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官云相

增加 31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经历
== 生平经历 ==
<p style=ex"tt-indent:2em;"> 上官云相1895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小街子村。他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两个兄弟一名云廷,一名云明;三个妹妹,大妹德贤,二妹懿贤,三妹纯贤。上官云相幼时家里虽有十几亩薄田,但因兄弟姐妹人口众多,所以生活并不富裕。1910年入山东陆军小学。1917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1919年3月毕业后被派往北洋军阀湖北陆军第二师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孙传芳)任排长。1923年, [[ 孙传芳 ]] 举兵向福建扩张,上官随军入闽。同年3月,孙传芳任 [[ 福建 ]] 军务督理,上官任督理公署参谋。后孙传芳任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上官任 [[ 浙江 ]] 督理公署(陆军第二师)宪兵营长。不久,擢升陆军暂编第七混成旅第一团团长。1925年春,奉系军阀向东南各省扩张,孙传芳感到威胁,联络 [[ 冯玉祥 ]] 国民军反奉。同年11月,上官团奉命开往安徽固镇地区,与奉军 [[ 张宗昌 ]] 部激战,重创张宗昌白俄雇佣军,俘张部前敌总指挥、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施从滨。自此,上官更得孙传芳的器重, 升任第七师第十三旅旅长。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江西。孙传芳拼力抵抗。孙军一败涂地,上官率残部逃往江北 。1927  1927 年4月,孙传芳利用国民党宁汉对立,蒋介石下野之机,举兵反攻江南。上官任孙传芳军第四十一师师长,率部渡江作战。结果,孙军大败,上官率残部逃往山东德州整补。其时蒋介石派张群劝孙传芳反正,共同北伐,孙不愿以"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之尊屈居蒋介石之下,何况国共两党与北方军阀之战究竟鹿死谁手尚在两可之间,孙传芳便予以拒绝。北伐军遂顺流而下,孙部浙江陈仪、安徽陈调元均向北伐军输诚,孙不得已败退山东。上官云相见孙传芳大势已去,于是弃暗投明,倒向北伐军。<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1927年东渡日本。1928年返国,任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七师第一四一旅旅长。1928年6月,国民党军占领京津。孙传芳随奉军逃往沈阳,部下被蒋介石改编,自1929年5月至1930年10月, 上官云相追随蒋介石,多次参加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29年3月升任陆军第四十七师师长。7月升任第九军军长。后调任平汉路左翼第三纵队指挥官。1930年11月,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旋改任国民政府参军。<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1931年1月,接替顾祝同,任陆军第二师师长。后任右翼集团军第三路击进军总指挥。1931年后,上官云相任第九军军长兼第四十七师师长,参加过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 。在第二次"围剿"中,1931年5月他所率领的四十七师的一个旅在江西南部富田被红军歼灭;在第三次"围剿"中,1931年8月,在江西兴国与红军的交战中,他的四十七师的另一个旅又被歼灭。1932年夏,任豫鄂皖三省"剿匪"中路军第五纵队指挥官,积极参与对工农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蒋介石任命上官云相为湘鄂川边区"剿匪" 总部第一路军总指挥,追堵红军。4月晋陆军中将。8月,上官任驻黔第一绥靖区指挥官,因贪污筑路费,被免去职务。1936年1月,被派赴欧洲考察军事。1937年返国,旋任豫鄂皖边区绥靖主任。"七七事变"后,任第三战区江防军第十一军团军团长,参加保卫上海的淞沪会战。1938年3月,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总参议,7月,任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在接到《皓电》的第二天,就着手进行围歼新四军的部署。顾祝同首先对皖南国民党军作了人事调配,当时皖南新四军的所在位置,是在第二十三集团军的作战范围内,其"围剿"战斗理应由该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负责。但顾对非嫡系的唐式遵并不放心,于是决定将自己保定六期的老同学上官云相从赣东前线调至皖南,由他来负责指挥对皖南新四军的作战。<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1940年10月,上官云相到达宁国万福村,接替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 [[ 王敬久 ]] 在皖南的指挥任务。他到皖南后曾对部下讲:"我这次被调来皖南,主要是这方面战场辽阔,部队复杂;忠义救国军是帮会起家,只听戴笠指挥,不服战区调遣;新四军是共产党的队伍,名义上归总部指挥,实际上只听共产党的指挥,对总部及战区什么表册战况都不报来。我的副司令王敬久资历浅,连冷欣(第二游击区总指挥,隶属第三十二集团军)在内也不服气,当然搞不好。来时我经过上饶,三战区顾长官对我说:'敬久在皖南驾驭不了,纪青你去指挥一定能搞得好,况且你和叶挺是保定军官六期同学(顾祝同、上官云相、叶挺均是保定六期同学),你有办法指挥他。'顾长官都是把困难的局面交给我办。"<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为了应付皖南的新四军,上官云相和顾祝同可谓绞尽脑汁。在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上,顾祝同曾表示"以政治人格担保",保证新四军北移安全,并且也曾同意新四军先向南经族德转向东进,经宁国南侧,广德、郎溪之间,再经金坛、句容之间,从镇江以东渡江的北撤路线。1940年11月中旬,上官云相在宣城周王村会晤新四军军长叶挺,上官云相将北移路线由苏南北渡改为由径县往北开,然后在芜湖以西的荻港附近过江到无为,大部队无法偷渡,为安全计,仍坚持由苏南北渡。上官云相表示,皖南新四军东开进入苏南,在镇江附近渡江也可以,但这仅限于非战斗部队,至于新四军之战斗部队,仍要从驻地往北开,进入沦陷区。在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上双方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但经过几次谈判,上官云相已基本掌握了新四军的移动方向。他认为"新四军北撤的可能较小,'南窜'的可能较大"。其实,上官云相对新四军先南而东再在苏南渡江的路线是心知肚明的,这条路线是新四军屡次向上官云相和顾祝同明确提出的,但上官云相故意将这种移动路线称为"南窜",并大造舆论,称"新四军北撤是假的,真的是要搞'三山计划',即'南窜'黄山、天目山、四明山,作为根据地。"以此蒙蔽不明真相的国民党中下级官兵,而且一旦发生冲突,可以将责任推到新四军头上,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基于新四军最有可能选择从驻地往南开,经茂林、三溪、族德,沿天目山脚附近的宁国、郎溪,绕到苏南的漂阳,然后待机在镇江以南渡江的北移路线,上官云相作了异常周密的军事部署。1940年12月底,上官云相根据顾祝同的旨意,在徽州主持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第五十军军长范子英、第二十五军军长张文清、第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第四十师师长方日英、第七十九师师长段霖茂、第一四六师师长戴传薪、第三十二兵站分监李锡庆、第二十三兵站分监郭叔皋、皖南行署主任戴戟等。第一O八师师长戎纪五因在宁国前线、第一四四师师长唐明昭在南陵前线,未能出席会议。<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皖南事变的枪声在茂林山区打响了。方日英接到双方交火的电话后,从床铺上跳起来说:"叶挺真的来啦!好啊,我就怕他不来,这一下他可上了我的当了,"<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星潭虽是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落,但它却是王岭的出口咽啾,是通向三澳的必经之地。四十师已控制星潭周围的制高点,凭借工事顽强抵抗新四军的攻击,并用猛烈的火力封锁住隘口,新四军几度猛攻,均未得手。由于山高路窄,新四军的大部队无法展开,而四十师装备精良,配有德国造卜福式山炮,其战斗力是皖南国民党军中最强的,占有险要溢口。新四军攻击星潭受挫,且遭受很大的伤亡,严重影响了新四军的突围计划。当日晚,上官云相与方日英通了电话,对四十师的表现很满意。他对方日英说:"你们今天这个仗打得很好,希望你们一点也不要放松,把叶挺的主力吸住了,不要让他跑了,现在东南西北各方面的部队均己到达预定的位置。合围的态势已成,只要到明天下午就可以合围。他再想跑也跑不了。"上官云相为了加强四十师正面的兵力,当即下令由五十二师、七十九师接替四十师右撰、左冀阵地:上宫云相对四十师下达指示:"从地形上看,茂林东南有王岭、东流山作屏障,预料新四军不会轻易放弃,如果我们攻下王岭、东流山,他就无险可守了。在我们说,居高临下不仅有瞰制之利,并且茂林如同口袋被我们扼住袋口。因此,四十师要全力攻击工岭,五十二师攻击东流山及其东北一带山地。"当日深夜。上官云相根据当日战况,向各部队下达命令:"新四军主力在茂林附近已被包围。为迅速彻底消灭新四军的目的,B日各师行动如下:四十师8日拂晓起继续攻击前进,务于黄昏前攻占工岭。并相继占领东流山顶。七十九师8日继续向茂林进攻,并与左翼四十师确保联系。五十二师8日除加强第一线兵力并作适当的纵深配备,严防新四军向东北方向突围,并以有力之部队协助四十师攻击东流。总部已命令西北方面的新七师和五十军一四四、一四五两个师,于8日确实占领茂林西北之各要点。各师要确实注意左右间的联络,夜间多派小部队不断袭击,扰乱新四军的阵地,使之疲于应付。"最后,上官云相严厉命令道:"现已对新四军完成四面包围之势,望各部队努力完成战斗任务,把敌人全部歼灭。倘有作战不力被敌人突围逃窜者,对该部队长定以军法从事,严惩不贷。"而改向西南方向的高岭突围,大部队后卫变前卫,重新由原路折回,撤回途中部队秩序发生较大混乱。新四军主攻高岭的部队因向导带错路而误走镰岭,贻误了战机。国民党第七十九师已抢占高岭制高点,两军在高岭发生激战,形成对峙,新四军亦无法从高岭突围出去。当日,国民党第四十师、第五十二师在牛栏岭、榜山等地展开攻守战。<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9日,上官云相给各部队下达全线总攻的命令。新四军决定再次变更突围方向,改向茂林方面突围,从铜陵、繁昌间渡江。新四军这一突围计划实在是为时已晚, [[ 国民党 ]] 第一四四师已占领茂林,新四军在高坦与国民党第一四四师发生激烈战斗。当日,国民党军相继占领榜山、王岭,在东流山与新四军发生空前剧烈的战斗。<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石井坑在茂林东南,四周被一片大山包围着,方圆不过五六里。国民党军向石井坑蜂涌而来,东北面是一O八师,东面是五十二师,西面是一四四师,西北面是新七师,西南面是七十九师,东南面是四十师,正南面是六十二师。新四军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只得固守石井坑。上官云相向官兵传达蒋介石手令:"活捉叶挺奖10万元,活捉项英、袁国平,各奖5万元。"<p style=ex"tt-indent:2em;">
<p style=ex"tt-indent:2em;">其他的白山、东村岗等制高点亦被国民党军攻占。被围石井坑的新四军已无险可守,决定于是日晚分散突围。国民党第五十二师、一O八师、四十师、七十九师相继侵占了新四军的核心阵地。至此,国民党军围歼新四军的正规战斗已基本结束。<p style=ex"tt-indent:2em;">
98,480
次編輯