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梅樹

移除 6,044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生平==
  李梅樹,1902 年出生,台北三峽 鎮人。自小喜歡美術和音樂,年少時適逢鎮上重修祖師廟,他被修廟畫師熟練的技巧所吸引,加上喜歡閱讀三國、水滸等通俗小說並隨興鉤畫故事中的人物,因而嚮往成為一位畫家。
=== 出生 ===    李梅樹 是在三峽經營糧行 讀了兩年農產實業科與國語學 校師範部,後任教於瑞芳公學校,利用課 餘時間和石川欽一郎習畫,當得知黃土水 商人 雕刻入選「帝展」,更促使 金印 梅樹學畫 次子{{r|湯|page=12}} 決心。1928 年赴日習畫 其上有一個比他大上十七歲從母姓的兄長[[劉清港]]{{NoteTag|1=其兄長[[過繼]]母姓所以姓劉 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受教於藤島武二等名師門下 }} 學成返國 劉是當地少見的西醫醫生{{r|湯|page=14}},開設 除了從事繪畫工作,1934 年也與楊三郎等人創組 保和醫院 台陽美術協會 {{r|紀}} 。光復後歷任三峽農會理事、台北縣議員等職務,1964 年任教於文化大學美術系與國立藝專美術系,直至退休
=== 學生時期 ===年少時   在 李梅樹 即對[[三峽祖師廟]]裡 雕刻與彩 很有興趣{{r|湯|page=14}} 畫生涯中 並能用毛筆畫 雖然抽 精緻 部分時間從事政治、經濟 的工 筆人物{{r|湯|page=16}}。而在就讀三角湧公學校期間 作,但他終生堅持自己的目標,不論外界的反應是什麼 李梅樹從其日本老師遠山岩那裡開 接觸了西洋繪 終畫自己的 {{r|湯|page=12}} 。重建清水祖師廟時也是盡心盡力 而之後公學校畢業後 舉凡這座廟的設計、考證到監工、用料都親自規劃 他升學就讀台灣公學實業科農業課程{{r|紀}},後來又進入了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NoteTag|1=該校於 耗盡心思、不計個人的奉獻。這是 李梅樹 就讀兩年後的1920年改稱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就讀{{r|紀}} 將生活和藝術的美相結合,繁榮地方並引領民眾去親身體驗的一件社會功德
在就讀師範時期,    李梅樹 與[[廖繼春]]一樣仍然持續繪 {{r|湯|page=22}} 風細膩 並曾在17歲時(1919年)領導發起全校美展{{r|紀}},而1920年[[黃土水]]以〈山地牧童〉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 其風格轉變大致可分 「帝展」) 三個階段 成為第 但其中 位入選帝展 致可見的是他 臺灣美術家之事,令包括李梅樹在內 努力與真情。不論其 藝術有興趣的青年起了相當大 人物或風景 影響{{r|湯|page=20}}。20歲(1922年)畢業後 描述 李梅樹雖 均見全 的投入。這也是他留給人們深刻懷 前往日本研讀 藝術 ,但遭到父親 家生命 反對,後來李梅樹選擇去瑞芳公學校教書,並與林粒女士成親{{r|湯|page=22}} 本質呈現
==作品==<img 而在1924年時,李梅樹加入了臺北師範學校囑託[[石川欽一郎]]所開的「暑期美術講習會」,繼續在美術上精進{{r|湯|pagesrc="http://www.365-artist.com/bf394ff76a290220cee667fa9c1203ca.jpg" width="720" height=28}},並結識了"463" ><br>< "[[倪蔣懷]]、[[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等有志於美術的同伴{{r|湯|page=29}}。後 http://www.365-artist.com/hot_cg2150.html 圖片 這些同伴陸續走出 己的路,例如廖繼春便前往日本東京美術學校讀書,而陳澄波則成為帝展西畫部第一位入選的臺 人{{r|湯|page=32}}。後來李梅樹也在1927年以〈靜物〉一畫入選了由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鄉原古統]]與[[木下靜涯]]等人努力之下舉辦的第一屆[[臺灣美 展覽會]]{{NoteTag|1=當 ">裸女 1933 為師範五年級生的李石樵亦為入選者,而廖繼春則為特選{{r|湯|page=32}}。}}(簡稱「台展」),而隔年第二屆又以〈三峽後街〉再次入選{{r|湯|page=32}}。這使得家人不得不正視其在繪 油彩. 上的努力與才華,而其大哥劉清港更是力排眾議,願意贊助他弟弟所有的學習費用{{r|湯|page=32}},於是在1928年11月27日李梅樹與陳澄波一同便搭船前往日本求學{{r|紀}}。97 x 145.5 公分
抵達 說明:<br> 日本 之後,李梅樹先是進入了川瑞畫學校、新宿同舟舍與本鄉繪畫研習所勤練素描,以準備[[ 東京美術學校]]的入學考試{{r|湯|page=38}},最後他得以在1929年3月 畢業前 試便進入該校就讀{{r|湯|page=42}}{{r|紀}}。進入該校的西畫科後 年即1933年 ,李梅樹 便受到[[長原孝太郎]]{{NoteTag|1=為指導一年級素描 開始準備畢業製作,當時日本 老師{{r|湯|page=38}}。}}、[[小林萬吾]]{{NoteTag|1=為指導二年級人體素描的老師{{r|紀}}。}}與[[岡田三郎助]]{{NoteTag|1=為三年級時指導油 風潮完全在西 畫的 老師{{r|紀}}。}}的教導 熱情中 後來 因此 陳植棋 承襲印象派 介紹 畫風之 下, 李梅樹又在校外進了[[吉村芳松]]門下{{r|紀}}。而除此之外,陳植棋也希望李梅樹 模特兒人體官 加入由留日同學所組成 畫會[[赤島社]]{{r|湯|page=42}},而李梅樹則在1930年加入該社{{r|紀}}。然而就在該年5月{{r|紀}},支持著他的兄長突然去世,為此李梅樹遂趕回臺灣奔喪,並休學 表達技巧充滿 一學期{{r|湯|page=42}}。而同年12月,臺灣雕刻家黃土水去世,李梅樹前去參 堅實感 其火化儀式{{r|紀}} 自信              
=== 公職 ===在日本留學時期,李梅樹仍持續關注三峽的政治狀況。當時三峽便有「長生會」與「壽生會」兩大政治團體的存在,長生會成員以掌有實際行政權之勢力為主,壽生會則主要為人民發聲。當時壽生會的主要人物為劉清港<refbr>{{Cite book|title=茲土有情-李梅樹和他的藝術|last=倪|first=再沁|publisher=|year=|isbn=|location=|pages=}}</ref>。也因為 對畫 人與外在環境影響 而言 李梅樹留學返回台後參與地方事務的意願強烈,最後他以家族支持和留學時 這是一段充實 人脈開啟了政治生涯。 1934年李梅樹完成 業,回臺後被日本政府委派為[[三峽庄|三峽-{庄}-]]第八屆協議會議員。1935年-{庄}-協議會由全面官派改制為半官派半民選,當年11月22日台灣舉行第一場選舉 習階段 李梅樹當選第九屆-{庄}-協議員,1938年再度當選。1940年6月17日三峽 -{庄}-升格為街,其續任協議會議員<ref>{{Cite book|title=《三峽鎮志·第五章 地方自治》|last=|first=|publisher=|year=|isbn=|location=|pages=}}</ref>。1942年他同時出任三峽街茶葉組合長,並在任期內大力推動合作生產,將三峽地方茶葉工廠合併,提倡企業化管理,提升茶葉的品質與產量,使三峽茶葉的銷售大幅提升。1943年李梅樹擔任因[[皇民化政策]]而成立的「[[奉公壯年團]]」團長,義務幫忙維護地方秩序與安全<ref name=":0" />。 在台灣脫離日本政府統治後,1945年李梅樹被推舉為三峽代理街長,後因局勢與家庭期望而辭職。1946年三峽街改制為三峽鎮,李梅樹因其之前的政治表現與資歷當選為鎮民代表,進而被推選為鎮民代表的大會主席。在228事件爆發之後他理性呼籲避免省籍衝突,使三峽民眾免於傷亡。1948年他接手三峽農會理事長,改變農會經營模式、鞏固基礎、推廣儲蓄與金融觀念,起初虧損的130餘萬,在他上任半年內便補足缺額,兩年內轉虧為盈。<ref>{{Cite book|title=台灣省台北縣三峽鎮農會業務概況書|last=|first=|publisher=|year=1953年|isbn=|location=|pages=}}</ref>因此得到了[[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表揚為全省第一的模範農會<ref>{{Cite news|url=http://www.peoplenews.tw/news/8061d138-01e1-4b76-9dac-34d3fcef542b|title=臺灣第一代 家李梅樹 扮文化推手 重修三峽祖師廟|author=朱蒲青|date=2017-02-06|work=|accessdate=}}</ref>。1950、1952、1955其連任三屆台北縣議員,並擔任議會國民黨黨團幹事。在任內提倡「貧民施醫法案」,也對迎神會的浪費提出糾正。同時響應土地改革的推動,但在過程 也流失李家原有的40甲土地<ref name=":0" />。李梅樹原本打算參選第四屆台北縣議員以作為台北縣長的進路,但因身兼藝術家、三峽祖師廟重建負責人、農會 精密部分處 事長等多重身分,其次子李景光曾勸退他<ref>{{Cite book|title=李梅樹家書|last=|first=|publisher=|year=|isbn=|location=|pages=}}</ref>。最後在資金問題及國民黨 建議下宣布退選 細緻 結束 可見 公職的生涯。此後致力於藝術、教學及三峽祖師廟重建工作<ref name=":0">{{Cite journal|title=藝術家李梅樹的從政生涯|author=喻蓉蓉|url=|journal=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issue=|doi=|others=|year=2011|volume=|page=33-59|pmid=}}</ref>。 === 後進提攜 ===李梅樹分別在1962年曾任[[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教授,1964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兼美術科主任,1967年創辦[[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科並兼主任。 也因為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第一屆雕塑科主任,李梅樹把部分祖師廟建築中的雕塑交給雕塑科師生創作,例如:前殿內壁銅浮雕,中殿八尊銅像(風、調、雨、順及張、黃、蘇、李四大護法),參與學生有[[黃源龍]]、[[方建明]]等人,此後亦成為知名的藝術家。 李梅樹不僅在藝術上 態度之 格,對於學生的教育方式亦是如此,學生[[黃源龍]]回憶求學時期,受到李梅樹老師指導訓練美感的方式嚴格,不滿意會叫學生重畫,期望學生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藝術家,而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藝匠 <ref>{{Cite book|title=三峽清水祖師廟發展之研究(1767-1983)─以李梅樹之關係為主|last=呂|first=建鋒|publisher=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year=101年7月|isbn=|location=|pages=}}</ref>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