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威海刘公岛

移除 5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渔业开发==
 
刘公岛地处威海湾口,渔业资源丰富,但古代土著居民以开荒种田为主,
2017年,运送游客318.8万人次,其中实施豪华游营销策略,打造高端VIP快速观光通道,接待高端客户31批次。
社会 == 历史 编辑==建置沿革刘公岛历史悠久,古有“东隅屏藩”之称。   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在岛上繁衍生息;   汉代石落村刘氏在岛上垦荒居留,故有“海上刘氏别业”之称。   刘公岛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称。   汉时称“刘氏别业”,元代称刘岛、刘家岛,明中后期一度称刘岛山。   明隆庆六年,在官方奏章和皇帝诏令中始正式出现刘公岛这一名称,沿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刘公岛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民间传说刘公、刘母乐善好施,经常救助遇难船民,   船民为感刘公、刘母搭救之恩,在岛上建刘公、刘母祠,故称刘公岛。   另一说是东汉末年,刘氏皇族一支因不堪曹魏政权迫害,避难迁至岛上定居,后称刘公岛。   还有一说认为刘氏指的就是汉代石落村之刘姓,入岛定居而得名。 明朝初期,为避倭寇侵扰,魏国公徐辉祖将岛上居民迁至陆城城郊。   嘉靖年间王宪武率农民军占据刘公岛,垦土种田,威震朝廷,后遭官军镇压而撤走。  历末年,登州知府陶朗先又招人进岛居住,垦田种粮纳税。   并于岛上高峰设墩台,派兵戍守。在此期间,中国发展海运,刘公岛成为中转站,至刘公岛停泊的船只日益增多,使岛上居民也随之增加。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设立威海卫,屯兵驻守。自此,刘公岛及威海卫港便成为海防重地。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成为其重要基地。   岛上先后设立了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兴建了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海军学校,海军官邸、营房、铁码头、炮台等一大批军事设施。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除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外,还允许日本军队驻扎威海卫。   刘公岛被日军强占达3年之久。1898年7月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成为其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之地 。1930  1930 年年收回威海卫后,英国政府续租刘公岛10年。   国民政府威海卫管理公署将刘公岛设为1个特坊,由公安第4分局辖理,有长警20人,辖6闾(古代25家为1闾),总共143户 。1933  1933 年,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进驻威海卫,司令谢刚哲将司令部设在刘公岛,海军教导队第一大队也驻在刘公岛 。1937  1937 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至1938年3月,日军第二次占领刘公岛,在岛上设华北要港司令部,驻汪伪海军。 1940年11月1日,英军撤离刘公岛,至此英国租借刘公岛达42年之久 。1945  1945 年威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刘公岛。刘公岛设为威海卫市刘公岛镇公所,辖东村、西村 。1947  1947 年10月6日,国民党军进犯威海,占领刘公岛,至1948年12月18日撤逃青岛,人民解放军再次进驻。 新中国成立后,刘公岛作为军事禁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军驻守 。1956年2  1956年2 月,撤镇并入第一居民委员会。自同年9月起,先后隶属鲸园街道办事处、城厢人民公社、市区人民公社、鲸园街道办事处 。1985  1985 年1月,成立刘公岛街道办事处 。1996  1996 年8月,经威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刘公岛街道由环翠区收归威海市管理,与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2003  2003 年6月27日,经威海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刘公岛街道,所有社会事务由刘公岛管理委员会负责。 [2] [26] [18] == 村落居民== 刘公岛开发虽早,但居民几经迁徙,村庄亦几经废兴。   据载,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岛上有东村、西村、新庄子3村 。1931  1931 年划入威海卫城区,街区在岛南岸,依山傍海,呈东西向带状。   大致形成于三个历史时期,即光绪年间北洋海军的建筑,1898~1930年间英国租占时的建筑, 从刘公岛东村1978年发掘出的陶器文物可以考证出,早在战国时代,齐灵公灭莱(公元前567年)后,   齐国国土扩展到东海边,齐国一部分人迁移到岛上居住和开发荒岛。这也是刘公岛最早居民的考证,距今已有2500多年。 明代倭寇屡犯我国沿海,处于中转站的刘公岛首当其冲。   为避倭寇侵扰,魏国公徐辉祖将岛上居民迁至陆地城郊。   东村居民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自此与战乱联系起来。  靖年间,人称“海贼王”的王宪五率农民军占岛种田,威震朝廷,后遭官府清剿而撤走,岛上又荒芜人烟。 据记载,刘公岛上最早有两个村落,因两村东西相对而得名东村、西村,形成于明代。   清光绪年间,沉寂多时的刘公岛突然热闹起来,从1881年至1891年,清政府在此创办北洋海军。   短短十年里,战舰云集,刘公岛上大兴土木,万人进驻。并在东村、西村之间新建新庄 。1898  1898 年至1940年,在英国租借刘公岛42年间,殖民当局在刘公岛上袭占原官产308亩土地后,   又公然违背租约规定,为把刘公岛建成英国海军专属军事控制区,征用了岛上的4811亩民用土地和所有用房,   甚至迁出岛上大部分居民,并发布禁令,严禁中国人随意上岛。 为了改善岛上卫生状况和居住环境,当局专门做了一个建设规划,   将原来的中国房屋全部拆毁,并按照英国建筑标准,重新建设东村和西村,   提供给为基地服务的苦力和低级雇员、商人居住。   这当中,东村基本完成改建计划,改造始于1918年,1920年竣工。   改建房屋50多栋,分三排,建筑风貌带有英伦风情和胶东民居特色,   主要租给基地的普通雇员使用,东村大都保存了当时的风貌。   西村建于1920年,只改建了10户民宅,基本按中国的传统风格而建,西方元素很少,   主要租给岛上的巡捕和商人使用。西摩尔街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1930  1930 年,殖民当局又在东村南面海边上建设了海军村,主要供英国海军中国舰队香港籍和广东籍华人高级雇员暑期度假使用 。1931  1931 年划入威海卫城区,街区在岛南岸,依山傍海,呈东西向带状。英租时期的刘公岛东村民宅 ''' 英租时期 的刘公岛东村民宅 ''' 当时刘公岛上的建筑“英国范儿”十足。   英国人按照他们的规范和要求增设道路,并为其命名“皇后大道”、“西摩尔街”、“高街”、“朗街”、“树路”、“井路”等街名。   刘公岛作为英国海军远东舰队训练和避暑疗养基地,每至暑期,战舰云集,   上万名的洋人突然登临这座小岛,间接催生出了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各式商铺林立,广告牌匾举目皆是。   当时刘公岛共有143户居民,居民除少数商户开设饭馆、面包房、洗衣房外,多数以摇舢板、拉洋车、清扫街道、摆台、剪草等各种低贱营生,   为外国人服务维持生活。在英殖民者的统治下,村民们的生活是屈辱的。   据东村村民刘元伦介绍:“英国人表面看上去挺绅士,可他们根本看不起岛上的苦力,看谁不顺眼,非打即骂。” 解放后,刘公岛作为军事禁地,由部队驻守 。1949  1949 年后的建筑、居民区在东部(原东村),北洋海军时期的提督署、龙王庙、水师学堂等建筑集中在西部(原西村、新庄子) 。20  20 世纪50年代起,随着形势变化,对居民进行了严格筛选,从文登、荣成等地农村挑选了新的农民进岛居住 。1953  1953 年,西村居民并入东村,自此,东村成为岛上惟一的村落,此后又经过屡次迁进迁出,   刘公岛东村号称有“两大怪”:其一是岛上居民不姓“刘”;   其二是岛上居民不会出海捕捞,主要因刘公岛居民多次迁移,已无原住民,海岛居民近海不吃海,这一奇闻也再次验证了岛上居民的移民属性。  刘公岛东村民居刘公岛东村民居由于 由于 居民增多和发展需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村增建房屋,   房屋结构独门独院,砖石构建,现有房屋69栋,其中英租建筑45栋,整体村落保存完好 。1985  1985 年刘公岛正式对外开放,东村村民告别了“与世隔绝”和颠沛流离的岁月。   作为中国历史缩影和见证英租殖民屈辱历史的东村已成为刘公岛一个新景点。 [27-28] == 军事==驻军及设施光绪年间,随着北洋海军的建立,陆军防务设施逐渐加强,在刘公岛和威海港南北两岸筑多座炮台 。1888  1888 年正式成军,驻泊威海卫,总兵张文宣为统领。指挥机构北洋海军(亦称北洋水师)提督署设在刘公岛 。1894  1894 年中日战争爆发以后,山东巡抚李秉衡,调派福字前、右两营抵威海港北岸。  岸巩军增募后、新右两营。刘公岛护军增募前、后两营。驻威陆军共16个营,近万人。 [29]  民国时期,海军第三舰队1933年驻威海,司令谢刚哲,司令部设在刘公岛,辖炮艇两艘 。1938  1938 年日寇侵威前,奉命调往南方。   海军陆战队1930年10月1日接收威海卫,大队部设在后营,大队长李润青,全队约600余人,分别驻在城区和柳林村等地 。1932  1932 年调去青岛。海军教导队1933年驻威,总队长张楚材,总队部设在后营。   下属两个大队,第一大队驻刘公岛,大队长金荫民;   第二大队驻后营,大队长任鸿裁。每个大队有三个中队,每个中队有三个小队。   军械库在刘公岛。1938年3月日寇侵威时,由副中队长安廷赓率领撤至农村。 [30] ''' 英占时期 ''' ,英国殖民军接收了甲午战后日军在金线顶、竹岛、王家庄、   寨子及威海城左右前绥军的营房、马场、医院及南北帮、刘公岛各炮台 。1905  1905 年,在后营修建兵营,在谷家疃北和刘公岛修建打靶场,修复刘公岛旗顶山炮台 。1915  1915 年,维修刘公岛军用铁码头,在岛上设有海军、陆军司令部和军人俱乐部、兵营等。 [31]  解放后,刘公岛作为军事禁地,由部队驻守。 [27] == 战事== 1408年(明永乐四年),倭寇侵占刘公岛,并登陆骚扰卫城,被守军击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宪武率一支农民起义军占领刘公岛,威震朝廷,后遭官军镇压而失败 。1703  1703 年(清康熙四十二年),一支农民军进驻刘公岛,以“建飞”为年号。登州、宁福、文登三营清军集中镇压。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8月10日,日本军舰21艘入侵威海海面,炮击刘公岛和南帮、北帮炮台 。1895  1895 年(清光绪二十一年)2月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5月23日, 本侵略军撤离威海卫,次日英国海军占领刘公岛。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1月5日,刘公岛伪海军400余人,杀死日军17人,于夜间乘同春号等3艘舰船在双岛港登陆,投奔八路军。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8月23日,盘踞在刘公岛的日伪军狼狈逃走,人民军队进驻刘公岛。 [32]
1948年2月上旬,东海部队和威海地方人民武装对国民党军496、497两个团前沿阵地发起全面进攻。3月国民党军的一个排,登船退至刘公岛。12月18日,岛上国民党军全部乘船逃往青岛。 [33]
文物保护
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北洋水师提督署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重新整修提督署。1985年4月1日,刘公岛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
1983年至1987年10月前,境内文物管理工作由威海市文化馆文物组负责。1984年冬季,驻军将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移交地方。1985年3月成立了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1987年10月1日文化馆整建制升为艺术馆,不再设文物组。1988年成立威海市文物所,负责全市文物管理工作。1992年4月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18] [35]
文物胜景
刘公岛景点分布图
刘公岛景点分布图
刘公岛战国遗址,在刘公岛东村东沟,1978年发现。出土器物有陶豆、陶罐、陶盆等残片,距今二千二百年左右。下层尚未发掘,遗址范围2,000平方米。 [36]
刘公岛地处黄海北端,“疏峰拱秀,砥柱中流”,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共扼渤海咽喉。清光绪十年(1884年),北洋水师进驻。十三年,清政府确定在威海卫建设海军基地。翌年,北洋舰队编成,丁汝昌为提督,拥有战舰22艘,另有练舰、鱼雷艇等20余艘。同时开始修建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提督署及海岸炮台、铁码头、船坞、弹药库等军事设施,至光绪十七年(1891年),相继竣工。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翌年1月,日军分水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外海面与日军激战数日,损失惨重,退守港湾。陆战清军再败,刘公岛遂成孤岛。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港湾内北洋舰队发动8次进攻,均被击退。提督丁汝昌率北洋水师拼死抗争25个昼夜,最后在舰队洋员和主降将领胁迫下拒降自杀,刘公岛落入敌手。 经过日军占领时期(1895~1898),英国租借时期(1898~1930),日军第二次占领时期(1937~1945)及国人自管时期(1945至今),北洋水师的设施虽有部分改变,但多数保存了下来。
主要遗迹有:
北洋海军提督署
北洋海军提督署
北洋海军提督署, 亦称水师提督衙门。在刘公岛中部偏西,依山临海,坐北朝南。建筑为清式单层举架,砖木结构。沿中轴线建厅堂三进,周筑围墙,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大门居中,额题“海军公所”,李鸿章手书。门前构筑左右角楼和东西辕门,为大典会操、鸣金奏乐场所(图5-1)。西南建二层小楼式 望台。院内厅堂均以正厅为中心,两侧为配房和厢房,共68间。正厅自南向北分别为礼仪厅、提督厅和祭祀厅。配房和厢房分别为总兵、副将、洋员教习办公室及提调室、文武值班室等。正房与厢房之前,皆出檐构成前廊,三进之间,又分别在正厅东西两侧以南北走廊相贯通。二进院内建有地下储水池,容积约300立方米,设两个明井口,上覆铁盖。在日、英占据时,建筑物遭破坏,部分被改建,英国人还在一进院东侧新建水兵俱乐部。新中国建立后,提督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使用,1978~1984年进行大修。1985年4月移交地方文物部门,并设刘公岛文物管理所,在正厅内举办甲午海战陈列。至2002年底,开放礼仪、威海清军防务设备沙盘、北洋海军、北洋海军将领群像、军舰模型、威海之战、文物展、丁汝昌殉难处、甲午战争研究成果等11个展厅。
丁汝昌纪念馆
丁汝昌纪念馆
丁汝昌寓所,辟为“丁汝昌纪念馆”。建于1889年,位于刘公岛西端,东距北洋海军提督署约200米,坐北朝南,属砖木举架结构。寓所占地7000平方米,布局与安徽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故居相似,分三组,左、中、右三跨院落,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住宿和会客的场所,大门两侧为门房和书房。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系丁汝昌亲手栽植,老干已枯死,发出的新枝虬曲,生长茂盛,每年5月花团锦簇,清香四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眷在此居住6年多,又称“小丁公府”。
水师学堂
水师学堂
水师学堂, 在丁公府西北约300米处。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是继天津水师学堂、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之后,北洋海军兴办的第三所水师学堂。原有大小房屋63间,战争中被毁,现存东西辕门、马厅、照壁、堞墙和小戏台等。
麻井船坞
麻井船坞
麻井船坞的潜艇展
麻井船坞的潜艇展
麻井船坞, 在刘公岛西部南岸,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水面2万多平方米,设水泥船台和水下钢轨。
北洋海防炮台,刘公岛上有清代北洋海军时期海防炮台6座,分别称为黄岛炮台、麻井子(又称“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迎门洞炮台、南嘴炮台、东泓炮台,与威海湾南北两岸炮台遥相呼应,控扼威海湾南北两个海口,均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与炮台配套建有地下通道、兵舍、弹药库等,并相互贯通。炮台及配套建筑使用花岗岩砌筑、水泥灌浆,设计合理,工艺讲究,施工严谨,坚固实用。 [19]
公所后炮台 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包括地下掩体与炮位两部分。掩体部分建于山阳坡,辟有南北向坑道,东西成一排,开7个洞门,坑道内壁以方石料两面起券被覆。筑地面炮位两座,呈圆坑形,直径皆13.4米,保存基本完好。坑道与炮位相通。
旗顶山炮台
旗顶山炮台
东泓炮台
东泓炮台
东泓炮台,位于刘公岛东端,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有24厘米和12厘米口径平射炮各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4门,地道为砖石结构,兵舍依山而建,隐蔽坚固,甲午战争炮台毁于战火,现地道、兵舍保存完好。
日岛炮台 ,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原为礁石滩,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建地阱炮台1座,内置平射炮6门,地阱炮2门,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炮台地下室与炮位相通。炮台地阱深2米,径11米,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孔,保存较好。
北洋海军铁码头
北洋海军铁码头
北洋海军铁码头,位于刘公岛西南,为北洋海军停泊战舰之用,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1915年重建,上部改接铁架,长205米,宽6.9米,水深负7米。1935年铁板锈蚀,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商、英国海军联合成立了修理铁码头工程委员会,重修后的铁码头,涨潮时可停泊万吨轮船。1953年,威海市政府将已锈蚀的铁板、墩桩、铁框等拆除,用优质钢材进行重修。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建了实堤“丁”字形引桥。至今仍为人民海军使用。 [37]
甲午战争博物馆
甲午战争博物馆
甲午海战纪念馆,位于刘公岛旅游码头东约300米处,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展示甲午战争悲壮历史的纪念馆。馆高18米,造型奇特,犹如数艘相互撞击的舰船悬浮在海面上,并有一尊高15米的北洋水师将领塑像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占地1.42公顷,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1993年由刘公岛管委会与广东河源华冠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总投资6000余万元,1995年6月开业。海战馆内设序厅、北洋海军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9个展厅,采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和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北洋水师成军到覆没的历史过程。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院),是甲午战争纪念地专门的管理、保护机构。该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从1985年建馆到2002年共接待110多个国家的1000余万观众,其中包括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百周年)江泽民为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馆名,李鹏、乔石、刘华清、田纪云、李岚清、周谷城等领导人分别题词。博物馆管理保护着28处甲午战争纪念地文物旧址。至2002年底,该馆开放的景点有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水师学堂、东泓炮台、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总面积达10余公顷。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其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中的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长达18.88米,寓意北洋海军1888年成军,墙正面镌刻着北洋海军有籍可查的400多位将士和外籍雇员的姓名、职衔;墙背面刻着刘华清上将题写的十二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甲午志士不朽,捍疆卫国光荣。其中水师学堂是清末四所近代海军学堂中惟一一座规模完整、有迹可寻的学堂。2013年,完成英租时期中国舰队司令官邸、英军德恩垂共济会馆、英利商行仓库、大英施医局和西摩尔街5处3600多平方米老洋房修复工程。 [18]
英人别墅
英人别墅
共济会徳恩垂会馆
共济会徳恩垂会馆
甲午战争陈列馆
甲午战争陈列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由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主持设计,于2008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7622平方米。该馆以《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为基本陈列,分《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日本打开战争魔盒》《民族屈辱与抗争》《警钟长鸣》4个部分进行展示,陈展面积4500多平方米,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珍贵文物300多件,辅助展品100多件套,以及大量油画、雕塑等艺术展品,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 [19]
刘公庙
刘公庙
刘公庙,位于刘公岛旅游码头东约300米处的丁公路北侧。传说在汉代刘公、刘母曾多次搭救海上遇险船民,渔人为感其恩,在岛上中部阳坡上建造了一座祠庙,内塑刘公刘母像,后称刘公庙。此后,南来北往的船只经过此地,船民常登岸进庙祈祷,以求平安。188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捐款重修了刘公庙。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和刘公岛后,刘公刘母神像被迁往岛外北沟村。1994年为开发旅游业,刘公岛管理委员会投资400多万元在岛上重建,占地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仿清式四合院布局,包括正殿、侧殿、钟鼓楼和山门。2002年,投资686万元对刘公庙进行了彩绘、地面铺装和正殿改造。游人至此,可全面了解刘公刘母的传说、祠庙变迁和刘公岛的历史沿革。 [18]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69公顷,占刘公岛总面积的74%,林地面积222.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园中有60多种植物竞相生长,树木以黑松为主,植被茂盛,流翠滴绿,栖息着梅花鹿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有6座清代炮台、北洋海军忠魂碑、刘公泉、动物园、观海楼、五花石、梅花鹿园、钓鱼台、听涛亭等10多处景观分布其中。属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地。 [18]
刘公岛博览园
刘公岛博览园
刘公岛博览园,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六大展区、十九个展厅,采用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讲述了刘公岛的三大主题文化:刘公文化、甲午战争和英租历史,被称为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具体包括六大景观:海圣殿、望海楼(复建)、中华海坛、甲午海战演示馆、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鲸馆。 [19]
刘公岛基督教堂
刘公岛基督教堂
刘公岛基督联合教堂,位于刘公岛邓公路,于二十世纪初由基督教兄弟会所建。加上附属建筑共八间,占地二百多平米,主要为外侨以及驻岛英军使用,教堂为石砌建筑,欧式风格,从窗户的形状看略带有哥特式建筑的影子,与其他英租建筑相比较,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该建筑为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4年( 华民 高尔夫博物馆 三十三年)11月5日,刘公岛伪海军400余人 于2012年5月开馆 杀死日军17人 分室内展馆和室外遗址两部分 于夜间乘同春号等3艘舰船在双岛港登陆 投奔八路军。 1945年( 华民国三十四年)8月23日 室内展馆部分 盘踞在刘公岛的日伪军狼狈逃走,人民军队进驻刘公岛。  1948年2月上旬 建筑面积1960平 东海部队和威海地 米,收藏陈列了 人民武装对国民党军496、497两个团前沿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3月 内外各时期高尔夫捶丸、杆具等古董器具和高尔夫文献、邮票、明信片等历史资料 民党军的一个排,登船退至刘公岛。12月18日 岛上国民党军 面形象地展示了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室外遗址部分 部乘船逃往青岛。  ==文物== 1977年12月23日 原状修复了英租时期刘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 岛高尔夫球场,设有国际标准九洞,球道总长3029米,完全传承了当年球场的林克斯风格 布北洋水师提督署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刘公岛上的体育运动开始于英租时期。1910 1978 重新整修提督署。1985年4月1日 英国人在 刘公岛 修建 正式对外开放。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 刘公岛 野球场,占 甲午战争纪念 面积216,100平方米。英 为第三批全 强租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至1987年10月前,境内文物管理工作由 威海 卫后 市文化馆文物组负责。 1984年冬季 在东门外大操场设足球和高尔夫球场,在 驻军将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移交地方。 1985年3月成立了 刘公岛 设四个足球场和一个高尔夫球场 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 [38] 中国刻字艺术馆中国刻字 1987年10月1日文化馆整建制升为 艺术馆,不再设文物组。 中国刻字艺术馆,于2012年4月28日开放,该馆利用修复后的英租时期蒸馏塔改建而成,陈展面积600多平方米 1988年成立威海市文物所 负责全市文物管理工作。 1992年4月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 藏200多幅刻字艺术精品  ==文物胜景== 刘公岛战国遗址 是山 在刘公岛东村 书协刻字艺术创作基地和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刻字教学实践基地。沟,1978年发现。  刘公岛珍稀动 出土器 有陶豆、陶罐、陶盆等残片,距今二千二百年左右。下层尚未发掘,遗址范围2,000平方米。 刘公岛珍稀动物园刘公岛 珍稀动物园 地处黄海北端 位于刘公 “疏峰拱秀,砥柱中流”,与辽东半 国家森林公园西部避风朝阳、草木繁茂区域 的旅顺口共扼渤海咽喉。 清光绪十年(1884年) 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北洋水师进驻 包括:国宝大熊猫馆 十三年 于2010年9月30日落 清政府确定在威海卫建设海军基地。 翌年,北洋舰队编 成, 同年11月5日开馆 丁汝昌为提督 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四川雅安碧峰峡基地 拥有战舰22艘,另有练舰、鱼雷艇等20余艘。 同时开始修建北洋海军 一对名为“竹灵”“宁宁”的国宝大熊猫在这里安居 指挥机关提督署及海岸炮台、铁码头、船坞、弹药库等军事设施,至光绪十七年(1891年),相继竣工 场馆具有浓郁的羌族风格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 拥有室内、室外活动空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翌年1月 并建有熊猫医院、熊猫厨房、隔音室等服务保障设施 日军分水陆两路围攻威海卫。 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外海面与日军激战数日,损失惨重,退守港湾 台湾梅花鹿和长鬃山羊馆 陆战清军再败 于2011年5月28 刘公岛遂成孤岛。  开馆 军水陆两路配合 场馆配备了地暖系统 先后向刘公岛和港湾内北洋舰队发动8次进攻 建有假山 均被击退。 提督丁汝昌率北洋 池、动物医院、监控室等配套设施 师拼死抗争25个昼夜 保证了台湾梅花鹿 最后在舰队洋员 长鬃山羊在 主降将领胁迫下拒降自杀, 刘公岛 健康成长 落入敌手 同年  经过日军占领时期(1895~1898) ,  台办设立威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租借时期(1898~1930), 日军第二次占领时期(1937~1945)及国人自管时期(1945至今) 在刘公岛举行揭牌仪式  北洋水师的设施虽有部分改变 但多数保存了下来。 ==遗迹有== 北洋 成为全国8家 军提督署, 亦称水师提督衙门。 在刘公岛中部偏西,依山临 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 ,坐北朝南 台湾梅花鹿长鬃山羊纪念馆 建筑为清式单层举架 于2012年6月9日 砖木结构。 沿中轴线 成开放 厅堂三进 全程记录了台湾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在刘公岛国家森林 周筑围墙,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大门居中,额题“海军 园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 所”,李鸿章手书 麋鹿馆 门前构筑左右角楼和东西辕门 于2011年8月2日开馆,来自国内最 的麋鹿饲养区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的一雄 典会操、鸣金奏乐场所。 西南建二层小楼式 望台。院内厅堂均以正厅为中心, 雌三只国宝级珍稀动物——麋鹿在此安居,是刘公岛首次引进麋鹿。侧为配房和厢房,共68间。  龙王庙及戏楼正厅自南向北分别为礼仪厅、提督厅和祭祀厅。龙王庙及戏楼 龙王庙(丁公祠),位于北 配房和厢房分别为总兵、副将、 海军 员教习办公室及 督署西100米处,始建于明朝末年 调室、文武值班室等。 正房与厢房之前,皆出檐构成前廊,三进之间,又分别在正厅东西两侧以南北走廊相贯通。 二进院内建有地下储水池,容积约300立方米,设两个明井口,上覆铁盖。 在日、英占据时,建筑物遭破坏,部分被改建,英国人还在一进院东侧新建水兵俱乐部。 新中国建立后,提督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使用,1978~1984年进行大修。 1985年4月移交地方文物部门,并设刘公岛文物管理所,在正厅内举办甲午海战陈列。 至2002年底,开放礼仪、威海清军防务设备沙盘、北洋海军、北洋海军将领群像、军舰模型、 威海之战、文物展、丁汝昌殉难处、甲午战争研究成果等11个展厅。 ==丁汝昌纪念馆== 丁汝昌寓所,辟为“丁汝昌纪念馆”。 建于1889年,位于刘公岛西端,东距北洋海军提督署约200米,坐北朝南,属砖木举架结构。 寓所占地7000平方米,布局与安徽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故居相似, 分三组,左、中、右三跨院落,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住宿和会客的场所,大门两侧为门房和书房。 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系丁汝昌亲手栽植,老干已枯死,发出的新枝虬曲,生长茂盛,每年5月花团锦簇,清香四溢。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眷在此居住6年多,又称“小丁公府”。 '''水师学堂''', 在丁公府西北约300米处。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 是继天津水师学堂、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之后,北洋海军兴办的第三所水师学堂。 原有大小房屋63间,战争中被毁,现存东西辕门、马厅、照壁、堞墙和小戏台等。 '''麻井船坞''', 在刘公岛西部南岸,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水面2万多平方米,设水泥船台和水下钢轨。 北洋海防炮台,刘公岛上有清代北洋海军时期海防炮台6座, 分别称为黄岛炮台、麻井子(又称“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迎门洞炮台、南嘴炮台、东泓炮台, 与威海湾南北两岸炮台遥相呼应,控扼威海湾南北两个海口,均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 与炮台配套建有地下通道、兵舍、弹药库等,并相互贯通。 炮台及配套建筑使用花岗岩砌筑、水泥灌浆,设计合理,工艺讲究,施工严谨,坚固实用。 '''公所后炮台''' 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包括地下掩体与炮位两部分。 掩体部分建于山阳坡,辟有南北向坑道,东西成一排,开7个洞门,坑道内壁以方石料两面起券被覆。 筑地面炮位两座,呈圆坑形,直径皆13.4米,保存基本完好。坑道与炮位相通。 '''东泓炮台''',位于刘公岛东端,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设有24厘米和12厘米口径平射炮各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4门, 地道为砖石结构,兵舍依山而建,隐蔽坚固,甲午战争炮台毁于战火,现地道、兵舍保存完好。 '''日岛炮台''' ,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原为礁石滩,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 建地阱炮台1座,内置平射炮6门,地阱炮2门,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炮台地下室与炮位相通。 炮台地阱深2米,径11米,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孔,保存较好。 '''北洋海军铁码头''',位于刘公岛西南,为北洋海军停泊战舰之用,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 1915年重建,上部改接铁架,长205米,宽6.9米,水深负7米。 1935年铁板锈蚀,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商、英国海军联合成立了修理铁码头工程委员会, 重修后的铁码头,涨潮时可停泊万吨轮船。1953年, 威海市政府将已锈蚀的铁板、墩桩、铁框等拆除,用优质钢材进行重修。 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建了实堤“丁”字形引桥。至今仍为人民海军使用。   '''甲午海战纪念馆''',位于刘公岛旅游码头东约300米处, 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展示甲午战争悲壮历史的纪念馆。 馆高18米,造型奇特,犹如数艘相互撞击的舰船悬浮在海面上, 并有一尊高15米的北洋水师将领塑像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占地1.42公顷,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 1993年由刘公岛管委会与广东河源华冠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总投资6000余万元, 1995年6月开业。海战馆内设序厅、北洋海军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旅顺基地陷落、 血战威海、尾声厅9个展厅,采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和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北洋水师成军到覆没的历史过程。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院),是甲午战争纪念地专门的管理、保护机构。 该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 从1985年建馆到2002年共接待110多个国家的1000余万观众,其中包括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百周年)江泽民为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馆名 ,李鹏、乔石、刘华清、田纪云、李岚清、周谷城等领导人分别题词。 博物馆管理保护着28处甲午战争纪念地文物旧址。 至2002年底,该馆开放的景点有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 水师学堂、东泓炮台、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总面积达10余公顷。 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 其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中的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长达18.88米,寓意北洋海军1888年成军, 墙正面镌刻着北洋海军有籍可查的400多位将士和外籍雇员的姓名、职衔; 墙背面刻着刘华清上将题写的十二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甲午志士不朽,捍疆卫国光荣。 其中水师学堂是清末四所近代海军学堂中惟一一座规模完整、有迹可寻的学堂。 2013年,完成英租时期中国舰队司令官邸、英军德恩垂共济会馆、英利商行仓库、大英施医局和西摩尔街5处3600多平方米老洋房修复工程。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由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主持设计, 于2008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7622平方米。 该馆以《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为基本陈列, 分《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日本打开战争魔盒》《民族屈辱与抗争》《警钟长鸣》4个部分进行展示, 陈展面积4500多平方米,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珍贵文物300多件,辅助展品100多件套, 以及大量油画、雕塑等艺术展品,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  '''刘公庙''',位于刘公岛旅游码头东约300米处的丁公路北侧。 传说在汉代刘公、刘母曾多次搭救海上遇险船民,渔人为感其恩, 在岛上中部阳坡上建造了一座祠庙,内塑刘公刘母像,后称刘公庙。 此后,南来北往的船只经过此地,船民常登岸进庙祈祷,以求平安。 188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捐款重修了刘公庙。 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和刘公岛后,刘公刘母神像被迁往岛外北沟村。 1994年为开发旅游业,刘公岛管理委员会投资400多万元在岛上重建,占地6000平方米。 整个建筑为仿清式四合院布局,包括正殿、侧殿、钟鼓楼和山门。 2002年,投资686万元对刘公庙进行了彩绘、地面铺装和正殿改造。 游人至此,可全面了解刘公刘母的传说、祠庙变迁和刘公岛的历史沿革。  '''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69公顷, 占刘公岛总面积的74%,林地面积222.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 园中有60多种植物竞相生长,树木以黑松为主,植被茂盛,流翠滴绿,栖息着梅花鹿等数十种野生动物。 有6座清代炮台、北洋海军忠魂碑、刘公泉、动物园、观海楼、五花石、梅花鹿园、钓鱼台、听涛亭等10多处景观分布其中。 属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地。   '''刘公岛博览园''',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六大展区、十九个展厅, 采用高新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讲述了刘公岛的三大主题文化: 刘公文化、甲午战争和英租历史,被称为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具体包括六大景观:海圣殿、望海楼(复建)、中华海坛、甲午海战演示馆、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鲸馆。  '''刘公岛基督联合教堂''',位于刘公岛邓公路,于二十世纪初由基督教兄弟会所建。 加上附属建筑共八间,占地二百多平米,主要为外侨以及驻岛英军使用, 教堂为石砌建筑,欧式风格,从窗户的形状看略带有哥特式建筑的影子, 与其他英租建筑相比较,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该建筑为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高尔夫博物馆''',于2012年5月开馆,分室内展馆和室外遗址两部分, 其中,室内展馆部分,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 收藏陈列了国内外各时期高尔夫捶丸、杆具等古董器具和高尔夫文献、邮票、明信片等历史资料, 全面形象地展示了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室外遗址部分,原状修复了英租时期刘公岛高尔夫球场, 设有国际标准九洞,球道总长3029米,完全传承了当年球场的林克斯风格。 刘公岛上的'''体育运动'''开始于英租时期。 1910年,英国人在刘公岛修建刘公岛野球场,占地面积216,100平方米。 英国强租威海卫后,在东门外大操场设足球和高尔夫球场,在刘公岛设四个足球场和一个高尔夫球场。 '''中国刻字艺术馆''',于2012年4月28日开放,该馆利用修复后的英租时期蒸馏塔改建而成, 陈展面积600多平方米,馆藏200多幅刻字艺术精品,是山东书协刻字艺术创作基地和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刻字教学实践基地。  '''刘公岛珍稀动物园''',位于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西部避风朝阳、草木繁茂区域,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包括:国宝'''大熊猫馆''',于2010年9月30日落成,同年11月5日开馆, 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四川雅安碧峰峡基地的一对名为“竹灵”“宁宁”的国宝大熊猫在这里安居。 场馆具有浓郁的羌族风格,拥有室内、室外活动空间,并建有熊猫医院、熊猫厨房、隔音室等服务保障设施。 台湾梅花鹿和长鬃山羊馆,于2011年5月28日开馆, 场馆配备了地暖系统,建有假山水池、动物医院、监控室等配套设施, 保证了台湾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在刘公岛健康成长。 同年,国台办设立威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刘公岛举行揭牌仪式,威海成为全国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 台湾梅花鹿长鬃山羊纪念馆,于2012年6月9日建成开放, 全程记录了台湾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在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 麋鹿馆,于2011年8月2日开馆,来自国内最大的麋鹿饲养区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的一雄两雌三只国宝级珍稀动物——麋鹿在此安居, 是刘公岛首次引进麋鹿。 '''龙王庙'''(丁公祠),位于北洋海军提督署西100米处,始建于明朝末年,清末筹建海防, 刘公岛成为北洋海军基地,驻岛北洋海军和北洋护军筹资重修。 为砖木举架结构,四合院布局,由山门(倒厅)、东西厢房和正殿组成 清末筹建海防 前后两院 刘公岛成为北洋海军基地 共计房屋14间 驻岛北洋海军和北洋护军筹资重修 连同庙前戏楼占地1700平方米 为砖木举架结构  正殿内正中供奉东海龙王塑像 四合院布局 夜叉、龟相侍立两侧 东西两侧内 门(倒厅)、东西厢房 墙上分别绘有《三国演义》 正殿组成,前后两院 《封神演义》故事壁画。 甲午战后置丁汝昌灵位 共计房屋14间,连同庙前戏楼占地1700平方米 遂改为丁公祠 正殿  正中供奉东海龙王塑像,夜叉、龟相侍立 置石碑 通:一镌“柔远安迩” 东西两侧内山墙上分别绘有《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故事壁画。 [19] 甲午战后置丁汝昌灵位 表彰提督丁汝昌;一镌“治军爱民” 遂改为丁公祠。祠内置石碑两通:一镌“柔远安迩”,表彰提督丁汝昌;一镌“治军爱民”,表彰驻岛护  表彰驻岛护 军统领张文宣。皆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刘公岛绅商所立。大门前建戏楼1座。 [37] == 生态保护==21世纪初,山东省将刘公岛东侧海域划划定为浅海藻类种质资源保护区 。2014  2014 年,保护区管理设施建设通过审查验收。   位于刘公岛东侧,面积5000亩,近岸岩礁基底向外延伸较长,   藻场未受破坏,藻类品种多样,丰盛度很高,并盛产海参等多种底栖经济动物,   具有很高的生态系统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价值。由威海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将联合刘公岛管委会对保护区进行管理。 
== 参考资料 ==
1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