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岳美缇

增加 9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岳美缇.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2%B3%E7%BE%8E%E7%BC%87&step_word=&hs=0&pn=17&spn=0&di=536180477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88040287%2C2413848893&os=564860106%2C4278141462&simid=0%2C0&adpicid=0&lpn=0&ln=955&fr=&fmq=1540948748975_R&fm=index&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s.shobserver.com%2Fnews%2Fnews%2F2016%2F3%2F21%2Fc1877bdd-e365-48d4-870b-041f10c67ece.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3u1wtsy_z%26e3Bv54AzdH3FgjofAzdH3F1jpwts%3Ft1%3D88cac&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 原图链接]]]
'''岳美缇''',女,生于1941年, [[ 岳飞 ]] 第二十七代孙,昆剧表演艺术家, [[ 上海 ]] 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上海戏曲学校首届昆剧班毕业,工小生。世界闻名的昆曲艺术表演家,上海昆剧团主要演员。曾赴世界各地参加艺术节及文化交流演出、讲学、授艺。
1954年至1961年在上海戏曲学校昆剧班追随昆曲大师[[俞振飞]]、[[沈传芷]]习昆曲小生,后又入戏剧导演班进修,对昆曲的理论及实践均有独到的见解。表演风流、潇洒、细腻,格调素雅清新,富有俞派小生所特有的气质和风度。
 
擅演剧目有《墙头马上》、《红楼梦》、《占花魁》、《琴挑》、《偷诗》、《拾画叫画》、《跪池》、《百花赠剑》等。
1996年参加全国昆剧新剧目展演,主演《司马相如》,中央电视台首度为戏剧做全国现场直播。
并曾主演电影戏剧片昆剧「琴挑」饰潘必正(1975年),电视戏曲片昆剧「晴雯」饰贾宝玉(1983年),昆剧《玉簪记》饰潘必正(1986年),昆剧《 [[ 司马相如 ]] 》饰司马相如(1997年)。
曾数次赴 [[ 香港 ]] [[ 台湾 ]] 演出、讲学,又先后赴美、英、 [[ 丹麦 ]] [[ 瑞典 ]] 等国家演出,受到观众的高度赞扬。现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ref>[http://www.sohu.com/a/215064751_664633 2017年度非遗人物提名候选人 | 岳美缇 ]搜狐,2018-01-06 </ref>
著有自传《我,一个孤单的女小生》。
==艺术人生==
==='''初次登台尝尽滋味'''===
岳美缇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参加 [[ 浙江 ]] 昆苏剧团在南京的一次会演,也是昆曲班学生第一次登台。那年她15岁,进昆曲班学戏已有4年。按学校教学进度的要求,此时每个学生都已掌握了演唱的基本功和要领,并能演一两出戏。一名昆曲演员要学8年才能毕业,到了一定的阶段,学校经常会安排一些演出机会,增加学生对舞台的感性知识和体验。
那次昆曲班带了《出猎》和《花荡》两出戏去。常被朱传茗老师夸奖“会演戏”、“稳得住”的岳美缇,演《出猎》中的李三娘,这使岳美缇无比高兴:自进戏校那一天起,每日里就是学戏、看戏,看戏、学戏,这一切就是为了有一天能上台演戏。
初次登台的紧张和辛苦令岳美缇终生难忘,开始知道演戏的滋味远远不是在台下看戏所想象得那么轻松和美妙,也从此有了要终生做一个好演员的心理准备。
==='''改行小生,立身俞门'''===
岳美缇原本是学花旦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改行学唱小生,并有幸立身俞门。
1956年秋,俞振飞和言慧珠带着《百花赠剑》参加 [[ 中国 ]] 艺术团赴西欧演出,需要几个在戏中扮演花神或宫女的演员,就将昆剧班的岳美缇、 [[ 华文漪 ]] [[ 张洵澎 ]] [[ 杨春霞 ]] [[ 梁谷音 ]] [[ 王芝泉 ]] 等几个同学一起带上。到了 [[ 北京 ]] ,当时文化部领导夏衍、周扬等知道上海来了一批唱昆剧的小孩子,希望能看看他们的戏。其它几折戏的角色,演员都好搭配,但《游园惊梦》缺一个演柳梦梅的小生。有人说:“叫岳美缇反串。”岳美缇不敢演,俞振飞说:“我来教你,保证学得会。”说罢立刻借了一双高靴来给岳美缇练功。第二天一早便一招一式地教她,耐心地把抬手动脚的要领一一讲清楚。
岳美缇虽然学的是旦角,平时看戏、学戏或排戏时代小生角色走地位也十分用心和专注。演柳梦梅这个角色也并非一点儿底也没有。这次又早起晚睡,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地学,她的悟性又很高,竟然在三天中把这折戏学会了。演出那天, [[ 周扬 ]] [[ 夏衍 ]] [[ 齐燕铭 ]] 等文化部领导人和北京文艺界的许多名人 [[ 梅兰芳 ]] 等都来了。
第一次扮小生的岳美缇,头上被水纱扎得晕乎乎的,脚上又登了一双厚底高靴,腾云驾雾一般,台下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伴奏的笛子声是从很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演了约20分钟,昏头昏脑地下了台。直到俞校长笑眯眯地走到她面前,对她说:“今朝蛮好。”岳美缇才像从天上落到地上清醒过来,终于“呵!”长长地透出一口气。
数十年后当岳美缇成为一名优秀的昆剧演员站立在舞台上的时候,这位京昆艺术大师曾这样评价她:“美缇唱腔婉约、清妍、曲折、洞达、表演细微、熨贴、飞扬流动,她演柳梦梅、潘必正、裴少俊、贾宝玉等既有儒雅倜傥的共性,(这与她眈志书画,多受名家熏陶分不开的)又能分别环境、性格,颊上添毫、各传其神。”后又在《俞振飞表演艺术论集》一书中写到:“岳美缇演裴少俊不但细致地揣摩了我的表演、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向我学、而且又有她自己的深入的体验,几个重要场次她分寸掌握的很好,相当充分地体现了我的创作意图,她还结合自己女小生的特点,有不少个人的发挥……”岳美缇终于立身俞门,学到了俞派艺术的全套看家本领,而且为中国昆剧舞台女小生进行了成功的艺术实践。
==='''心志高远,技艺不让须眉'''===
60年代初,社会舆论和戏曲界已不提倡“女演男”,昆曲班里也只有岳美缇一个女生是学小生的。为此,她称自己是一个“孤单的女小生”。对于这个“女小生”将来在舞台上是凭“脸蛋”出名还是凭一身真功夫让社会承认?岳美缇以她的心志和一生的努力走出了自己的困惑,打破了观众的狐疑。
从在校起她就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日临字、学画。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她拜许多著名画家,艺术家为师,如张乐平、江圣华(大画家江寒汀女儿)、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申石伽(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校长)等。他们不仅尽心尽力地传授了绘画的技艺,还经常热情地向岳美缇讲授艺术之道,岳美缇得益非浅,艺术的视野日渐开阔,审美情趣逐日提高,感受力和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她酷爱竹子,还画得一手好竹子。常以竹子的坚韧、挺拔、清雅、脱俗的品格勉励自己,寄托情志。她画的竹子有着水袖的柔美和萧洒,她的水袖动作中又揉进了竹的风韵和多姿。内在的修养使岳美缇的小生形象格调清新、丰采夺目,举手投足无不自然地流露着文人才子,风流儒雅的气质和风度。她还将舞台实践上升到理论,写有《俞派演唱艺术和润唱特点》、《寸草心》、《汤显祖倾倒莎士比亚故乡人》及自传《我——一个孤单的女小生》等。
==='''突破传统的《玉簪记》'''===
《玉簪记》是昆曲小生的看家戏,每个小生演员都对它下过一番功夫。其中《琴挑》一折,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精雕细琢,已成为舞台艺术的精品。但它全剧内容确又存在着不少糟粕和庸俗。岳美缇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对戏的内容和表演艺术大胆进行了改造,使这出传统戏提升到一个新的意境、接近现代人的观赏趣味。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