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5
次編輯
變更
舞鶴遺址
,→簡介
=='''簡介'''==
位於[[花東縱谷]][[瑞穗鄉]]舞鶴臺地 ,介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 ,是[[阿美族]]聖地,也是重要的臺灣史前文化遺蹟。二支巨大石柱擎立於曠野之中,尤見其高挺不拔的原始氣質。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致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現已整理為石柱公園,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ref>[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4&id=A12-00179 交通部觀光局]</ref>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位於花東縱谷中段秀姑巒溪與紅葉溪匯流口西南側隆起、稱為舞鶴台地的古老紅土河階地上。考古遺址範圍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寬約400公尺,形狀似橢圓弧形。
==='''「巨石文化」象徵'''===
1925年,[[日本]]人小泉鐵旅途至此發現了巨大的石柱,同年5月16日日籍學者鹿野忠雄繼之調查記錄,從此「舞鶴石柱」成為記錄花東縱谷「巨石文化」象徵的重要遺跡。根據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於2012~2013年進行的調查與研究,考古遺址內涵含括距今約3,000~2,400年前的麒麟文化、約2,100~1,600年前的花岡山上層文化,以及約500年前以降的晚期靜浦文化(阿美文化)根據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於2012~2013年進行的調查與研究,遺址內涵含括距今約3,000~2,400年前的麒麟文化、約2,100~1,600年前的花岡山上層文化,以及約500年前以降的晚期靜浦文化(阿美文化),本考古遺址過去曾稱為「掃叭遺址」,而現名稱的Satokoay為阿美語(石柱所在之地),為在地原住民族對石柱所在空間的命名;「舞鶴」則為日治時期本考古遺址的名稱。為尊重原住民族部落傳統名稱與本考古遺址最初命名。<ref>[https://www.hccc.gov.tw/zh-tw/CulturalHeritage/Detail/58 花蓮縣文化局]</ref>
根據部落的口述歷史這裡是阿美族Kalala祖先Nakaw及Sira的居所。依據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在蓋新房屋的時候都要念咒語祭文(mito^sil),唱合之間也要一致。在當時族人們很快的將第一根柱子立起來,要立第二根柱子時,突遭受外族襲擊,族人為了退敵暫時將工作放下,等事件平息後再繼續立柱時,中斷咒語祭文的族人無論怎麼念唱都不對,始終無法銜接上前段的咒語祭文,柱子再也立不起來。
==='''謎樣的存在「掃叭石柱」'''===
隨即烏雲密布、暗無天日、沙塵蔽天、狂風驟雨……直到大地恢復平靜。族人發現所有的生活物品用具全部變成了石頭,連木頭柱子也變成了石柱子。故Kalala的族人自古以來每到豐年祭(ilisin)或豐年祭前,必定先來Satokoay這裡告慰祖靈,向祖靈獻上祭儀。<ref>[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51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ref>
這一大一小的巨石是為「掃叭石柱」,而根據考古學家判定,這兩塊石柱約莫3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聳立於此,因此也被花蓮縣政府列為三級古蹟。花東縱谷國家風景管理處遊憩課課長韓紹華表示,關於石柱有兩個說法,一是石柱上均有整齊的條狀凹陷,據說是當時阿美族頭目建造房子的痕跡;而另一說法,巨石的材質並非花蓮當地石材,反而在[[台東縣]]卑南文化遺址發現同樣材質石柱,因此學者判定可能當時原住民祖先越渡100公里,使用船隻將石柱載運至此,但由於至今仍無可靠證據證實此說,因此這兩塊巨石柱仍是謎樣的存在在舞鶴台地。<ref>[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370011.htm 花東縱谷最神祕景點!謎樣存在的「掃叭石柱」]</ref>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