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葆禎

增加 1,75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opyedit|time=2019-09-02T06:56:12+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9-02T06:56:12+00:00}}
'''沈葆禎'''([[1820年]]—[[1879年]]),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省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他的妻子 [[ 林普晴 ]] 是清朝著名大臣[[林則徐]]的女兒。 [[ 沈葆禎 ]] 是晚清「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臣之一,先後曾任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
[[1874年]][[牡丹社事件]]時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台灣]]督辦軍務。 在其任內曾修築今[[台南市]]內的[[億載金城]],廢除限制漢人渡台禁令。
==經歷==
[http://www.luerhmenfisher.com/introitem_detail.php?blockid=48] ]]
===被太平軍圍攻,夫人城樓上擊鼓===沈葆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四年(1854年)改任御史。任職江西咸豐六年(1856年)改派江西,任九江知府,追隨 [[ 曾國藩 ]] 與太平天國作戰。當時,城池被太平軍圍攻,守城的沈葆楨與夫人同登上城樓,沈夫人甚至仿效南宋 [[ 梁紅玉 ]] 在城樓上擊鼓,守軍士氣為之大振、擊退敵軍。
咸豐十一年(1861年)沈葆楨升任江西巡撫。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南京),幼天王洪天貴福及洪仁玕、黃文英等逃至江西,皆為沈葆禎所擒因功授輕車都尉,加頭品頂戴。
「奉旨碑」為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禎奉命來台為欽差大臣:辦理海防兼處理各國商貿海事,受當時的萬金本堂神父所託向清穆宗皇帝請奏准予傳教自由。清穆宗皇帝納奏,親賜照准奉旨和天主堂各兩塊聖石,命沈葆禎親筆以剞石。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沈葆禎再度來台時,送予萬金及玫瑰堂。一九二八年拆除前本堂,改建為現在玫瑰聖母堂時,被深埋於土中。一九七二年本堂教友鐘意姑婆捐建聖母亭時,於聖堂前左側掘出,當時本堂潘瓊輝神父僱工立於聖堂前門上面。<ref>[https://www.rosary.org.tw/01/01_02_11.html  歷史沿格【聖堂歷史文物】>「奉旨碑」]</ref>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是全國最早,也最著名的[[鄭成功]]祠。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台灣,並以台灣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建設台灣不遺餘力,深得民心,死後人民設廟奉祀,但為避免清廷找麻煩,故稱鄭成功為「開山王」。開山路之名,也是因此而來。
 
清同治13年,欽差大臣沈葆禎奉命來台辦理防務,深入民間才發現鄭成功對建設台灣的貢獻,上書皇帝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非亂臣賊子,建議建祠紀念之。朝廷同意後撥款立祠,諡號忠烈,並在正門石匾提「明延平郡王祠」,這是清朝首度承認鄭成功的事蹟。
 
延平郡王祠建於清同治年間,俗稱鄭成功廟或開山聖王廟,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佔地9400餘坪,奉祀台灣開山始祖鄭成功及其部將,為台灣的重要古蹟。佔地廣闊,庭園修築極美,整體風格莊嚴典雅,是台灣唯一福州式廟宇建築。
 
延平郡王祠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靖王的後殿,以及東西廡。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牆身,配合祠外延平公園的池榭垂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祠中收藏許多古文物,包括珍貴的沈葆禎手書。東西兩廡則陳列鄭氏部將牌位、儀仗等。後殿中央供奉鄭氏母親田川氏的牌位。庭中的兩棵古梅是鄭成功親手所植,已有300年歷史,每到寒冬吐露芬芳。祠堂右邊的台南民俗文物館,展示有民間的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及古代匾碑,館藏豐富。祠前右側並保留著兩座銅製古炮及七座鐵製古炮。<ref>[http://mars.ymsh.tp.edu.tw/eclass/mod/forum/discuss.php?d=466 延平郡王祠]</ref>
 
==參考資料==
72,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