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富宁安

增加 3,2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富 安'''({{lang-mnc|ᡶᡠᠨᡳᠩᡤᠠ|v=funingga}},{{bd|?||1728年||catIdx=F}}),隸屬滿洲鑲藍旗,早些年的時候繼承了堂祖父尼哈納的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初為小小的侍衛 ,1705年 然後因為功績慢慢 升到正黃旗漢軍都統 ,1707年 又改 左都御史 ,1708年 遷戶部尚書。
==生平簡介==
[[File:富寧安.jpg|thumb|right|
[http://img.xiaogushi.com/d/file/201709/a431069e9726bbba3b54a0260f378b60.jpg原圖鏈結]
[http://www.xiaogushi.com/diy/zhongguolishi/00418758.html] ]]
===被康熙帝稱譽為“無愧于大臣之道”===
[[策妄阿拉布坦]]於1699年派其弟[[策淩敦多布]]西征,征服了哈薩克汗國的[[頭克汗]],使哈薩克分裂為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三個汗國,並均臣服於[[準噶爾]]。隨著統治權力的擴大﹐策妄阿拉布坦與清朝的矛盾日漸加劇。康熙五十四年﹐他派兵襲擊哈密北境五寨,意欲與清朝分庭抗禮。
面對強敵,富寧安視師邊防,厲兵秣馬。為了解決向西陲前線運送軍糧的困難,他不僅提出了新的運輸措施,而且還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屯田措施。清廷採納了他的建議,在布魯爾、圖呼魯克、杜爾博爾金等處派人耕種,結果,清軍糧米供應比較充裕。在屯田中,富寧安不畏艱辛,不辭勞苦,親自踏勘,被康熙帝稱譽為“無愧于大臣之道”,授其為靖逆將軍。此後數年,富寧安一直戍守西陲,防範策妄阿拉布坦割據勢力對蒙古其他部以及內地的襲擾。
侍卫出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內行修篤 为[[正黄旗]]汉军都统 事親至孝 四十六年(1707年)任[[左都御史]]。 康熙 四十七年五月乙酉(1708年6月27日),接替[[凯音布]],担任[[清朝礼部尚书列表|清朝礼部尚书]],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己亥(1709年5月7日)改吏部尚书。由[[穆和伦]]接任。皇帝對其極為賞識===康熙五十四年,新疆哈密地區遭到策妄阿拉布坦入侵,富寧安奉命到西寧視察軍隊。 [[ 富寧安 ]] 剛到西寧不久,叛軍聽聞消息,就迅速逃離。富寧安不戰而屈人之兵,被康熙帝召回駐肅州。他內行修篤,事親至孝,康熙皇帝對其極為賞識,曾經在朝堂上當眾誇獎說:“富寧安自武員擢用,人皆稱其操守,是以授為吏部尚書。今部院中欲求清官甚難,當於初為筆帖式時,即念日後擢用,可為國家大臣,自立品行也。” ===作戰勇猛,多次擊敗叛軍===
康熙五十六年,因為功績,授任靖逆將軍,駐軍巴里坤,與將軍傅爾丹等分路出兵擊敵。富寧安作戰勇猛,指揮得當,因此獲取了多次戰爭的勝利,後屯駐新疆烏魯木齊,多次擊敗叛軍。
康熙五十九年,富寧安率兵進攻烏蘭烏蘇,獲得戰爭勝利之後,遣散秩大臣阿喇納等用書信招降了闢展的回人。這邊安置妥當,富寧安又進軍吐魯番,招降吐魯番酋長。因為當時有許多百姓逃散,富寧安於是留駐安撫遊民。後來叛軍又多次反攻進犯,富寧安都率軍將敵人擊退。
 
===上疏要求在吐魯番建城屯種,設總兵官一人統領軍隊===
康熙六十一年,為了吐魯番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富寧安探訪實情,上疏要求在吐魯番建城屯種,設總兵官一人統領軍隊,可扼黨色爾騰之路。康熙帝准許,於是吐魯番因為富寧安的治理慢慢的恢復生機。
 
===牽扯到朝事之中,被奪去爵位===
雍正帝繼位之後,富寧安被授為武英殿大學士,掌糧草事。雍正四年,從邊疆回朝,賜御用冠服、雙眼花翎、黃轡鞍馬,授世襲侯爵。尋進一等侯,加太子太傅,署西安將軍。
雍正六年, 因為牽扯到朝事之中,被奪去爵位。同年 在西安去世, 得朝廷上 諡號 文恭 ”! ,跟他的父親阿蘭泰一樣入祀清朝用來專門祭祀王公大臣和對國家有功的人的祠堂——賢良祠。  <ref>[http://www.xiaogushi.com/diy/zhongguolishi/00418758.html歷史故事 > 中國歷史故事>阿蘭泰之子富寧安簡介富寧安是怎麼死的?]</ref> ==一方碑刻,記載千秋功名== 富寧安率兵駐防巴里坤後,社會安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他命部下刻碑記事,因為當地盛產木材,便就地取材修山神廟保護碑刻。碑體似一臥牛形的巨石,高1.33米,寬1.66米。碑文曰: 靖逆將軍吏部尚書兼管總督倉場事務富公寧安,恭奉聖天之命,討賊寇妄布坦侵犯哈密之罪,駐兵巴爾庫勒,秣馬厲兵蓄銳以待進取。維時天地之氣,晴和鹹理,水草豐茂,林木瞻用,商賈福輳,士馬飽騰,荒寒沍寒之區,氣候頓易,四時風景,宛若春台化日。斯皆聖天子仁德廣福百神為之效靈也。因於山麓,茸廟崇祀,用答神庥,塞外諸夷瞻斯廟也,當必共凜然於天威之氣,遠弗廟矣。廟側有天然石一片,謹勒以誌之。領兵之諸公開列於左:欽命靖逆將軍吏部尚書兼管總督倉場事務富寧安。議政大臣散秩大臣世襲頭等精奇尼哈哈番[[阿爾納]]。統領京兵副都統世襲三等阿達哈哈番兼佐領事[[英桂]]。統領左翼察哈爾官兵副都統世襲二等精奇尼哈哈番[[法腦]]。統領右翼察哈爾官兵副都統世襲二等阿達哈哈番[[智永]]。西安左翼(缺),肅州總兵官右都督世襲二等阿達哈哈番[[楊長奉]]。康熙五十八年己丑仲秋吉旦通商道副使[[王全臣記]]。督工潼關副將[[潘自善]]。 康熙帝命富寧安效力西陲,不僅反映了康熙帝的知人善任,而且反映了當時清朝國內民族關係的複雜尖銳。一方碑刻,記載千秋功名。歷史遠去,而富寧安平叛的功績卻深深刻在巴里坤的記憶裡。<ref>[http://www.guayunfan.com/lsgs/4303.html 勵志故事>富寧安簡介資料>富寧安在巴里坤]</ref>
==参考==
{{succession box|[[马尔汉]]|[[隆科多]]|[[清朝吏部尚书列表|清朝吏部满尚书]]|<small>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己亥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甲子</small><br /><small>1709年5月7日 - 1722年1月19日</small>}}
{{end box}}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