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次編輯
變更
白洋淀
,無編輯摘要
堤防。白洋淀四周堤防环绕,东有千里堤,北有新安北堤,西有障水埝和四门堤,南有淀南新堤,堤防总长202.62公里。
[[白洋淀千里堤]]<ref>[https://baike.sogou.com/v11019567.htm?fromTitle=%E7%99%BD%E6%B4%8B%E6%B7%80%E5%8D%83%E9%87%8C%E5%A0%A4 白洋淀千里堤(附图)],搜狗百科网,</ref>,又叫千里长堤,位于白洋淀东南沿岸。空中俯瞰,有如长蛇蜿蜒于冀中平原,聚集天下灵气,福佑淀区儿女。它是任丘、安新、容城、文安、大城、雄县、霸州、天津等九县市的防洪天然屏障,全长250公里,为国家一级堤防。堤顶平均宽8米,高12-14米。堤内青石护坡、甚为坚固,堤内树木大多以垂柳为主,堤外树木葱茏、村落相依。据清史记载:“千里堤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乾隆]]<ref>[https://baike.sogou.com/v71826.htm?fromTitle=%E4%B9%BE%E9%9A%86 清朝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附图)],搜狗百科网,</ref>五十四年培修,起自清苑、历高阳、河间、任丘、雄县、霸州、大城等十一州县,长十三万余丈,合七百七十六里”。多年来,由于河道变迁,堤防决口,几经修筑。通常所说千里堤特指任丘境内百余华里堤段。历史上著名的白洋淀“六大美景”之一的“长堤烟柳”,便出自千里堤的任丘的西大坞堤段。
新安北堤,位于白洋淀北部,西自安新县三台镇山西村大桥起,南折向东,沿藻笮淀北岸经涞城,崔公堤、留村,南至安新县城南环城,向北折而东经宋庄、大张庄,北经南河、大阳,一直往东入容城留通村,至雄县十里铺。北堤全长46.2公里,其中安新县占32.4公里。保护着三台、安新、漾堤口、大王四个乡镇的37个自然村。北堤前身是公元前314年燕昭王为防御赵国,筑起的一条长达五百里的易水长城,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燕长城”。同时也阻止了淀水北泛,奠定了白洋淀的北界根基。到了宋代,北宋名将杨延昭为御辽,以燕长城遗址为基础,在白洋淀北界筑起一条沿淀通往霸州的堤防(又名长城堤、六郎亘)。明代又增高加宽、清朝继续加固修复,解放后,政府加大修复力度形成牢固的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