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吉野彰

增加 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wards = [[紫綬褒章]](2004);[[C&C獎]](2011);[[IEEE獎章]](2012);[[全球能源獎]](2013);[[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2014);[[日本國際獎]](2018);[[諾貝爾化學獎]](2019)
}}
'''吉野彰'''(英語:Yoshino Akira,{{bd|1948年|1月30日| }})。日本化學家,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2019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refname="Yoshino-01">[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1009/1646558/  蘋果日報 - 新科  2019年 諾貝爾得主吉野彰  只 老婆說「我得獎了」]</ref>。他是日本第28個獲得諾貝爾獎得主。<ref name="Yoshino-0102">[https://kknews.cc/science/okyy6m5.html 日本誕生第28個諾貝爾獎:吉野彰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ref>
* '''從門外漢到創新者——吉野彰開發出鋰電池'''
吉野彰並非電池領域的專家。這名門外漢學者正是通過十足的創意實現技術革新的。
 
吉野對電池的研究始於1981年。一開始,他的研究目的並非新型電池,而是使用另一位諾獎得主[[白川英樹]]發現的[[導電]][[聚合物]]開展新業務。
 
在研究過程中,吉野發現"鋰"這種材料似乎可以用來製作陰極材料。1982年底,正當他尋找能夠與之配套的陽極材料時,一本海外科學刊物刊登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教授研發出[[鈷酸鋰]]的成果。但導電聚合物與鈷酸鋰的組合很難實現電池的小型化。於是吉野決定改變策略,使用碳基材料製造陰極。
 
很幸運,公司內部正好有高質量的材料可供使用,嘗試的結果也非常棒。吉野就這樣完成了包括陽極和陰極在內的鋰電池的雛形,憑此申請了專利。
 
因為是門外漢,才沒有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束縛,這反而成了吉野的優勢。<ref name="Yoshino-11">[https://kknews.cc/science/aze6k3x.html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小傳 ]</ref><ref name="Yoshino-12">[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37634-2019-10-10-10-39-00.html 門外漢到創新者——吉野這樣開發出鋰電池 ]</ref>
 
* '''他卻經歷了開發後3年賣不出去的低潮期...'''
* '''終於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 --- 我們拿起手機向他們致敬吧!'''
=='''生平記事'''==
[[吉野]]對化學産生興趣是始於小學4年級。當時的班主任為他推薦的書籍是英國化學家[[法拉第]]所著的《蠟燭的故事》。據悉,吉野閱讀了這本通俗易懂地介紹燃燒現象的書籍之後,理科實驗就變得有趣起來。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Akira Yoshino)和 97歲的「鋰電池之父」鋰電池之父古德諾(John Goodenough)、惠廷安( M. Stanley Whittingham)共同獲得此殊榮。<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23674   自由時報- 研發鋰電池 3學者獲化學諾獎/德國97歲「鋰電池之父」古德諾、英國惠廷安、日本吉野彰共享殊榮]</ref>[[吉野彰]]畢生獲獎無數,他曾表示,希望他研發的鋰離子電池能用於電動車和蓄電設備,對抗地球暖化貢獻一點力量。他在記者會上表示,還有很多年輕人專注於不同的研究領域,希望他的得獎能夠鼓勵後進。談到得獎,他認為研究人員一定要有開放心胸,身段柔軟且有彈性,但另一方面也要有堅持到底不放棄的韌性,兼具二者才行。
 
  
==生平記事==
1970年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
2005年至今擔任旭化成(株)吉野研究室室長。
 
=='''從門外漢到創新者'''==
吉野彰並非電池領域的專家。這名門外漢學者正是通過十足的創意實現技術革新的。
 
吉野對電池的研究始於1981年。一開始,他的研究目的並非新型電池,而是使用另一位諾獎得主[[白川英樹]]發現的[[導電]][[聚合物]]開展新業務。
 
在研究過程中,吉野發現"鋰"這種材料似乎可以用來製作陰極材料。1982年底,正當他尋找能夠與之配套的陽極材料時,一本海外科學刊物刊登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教授研發出[[鈷酸鋰]]的成果。但導電聚合物與鈷酸鋰的組合很難實現電池的小型化。於是吉野決定改變策略,使用碳基材料製造陰極。
 
很幸運,公司內部正好有高質量的材料可供使用,嘗試的結果也非常棒。吉野就這樣完成了包括陽極和陰極在內的鋰電池的雛形,憑此申請了專利。
 
因為是門外漢,才沒有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束縛,這反而成了吉野的優勢。<ref name="Yoshino-11">[https://kknews.cc/science/aze6k3x.html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小傳 ]</ref><ref name="Yoshino-12">[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37634-2019-10-10-10-39-00.html 門外漢到創新者——吉野這樣開發出鋰電池 ]</ref>
 
 
 
==發明現代鋰電池==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