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顧頡剛

增加 9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erson
|name=顾颉刚
|relatives=祖父:顾之义<br>子女:顾德辉<br>顾潮<br>顾洪<br>顾谖
}}
 
[[File:Gu Jiegang and his wife.jpg|thumb|250px|顾颉刚与夫人殷履安1920年8月合影于苏州。]]
 '''顾颉刚'''({{bd|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catIdx=顾}}),原名'''诵坤''',字'''铭坚''' ,男 ,[[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File:顾颉刚3.pn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9%A1%BE%E9%A2%89%E5%88%9A/119556/0/d6ca7bcb0a46f21f2ac1cdc7fc246b600d33aea9?fr=lemma&ct=single#aid=0&pic=d6ca7bcb0a46f21f2ac1cdc7fc246b600d33aea9 原图链接]顾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生平==
[[File:顾颉刚4.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A1%BE%E9%A2%89%E5%88%9A/119556/0/d6ca7bcb0a46f21f2ac1cdc7fc246b600d33aea9?fr=lemma&ct=single#aid=0&pic=d6ca7bcb0a46f21f51442349fb246b600c33aebc 原图链接]顾颉刚]]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大学|厦门]]、[[中山大学|中山]]、[[燕京大学|燕京]]、[[北京大学|北京]]、[[云南大学|云南]]、[[齐鲁大学|齐鲁]]、[[國立中央大學|中央]]、[[复旦大学|复旦]]、[[兰州大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
 
[[File:顾颉刚5.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A1%BE%E9%A2%89%E5%88%9A/119556/0/d6ca7bcb0a46f21f2ac1cdc7fc246b600d33aea9?fr=lemma&ct=single#aid=550355&pic=7af40ad162d9f2d385d256f5a4ec8a136227cced 原图链接]顾颉刚]]
从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次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论点,在史学界引起争论。后编入《[[古史辨]]》(八册)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文章。
*清代著述考(5卷,5冊):顧先生早年為研究清代學術而作,對清代五百多位學者的著述、版本等作了輯錄,並附相關的序跋及考證。其中一小部分曾經整理,陸續發表在《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週刊》上。此次收入原稿全部,另將排印的部分附於原稿之末。
*顧頡剛文庫古籍書目(2卷,2冊):著錄中國社會科學院顧頡剛文庫內約六千部線裝書,著錄方式按經、史、子、集四部,外加叢書、新學,共分六大類。並將書中各家題跋匯為「題記編」。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Reflist|30em}}
=== 研究書目 ===
* Laurence A. Schneider 著,梅寅生 譯:《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台北:華世出版社,1984年).
* [[余英時]]:《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台北:[[聯經出版]],2007年,ISBN 9789570831221).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Category:历史学家]]
128,8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