[[黄粦传]]、[[梁素珍]]、[[李仙花]]、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何雯娜]]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张雁全]]、2011年亚洲空手道锦标赛冠军[[曾翠兰]] 、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著名运动员[[陈其遒]] 、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黄思静]] 、中国国家青年篮球队队长[[徐铭智]] 、中超足球明星[[刘彬彬]] 。<ref>[https://www.meizhou.gov.cn/list/36 梅州名人]梅州市人民政府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