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思永

增加 9,32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name=梁思永
|image=[[File:梁思永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6%A2%81%E6%80%9D%E6%B0%B8/1359405/0/ac345982b2b7d0a2e505b111ccef76094a369a6a?fr=lemma&ct=single#aid=0&pic=ac345982b2b7d0a2e505b111ccef76094a369a6a 原图链接]梁思永]]
|image_size=
|sex=男
}}
'''梁思永'''({{bd|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catIdx=L梁}})<ref name="院士基本資料">[https://db1n.sinica.edu.tw/textdb/ioconas/02.php?func=22&_op=?ID:HD017 中央研究院 梁思永院士基本資料]</ref><ref> 梁思 永1904 永,1904 年11月13日誕生在 [[ 澳門 ]] ,他是 [[ 王桂荃 ]] 婆的長子,是 [[ 梁啟超 ]] 的次子,比二舅小4歲。 [[ 吳荔明 ]] 著.《 [[ 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 ]] 》. [[ 北京大學 ]] 出版社,2009.01.第188頁</ref> ,男 ,中国著名[[考古學家]],[[梁啟超]]第二子。
[[File:梁思永3.jpg|缩略图|左|[http://ren.bytravel.cn/history/2/liangsiyong.html 原图链接]梁思永:中国著名[[考古學家]],[[梁啟超]]第二子。]]
==生平==
原藉[[廣東省]][[新會縣]],出生於[[澳門]]<ref>亦說上海、日本橫濱</ref>,<ref name="史語所學者小傳">[http://www.sinica.edu.tw/~dmuseum/4/Liang%20Si-yong.htm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世紀考古大發現 殷墟史話 學者小傳 梁思永]</ref><ref>科學領域網站 考古學家 梁思永</ref>。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學,回國後進入清華學校留美班,1923年畢業後赴美國留學,攻讀[[考古學]]及[[人類學]],1930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回國進入[[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組。1930年至1931年先後參與[[黑龍江]][[昂昂溪]]遺址、[[通遼河]][[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安陽]]小屯和後岡、[[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等地的考古發掘工作。隨後因患烈性肋膜炎臥病兩年,1934年漸癒後即赴安陽主持西北岡的發掘工作,直至抗日戰爭爆發始隨史語所遷往[[四川]]<ref name="史語所學者小傳"/>。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逝世后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年之后,嫂子[[林徽因]]病逝,也被梁家人安葬在相隔仅几米的另一处墓地。<ref name="院士基本資料"/>。
[[File:梁思永2.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6%A2%81%E6%80%9D%E6%B0%B8/1359405/0/ac345982b2b7d0a2e505b111ccef76094a369a6a?fr=lemma&ct=single#aid=24897205&pic=d833c895d143ad4be98ec13a80025aafa50f06a3 原图链接]梁思永:梁思永与妻子和女儿合影。]]
 
原藉[[廣東省]][[新會縣]],出生於[[澳門]]<ref>亦說上海、日本橫濱</ref>,<ref name="史語所學者小傳">[http://www.sinica.edu.tw/~dmuseum/4/Liang%20Si-yong.htm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世紀考古大發現 殷墟史話 學者小傳 梁思永]</ref><ref>科學領域網站 考古學家 梁思永</ref>。
 
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學,回國後進入清華學校留美班,1923年畢業後赴美國留學,攻讀[[考古學]]及[[人類學]],1930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回國進入[[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組。
 
1930年至1931年先後參與[[黑龍江]][[昂昂溪]]遺址、[[通遼河]][[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安陽]]小屯和後岡、[[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等地的考古發掘工作。隨後因患烈性肋膜炎臥病兩年,1934年漸癒後即赴安陽主持西北岡的發掘工作,直至抗日戰爭爆發始隨史語所遷往[[四川]]<ref name="史語所學者小傳"/>。
 
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逝世后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一年之后,嫂子[[林徽因]]病逝,也被梁家人安葬在相隔仅几米的另一处墓地。<ref name="院士基本資料"/>。
他在[[殷墟]]第四次發掘過程中,確認柱礎石、窖穴等考古遺跡,復原建築遺址,確認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疊壓關係,成為中國考古學的典範。1948年與其兄长[[梁思成]](建築學家)同時獲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配偶 [[ 李福曼 ]] [[ 梁思成 ]] 舅舅的女兒,因為吃穿全由姑母 [[ 李仙蕙 ]] 家資助,後來嫁給梁思永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30年代初是梁思永学术事业的巅峰时期。现代考古学注重田野发掘,有的人称“锄头考古学”。 1931年春,梁思永参加了[[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同年秋季,他又参加了[[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他还第一次从地层学证据上明确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先后顺序及它们与商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1934年,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出版,这是中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永跟随史语所撤退到长沙,后经[[桂林]]入[[昆明]],最后到达[[四川]][[李庄]]。 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中,全面总结了龙山文化,该成果一直影响到目前对龙山文化类型的进一步划分。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此时尚未成立学部,尚未产生学部委员即院士)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负责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候家庄西北冈殷王陵、高楼庄后冈小屯、龙山与仰韶三叠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 ===发掘昂昂溪遗址=== 梁思永首次田野考古是调查发掘[[黑龙江]]的昂昂溪史前遗址。1930年8月他得知中东铁路俄籍雇员路卡[[徐金]]在昂昂溪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于9月19日从[[北平]]出发,与助手[[王文林]]一起前往调查发掘昂昂溪遗址。此前,日本学者对东北进行过考古活动,但限于[[辽东半岛]]及松花江以南地区。梁思永此行是考古学者首次进入黑龙江地区。昂昂溪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中心。他们挖掘的沙冈离江边七八公里,离昂昂溪火车站约六公里。这里水草丰富,土层潮湿,未曾开垦耕种。他们一共挖掘了4个沙冈,在黑沙层发掘到陶片约200块,在第三沙冈挖掘到一座墓葬,获骨器10多件,从地面采集石器100多件,陶器一个,加上路卡徐金先前采集的石器、骨器、陶片等700多件,昂昂溪共出土标本1000多件。1930年10月初,梁思永一行由于天气渐冷踏上归途。后经细致研究,撰写了5万字的论文《昂昂溪史前遗址》。 回来途中,梁思永发掘热情不减,到热河进行调查,在热河境内行程500公里,于11月27日回到北平。此行目的是试图在广泛调查之后,在热河境内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但[[“9.18”事变]]日寇侵占东三省,这个地区的考古工作只好中断。 ===发掘殷墟=== 1931年,梁思永与史语所同仁[[李济]]、[[董作宾]]、[[吴金鼎]]、[[刘耀]]等进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这是史语组的第四次殷墟发掘。梁思永在殷墟发现了一片甲骨,这是首次在小屯以外发现甲骨。更为重要的是,梁思永从后冈的发掘中找到了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具体的层位关系,进而确认了龙山文化早于小屯文化而晚于仰韶文化,肯定了位于黄河中下游这三种文化的时代顺序。写下《小屯、龙山与仰韶》、《后冈发掘小记》。 这年11月7日至12月19日,梁思永参加了李济主持的第五次殷墟发掘。他们在小屯村中及村北地掘得有字甲骨381片,发现殷人居住的圆穴洞和储藏食物的地窖,甲骨文字散见其中。证明“甲骨原在地显系堆积而非漂移”,从而纠正了第一至第三次发掘所假定的“殷墟为洪水湮没说”。 经历了李济主持的两次殷墟发掘之后,梁思永成为殷墟考古的领头雁,先后主持第十、十一、十二、十四次殷墟发掘。此前安阳殷墟发掘主要在小屯村及后冈,1934年第九次发掘时得知安阳候家庄亦有甲骨,挖掘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候家庄。1934年初至12月底第十次发掘在候家庄西北冈挖掘大小墓葬36座。1934年3月15日至6月15日,第十一次发掘在候家庄西北冈挖掘大小墓葬400多座,获得不少殉葬品。1935年9月5日至12月16日,第十二次发掘掘墓百余座。1936年9月至12月,第十四次发掘在小屯村得字甲2片和一些铜器、玉器。 ===发掘龙山遗址=== 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遗址是由[[吴金鼎]]发现的,而凸显龙山文化重要性的则是梁思永。第一次发掘持续了一个月,城子崖遗址的丰富内涵远未被揭示。1931年,梁思永主持城子崖第二次发掘。其目的明确:“第一是想在彩陶区域以外做试验;第二想看看中国古代文化之海滨性;第三是想探探比殷墟-—有绝对年代知识的遗址更早的东方文化。”(《城子崖序》) 梁思永不仅参加了遗址的发掘过程,还负责整理编写发掘报告。《城子崖——山东历城龙山镇黑陶文化遗址》一书于1934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梁思永除亲自撰写其中几章外,还负责全部稿件的审阅和修改。 为进一步了解龙山文化,1936年夏,梁思永主持发掘山东[[日照]]两城镇附近的瓦屋村、大孤堆遗址。1937年4月,参观了浙江杭县良渚遗址的发掘。他在实践基础上推出了关于龙山文化的精辟见解,撰写《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简明扼要叙述龙山文化的面貌,分析其特征,预见到龙山文化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类型,并探讨了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联系。这是迄今为止介绍龙山文化最精辟的一篇论文。 ===考古学方法=== 作为第一位走出国门,接受西方考古学正规训练的学者,梁思永引进传播了现代考古学的 方法,又使之切合中国国情与文化传统。考古学方法基石之一的类型学就是由他阐释和实践的。他在精细分类的基础上,将西阴村的遗物与国内外其他史前文化比较,从而认识西阴村陶片蕴含的文化特征,认识到新石器时代后半期,远东存在两大基本陶器型式,即中国北方的无彩陶与西阴、仰韶的彩陶。 此外,他还认为要了解古人如何制作器物,最好能从现在的民间手工艺技术入手。为此,他在北京曾调查过工匠制作玉器的技术,并收集工具标本。在昆明期间,他从民族学、人类学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作了调查,从对陶器制造的研究到对农业灌溉系统和青铜器工业的考察,而这种观察又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安阳发掘中收集的考古资料的理解。梁思永的这些做法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考古学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如引进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验分析的方法等,可以说是新考古学一派的先驱。 ===学术论著=== 《[[梁思永考古论文集]]》收入梁思永七篇论述: 《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远东考古学上的若干问题]]》、《昂昂溪史前遗址》、《小屯、龙山与仰韶》、《后冈发掘小记》、《热河查不干庙等处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以及尹达的《悼念梁思永先生》,夏鼐的《梁思永先生传略》和三篇编者后记。 ===荣誉表彰=== 1948年,梁思永获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梁思永的父亲:梁启超,母亲:王桂荃,大哥:梁思成,妻子:李福曼。 健康状况 1950年9月,梁思永病重,经四个月休养病情减轻但仍头痛失眠,心悸气短。 1954年2月23日再次入院检查,但他的左肺完全失去生理功能,并有严重的心脏病。 ==人物评价== 梁思永是中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 ,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梁思永通过一生的田野实践和辛勤劳动,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壮大及考古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他还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建立和考古学学科规划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功不可没的。梁思永的许多学术活动,赢得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大力赞誉
==著作==*《城子崖遺址發掘報告》*《梁思永 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 考古 論文集》*《侯家庄》(高去尋補輯)学,突出了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史上的地位,使中国的考古学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參考資料==
{{DEFAULTSORT:Liang梁}}
[[category:1904年出生]][[Category: 中央研究院 人文 學組院士]][[Category: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藝術人物]][[Category: 中華民國考古學 历史学 家]]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清华大学校友]]
[[Category:國立清華大學校友]]
[[Category:新會人]]
[[Category:澳門人]]
[[Category:梁啟超家族|Si思]]
[[Category:梁姓|Si思永]]
[[Category: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135,8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