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次編輯
變更
张思训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思训 | 外文名 = Si Xun Zhang | 图像 = [[File:Zhangsixun张思训1.jpg|缩略图|center |[https://image.baiduso.com/search/detailview?ctq=503316480%E5%BC%A0%E6%80%9D%E8%AE%AD&zsrc=0tab_baike&ipn=d&wordcorrect=%E5%BC%A0%E6%80%9D%E8%AE%AD&step_wordancestor=list&hs=0&pncmsid=27aaa2cdf2356cd669d5de5ea38600df7&spncmran=0&di=35761006721&picmras=0&rn=1&tn=baiduimagedetail&iscn=0%2C0&istypegn=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571422070%2C3192825895&os=1365005229%2C1622324527&simidkn=0%2C0&adpicidfsn=060&lpnadstar=0&lnclw=222&fr251#id=485ec87e2c0ea04bd32b1e9fcd444306&fmq=154425891728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currsn=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3A%2F%2Fbzwb.bznews.org%2Fuploadfile%2F2015020115101885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zok_z%26e3Bkzgjof_z%26e3B562AzdH3Fk51y_z%26e3Bwfr%3FID%3Dc889&gsm=0&rpstart=0&rpnumps=058&islistpc=&querylist=&selected_tags=0 58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zhong.h.baidubaike.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article-1&cl=2&nc=1&ie=utf-8&word=%E5%BC%A0%E6%80%9D%E8%AE%AD 203399.html 来自 巴中 百 度图片科]]]| 出生日期 = 947年
| 出生地点 = 四川 巴中
| 国籍 = 中国 北宋
| 职业 = 天文学家| 发明“太平浑仪”
}}
'''<big> 张思训</big>''', [[ 四川( ]]( 现: : 巴中市 巴州 恩阳 区) ) 人。 [[ 北宋 ]] 天文学家。 曾是司天监学生,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979 年) ) ,张思训造出以水银( ( 避免温度变化影响) ) 为动力流体的水运" “ 浑象" ” 。《宋史·天文志》记载:" :“ 其制: : 起楼高丈余,机隐于内,规天矩地。下设地轮、地足; ; 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 ; 七直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以木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 ; 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 ( 托) ) 、天束、天条,布三百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 ” 后来宋太宗命人于皇宫内打造,一年有成,放置文明殿东鼓楼下,命名为" “ 太平浑仪" ” 。到了苏颂时(1088 (1088 年) ) 已经毁损,无人知其制法。现巴中市巴州区存在张思训街,千古留名!== 主要成就 ==!发明"太平浑仪"
== 人物生平 ==
张思训 <ref>[http://www.bzqzf.gov.cn/html/article/201101/622.html]历史名人,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2013-05-07</ref>,今四川巴中(巴州区)石城人, [[ 北宋 ]] 时期的着名天文学家,曾是司天 展览馆监学生。公元979年对浑天仪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 [[ 太平浑仪 ]] ,又称水运浑象。此仪用水银作动力,是世界上使用水银于机械仪表的始祖。自落下闳创造浑天仪之后,最初用人力推动其运转,后来改用水力。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运转以水,至冬中凝冻迟涩,遂为疏略,寒暑无准"。这样对于报时、定节气、造历 的准确性关系极大,进而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面对浑天仪动力出现的新课题,张思训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最终找到用水银代替水作动力。因为水银的内聚力很强,特别是具有在空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可保证浑天仪正常的运转。在浑天仪上安装计时器,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梁令瓒的发明。他们在水运浑天仪上安装擒纵器,指挥两个木人按时击鼓、敲钟,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张思训对这个机械计时钟也进行了较大改革。由擒纵器指挥的自动报时和击钟鼓的木人成倍增加,并把报时和击钟鼓分离为两个系统,即"七值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为十二神各值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宋史·天文志》称:"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袁纲《枫窗小牍》赞:"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
== 相关事件 ==
张思训於公元979年设计的浑象,於公元980年制成。据《宋史‧天文志》载:「其制:起楼高丈馀,机隐於内,规天矩地。下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七直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以木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托)、天束、天条,布三百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
这段文字所记载的机械部件和齿轮名称,比唐代一行和梁令瓒的「水运浑天」记载要详细得多。其中的「地轮」可能和苏颂水运仪象台的「枢轮」即动力轮相类似。「定身关、中关、小关」一类机械也可能与苏颂的天关、天锁的功效雷同,是用於控制「地轮」的惯性运动的,也就是起擒纵器的作用。「定身关」一词生动地表述了控制「地轮」转动的意义。而在报时机械之上的「天牙」、「天关」、「天束」、「天条」等机件又可能是操纵浑仪或浑象的设置。以木偶制成的「七直神」、「十二神」是报时机件。
张思训的这架天文钟与一行不同之处,是以水银推动动力轮,同时,「著日月象,皆取仰视」。《宋史‧天文志》还说:「按旧法,日月昼夜行度皆人所运行,新制成於自然,尤为精妙。」看来, [[ 张衡 ]] 和一行等人的浑象都有部分需人操作或调整,而张思训则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的浑象。
== 历史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