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裕藻

增加 21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经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25b120100cbay.html ] 马裕藻:近代小学大家>
* 我国著名音韵学家、文字学家马裕藻,字幼渔,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在日期间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学习文字音韵学。归国后曾任北大国文系教授、系主任,为著名的“五马”(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之首。马幼渔精通音韵学,曾与鲁迅、许寿裳、朱希祖等人建议以审定字音时使用的符号作为“注音字母”,该方案1918年由北洋政府颁布施行,成为中国第一套汉字注音方案,为汉字正音、国语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br>
== 人物经历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25b120100cbay.html ] 马裕藻:近代小学大家</ref>><br>==
* 马裕藻(1878年至1945年),字幼渔。1905年被选为”百名师范”生之一,东渡日本,毕业于 [[ 日本 ]][[ 早稻田大学 ]] [[ 东京 ]][[ 帝国大学 ]] 。在日本曾师从章太炎先生,学习文字音韵学。1911年回国后,担任浙江教育司视学。1913至191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讲授文字音韵学,并积极支持蔡元培校长领导的教育改革。1921年至1937年任国文系主任,聘请 [[ 鲁迅 ]] 等人来校任教。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因高血压闭门养病,1945年在忧郁中病逝,未能看到抗战的胜利,终年67岁。
* 1913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北平召开国语读音统一会。马裕藻先生与鲁迅、许寿裳、朱希祖等人提出,以审定字音时使用的符号作为“注音字母”,方案获得通过,1918年由北洋政府颁布施行。这套贯穿音韵的“注音字母”,是中国的第一套汉字注音方案,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一直使用了40多年,为汉字正音,传播国语,帮助识字,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推行教授评议会制度,马裕藻曾多次被选为评议会成员。他在女师大兼课,支持女师大进步学生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他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后蔡元培校长迫于形势挂冠而去。一时群龙无首,师生不安,教授评议会推选沈尹默与马裕藻两位教授代表评议会,会同徐森玉先生及学生代表赴南方敦请蔡校长返校,虽然未能完成使命,但对反动的北洋政府仍起到抗争作用。
* 1940年春的一天,马裕藻突然精神恍惚,悲痛异常,原来是五弟来信告知蔡元培先生在港逝世。那几天,他反复对家人讲蔡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伟大功绩。
* 1945年春,他听到隆隆炮声,不时自言自语道:“天快亮了,天快亮了!”不幸的是,先生未熬到抗战胜利就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67岁。他的学生张中行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他爱国,有时爱到近于有宗教的感情。他相信中国最终一定胜利,而且时间不会很久。我们每次去,他见面每一句话总是问:‘听到什么好消息吗?’为了安慰老人,我们总是把消息挑选一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报喜不报忧。——我们确是有个忧,是马先生有个羊角疯的病根,几年反复一次,而且,据说一次比一次重,不久之后会不会有意外呢?大概耐到1944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来消息,马先生得病,很快作古了。人死如灯灭,早晚难免这一关,所谓达人知命,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7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了。他不能瞑目是可以想见的,真的胜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在其卧病期间,闻周作人投敌叛国,愤而拒不相见,民族气节凛然。
 
== 个人爱好 ==
* 马裕藻先生的惟一嗜好是收藏古旧书籍,空闲时他就到琉璃厂书肆去选购。时间长了,书店老板们都摸熟了他搜罗的范围,遇到合他胃口的书就主动送去。1937年北平沦陷,马裕藻不愿他心爱的书籍散落敌手,就分装了几十个大木箱,存到孔德学校的书库里。抗战胜利后,其中的2.1万余册藏书经整理编目由北大图书馆购存。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