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天放

增加 1,0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于天放.jpg|缩略图|居中|[http://a2.att.hudong.com/21/01/20300544157529149025015455565_s.jpg 原图链接]]]}}
[[ ''' 于天放]]'''(1908.4.9一1967.5.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抗联著名将领。原名[[于树屏]]、[[于九公]],又名[[王文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三道沟屯人。
1924年 就读于[[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第一工 职业学校,是齐齐哈尔学生运动的领袖 ,也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党组织直属中共满洲省委龙江特别支部的创始人 。他 是抗联 参与创建了共产党 领导 人李兆麟 战友,率领 第一支抗日武装巴彦 联部 日游击 横扫松嫩平原 。他是东北抗联军歌《[[露营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出自于天放之手 。他奇迹般 从日本宪兵队的牢房 逃脱。他 创作的回忆录《[[牢门脱险记]]》在20世纪50年代 发行90多万册。他是 被毛 泽东 主席 当面夸 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传奇人物。<ref>[http://roll.sohu.com/20120706/n347489193.shtml  被毛主席称赞为“大智大勇 人民英雄”的于天放(组图)  ] ,搜狐网,2012-07-06</ref>
=人物简介=
于天放(1908-1967) [[黑龙江呼兰]]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中共齐齐哈尔]]特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抗联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参议会议长、黑龙江省法院院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副政委、黑龙江省副省长、中共牡丹江地委第二书记兼专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大学校长。“[[文化大革命]]”中曾受到迫害。1967年5月3日逝世。“文化大革命”后组织为其举行追悼会,平反昭雪。
=生平纪略=
于天放,原名[[于九公]],曾用名[[于树屏]]、[[王文礼]]。1908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白奎堡三道村,祖籍山东登州。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东荒开禁,于家从山东逃荒来东北,经过几十年辛勤经营,在三道村已成当地的一个大户。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正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于天放和同学张甲洲、魏祖舜找到法专、农校和一中学生串联,共同组织全市中等学校的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的暴行,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1928年秋,于天放以黑龙江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第四级经济系。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1年5月经中共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张甲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清华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北平大学生南下向南京国民政府请愿示威的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春,他和[[张甲洲]]、[[张文藻]]、[[张清林]]、[[郑炳文]]、[[夏尚志]]等五名东北籍大学生踏上了“打回老家去”的悲壮路程。在中共满洲省委指示下,5月16日在巴彦县七马架子成立了打响中共武装抗日第一枪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党史、军史称巴彦抗日游击队),张甲洲任总指挥,于天放任特派员及交通情报站负责人。1933年3月于天放被满洲省委派遣到齐齐哈尔组建满洲省委龙江特别支部并任书记。1933年10月起,于天放到下江富锦,和在当地潜伏的张甲洲二人在富锦“野火春风斗古城”,建立中共秘密组织;策反富锦头道林子警察署长[[李景荫]],带出87条枪投奔抗联独立师;为松花江下游各抗联部队提供军事情报及物资援助。著名的抗联独立师七星砬子兵工厂的技术绘图设备,即是张、于通过独立师输送的。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始。8月28日,张、于二人转入[[东北抗联独立师]](11月改编为东北抗联十一军),途中张甲洲不幸牺牲。于天放随即任独立师随军学校教育长、十一军(辖一个师)一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于天放随李兆麟将军指挥的由东北抗联六军教导队与十一军一师组成的第三批西征部队,从绥滨薄鸭河远征至海伦八道林子。西征部队历尽险阻,转战千里,减员几近三分之一,终于达到预期目的,保存了北满抗联的主力部队和骨干力量,为后来在广阔的黑嫩平原依托[[大兴安岭]]开展平原游击战奠定了基础。<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6/yutianfang.html 于天放  ] ,_呼兰当代人物专题</ref>
=英雄事迹=
[[File:于天放3.jpg|缩略图|右|[http://www.kfzimg.com/G03/M01/53/1A/pYYBAFXC7WeAKqTiAAIhBbzFH8g417_n.jpg 原图链接] [http://www.kongfz.com/topic/1833099/ 图片来源]]]
1939年1月,于天放任西征后成立的东北抗联“[[西北临时指挥部]]”第三支队政委。5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下辖三、六、九、十二支队)编成后,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于天放任第六支队政委。他和王明贵,张光迪支队长率领部队“于每年青纱帐起时,深入龙江广坦,开展游击战争。他们经常活动于海伦、北安、绥化、拜泉、青冈、兰西各县,不辞雨雪风霜,不怕枪林弹雨,始终坚持着这个为解放东北人民的伟大斗争”。1941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日本关东军的总兵力已达31个师团,人数近85万,号称百万。根据1940年3月东北抗联领导人与联共及远东国际代表达成的《[[指示提纲]]》,东北抗联一、二、三路军逐步转入苏联远东A、B野营地域,后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1941年12月,于天放率三路军六、九、十二支队主力100余人至A野营整训。1942年2月12日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在梧桐河吕家菜园子中敌埋伏壮烈殉国。2月19日,周保中、李兆麟任命于天放为三路军军政特派员返回东北接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三路军政委金策的工作。1944年1月,[[金策]]率张瑞麟小部队经二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A野营后,此时整个东北战场上只有于天放领导的东北抗联三路军留守部队孤悬敌后,在同日伪军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战斗。教导旅命张瑞麟立即组织六人小分队于3月底回东北寻找于天放的留守部队,但因联络失控未果,于8月折返苏联。于天放在《[[牢门脱险记]]》一书中写道:“东北是我的家乡故土,我爱祖国、我爱东北、我爱家乡、我也爱树海无边的兴安岭,不管敌人怎样凶恶残暴,抗日斗争的怒火是不能被压下去的,我决心埋尸故土,也不离开东北一步!”
=传奇人生=
[[File:于天放4.jpg|缩略图|左|[http://www.kfzimg.com/W04/26/89/26890401b18846186eb50f25c8c53a81_b.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5695/725422713/ 图片来源]]]
1924年他就读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一工科职业学校,是齐齐哈尔学生运动的领袖。他是抗联领导人[[李兆麟]]的战友,率领抗联部队横扫松嫩平原。他是东北抗联军歌《[[露营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奇迹般地从日本宪兵队的牢房逃脱。他就是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传奇人物于天放。
==驰骋疆场==
[[File:于天放1.jpg|缩略图|左|[http://photocdn.sohu.com/20120706/Img347489194.jpg 原图链接] [http://roll.sohu.com/20120706/n347489193.shtml     图片来源]]]
1932年4月,于天放跟随中共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张甲洲来到[[哈尔滨]]。在满洲省委的领导下,5月16日,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当地抗日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在巴彦县西部山区正式成立,队员200余人,张甲洲担任总指挥,于天放任特派员,负责地下交通情报工作。
==牢门脱险==
[[File:于天放2.png|缩略图|右|[http://img5.imgtn.bdimg.com/it/u=1638788351,1569297156&fm=26&gp=0.jpg 原图链接] ]]]
1944年12月19日,由于汉奸出卖,于天放在绥棱县宋万金屯小学被日伪警察抓捕,后被关入庆安县监狱。1945年1月9日,敌人用专车将于天放从[[庆安]]转押到北安省伪警务厅特高课收容处。这所监狱有坚固的铁窗,三道铁门,3米高的围墙,从看守到伙夫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于天放被关押在2号牢房。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
10,4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